- 年份
- 2024(9337)
- 2023(12849)
- 2022(10807)
- 2021(9658)
- 2020(8544)
- 2019(19543)
- 2018(19430)
- 2017(37894)
- 2016(20708)
- 2015(23349)
- 2014(23533)
- 2013(23643)
- 2012(21828)
- 2011(19658)
- 2010(19893)
- 2009(19261)
- 2008(19674)
- 2007(17999)
- 2006(15933)
- 2005(14670)
- 学科
- 济(94741)
- 经济(94602)
- 业(90322)
- 企(81225)
- 企业(81225)
- 管理(80090)
- 方法(42299)
- 数学(33569)
- 数学方法(33318)
- 财(32901)
- 农(30238)
- 业经(29337)
- 制(23482)
- 务(23314)
- 财务(23283)
- 财务管理(23245)
- 企业财务(22045)
- 中国(21292)
- 农业(21090)
- 技术(18419)
- 地方(17598)
- 体(17006)
- 和(16892)
- 贸(16650)
- 贸易(16645)
- 划(16277)
- 易(16090)
- 策(15644)
- 理论(15641)
- 学(14574)
- 机构
- 学院(310276)
- 大学(306809)
- 济(132254)
- 经济(129606)
- 管理(124429)
- 理学(106618)
- 理学院(105545)
- 管理学(104067)
- 管理学院(103488)
- 研究(98463)
- 中国(78532)
- 财(65512)
- 京(63306)
- 科学(57982)
- 农(53893)
- 财经(51119)
- 所(50171)
- 江(49385)
- 经(46046)
- 中心(45680)
- 研究所(44699)
- 业大(44638)
- 农业(42295)
- 州(40921)
- 经济学(40007)
- 北京(39563)
- 财经大学(37360)
- 经济学院(36233)
- 范(36230)
- 师范(35907)
- 基金
- 项目(196700)
- 科学(156414)
- 研究(145113)
- 基金(144008)
- 家(123428)
- 国家(122308)
- 科学基金(106711)
- 社会(94061)
- 社会科(89125)
- 社会科学(89100)
- 省(78304)
- 基金项目(76703)
- 自然(68377)
- 自然科(66797)
- 自然科学(66776)
- 教育(66119)
- 自然科学基金(65667)
- 划(64079)
- 编号(58427)
- 资助(58351)
- 成果(47233)
- 部(44280)
- 创(43803)
- 重点(43746)
- 发(42183)
- 业(41713)
- 制(41128)
- 创新(40185)
- 课题(40004)
- 国家社会(38408)
- 期刊
- 济(153733)
- 经济(153733)
- 研究(91116)
- 中国(61087)
- 财(55981)
- 农(50819)
- 管理(49919)
- 学报(43714)
- 科学(42191)
- 农业(33989)
- 大学(33690)
- 学学(32079)
- 融(30392)
- 金融(30392)
- 技术(27948)
- 业经(26871)
- 教育(26280)
- 财经(26276)
- 经济研究(23161)
- 经(22490)
- 问题(20599)
- 业(20330)
- 技术经济(17993)
- 贸(16387)
- 财会(16243)
- 商业(15440)
- 现代(15350)
- 世界(14953)
- 版(14633)
- 会计(14452)
共检索到469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华 高杰
首先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测算了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同构度。其次利用结构熵模型测算了该地区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结构协调度。最后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技术,对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同构与协调之间的动态关系进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外资与民营制造业是在趋同中逐步呈现出了协调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外资 民营 同构 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杰 王志华
引入一种测度制造业同构的新方法,测度了1982~2003年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测度集中度的方法计算了相同时段内长三角制造业的集中度,对长三角制造业同构度与集中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同构 集中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魏作磊 唐林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产业和区域视角测度我国283个城市2004—2016年服务业与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水平。研究结果发现:服务业、服务业内部产业以及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优于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内部表现为:公共服务业优于生活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优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三大产业耦合协调度也呈现一致的特征。从区域视角来看,制造业与三大产业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呈现"梯度化"趋势,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由内陆向沿海逐渐隆起的特点。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周楠
文章基于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在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应用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两产业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态势,始终保持着"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且区域差异先减小后增大;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对产业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弓宪文 王勇
制造业和物流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两业协调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模型,以全国31个省区2003-2013年间两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对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看,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若干波动,总体呈现从低度耦合协调向中、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从空间分异看,我国各省区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指出,应从制造业、物流业、政府及外部环境着手,提升两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产业结构 空间分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依据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对长三角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分别计算了不同分类条件下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测度了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同构与高级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结构上的趋同与该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正向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高级化 同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云中 何建武
根据各省(区、市)制造业分行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数据,从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视角出发,计算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系数和区域产业专业化指数,分析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同构程度变化的历史轨迹发现,区域产业同构程度不断下降,区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相当,可见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仍然高于美国。为降低不合理的区域产业同构和促进区域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应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关键词:
产业结构同构 区域发展 制造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焦剑 韩云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通过引入国际低端制造业,极大地促进了苏州经济的发展,由外资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地区制造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隐含着许多不合理性,由于其发展的惯性作用,从长期看,其正面作用将逐渐下降,其负面作用也将日益突出。一个地区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改变其增长方式,逐步将这种增长模式转变到先进制造业上来。通过对苏州地区FDI研发本地化对低端制造业增长模式转型动力的实例剖析,寻找低端制造业增长模式向先进制造业增长模式转变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玲 朱柳 吴克雄
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两业的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通过耦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广西市级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状态。交通可达性、经济外向度、地区经济实力、信息化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区创新能力等因素对两业协调度均有影响,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双因子增强关系,特别是经济外向度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协调度影响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广西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玲 朱柳 吴克雄
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两业的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通过耦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广西市级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状态。交通可达性、经济外向度、地区经济实力、信息化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区创新能力等因素对两业协调度均有影响,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双因子增强关系,特别是经济外向度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协调度影响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广西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志华
文章在合理选择衡量产业综合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客观赋权的模糊优选多目标决策方法,对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综合绩效进了评价。结果表明,无锡外资制造业的综合绩效在外资制造业中最高,而常州民营制造业的综合绩效在民营制造业中最高,苏州制造业的综合绩效与其规模并不相称,文章对其中的原因予以解释。
关键词:
苏锡常 外资 民营 综合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高杰 郑宝华
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测度了2000-2012年长三角两省一市间制造业的同构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利用人均净收入差距间接测算了同时期长三角劳动力的流动强度。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强度呈逐年增大的发展态势。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劳动力流动强度与制造业同构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长三角劳动力流动强度的增大,省际制造业的同构水平呈下降趋势,这样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明确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长三角 劳动力流动 制造业 同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罗朋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区域经济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产业协调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全国四大板块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协调指数和区域经济协调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调指数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介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之间,从产业层次上来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相似程度较高,优势并不明显,与东部地区差异程度也不大,因此从产业的分工协作角度考虑,东西部之间的直接合作更有利于地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的有序转移可以"跨过"中部地区实现东西之间的直接"对话"。与产业协调指数呈不完全正相关的区域经济协调指数在全国四大板块表现各异,中部地区最大,而东部地区最小,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但中国四大板块的产业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处于极高水准,说明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产业协调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和谐一致,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要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条件,反过来,产业协调发展又受到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二者相互和谐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