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8)
- 2023(7633)
- 2022(5743)
- 2021(5078)
- 2020(3954)
- 2019(8842)
- 2018(9003)
- 2017(16392)
- 2016(8607)
- 2015(9270)
- 2014(9275)
- 2013(8738)
- 2012(7658)
- 2011(6681)
- 2010(6770)
- 2009(6308)
- 2008(6068)
- 2007(5486)
- 2006(5034)
- 2005(4471)
- 学科
- 济(35954)
- 经济(35922)
- 业(29800)
- 管理(29734)
- 企(25082)
- 企业(25082)
- 中国(15656)
- 技术(14705)
- 技术管理(11443)
- 地方(11394)
- 业经(10580)
- 农(10561)
- 方法(9376)
- 农业(7502)
- 数学(7360)
- 城市(7343)
- 数学方法(7316)
- 发(6908)
- 产业(6783)
- 制(6735)
- 财(6651)
- 理论(6131)
- 划(5748)
- 银(5726)
- 银行(5721)
- 环境(5661)
- 学(5645)
- 城市经济(5519)
- 行(5518)
- 融(5420)
- 机构
- 学院(118007)
- 大学(116132)
- 济(48434)
- 经济(47290)
- 管理(47232)
- 理学(40518)
- 理学院(40056)
- 研究(39872)
- 管理学(39479)
- 管理学院(39240)
- 中国(29200)
- 京(24430)
- 科学(23735)
- 财(20945)
- 江(19214)
- 州(18622)
- 中心(18352)
- 所(18255)
- 财经(16529)
- 范(16508)
- 研究所(16496)
- 师范(16377)
- 农(15657)
- 院(15292)
- 业大(15194)
- 经(14950)
- 北京(14944)
- 经济学(14846)
- 经济学院(13220)
- 师范大学(13089)
- 基金
- 项目(82298)
- 科学(67476)
- 研究(62416)
- 基金(59708)
- 家(51347)
- 国家(50901)
- 科学基金(45595)
- 社会(42115)
- 社会科(39987)
- 社会科学(39978)
- 省(34265)
- 基金项目(32574)
- 自然(28117)
- 教育(27895)
- 划(27887)
- 自然科(27562)
- 自然科学(27557)
- 自然科学基金(27084)
- 编号(24153)
- 创(23638)
- 创新(20976)
- 资助(20792)
- 发(19260)
- 成果(18861)
- 重点(18508)
- 课题(17880)
- 国家社会(17691)
- 部(16961)
- 发展(16010)
- 制(15990)
共检索到179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仙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总体改革新思路,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同时也为苏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打好体制机制的基础。
关键词:
体制机制 苏州 新思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仙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总体改革新思路,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同时也为苏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打好体制机制的基础。
关键词:
体制机制 苏州 新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许有鹏 陈爽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共同作用使大气边界层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城市地区的降雨。位于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地区的苏州城市化发展迅速。在分析了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特点及1953~2000年降雨时间序列特征基础上,采用同时期城区(苏州站)与郊区(望亭站)雨量横向对比、城市化发展不同时期同一站雨量纵向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化对该地区降雨量、降雨年内分配、降雨发生次数等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化对年雨量、汛期雨量和最大日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其中对最大日雨量的影响最显著;受城市化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有集中的趋势;城市化使不同类型降雨发生次数均增加,其中对暴雨发生次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施雯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呈现从"空间中物的生产"到"空间本身的生产",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从权力空间化到权力关系再生产的演化特征。在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过程中,资本和权力间的耦合成为推动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及演化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特征 机制 空间结构演化 苏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东旺
苏州,迈向21世纪的现代国际名城——关于苏州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吴东旺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至今保留了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及独特的园林艺术,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不愧为杰出的典范。苏州城市的发展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大蓉
在苏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进展快速,已经基本解决了拆除和外观改造的问题。但是,在苏州宜居城市建设、法治苏州和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中村外观改造的背后,仍然遗留了后续的城中村发展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走出原有的视野,将城中村改造置于"善治"视野中,将改造目标从建筑、房屋转移到"人"的焦点中,将城中村的总体规划,立足村落文化、居民生活质量,优化民生。文章从苏州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改变观念,在"善治"的视野下,提出了创新规划,重视融合、落实民主,顺应肌理和文化整合,生态发展等策略。
关键词:
善治 苏州 城中村 改造 创新 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明华
苏州市城市交通存在着道路等级较低、公共交通不发达和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苏州的区位、人口、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变化会诱发新的交通需求 ,需要解决产生的问题 ,推动新的交通格局形成 ,建立适合苏州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
关键词:
苏州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平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长度快速增加,但集约化程度偏低,存在各自为政、年久失修、管理低效等现象,资源浪费、环境损害和城市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本文就此全面介绍苏州综合管廊建设在机构设置、制度完善、融资模式、技术保障和收费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为各地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雁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并轨,既要体现其高等性又要突出职业性的特色。苏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基础弱、轻特色、缺少职业性以及存在应付现象等不足,因此,可以以名城苏州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融入苏州城市精神,借助城市的文化品牌,快速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城市精神 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马程林 胡中慧 韩雨薇
城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生境破碎、生态功能脆弱问题日益严重。绿道是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以苏州为例,结合城市生态结构特征,以生态保护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构建以生态维育为目标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倡导以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绿色廊道体系设计,强调以生态服务为提升的慢行系统设计等不同层面规划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水网城市 绿道规划 苏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翟俊生 李三林 薛云飞 李金克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已成为全国经济基础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苏州和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城市,对长三角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上海正积极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步伐。这一任务须由上海及其周边苏浙两省地区共同完成,上海周边以苏州为代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松蔚 王成刚 姜海梅 曹乐 王新伟
基于Landsat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资料、夜间灯光影像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划分出城市、郊区以及湖区代表站,分析了苏州2015年1月城市热岛日变化、昼夜差异特征以及城、湖温度差日变化特征,并对苏州城市热岛分布特征以及城、湖大气边界层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白天热岛强度小,09~17时热岛强度均小于1℃,最小值仅为0. 2℃;夜间热岛强度大,19~05时热岛强度维持在1. 2℃以上,最大值为1. 7℃。(2)城、湖温差白天为正,夜间为负,市区变温速率比湖区快约0. 2℃/h。(3)苏州白天热中心形状不规则,范围大,城郊温差小,夜间形成单一封闭稳定热中心,热中心形状与市区有较好对应,城、郊温差维持在1. 5℃左右。冬季地面盛行西北风,太湖湖陆风现象显著,湖陆风和盛行风向共同影响城市热羽向西南方向发展。(4)城、湖虚位温廓线在白天差异小,均有不稳定边界层形成,夜间市区仍维持不稳定边界层,而湖区有稳定边界层发展,近地层内干岛效应显著。(5)城市热岛影响范围有明显日变化特征,白天城市热岛影响范围小于40 m,夜间大于200 m。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泰 保继刚 戴学军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自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马程林 胡中慧 韩雨薇
城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生境破碎、生态功能脆弱问题日益严重。绿道是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以苏州为例,结合城市生态结构特征,以生态保护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构建以生态维育为目标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倡导以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绿色廊道体系设计,强调以生态服务为提升的慢行系统设计等不同层面规划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水网城市 绿道规划 苏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银凤 汪德根 沙梦雨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分析苏州城市外部和内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从城市外部形态演变来看,苏州城市外部用地扩展经历"低强高速"、"中强中速"和"高强低速"3个发展阶段。②从苏州城市内部形态演变来看,全局集成核规模不断扩大且集成核形态逐渐完善,由树状单中心集成核向轮状多中心集成核转变。③苏州城市内外部形态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基于道路交通系统和用地扩展的城市内外部空间形态演变呈同步性;外部和内部维度均凸显出城市形态呈"条带状多核"→"组团状行政型多核"→"组团状功能型多核"演变趋势。④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