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2)
2023(7157)
2022(6304)
2021(5867)
2020(5198)
2019(12031)
2018(11820)
2017(22848)
2016(12804)
2015(14367)
2014(14493)
2013(14612)
2012(13822)
2011(12584)
2010(12693)
2009(11902)
2008(11899)
2007(10838)
2006(9325)
2005(8229)
作者
(38569)
(32653)
(32496)
(31272)
(20687)
(15939)
(14842)
(12708)
(11960)
(11563)
(11269)
(11012)
(10471)
(10412)
(10295)
(10226)
(10161)
(9615)
(9531)
(9521)
(8238)
(8038)
(7926)
(7488)
(7420)
(7356)
(7235)
(7196)
(6623)
(6517)
学科
(54986)
经济(54939)
管理(31528)
(31378)
方法(27833)
(24481)
企业(24481)
数学(23879)
数学方法(23681)
(15177)
(12839)
(12835)
地方(12540)
中国(12343)
业经(10722)
农业(10405)
(9999)
贸易(9998)
(9597)
(8690)
(8276)
理论(8273)
(8059)
财务(8046)
财务管理(8025)
环境(7851)
企业财务(7589)
(7104)
银行(7080)
(6980)
机构
学院(188508)
大学(187949)
(72490)
经济(70766)
管理(70569)
研究(64237)
理学(60758)
理学院(59926)
管理学(58759)
管理学院(58393)
中国(47887)
科学(42826)
(39908)
(34579)
(33493)
(33468)
研究所(30768)
中心(30376)
业大(29492)
(29252)
(27882)
师范(27609)
农业(27509)
财经(27091)
(26171)
北京(25082)
(24407)
(23041)
师范大学(22518)
经济学(22053)
基金
项目(126363)
科学(99072)
基金(91912)
研究(88123)
(81142)
国家(80506)
科学基金(68121)
社会(55099)
社会科(52222)
社会科学(52203)
基金项目(50452)
(49965)
自然(46064)
自然科(44928)
自然科学(44912)
自然科学基金(44106)
(42395)
教育(40480)
资助(37841)
编号(35622)
重点(28775)
成果(28228)
(27844)
(27631)
(25133)
科研(25070)
课题(24578)
计划(24133)
创新(23531)
大学(23128)
期刊
(80056)
经济(80056)
研究(50580)
中国(32012)
学报(31683)
(30191)
科学(29542)
(25568)
大学(22693)
管理(21828)
学学(21537)
农业(20372)
教育(15948)
技术(14382)
(14210)
金融(14210)
业经(13866)
财经(12812)
经济研究(12259)
(11616)
问题(11332)
(10905)
资源(10586)
(9606)
(9592)
商业(9496)
技术经济(9011)
统计(8835)
理论(8427)
图书(8420)
共检索到268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案例,基于意象地图调查,探讨旅游者空间意象的基本要素构成、意象要素感知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意象中共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五要素在总体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基本均衡,在不同园林的样本之间有一定差异;(2)五要素均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其中节点与边界要素的可识别性及可意象性最高,是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3)五要素的感知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景区核心向周边逐渐衰减的规律性特征,即"核心—边缘"空间模式,该模式的形成是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园林空间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亚萍  聂琳琳  金建湘  
基于248份网上问卷调查数据和Couchsurfing.org网站公布的数据,应用描述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本文阐释了"沙发客"这一个性化旅游群体的典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沙发客"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每一位"沙发客"均有可能担任"Surfer"或"Host"的角色,"沙发客"数量的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口碑效应的推动;"沙发客"具有许多共同的旅游偏好特征,"沙发客"群体之间主要依赖Couchsurfing.org上的"他人评价"和"个人信息资料"平台,建立起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友好关系,这为陌生人之间构建文化融合与和平相处的社区提供了一个良好范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淑华  
本文调查分析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基本特征,并重点探讨了他们的消费特性、旅游偏好和消费空间分异特征,绘制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意愿与可达机会的普雷德行为矩阵图。从对城市周边旅游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旅游接待地服务体系完善两方面探讨了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空间效应,认为自驾车旅游对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地、度假区的发展以及温冷型景区的升温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旅游目的地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馆发展、旅游购物促进和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孙剑冰  
苏州古城区现存的古典园林作为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如同文化标本一般,体现了明清园林文化和风格。本文从苏州古城区的居住街区空间构成入手,通过重新评价古典园林作为街区空间资源的价值定位,探索居民生活和园林文化相互融合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资源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其特征为:旅游者和居民的利益统一在街区生活环境改善之上;以古典园林为平台形成旅游者和居民间的交流;园林资源保护的旅游者和居民双方参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鹏  石培基  杜婷  
空间决策是旅游者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文章采纳行为地理学中空间意象决定空间决策的基本观点,借鉴心理学中认知实验的方法,在实验情景设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和意境草图调查,以探究旅游者的空间意象与空间决策的关系。研究表明:(1)旅游者的空间范围决策取决于意境距离;(2)具体旅游目的地决策取决于意境地图;(3)同次旅游中的其他旅游区决策有赖于推理的意境地图;(4)整体的旅游空间过程决策则有赖于经过表象后的意境地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菊凤  
度假旅游是中国新兴的产业发展形态和旅游方式。尽管此前20多年我国的度假旅游发展缓慢、曲折,但在2003年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拐点,远程度假旅游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本文选取中国具有标杆性意义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海南三亚的海内外度假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中国及俄罗斯度假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度假旅游动机、行为方式以及度假旅游需求特征,揭示出两国游客在旅游行为和需求方面的异同点。本研究验证了4个假设,也否定了学术界以往关于度假旅游的个别典型结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璟  
本文试图以苏州园林为例,剖析园林文学与园林旅游的关系,认为园林文学在对园林意境的点示、开拓、再现以及国林旅游的宣传、导游、开发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是急需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建春  
通过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67位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旅游动机和保护性旅游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都市湿地保护区进行旅游的旅游者多数为城市大众休闲观光游客,以中青年和女性居多,喜欢结伴旅游,受过较好的教育,但环境保护意识仍需要加强。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公园内环境解说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学习和教育功能,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双赢的旅游经营目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瑛  郝心华  
旅游目的地区域游客的空间运行方式是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旅游线路及景点的选择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区域内旅游客流的流向与流量。本文通过对游客在西安地区的空间流向以及各著名景点流量的研究,揭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区域内的空间运行特征,为优化西安地区旅游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平芳  周怡心  
在花海旅游已成为一种风潮的时代背景下,相关媒体报道和书籍也日益增多,但是对于花海旅游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旅游者赏花行为研究甚为匮乏。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携程旅行网中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文本,使用内容分析软件ROST CM6分析旅游者赏花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花海旅游的季节性以及游览空间的开敞性,使得旅游者的赏花行为复杂多样,在旅游者性别、赏花线路、赏花时节、赏花地点、赏花动机、景观偏好、感知态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行为特征;赏花不仅是注重风景美的观光旅游形式,也是追求身心愉悦的情感体验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绪才,张安,李刚,徐菲菲  
旅游者的旅游审美心理需求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文章尝试从旅游者的视角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旅游者评判的方式 ,构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指标权重 ,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文章最后对南京、苏州两市的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 ,其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丽  陆林  凌善金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长三角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构建了世博会客流向长三角区域空间扩散的网络,并对网络的整体特征和节点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了每个城市的集聚、中转和扩散客流的能力。网络的整体密度是0.2583,整体旅游流互动不明显,网络直径是4,旅游者至多在旅游线路中安排4个旅游城市。上海、苏州、杭州等节点城市在世博会客流空间扩散网络中处于竞争优势,对客流的虹吸效应较强。上海、苏州、杭州的集聚、中转、扩散能力最强,在网络中位于核心;南京、无锡、嘉兴的集聚、中转、扩散客流能力次之,是次级核心节点城市;常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魏向东  梁峰  
旅游地意象既包括旅游者经实地体验形成的复合意象,也包括那些远离旅游地的潜在旅游者借助各类媒介信息所形成的引致意象。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在旅游地意象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分析和研究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机制现已成为该领域前沿课题。为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模式,文章结合苏州园林和江南古镇案例,采用焦点组访谈、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9365例样本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媒介传播数据,在质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属性因素与传播媒介因素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根据系列研究假设验证结果,揭示出传统媒体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渊  丁燕杰  王德  
以人为本的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限制和空间行为特征,这有别于传统的至上而下、依据专家经验判断的旅游路线设计方法,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考虑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首先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约束,然后基于GPS数据和社会网络模型分析旅游者对景点的选择特征,再利用GIS分析最优路径,综合构建了一种新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厦门市鼓浪屿为例,对263个旅游者GPS轨迹及其94个选择景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入口上岛旅游者在半天和一天的符合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刘昌雪  
自驾车旅游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自驾出游半径不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市场需求差异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自驾车旅游产品,对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出游半径不同的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在旅游动机、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出游时间、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6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差异程度不同;研究还发现,影响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道路标识系统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自驾车旅游经济成本高以及驾车安全隐患等4个方面;最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