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75)
- 2023(4955)
- 2022(3951)
- 2021(3742)
- 2020(2991)
- 2019(6735)
- 2018(6720)
- 2017(13103)
- 2016(7411)
- 2015(8240)
- 2014(8196)
- 2013(8112)
- 2012(7306)
- 2011(6625)
- 2010(6735)
- 2009(6305)
- 2008(5940)
- 2007(5693)
- 2006(5304)
- 2005(4759)
- 学科
- 农(48394)
- 济(33979)
- 经济(33948)
- 农业(32293)
- 业(26076)
- 业经(14169)
- 中国(12721)
- 农业经济(12325)
- 发(10851)
- 地方(10606)
- 发展(9718)
- 展(9717)
- 劳(9668)
- 劳动(9651)
- 村(9556)
- 农村(9535)
- 管理(9228)
- 方法(7629)
- 土地(7585)
- 数学(7120)
- 收入(7118)
- 数学方法(7082)
- 制(7004)
- 建设(6973)
- 人口(6769)
- 农业劳动(6450)
- 动力(6242)
- 分配(6123)
- 劳动力(6121)
- 及其(5989)
- 机构
- 学院(102722)
- 大学(94778)
- 济(45355)
- 经济(44498)
- 农(42517)
- 管理(38466)
- 研究(35981)
- 理学(33409)
- 理学院(33092)
- 管理学(32595)
- 管理学院(32410)
- 农业(31662)
- 中国(28983)
- 业大(23586)
- 科学(21473)
- 农业大学(19258)
- 京(19110)
- 中心(18554)
- 所(18158)
- 江(17817)
- 财(16351)
- 州(16335)
- 研究所(16314)
- 省(15511)
- 业(14830)
- 范(14586)
- 经济管理(14517)
- 师范(14513)
- 发(14058)
- 经济学(12953)
- 基金
- 项目(69379)
- 研究(55487)
- 科学(54680)
- 基金(49094)
- 家(41898)
- 国家(41319)
- 社会(36607)
- 科学基金(35113)
- 社会科(33991)
- 社会科学(33985)
- 省(29907)
- 农(26846)
- 基金项目(26698)
- 编号(25020)
- 教育(23275)
- 划(22795)
- 自然(19747)
- 成果(19482)
- 自然科(19224)
- 自然科学(19219)
- 自然科学基金(18859)
- 资助(18334)
- 发(17376)
- 课题(16370)
- 部(15498)
- 国家社会(14984)
- 重点(14810)
- 发展(14730)
- 性(14535)
- 展(14513)
共检索到160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长根 居德里 石恂如 陈楚九 钱洪明
苏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汪长根居德里石恂如陈楚九钱洪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工业的发展壮大和众多小城镇的崛起,苏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自1981年初至1996年底的16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洪潮 王丹
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本文依据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轨迹及三者的互动规律,进而从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与区域相适配的第三产业、应着力推进地方特色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城镇规模适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闵远光
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城镇推力和城镇拉力。分析显示:2000年到2004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城镇因素中,城镇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增强,表明城镇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日益加强。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转移 城镇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方天堃 于学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农村劳动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然会发挥最为重要和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劳动力外出城镇务工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大量相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必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抑制和阻碍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春燕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一直被认为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对于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发展规模、技术进步类型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增量将对行业间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偏向性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性的技术进步类型和瞄准性的政策扶持方案,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需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宁阳 汪晓银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否会增加城镇失业。农民工对城镇双重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同。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进城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主要表现为替代关系,农民工进城会增加城镇失业。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关系,农民工进城会增加城镇就业。本文利用2004—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反映城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指标作为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把城镇失业增加归咎于进城农民工增加是没有依据的,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政策是不合理的,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是不公正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目的]在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方法]文章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剖析其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方式,并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出建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竞争力弱,且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年龄、求职成本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更倾向于通过亲人或朋友介绍。[结论]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目的]在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方法]文章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剖析其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方式,并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出建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竞争力弱,且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年龄、求职成本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更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传裕
城镇化是重要的社会经济以及空间现象,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所属的欠发达地区粤东北的梅州市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的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城镇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以及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城镇化等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务伟 杨学成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2088位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农村女性劳动力在素质、就业、收入等方面既落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更落后于城镇女性劳动力。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既有发展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城乡公平就业,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院地处辽宁省铁岭市新城区。设有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工程、财经管理等四个系,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等15个专业。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实习实训设备先进齐全。建有现代化大型实训车间7个,实验、实训室34个,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铣床、焊接、汽修、物流、电子、计算机、楼宇智能化等实验实训设备1900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00万元。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德国吉夫霍恩第二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建立了"中德职教合作基地",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提高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