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3)
- 2023(16052)
- 2022(13686)
- 2021(12596)
- 2020(10564)
- 2019(24807)
- 2018(24121)
- 2017(46140)
- 2016(24582)
- 2015(28146)
- 2014(28124)
- 2013(28397)
- 2012(27162)
- 2011(25049)
- 2010(25441)
- 2009(23853)
- 2008(23716)
- 2007(21153)
- 2006(19045)
- 2005(17797)
- 学科
- 济(130788)
- 经济(130675)
- 管理(65957)
- 业(64437)
- 方法(50209)
- 企(50087)
- 企业(50087)
- 数学(44265)
- 数学方法(43936)
- 中国(36549)
- 农(31992)
- 地方(31350)
- 贸(27222)
- 贸易(27204)
- 财(27109)
- 易(26378)
- 学(25468)
- 业经(25272)
- 制(21879)
- 农业(21483)
- 融(19321)
- 金融(19319)
- 银(18916)
- 银行(18887)
- 行(18290)
- 地方经济(17731)
- 环境(17629)
- 和(17087)
- 发(16527)
- 体(15221)
- 机构
- 大学(368631)
- 学院(366069)
- 济(168134)
- 经济(164997)
- 研究(137416)
- 管理(135694)
- 理学(114673)
- 理学院(113280)
- 管理学(111605)
- 管理学院(110897)
- 中国(106549)
- 京(80090)
- 科学(79805)
- 财(75990)
- 所(70627)
- 研究所(63434)
- 农(61509)
- 中心(61251)
- 财经(59543)
- 江(56970)
- 经(53987)
- 经济学(53876)
- 北京(51900)
- 业大(50470)
- 院(49224)
- 范(49053)
- 师范(48632)
- 经济学院(48433)
- 农业(47797)
- 州(46669)
- 基金
- 项目(231994)
- 科学(183133)
- 研究(170116)
- 基金(169990)
- 家(147954)
- 国家(146758)
- 科学基金(124595)
- 社会(111207)
- 社会科(105637)
- 社会科学(105610)
- 基金项目(88300)
- 省(88074)
- 自然(77575)
- 教育(76926)
- 自然科(75705)
- 自然科学(75680)
- 划(74720)
- 自然科学基金(74361)
- 资助(71135)
- 编号(66755)
- 成果(55407)
- 发(55026)
- 部(52912)
- 重点(52842)
- 课题(47729)
- 国家社会(47244)
- 创(46983)
- 教育部(45412)
- 发展(44925)
- 展(44244)
- 期刊
- 济(196036)
- 经济(196036)
- 研究(119100)
- 中国(80774)
- 财(57546)
- 农(56748)
- 学报(55372)
- 科学(52940)
- 管理(51353)
- 大学(41954)
- 融(39318)
- 金融(39318)
- 学学(39163)
- 农业(38248)
- 教育(37285)
- 经济研究(32980)
- 技术(31491)
- 财经(30903)
- 业经(29642)
- 经(26734)
- 问题(26232)
- 贸(24726)
- 业(21867)
- 国际(21844)
- 世界(20793)
- 技术经济(20175)
- 统计(18802)
- 商业(17303)
- 资源(16980)
- 策(16488)
共检索到583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云辉 林洁
本文的目的是对解释中国经济过度竞争现象的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此前作者提出的理论分析将中国过度竞争经济秩序的基本原因归为公有产权制度的普遍性。认为公有产权下 ,由于“公共地域”(publicdomain)的存在 ,共有产权下租值消散的作用机理在公有产权下依然存在 ,而共有产权演变为公有产权的同时 ,导致竞争主体与其代表的名义主体的分离 ,从而“公共地域”中的租值消散以竞争主体侵犯其代表的名义主体利益的形式出现 ,即成为过度竞争。本项实证案例满足理论成立的局限条件 ,而其结果也与理论分析的结论相吻合 ,这样 ,暂时没有证伪 ,或者说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解释中国经济过度竞争现象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过度竞争 开发区 公有产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珊珊
文章基于博弈论视角,讨论了两个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不同阶段竞争的策略选择。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引进外资价格上的博弈,小城市出售投资机会的价格一般低于大城市。开发区要注重在规划和产业集群上的竞争;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吸纳外资能力上的博弈,大城市愿意出价更高以获得额外单元的吸纳外资的能力。这个阶段的竞争策略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扩张承载力;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在基础设施、政务服务等多领域进行多维博弈,获得双赢。这个阶段的竞争对策,就是要自觉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开发区支撑体系的健全。
关键词:
开发区 招商引资 博弈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水
本文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了区域招商引资竞争的有效性,在竞争的状态下,除区域间收益差额超过潜在不利的情况外,潜在不利区域将很难利用优惠改变企业固有区位,竞争使得分配更加有利于企业而不利于参与招商引资竞争的区域,而且这种招商引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认清本区域既有优势和关键行业比单纯提供优惠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重要。
关键词:
招商引资竞争 区位选择 资源空间配置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洪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地区参与招商引资竞争模型,分析两种招商引资策略:优惠策略和公共产品策略的实施及其绩效。模型表明,优惠策略是一种囚徒困境博弈,将导致一个地区的社会福利的下降;而公共产品策略则是一种帕累托改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竞争策略演变的路径是在原有的优惠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向公共产品策略上的转移。
关键词:
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 竞争策略 演变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思佳 徐翔
为吸引企业投资,地方政府通过竞争性供地压低了工业用地的整体价格水平,削弱了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城市的土地相对成本优势。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主动降低工业用地价格,增加工业用地供给,降低居住用地的供给比例;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城市则被迫选择增加居住用地供给比例。通过降低工业用地价格来招商引资的供地策略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效果更好,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基础的改善,地方政府倾向于降低工业用地价格,增加工业用地供给。我国应逐渐建立多元化的政绩考核机制,增加一二线城市居住用地供给,同时通过落实差异化的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格、严防工业用地闲置和加强对地方产业政策执行的管理等途径加快推动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提升土地市场供给效率。
关键词:
土地供给行为 招商引资竞争 城市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夏大慰 罗云辉
国有企业的产权特性、产品的非差异化、行政垄断、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和高交易费用是造成过度竞争的主要原因。过度竞争会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福利水平 ,并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中的过度竞争现象 ,应进行产权制度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放松行政垄断行业的进入管制。除此之外 ,还应制定一定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业调整援助政策 ,改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晓波 黄炯
长三角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竞争中存在明显的过度竞争问题,主要表现在地价过低、税收过于优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方面。过度竞争既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率也影响了社会公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现行的政府考核机制以及地区间协调机制的缺乏。规范招商引资竞争的可行对策措施有:改革现行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地位、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等。
关键词:
政府 地方 竞争 招商 引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恒龙 陈宪
本文旨在检验在目前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文章首先给出各省份的公共产品—税收负担组合,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份额,指出当前的财政竞争已转变为税收优惠基础上的改善公共支出的竞争。接着通过建立各省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与各项公共支出关系的计量模型,检验实行分税制以来,招商引资竞争是否导致地方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分权化改革导致的财政竞争是否有助于改善居民福利等问题。
关键词:
政府间财政竞争 招商引资 公共产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丹 刘洪生 徐静
招商引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为,现有文献对此没有专门论述。本文运用非合作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如何综合运用招商引资和税率这两种手段进行税收竞争,并揭示了公共产品差异、投资对选址的敏感程度以及招商手段的效率对均衡税率和均衡招商引资水平的影响。本文证明了在政府运用招商引资和降低实际税率两种手段进行税收竞争情况下的一系列结论:参与横向税收竞争的地方政府越多,均衡税率就会越低;当地方政府增加到一定数目时,政府的招商引资投入将大于社会最优时的招商投入;政府选择招商水平的标准是使招商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招商手段效率越高均衡税率越低;各地区非税收因素对投资利润影响很大时,一味减税并不能有效地吸...
关键词:
招商引资 税收竞争 非合作静态博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慧慧 虞义华
中国地方政府在分权体制和政绩考核压力下,通常都会采取吸引资本的方式来实现短期快速增长的目的。本文基于1994-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在税收方面的策略互动行为。主要发现包括:地方政府在主要收入来源的税种上,如增值税、所得税的税负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策略互补特征,证明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竞争来争夺资源,进行招商引资活动。而营业税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策略替代特征。怎样规范辖区竞争,改变地方政府减税策略互动行为模式,有效遏制恶性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税收竞争 策略互动行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强远 赵浩云 叶杨
作为区域协调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资源空间配置的典型组织形式,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要素、企业和项目入驻,成为产业集聚空间载体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是中国最为重要和成功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基于中国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基本逻辑与特征事实,以及“国家-城市-开发区”层面测度数据,本文从产业属性、企业特征、集聚理论、产业链布局等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偏好。研究发现,从产业属性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既重视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还注重国家和地区产业禀赋的现实基础;从企业属性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时倾向于选择产值高、技术创新强、外向型的企业,而非税收与就业创造强的企业;从集聚理论来看,开发区偏向于选择集聚外部性较强产业的企业;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既强调围绕现有产业链环节以巩固现有优势,也强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发挥产业链竞争优势。本文认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时强调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引领、注重现实产业基础、依据集聚外部性理论、重视企业竞争优势、围绕产业链固链延链,这是中国开发区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为认知中国开发区的运行逻辑提供了理论释义和微观证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贵明
我国外资政策的变动分析——兼论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田贵明中国的外资政策目前已经是我国总体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资政策的变动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也涉及到外资政策的变动。总的说来,我国外资政策的制定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云辉
本文应用声誉模型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地区间以让利方式竞争投资项目的不同绩效提供一种解释。政府职能的不同步转型和开放在地域、行业的渐次性,使我们能够以地方政府类型的不完全信息和竞争过程的序贯性为基础刻画招商引资竞争。在一定条件下,地方政府让利式招商可以影响其他地方政府对其类型的判断,进而在未来的招商中取得优势,这样,一定阶段的让利式竞争可能只是暂时的手段,其目的和效果恰恰是避免继续进行类似方式竞争。但是,不合宜的让利式竞争还是可能存在。同时,"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减少让利式竞争,而声誉机制仍然具有作用空间。
关键词:
招商引资 让利竞争 声誉模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胜 李志军
一、引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西安高新区现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国际化特征明显、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