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15(2)
- 机构
- 农(3)
- 动物(3)
- 大学(3)
- 学院(3)
- 农业(2)
- 渔业(2)
- 省(2)
- 科学(2)
- 业(1)
- 业大(1)
- 中心(1)
- 保护(1)
- 养(1)
- 内陆(1)
- 农业大学(1)
- 农业职业(1)
- 农村(1)
- 农林(1)
- 县(1)
- 域(1)
- 学学(1)
- 实验(1)
- 实验室(1)
- 室(1)
- 局(1)
- 州(1)
- 市(1)
- 所(1)
- 技术(1)
- 技术学院(1)
共检索到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成东 任战军 杨雪娇
【目的】研究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以全面揭示中国双峰驼的起源进化,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我国的双峰驼遗传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集15峰苏尼特家养双峰驼(10峰雄驼和5峰雌驼)的血样,提取其DNA,采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全序列及D-loop的671bp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双峰驼的mtDNACyt b基因序列和D-loo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苏尼特家养双峰驼mtDNACyt b基因中存在10个变异位点,共形成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857±0.065,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 94±0.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麻智芳 潘秋芝 安苗 余科 黄胜 李珊 何孝宽
通过mtDNACytb基因和D-Loop区测序技术,分析了清水江287尾野生斑鳜(Sinipercascherzeri)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阐明贵州省境内清水江流域野生斑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结果表明:分别获得287条斑鳜的完整Cytb基因序列(1141bp)和D-Loop区部分序列(840~841bp);两个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含量分别为51.6%和64.1%,均高于C+G含量的48.4%和35.9%,多态位点分别有23和44个,单倍型数分别为25和43种;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21±0.018(0.0020±0.0001)和0.919±0.009(0.0083±0.0003);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是0.0021和0.0087;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个体间变异是变异的主要来源(Cytb基因为97.54%,D-Loop区为97.32%);NJ系统发生树显示,Cytb和D-Loop区都聚为两支,两支的单倍型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均有分布;清水江野生斑鳜群体的mtDNACytb的Fu’sFs值呈显著负值(﹣0.9553(P=0.007)),检测出了种群扩张,据公式推算出清水江斑鳜种群于0.176Ma年前发生了种群扩张,而D-Loop区符合中性进化的假设,未检测到种群扩张。综上所述,清水江野生斑鳜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遗传多样性高,呈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可为清水江野生斑鳜资源保护和持续发展与利用提供基础的参考材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久盘 刘哲 张波 殷新勇 王雷 王建福
对65尾祁连山裸鲤(Gymnocypris chilianensis)和40尾青海湖裸鲤(G.przewalskii)mt DNA cyt b基因(Cytochrome b,cyt b 1140 bp)和D-loop区(747 bp)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定,探讨了上述基因片断的序列特征和两种裸鲤的遗传分化关系。结果显示,2个基因片段的G含量普遍较低,在编码基因cyt b各密码子的第三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线粒体DNA cyt b和D-loop基因片段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核苷酸替代速率cyt b>Dloop。基于核苷酸最佳替换模型计算2种间的遗传距离,cyt b为0.08,D-loop为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刘燕山 谷先坤 刘小维 殷稼雯 张彤晴 潘建林
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大银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4个群体共160尾鱼的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60条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25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一信息位点11个,简约信息位点14个。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3个单倍型,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78±0.014和0.0021± 0.0001,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模式。4个群体中,高邮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0.871±0.031),太湖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029±0.0001)。洪泽湖群体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均最低,分别为0.755±0.455和0.0013±0.0001。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银鱼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15.1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84.87%,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统计表明,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太湖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应将太湖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作为不同的进化单元进行管理和保护。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和中性检验结果均显示大银鱼经历了近期的群体扩张事件,推测扩张时间大约在10.3~4.1万年前,属于更新世晚期。虽然江苏省4个湖泊大银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其资源量已经呈现出明显衰退迹象,应加强相应的渔业管理和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大银鱼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和Cyt b基因的鲟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都柳江粗唇种群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组成及遗传多样性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序列的四川裂腹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
用RAPD及mtDNA D-loop区序列揭示长江下游长春鳊遗传多样性
基于mtDNA D-loop序列分析青海省果洛州牦牛遗传资源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
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和SSR标记对宝石鲈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基于线粒体Cytb和D-Loop序列的大獭蛤5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的高邮湖湖鲚(Coilia nasus)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研究2个禾花鲤群体和野生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关系
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