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8)
- 2023(6796)
- 2022(5678)
- 2021(5081)
- 2020(3982)
- 2019(9241)
- 2018(9039)
- 2017(17034)
- 2016(9397)
- 2015(10236)
- 2014(10380)
- 2013(10383)
- 2012(10140)
- 2011(9357)
- 2010(9613)
- 2009(8688)
- 2008(8590)
- 2007(7794)
- 2006(7200)
- 2005(6885)
- 学科
- 济(47192)
- 经济(47157)
- 业(23426)
- 管理(21683)
- 地方(18556)
- 中国(16938)
- 企(16839)
- 企业(16839)
- 农(13989)
- 方法(12032)
- 业经(11575)
- 地方经济(10788)
- 数学(10181)
- 数学方法(10112)
- 农业(9676)
- 发(9325)
- 学(9282)
- 融(8982)
- 金融(8980)
- 财(8814)
- 制(8767)
- 银(8721)
- 银行(8698)
- 行(8519)
- 产业(8178)
- 贸(7789)
- 贸易(7779)
- 易(7433)
- 环境(7296)
- 体(7032)
- 机构
- 学院(136026)
- 大学(133011)
- 济(56794)
- 经济(55579)
- 研究(54892)
- 管理(45774)
- 中国(41019)
- 理学(37954)
- 理学院(37404)
- 管理学(36754)
- 管理学院(36499)
- 科学(34302)
- 京(31424)
- 所(29175)
- 农(27224)
- 研究所(26304)
- 财(25575)
- 江(23927)
- 中心(23748)
- 农业(20924)
- 范(20757)
- 业大(20745)
- 师范(20490)
- 院(20015)
- 北京(19834)
- 财经(19226)
- 省(19119)
- 州(18705)
- 经(17307)
- 经济学(17224)
- 基金
- 项目(85270)
- 科学(66409)
- 研究(63119)
- 基金(58871)
- 家(51756)
- 国家(51249)
- 科学基金(42778)
- 社会(39316)
- 社会科(37302)
- 社会科学(37296)
- 省(35963)
- 基金项目(30788)
- 划(29320)
- 教育(28182)
- 自然(26263)
- 发(25794)
- 自然科(25605)
- 自然科学(25600)
- 编号(25570)
- 自然科学基金(25153)
- 资助(24124)
- 成果(21293)
- 发展(20710)
- 展(20337)
- 重点(20151)
- 课题(19593)
- 部(17973)
- 创(17629)
- 创新(16580)
- 科研(15758)
共检索到226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阿布来提·苏来曼 田月珍 许琴 何军敏 赵冰茹 徐新明 付雪峰 热娜古丽·艾尼瓦尔江 黄锡霞 田可川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瑜瑜 岳耀敬 郭婷婷 王天翔 郭健 李桂英 韩吉龙 杨敏 刘建斌 孙晓萍 李范文 何玉琴 杨博辉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结构包括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87 d时初级毛囊发生形成毛芽,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的囊泡结构。胎龄102 d时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到胎龄138 d时,初级毛囊基本发育成熟。胎龄87—147 d,初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降低,次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升高,在胎龄102—117 d时次级毛囊增长迅速,在胎龄117 d时达到最大值(232.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华峰 田可川 黄锡霞 阿布来提·苏来曼 何军敏 田月珍 徐新明 付雪峰 赵冰茹 朱桦 哈尼克孜·吐拉甫
【目的】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海量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随之涌现,基因网络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被用于研究中;细毛羊毛囊发育受多个基因及lncRNA共同调控,单独研究某一分子并不足以发现其调控机制,本研究旨在构建毛囊发育相关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挖掘细毛羊毛囊发育的潜在候选基因。【方法】以苏博美利奴羊胎龄65 d(D65)、85 d(D85)、105 d(D105)、135 d(D135)的胎儿以及出生后7 d(A7)、30 d(A30)的羔羊肩胛部皮肤组织,每个时期有3个生物学重复,共18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以获得6个不同发育时期的lncRNA与mRNA表达谱数据,筛选出相邻时期的差异表达lncRNA与mRNA,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构建共表达模块,使用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以找到与毛囊发育相关的模块,最后从目标模块筛选高连通度的lncRNA与mRNA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结果】从表达谱数据中筛选得到9 07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与mRNA,运用WGCNA方法得到11个模块,使用DAVID富集分析发现honeydew1、paleturquoise、skyblue2模块中的基因富集在皮肤发育、毛囊发育、毛囊形态发生、Wnt信号通路负调控、细胞粘附等生物过程,以及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紧密连接、MAPK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等毛囊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并筛选这3个模块中连通度高的lncRNA和mRNA构建了子网络,得到包括TGFB2、CTSB、SFN、SPINT1、FAM83G、GSDMA、MPZL3、VIM、CRABP1在内的毛囊发育相关基因,预测出ENSOART00000029117、TCONS_00489976、TCONS_00376759等24个lncRNA的可能靶基因。【结论】首次运用WGCNA方法构建了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相关lncRNA与mRNA的共表达网络,鉴别出3个毛囊发育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发现多个与毛囊发育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并预测出24个lncRNA可能的靶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方正 马荣 戎友俊 王敏 潘剑锋 梁丽丽 张燕军 李金泉
为探究调控绒山羊毛囊发生发育阶段关键circRNA及其功能,基于课题组前期得到的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期(45、55、65和75d)皮肤组织circRNA表达谱以及各比对组中差异表达circRNA的基础,根据不同时期毛囊形态发生发育情况筛选了毛囊发生发育相关的circRNA,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毛囊发生发育关键circRNA,并对其进行qRT-PCR试验;运用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关键circRNA靶向的miRNA以及靶向miRNA的靶基因,分析了22个内含子circRNA宿主基因的富集情况,探究circRNA的功能作用。结果表明: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ircRNA2049、circRNA5681、circRNA2225和circRNA3411均由外显子组成,为外显子circRNA。2)qRT-PCR显示,circRNA2049、circRNA2225、circRNA3411和circRNA5681在绒山羊胎儿期4个时期(45、55、65和75d)中均显著差异表达(P<0.05)。3)功能分析显示,外显子circRNA可能竞争性结合miRNA,以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来调控毛囊的发生发育,同时内含子circRNA宿主基因也可能影响毛囊的发生发育,具体作用机制需后续探究。综上,本研究筛选鉴定了绒山羊毛囊发生发育关键circNRA,并初步探究了其功能,为解析circRNA在绒山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研究绒毛生长发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绒山羊 毛囊 circRNA 功能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蕊 张文广 尹俊 赵珺 常子丽 李金泉
为探讨调节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原位杂交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对BMP2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其可能的作用方式。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休止期毛干周围有强烈的表达信号,在兴盛期不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休止期皮肤毛囊的表达量是兴盛期的27.8倍。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推测BMP2基因在毛囊发育过程中主要起抑制毛囊生长发育、维持毛囊处于休止期的作用,且可能参与新一轮的毛囊重建,因此,可将BMP2基因作为绒山羊育种过程中提高其产绒量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娇 刘晨曦 孙亚伟 杨开伦 刘明军
【目的】探究胎儿期绵羊肌纤维的形成与发育规律,揭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期骨骼肌的组织学生长发育特征。【方法】选择妊娠期第75天(D75)、第105天(D105)和第135天(D135)的胎羊,测定其体长、体高和体质量;采集背最长肌,进行组织切片和HE染色,统计不同发育阶段胎儿单位肌纤维数量、直径和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中快/慢肌纤维的类型和密度。【结果】随着怀孕母羊妊娠时间的增加,从D75135胎儿体质量增长近17倍,体长、体高增加近1.5倍;单位肌纤维数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德国美利奴羊 胎儿期 骨骼肌 组织学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斌 王立忠 吴铁成 马跃军 赵若阳 高玉林 闫新刚 李玉荣
为分析chi-miR-107-3p及相关基因在不同品系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周期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分别在毛囊休止期(4月)、兴盛前期(7月)、兴盛期(9月)和退行期(1月)采集了阿拉善型绒山羊(季节性长绒)和敏盖绒山羊(常年长绒)体侧皮肤组织,通过组织切片比较分析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i-miR-107-3p及ADCK5、DSBC1、ARSA、FMAP4、RHBDF2和ALDH3A2等6个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两种品系的绒山羊毛囊在形态特征上基本一致,但在同一时期生长规律不同;2)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在两种品系绒山羊皮肤毛囊不同发育周期的表达量呈相反趋势。在次级毛囊重建初期,chi-miR-107-3p表达量较高,而RHBDF2基因的表达量极低,随着次级毛囊重建逐步完成,chi-miR-107-3p表达量显著降低,RHBDF2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高。进入退行期,chi-miR-107-3p的表达量逐渐增高,而RHBDF2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休止期,chi-miR-107-3p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此时RHBDF2基因的表达量最小,推测chi-miR-107-3p可能负向调控RHBDF2基因的表达;3)相关性分析表明,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表达水平均与皮肤毛囊性状显著相关(P<0.05),说明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均为两品系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4)ALDH3A2基因的表达量在皮肤毛囊休止期至兴盛期的过程中逐渐降低,由退行期至休止期的过程中逐渐增高。ALDH3A2基因与皮肤毛囊各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表明高表达的ALDH3A2可能抑制两品系绒山羊毛囊的生长发育,是调控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他基因对绒山羊皮肤组织生长均无影响。本研究证实羊绒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miRNA及其相关基因参与调控,为进一步研究毛囊发育分子机理提供了参考,为实际生产中进行羊绒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剑波 甘尚权 李晶 高磊 杨井泉 张科 杨永林 沈敏 石国庆
【目的】筛选影响绵羊羊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为研究羊毛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中国美利奴超细型和哈萨克羊兴盛期皮肤组织间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并对差异基因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部分差异基因进行鉴定。【结果】①从所构建绵羊皮肤组织的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中分别获得153和143个ESTs,其中分别包括5和4个未知功能的ESTs,推测可能是新基因;对部分已知功能ESTs进行了GO聚类分析、通路分析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粗、细毛羊之间存在一定差异;②文库中的3个差异基因KRTAP8-2、Tricho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蕊 李金泉 张文广 尹俊 赵珺 常子丽
【目的】研究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功能分类基因芯片以及原位杂交技术。【结果】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休止期毛囊毛干周围高表达,在兴盛期不表达;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同兴盛期相比,休止期BMP2基因在皮肤中表达上调24.65倍。【结论】BMP2基因抑制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与维持皮肤毛囊处于休止期有关;该基因主要在皮肤毛囊的毛干周围发挥作用,从而达到维持皮肤毛囊发育处于休止期的作用。
关键词:
BMP2 毛囊 表达 原位杂交 基因芯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琪 睢梦华 朱露 吴昊 敬敬 储明星 刘勇 李文雍 张子军 张运海 凌英会
【目的】获得安徽白山羊出生前后不同时期骨骼肌、肾脏、肝脏及腿骨组织结构的发育特点,以补充山羊组织系统发育资料,丰富山羊胚胎学相关内容。【方法】安徽白山羊在同期发情及配种后,采集胚龄65 d(F65)、120 d(F120)、135 d(F135)以及出生24 h(B0)胎羊和规范饲喂90 d(B90)羔羊的骨骼肌、肾脏、肝脏及腿骨,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运用常规电镜技术对安徽白山羊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除F135与B0外的其余时期,骨骼肌同一部位、不同发育阶段的肌纤维细胞直径以及所有时期肌纤维细胞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均差异显著(P<0.05);在F120时期,初级肌纤维已完全转变为次级肌纤维。肾脏质量在除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长度在所有发育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宽度则在除F120到F135以及F135到B0时期外的其他发育时期差异显著(P<0.05)。F65时期肾脏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F135时期具有较为清晰的肾小囊,于F65到B0时期完成了肾小体的发育。肝脏质量也在除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发育时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长度在F65到F120时期及B0到B90时期变化显著(P<0.05),厚度则是在除F65到F120时期和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时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F65时期肝脏合胞体较多,至F135肝小叶基本形成,B0时期巨核细胞基本消失,B90时期肝细胞呈颗粒及泡沫状。股骨质量与胫骨质量均以B90时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胫骨和股骨长度在每个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澄艳 吕晓阳 高雯 王悦 陈炜昊 盛水兴 陈玲 林杰 孙伟
【目的】通过前期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湖羊大花、中花和小花羔皮毛囊间mi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出了14个候选miRNA,现进一步研究14个候选miRNA在不同花纹组间的表达量与毛囊各指标的相关性,以了解候选miRNA与毛囊发育特性间的关联,筛选用于后期功能验证的miRNA。【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湖羊大花、中花、小花不同花纹羔皮毛囊中的差异表达miRNA。利用与高通量测序同一批样品所提取的RNA进行RT-RCR验证,随机选取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的5个差异表达miRNA,验证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4个候选miRNA在不同组别间的表达量,制作不同花纹羔皮组织的石蜡切片以评估不同毛囊的结构,并结合组织学观察与显微观测技术,采用SPSS 17.0分析14个候选miRNA的表达水平与毛囊组织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湖羊毛囊成群分布,以3毛囊群的居多,直径较大的为中心初级毛囊,直径较小的为侧部次级毛囊。在显微镜相同视野中,湖羊大花、中花和小花3种不同类型花纹羔皮的初级毛囊数差异不显著(P>0.05),小花组的次级毛囊数多于大花组和中花组的次级毛囊数且差异极显著(P0.0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中,小花的毛囊总数要高于大花组和中花组;大花组的初级毛囊直径比中花组和小花组的初级毛囊直径要大的多,与中花组和小花组的初级毛囊直径差异极显著(P<0.01),大花组的次级毛囊直径也比中花组、小花组的次级毛囊直径大,同时也与二者均呈极显著差异(P0.05);在已知的miRNA中,miRNA-143在大花组中的表达量与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miRNA-10a在小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和中花组差异显著(P<0.05),let-7i在大花组的表达量与中花组差异显著(P<0.05);在测序新预测的差异miRNA中,NW_004080184.1_6326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组差异显著(P<0.05)、与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NW_004080165.1_8572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组和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NW_004080181.1_3961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小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NW_004080190.1_13733在中花组的表达量与大花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miRNA在大、中、小花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14个mi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与毛囊部分指标存在相关性,表明I4个miRNA均有可能参与毛囊的生长发育。【结论】miRNA-143、miRNA-10a、let-7i、NW_004080184.1_6326、NW_004080165.1_8572、NW_004080181.1_3961以及NW_004080190.1_13733等7个miRNA可作为对湖羊羔皮毛囊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候选miRNA,在后续试验中将进一步验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东义 拉希玛 图格琴 赵若阳 陶娜拉 韩海格 丁文淇 贾紫洁 刘慧莹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为确定相关候选基因在毛色产生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胎儿期蒙古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马(斑点)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蒙古马(斑点)胎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胎儿期蒙古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次对胎儿期蒙古马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进行RNA-seq,构建mRNA表达谱,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组织学观察,黑色素在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皮里沉积很明显,毛乳头、毛母质部位均有黑色素沉积。相反,白色皮肤组织中没有黑色素沉淀;2)RNA-seq筛选毛色产生差异的相关基因,共鉴定出660个基因,其表达量在黑白2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97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59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白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差异表达基因TYR、TYRP1、DCT、PAX3和DAPL1等富集到了黑色素生成通路。综上,胎儿时期蒙古马的毛色形成主要由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可为后期蒙古斑点马选育环节中对毛色的筛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岩 廖和荣 李知勉 孙杰 李大全
目的为探讨外源性IGF-Ⅰ对绵羊皮肤中毛囊生长调控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疆细毛羊,随机分成6组。在每只绵羊的左、右两侧肩胛前部分别进行拔毛、剃毛处理。同时在左侧肩胛前部的拔毛、剃毛和正常区的交叉处注射0.5ml IGF-Ⅰ(10ng.ml-1),然后在第0、3、6、9、12、50天采取皮样。用RT-PCR方法,测定各皮肤中GHR、IGF-Ⅰ、IGF-ⅠR、KAP3.2和KAP6-1的mRNA相对丰度。结果(1)IGF-Ⅰ可以下调正常皮肤中GHR基因的表达,对IGF-Ⅰ、IGF-ⅠR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能显著提高KAP3.2和KAP6-1的转录水平;(2)IGF-Ⅰ在3 d内可降低拔毛皮肤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丽春 张文广 杨文柱 王志新 张永斌 高爱琴 张燕军 赵艳红 苏蕊 常子丽 金鑫 王鹏宇 冯林 刘慧 武瑞兵 王瑞军 李金泉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毛囊上的表达规律和褪黑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成年母羊,分为4组,即从不埋植的对照组和3组不同时间埋植褪黑激素的试验组。试验组在埋植期间每隔一个月按照2 mg kg-1BW的剂量在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采集12个月(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受试羊体侧部皮肤样品,用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皮肤中PDGF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各组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对照组在11月时其表达量为全年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阿拉达尔 曹贵方 张涌
对37-99 d胎龄的蒙古绵羊胎儿卵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绵羊胎儿在37 d,可以从外观上分辨雌雄,雌性胎儿的性腺初步出现卵巢的组织学特征;37-51 d为卵原细胞的共质体期,卵原细胞数量增长加快;55~76 d卵巢中逐渐充满大量的合胞体样卵母细胞群;从58 d开始卵巢皮质深层出现少量的形态不典型的原始卵泡。胎龄73 d时,皮质深层出现真正的原始卵泡;81 d时皮质中层出现大量原始卵泡;99 d时皮质深层中可看到一些初级卵泡。与成体卵母细胞相比,胎儿时期的生殖细胞有活跃的增殖分裂特征;生殖细胞发育按卵原细胞增殖→卵母细胞分化→形成原始卵泡的步骤发育,在位置分布上由卵巢皮质外层逐渐向皮质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