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8)
2023(11384)
2022(8866)
2021(8010)
2020(6359)
2019(14196)
2018(14330)
2017(27062)
2016(15074)
2015(16801)
2014(16848)
2013(16343)
2012(14760)
2011(13222)
2010(13599)
2009(12825)
2008(12662)
2007(11535)
2006(10642)
2005(9884)
作者
(42000)
(35889)
(35019)
(33578)
(22317)
(16949)
(15844)
(13694)
(13631)
(12503)
(12284)
(11820)
(11328)
(11204)
(11193)
(10958)
(10534)
(10291)
(10280)
(10141)
(9011)
(8724)
(8723)
(8288)
(8172)
(8043)
(8015)
(7740)
(7200)
(7022)
学科
(62369)
经济(62264)
(48175)
(46398)
管理(40692)
农业(30725)
(27128)
企业(27128)
中国(21501)
业经(20483)
(17880)
方法(16890)
(15536)
地方(15391)
数学(14471)
数学方法(14356)
(13415)
(13377)
发展(10853)
(10840)
(10564)
农业经济(10562)
银行(10552)
环境(10291)
(10121)
(9774)
(9639)
体制(9622)
(9599)
金融(9595)
机构
学院(212777)
大学(207626)
(89920)
经济(87790)
管理(78094)
研究(74295)
理学(66499)
理学院(65787)
管理学(64745)
管理学院(64378)
中国(58233)
(53133)
(44175)
科学(43353)
(41809)
农业(40152)
(36643)
业大(36131)
(35291)
中心(35271)
研究所(32587)
财经(31734)
(28785)
(28500)
师范(28256)
(27223)
经济学(27138)
北京(26984)
(26287)
(25573)
基金
项目(140012)
科学(110961)
研究(107555)
基金(100758)
(86940)
国家(86082)
科学基金(74269)
社会(70261)
社会科(66136)
社会科学(66122)
(56260)
基金项目(53733)
教育(48194)
(45770)
编号(45280)
自然(44710)
自然科(43605)
自然科学(43597)
自然科学基金(42796)
资助(38288)
成果(36512)
(32523)
(31924)
重点(31477)
课题(31433)
(31237)
(30617)
国家社会(29603)
(28980)
(27806)
期刊
(112047)
经济(112047)
研究(65932)
(58537)
中国(51315)
农业(39095)
(31721)
学报(31085)
科学(30208)
管理(26612)
大学(25474)
教育(24538)
(24332)
金融(24332)
学学(24167)
业经(23707)
技术(18938)
(18307)
问题(17641)
财经(15647)
农村(14964)
(14964)
经济研究(14525)
农业经济(14393)
(13446)
(12483)
世界(12366)
经济问题(11324)
现代(10839)
资源(10630)
共检索到334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战辉  
认为农民城市化包括其职业身份的城市化、居住环境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农民城市化受到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政府统筹的制度化保障及农民家庭制度的影响,"三位一体"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是实现人的城市化的保障。苏南"三位一体"的农民城市化路径,实现了农民职业身份的城市化、居住空间的城市化及家庭发展秩序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农民城市化的质量。苏南水镇农民城市化的经验表明,中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因地制宜,避免城市化的激进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欣  
农民收入的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依靠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阶段,城市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文运用1978~2013年数据研究了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劳动型技术替代、土地型技术替代、人均资本存量、农村人力资本情况、政府涉农支出、一产比重等渠道来实现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土地被征用,在土地征用补偿问题上利益严重受损。那么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在分析目前我国土地征用补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孔祖根  
实现农民财产资本化的路径主要是抵押,通过将农民产权转变为有效抵押担保物,解决融资难题,进而实现物权货币化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财富稳步增加,其所拥有的产权种类不断丰富,价值也不断扩大。但由于现有制度的约束,农民所拥有的物权难以成为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致使其在生产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问题。浙江省丽水市作为人民银行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通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平  
指出当前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机制矛盾,并分析了其深层因素,并基于江苏小城镇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关于土地机制的创新对策和价值伦理讨论,以期找寻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性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丽瑰  
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及弹性家庭结构是农民城市化的实践基础,而家计模式中的务工水平是影响农民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性变量。上海远郊农村是"就业+财政"、温饱型农业、弹性家庭结构基础上的举家完全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最高;浙江远郊农村是充分就业、温饱型农业、弹性家庭结构基础上的一代人完全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次之;湖北普通农村是不充分就业、温饱型农业、弹性家庭结构基础上的举家半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最低。农民城市化是经济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各地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差距较为明显,就业不充分是限制中西部地区农民城市化的重要因素。政府在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民城市化进程时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出现城市贫民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佳鹏  
青年农民工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实践是基于梯度城市化背景下展开的。基于浙东X镇的经验调研,构建“需求—能力—机会”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发达地区农民追求更高层次的城市化水平而往区县集中进城过程中,析出的公共服务与进城空间高度契合青年农民工的内在需求。青年农民工实现了需求与能力的匹配,由此在经济发达的务工地逐步实现了生活与工作的一体化进程,不断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系统之中,形塑了一种新的城市化实践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利国  闫沙庆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某些地方政府不顾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农民的意愿,推动农民被动地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需要理性地反思农民被动城市化问题,科学地做出应对。这就要合理的选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合理推动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中亮  
从城市化的视角对当前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本质在于城市吸纳能力与农村劳动力的释放规模之间的失衡,并在此基础之上详细剖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弛  张荣  彭霞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怎样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又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为  
本文探讨了 90年代农民消费结构 ,说明消费结构改变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收入的提高 ,而是农民的大幅度流动 ,并通过模型验证了经验假说。作者阐述了农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它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是暂时的。要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城市化将农民转移出去 ,发展第三产业 ,改变收入的增长源 ,变自给性消费为市场消费。农民消费结构的自主性改变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的内需 ,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华春  赵春学  刘颖梅  
中国城市化率在突破50%以后的新发展时期,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创新土地流转等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城市化顺利推进与城乡和谐发展。以土地制度创新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在这些方面提供了良好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