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6)
- 2023(10018)
- 2022(8400)
- 2021(7750)
- 2020(6216)
- 2019(13976)
- 2018(13456)
- 2017(25845)
- 2016(13992)
- 2015(14985)
- 2014(14598)
- 2013(14191)
- 2012(13380)
- 2011(11968)
- 2010(12473)
- 2009(11644)
- 2008(11759)
- 2007(10676)
- 2006(9670)
- 2005(8901)
- 学科
- 济(55598)
- 经济(55557)
- 管理(44016)
- 业(42950)
- 企(33495)
- 企业(33495)
- 方法(19484)
- 中国(17596)
- 农(17516)
- 数学(16851)
- 财(16713)
- 数学方法(16583)
- 地方(15944)
- 环境(14937)
- 业经(12750)
- 制(12587)
- 策(12287)
- 银(12227)
- 银行(12219)
- 农业(11679)
- 行(11629)
- 划(11399)
- 学(11231)
- 务(11061)
- 财务(11042)
- 财务管理(11018)
- 险(10897)
- 保险(10805)
- 融(10779)
- 金融(10777)
- 机构
- 学院(196256)
- 大学(192145)
- 济(81273)
- 经济(79362)
- 管理(74626)
- 研究(69519)
- 理学(62770)
- 理学院(61963)
- 管理学(60918)
- 管理学院(60535)
- 中国(56800)
- 财(41689)
- 科学(41633)
- 京(41349)
- 所(34334)
- 中心(32610)
- 财经(31924)
- 研究所(30918)
- 江(30856)
- 农(29635)
- 经(28857)
- 范(26831)
- 师范(26639)
- 北京(26394)
- 业大(26048)
- 院(25902)
- 州(25023)
- 经济学(24065)
- 财经大学(23594)
- 农业(22842)
- 基金
- 项目(128840)
- 科学(103074)
- 研究(94896)
- 基金(94512)
- 家(82382)
- 国家(81716)
- 科学基金(70824)
- 社会(61546)
- 社会科(58381)
- 社会科学(58367)
- 基金项目(50363)
- 省(50142)
- 自然(46100)
- 自然科(44940)
- 自然科学(44931)
- 自然科学基金(44075)
- 划(42438)
- 教育(41960)
- 资助(37949)
- 编号(37506)
- 成果(30155)
- 重点(29616)
- 发(28971)
- 部(27770)
- 课题(26810)
- 创(26304)
- 国家社会(25405)
- 创新(24664)
- 科研(24175)
- 性(24109)
共检索到303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晓杰 丁金华 汪大庆
【目的】研究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地区绿色空间面临景观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引起的景观生态风险。【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划定绿色空间管控分区。【结果】(1)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总面积呈持续缩减态势,其中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20 203.11 hm2,占比下降21.70%;水域面积先小幅增加后持续减少,总体上减少3 813.66 hm2;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较小,维持相对平稳。绿色空间用地类型间面积转移矩阵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反映出绿色空间受人工建设干扰程度不断增强。(2)研究期间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发生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低风险等级向更高一级转变。高、较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8.10%、6.61%,较低、低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缩减了8.25%和9.73%。(3)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重点修复区、协调缓冲区和优化利用区3类管控分区。【结论】研究期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空间用地类型转变与景观生态风险具有关联性,反映出绿色空间在人为建设活动扰动下生态压力不断增加。基于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提出绿色空间分区调控策略。图4表5参28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梦雨 丁金华
当前苏南地区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一些城市建设用地通过侵占农田、水体等乡村传统空间来达到扩张用地范围的目的,导致乡村空间无序蔓延,景观格局紊乱,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建设也构成了重大威胁。本文通过分析水网地区乡村特有的地域环境特色和空间网络类型,剖析现阶段水网乡村在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系统性的构建策略,维持和恢复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苏南乡村 绿色基础设施 构建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范晨璟 田莉 申世广 周麟
景观指数是计量景观格局、定量化回顾区域土地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在传统的景观格局评价基础上,提出引入干扰度指数描述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相互干扰的强弱,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依据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分类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景观格局干扰水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 1990—2015年间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规模增加了3313.93km~2,农田面积缩减了3585.21km~2,而以林地为主的绿色生态空间规模变化不大。2)2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多样性Shannon指数不断增加,破碎度NP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农田的优势度LPI指数不断降低,形状指数LSI不断上升;城镇景观的形状经历了规则—复杂—规则的过程,并较1990年呈现更加连片紧实的分布状态;林地的规模与形状LSI未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城镇对其的干扰度AI不断上升,人类活动对绿色生态空间干扰不断增强。3)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城镇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此外,研究认为干扰度指数的应用能很好地描述城镇对绿色生态空间的影响,本研究结论能够为苏锡常都市圈的城镇与生态绿化系统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金华 汪大庆 钱晶
伴随快速城镇化发展,人工建设活动频繁,苏南水网地区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风险日益突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有力途径。研究以苏州市白蚬湖片区为例,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剖析研究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扩张情景下土地利用格局并预测其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探讨时空动态演变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张,面积上升了59.32 km2;耕地、水域面积分别下降17.98、53.61 km2;林草地面积小幅上升,共计增加12.27 km2。2030年城市扩张情景模拟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面积增加134.14 km2;耕地与水域面积分别缩减174.06、6.76km2;林地、草地面积共上升46.68 km2。(2)201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高风险面积占比共增加6.55%,低、较低风险面积有所下降,占比分别减少4.62%、1.92%。2030年城市扩张情景模拟下景观生态风险中等级以上区域逐步扩张,其中较高风险面积增加最多,占比上升10.12%,较低与低风险面积占比缩减19.14%。(3)基于2020年现状与2030年城市扩张情景模拟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共识别研究区生态源地23个,生态廊道50条,生态节点21个,最终综合构建时空动态变化下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水网地区生态环境、抵御外界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胡其玉 起晓星
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管控策略研究是推动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以此理念为指导,从"地形山势—河湖水体—土壤环境—人类活动—景观结构"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成渝城市群为典型案例区,诊断其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进一步耦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电路理论,提出成渝城市群景观格局网络化管控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94,66.85%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处于中低水平,总体生态环境较好,但也存在风险高低区交错现象;识别出生态源地111 461.62 km2,约占总面积46.54%,划分生态阻滞区、生态过渡区、生态缓冲区,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5.61%、14.65%、13.20%;构建"76+8"廊道系统,长约5 046.19 km,确定316处生态节点,构筑管控景观生态风险的绿色网络体系,维持成渝城市群景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华 孙琦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并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解读蓝绿空间景观生态结构与生态格局特征。【结果】不同发展情景下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变化差异显著。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下,蓝绿空间面积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3 626.37、7 145.74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孔隙等形态类型负向变化剧烈,蓝绿空间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与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相比,蓝绿空间面积分别增加了2 904.30、6 423.67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等形态类型增幅明显,孔隙率显著降低,蓝绿空间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强。【结论】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对水网地区蓝绿空间呈现负向影响趋势,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在维持蓝绿空间面积与格局稳定,改善蓝绿空间连通性方面效果显著。图4表4参2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闻国静 刘云根 王妍 侯磊 王艳霞 郭玉静
为探析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降低流域生态风险,以普者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并以6期(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损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中的分析方法,对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地和林地的干扰度较高,建筑用地、园地和湿地的干扰度次之,未利用地的干扰度较小,干扰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艳艳 唐晓岚 刘振威 刘德保 杨阳
以芜湖区段1995、2005和2016年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法,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揭示芜湖区段风险状况和城市建设发展对长江生态廊道的影响,旨在为芜湖区段综合风险防范、景观生态管理和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研究表明:1)1995—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优势度降低;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优势度升高,破碎度和分离度降低;湿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先增加后减少。2)生态风险时空分析表明,1995年以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2005年以较低、中和较高生态风险为主,2016年以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空间上,生态风险等级的分布基本以长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递减变化,且整体上江南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江北。3)各等级生态风险转换类型多样,1995—2005、2005—2016年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换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3%、8.05%,由高向低转换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07%、26.76%,即景观生态风险在前10 a、后10 a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苏南水网乡村空间进入历史快速转型期。在对苏南乡村空间重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乡村空间重组中存在的生态脆弱、空间混乱、特色缺失、利益失衡等诸多问题。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从生态格局建构、空间集约利用、重塑水乡特色、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水网乡村空间重组的调控策略。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水网乡村 空间重组 建设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婷
“碳中和”倡议的提出对我国流通业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文章基于我国2014-2020年24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流通业绿色增长的基础。研究发现,政策关注度对大城市流通行业绿色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也会导致空间负向溢出效应。金融发展对大城市流通业绿色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有利于流通业绿色增长,且不受到城市规模的限制。为此,要持续提升流通业的集聚水平,提高技术嵌入程度,以政策联动的方式为流通业绿色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关键词:
碳中和 流通业 绿色增长 调控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丽娜 杨国福 李嘉欣 张梦娴 徐斌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相互关系,是制定针对性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以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为人类提供了多类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其生态敏感度较高,容易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以杭嘉湖平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学统计数据,采用InVEST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评估并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2000~2020年,杭嘉湖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以东南部的高值区为核心向外依次扩散,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聚集性向分散性转变。(2)2000、2010和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028 6、0.027 7和0.026 6,研究区整体从中等风险等级转入较低风险等级,研究区生态风险状况有所改善,高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呈片状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及北部。(3)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景观生态风险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负向相关,即景观生态风险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互馈效应,负向影响与关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能为制定降低区域生态风险、增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稳定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思元 李慧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系统的构建方法。提出通过重整边缘区绿色空间内现有资源的布局,连接和整合各个生态要素,包括绿地、水体、交通、文化景观等方面,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网络。强调了空间的曲度形式,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通过生态廊道的形式,与城市内部绿色空间相联系,将自然引入城市。在边缘区内创建具有弹性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发展框架,为城市发展预留更多的弹性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玉
生态超市正成为零售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消费作为生态超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正成为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文章采用"5W1H"分析法,对生态超市制定绿色消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生态超市销售的产品要符合绿色、健康产品的要求,绿色消费者群体大多是年轻的、中高收入的、教育程度高的城市女性,从区域分析来看,绿色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以及城市中高档住宅小区和豪华商业区内,绿色消费策略要根据调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展绿色促销。
关键词:
生态超市 绿色消费 策略制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琛 吴映梅 高彬嫔 钱婧
大气PM_(2.5)污染是我国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分析PM_(2.5)污染及其人口暴露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揭示景观格局对大气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大气污染格局,进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PM_(2.5)、人口格网数据为基础,采用暴露风险模型、趋势分析模型探究西南地区2000—2020年PM_(2.5)人口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3期土地利用数据,在最佳移动窗口的基础上测算景观格局指数,运用相关系数法揭示景观格局与PM_(2.5)及其人口暴露风险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西南地区及各省年均PM_(2.5)浓度整体呈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下降的特点,其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东西差异。(2)PM_(2.5)人口暴露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各年均较为相似,较高、高和极高风险区多分布于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从空间变化看,PM_(2.5)人口暴露风险极显著下降区多出现在各地级市中心城区,极显著上升区多出现在城区边缘及中小城镇。(3)在各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中,景观所占比例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但不同景观中边缘密度、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整体景观格局特征中,景观破碎化程度、斑块形状复杂度及蔓延度的提高,将会导致PM_(2.5)年均浓度及其人口暴露风险的增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昂
本文首先阐述绿色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及其特点;然后从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系统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等角度剖析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若干风险影响因子;最后提出规范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市场秩序、健全其征信机制,完善其操作管理等角度给出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策略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产品 物流金融 风险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