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2)
- 2023(7309)
- 2022(5608)
- 2021(5283)
- 2020(4479)
- 2019(10216)
- 2018(10648)
- 2017(20652)
- 2016(11503)
- 2015(13147)
- 2014(13502)
- 2013(12739)
- 2012(11194)
- 2011(10026)
- 2010(10560)
- 2009(9828)
- 2008(9595)
- 2007(8722)
- 2006(7899)
- 2005(7501)
- 学科
- 济(47475)
- 经济(47409)
- 管理(29875)
- 业(28751)
- 企(23110)
- 企业(23110)
- 方法(20354)
- 数学(18129)
- 数学方法(17588)
- 中国(14919)
- 农(14569)
- 业经(11602)
- 制(9856)
- 地方(9841)
- 财(9582)
- 农业(9429)
- 理论(9007)
- 学(8657)
- 银(8195)
- 银行(8185)
- 行(7845)
- 发(7536)
- 融(7450)
- 金融(7448)
- 贸(6995)
- 贸易(6986)
- 易(6759)
- 体(6709)
- 策(6435)
- 教学(6425)
- 机构
- 学院(157523)
- 大学(157454)
- 济(61522)
- 经济(60003)
- 管理(59828)
- 研究(51509)
- 理学(50627)
- 理学院(50085)
- 管理学(48775)
- 管理学院(48498)
- 中国(41158)
- 京(34193)
- 科学(30888)
- 财(29416)
- 江(26350)
- 所(25562)
- 中心(24809)
- 农(24585)
- 研究所(22906)
- 财经(22557)
- 范(22455)
- 师范(22264)
- 业大(21719)
- 北京(21694)
- 州(20934)
- 经(20326)
- 农业(18873)
- 经济学(18647)
- 院(18601)
- 师范大学(17752)
- 基金
- 项目(100530)
- 科学(79207)
- 研究(75182)
- 基金(71671)
- 家(61784)
- 国家(61270)
- 科学基金(52934)
- 社会(46972)
- 社会科(44461)
- 社会科学(44449)
- 省(39895)
- 基金项目(36506)
- 教育(36287)
- 自然(33628)
- 划(33382)
- 自然科(32928)
- 自然科学(32923)
- 自然科学基金(32311)
- 编号(32124)
- 资助(30474)
- 成果(27139)
- 重点(22706)
- 课题(22703)
- 部(21778)
- 发(21548)
- 创(20550)
- 项目编号(19420)
- 创新(19243)
- 国家社会(19098)
- 大学(18961)
共检索到24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曙平 赵青宇
"就地城镇化"是苏南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与特征。基于对苏南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分析,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归纳苏南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当前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立足地区实际,科学选择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发展方针,建设宜居宜业小城镇和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苏南 就地城镇化 小城镇 新农村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文静 郭宁 李美荣
新疆城镇化模式的选择对新疆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内地城镇化五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并指出新疆城镇化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新疆的实际与内地城镇化成功经验相结合提出新疆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内地城镇化 模式 新疆城镇化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纯礼
通过深入分析国外4种主要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和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镇产业发展,加大城镇建设投入、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加快城镇体系发展,以期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 小城镇 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施子海 欧阳进 曲永冠 王晓丽 高贺 李佳晟
城镇化的三类模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外国知名学者把我国的城镇化喻为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之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城镇化主要有三类模式。1.依靠市场机制主导的城镇化。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范式,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奉行市场至上原则,认为城镇兴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智乾
世界城镇化发轫于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由此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转变。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条件、政治体制差异等原因,世界各国发展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传统深厚。各级政府长期对城市化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要借助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集聚与配置,并由此形成了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城市群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君 张娜 王育红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个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各具特色,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视角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经验和教训,并找出国外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国外城镇化 发展模式 经验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绍红 王雷雷 阎东彬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存在问题也较多。本文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应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规划、注重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及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等措施应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燕
党的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本文抓取临沂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的两个亮点——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结合具体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临沂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临沂模式"的显著特征总结为:政府强力介入,城乡一体化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覆盖,解决好拆迁上访与政府负债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萍
当前以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势不可挡。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呈现出多维化特点。就就地城镇化推进来说,遭遇了方式粗放、动力不足、要素资源瓶颈、保障措施滞后、管理体制不匹配等诸多问题,期望通过统一认识、科学规划、创新制度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就地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卫忠
就地城镇化以县市域中小城镇为主要载体,可成为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理想之地,并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与一体化。就地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传承文化传统、建设生态文明等系列重要举措,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上产生系统性转变,并可处理好"现代性"与"乡愁"的生活方式失衡问题。就地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土地规模的扩张,而是有序推进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本尚且薄弱和社会资本尚未充分构建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就地转移和城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雪
城镇化是由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未来重大的战略部署,正在成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近年来,浙江海盐在新型城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海盐以解决"人"的城镇化为突破口,以就地化模式实现了农民市民化、就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就地城镇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然后对海盐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做法、问题与对策进行了介绍,进而提出启示所在。
关键词:
就地城镇化 确权 赋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骆江玲
城镇化概念涉及多个方面,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中某一方面,欠缺全面性和完整性。本文从城镇化概念出发,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模式,并在分析江西省鄱阳县人口、经济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加快鄱阳县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模式 鄱阳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艺怡 张京祥 曹荣林
苏南城镇化模式曾对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及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由于其先天的局限性 ,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城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 (包括六个县级市 )城镇化的历程进行阶段式的回顾 ,对苏南城镇化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前景做了预测
关键词:
城镇化 苏南城镇化模式 苏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悦美 田明 杨颜嘉
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了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推动下就地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征,反思了就地城镇化的理想机制。研究发现,村庄所具备的区域资源和要素优势是就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政府力量能够通过政策规划、项目设置、制度投入,增强资金和服务供给;以地方企业代表的市场力量可以促进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优势共享;村委会和村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均衡并调和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就地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之间有机组合,形成功能互补、结构优化的多中心治理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宣超 陈甬军
为了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作者对河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中原地区城镇化的具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当地示范性较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多方面实地考察,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