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5)
- 2023(7903)
- 2022(6164)
- 2021(5827)
- 2020(4804)
- 2019(11266)
- 2018(11699)
- 2017(22623)
- 2016(12227)
- 2015(14094)
- 2014(14126)
- 2013(13506)
- 2012(11807)
- 2011(10366)
- 2010(10491)
- 2009(9632)
- 2008(9125)
- 2007(7852)
- 2006(7014)
- 2005(6340)
- 学科
- 济(51747)
- 经济(51697)
- 管理(31651)
- 业(30884)
- 企(24328)
- 企业(24328)
- 方法(22631)
- 数学(20464)
- 数学方法(19946)
- 农(15979)
- 中国(14776)
- 地方(13063)
- 业经(12120)
- 农业(10604)
- 财(9153)
- 理论(8809)
- 学(8778)
- 制(8285)
- 贸(7601)
- 贸易(7594)
- 发(7486)
- 易(7257)
- 技术(6798)
- 和(6546)
- 银(6468)
- 银行(6462)
- 环境(6415)
- 教学(6347)
- 融(6325)
- 金融(6322)
- 机构
- 学院(164286)
- 大学(162499)
- 管理(63808)
- 济(62622)
- 经济(61142)
- 理学(55110)
- 理学院(54485)
- 管理学(53063)
- 管理学院(52769)
- 研究(52416)
- 中国(40412)
- 京(34987)
- 科学(32912)
- 财(27660)
- 江(25887)
- 农(25631)
- 所(25438)
- 中心(25079)
- 业大(24015)
- 范(23418)
- 师范(23223)
- 州(23153)
- 研究所(23129)
- 财经(21899)
- 北京(21659)
- 农业(19753)
- 经(19731)
- 院(19370)
- 经济学(18602)
- 师范大学(18581)
- 基金
- 项目(112327)
- 科学(88785)
- 研究(82947)
- 基金(80280)
- 家(69311)
- 国家(68730)
- 科学基金(60062)
- 社会(51872)
- 社会科(49042)
- 社会科学(49028)
- 省(45560)
- 基金项目(42364)
- 自然(39324)
- 教育(39076)
- 自然科(38463)
- 自然科学(38457)
- 自然科学基金(37738)
- 划(37661)
- 编号(35041)
- 资助(33251)
- 成果(27826)
- 重点(25099)
- 课题(24500)
- 发(24422)
- 部(23718)
- 创(23165)
- 创新(21590)
- 科研(21167)
- 大学(20990)
- 国家社会(20801)
共检索到243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艺怡 张京祥 曹荣林
苏南城镇化模式曾对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及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由于其先天的局限性 ,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城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 (包括六个县级市 )城镇化的历程进行阶段式的回顾 ,对苏南城镇化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前景做了预测
关键词:
城镇化 苏南城镇化模式 苏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剑钢 文瀚梓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千城一面、形象迷失、缺乏认同"等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消除和化解这些问题,使拥有自然环境的传统村镇风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以保护和持续发展,正是未来苏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焦点。论文以"关注民生"为前提,根据苏南现状,提出"化城入乡"、"绿野分隔"、"多核聚居"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策略,对建设苏南地域城镇特色风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1979年2月23日是中国农业银行复行十周年。这是农村经济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十年,是农村金融工作从单纯办农贷到农工、商、第三产业、国内国外业务全面发展的十年,也是农行机构、人员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但是,我党领导的农村金融工作要比这段历史长得多。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自强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大业和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关键。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城镇化目标,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城镇化的任务尤其重。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等城市为纽带,以各具特色的城镇群为依托,形成河南城镇网络。而对策则应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相结合。
关键词:
城镇化 目标模式 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应展宇
投资银行的核心功能是创造一个"超越法律"的信息市场和采用合约以及相应的"自我实施"机制,为经济主体提供与信息高敏感度证券资产相关的各种金融服务。历史地看,合伙制是投资银行实现这一功能的理想模式。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和金融理论的发展,传统业务隐含技能的代码化推动投资银行从合伙制模式而转向公众化。次贷危机后,以放弃法人独立性为代价来换取联邦金融救助成为美国主要投资银行的惟一选择。尽管这种模式可在获得信息优势、范围经济等利益的同时,还可借助联邦安全网实现稳定,但与之伴随的严重利益冲突,不仅可能威胁金融安全和稳健性,而且可能压抑市场创新,导致其服务效率的下降,最终影响投资银行的机构功能地位。
关键词:
投资银行 组织模式 金融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丹 陈俊梁
我国已经迈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如何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苏州木渎镇为例,解读其城镇化变迁进程,研究该镇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使"人"这种资源得到有效尊重及开发利用,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要实现人本城镇化,必须贯彻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落实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城镇化 苏州木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泰新 苏金玉
本文主要通过对明清时期商品与市场研究的回顾,指出过去研究之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同志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此问题关系到对封建社会经济体制认识,故做了较多说明。另外,本文还提出明清时期商品和市场研究中需要研讨的问题。
关键词:
商品 市场 自然经济 人力资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海滔 陈雪 雷诚
本文通过回顾苏南城镇发展,总结"产镇"要素经历了"产镇无序——产镇分离——产镇磨合——产镇融合"四个发展阶段,深入剖析当前多数城镇面临的"产镇"要素失调困境。建构产镇融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产业发展、城镇空间、人居生活"三者构成了产镇融合的核心要素,确立"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城镇空间为载体,以人居生活为核心"的产镇融合发展内涵及模式,并以昆山市千灯镇产镇融合实践为例,开展产镇融合策略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苏南城镇 产镇融合 模式 策略 千灯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海滔 陈雪 雷诚
本文通过回顾苏南城镇发展,总结"产镇"要素经历了"产镇无序——产镇分离——产镇磨合——产镇融合"四个发展阶段,深入剖析当前多数城镇面临的"产镇"要素失调困境。建构产镇融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产业发展、城镇空间、人居生活"三者构成了产镇融合的核心要素,确立"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城镇空间为载体,以人居生活为核心"的产镇融合发展内涵及模式,并以昆山市千灯镇产镇融合实践为例,开展产镇融合策略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苏南城镇 产镇融合 模式 策略 千灯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曙平 赵青宇
"就地城镇化"是苏南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与特征。基于对苏南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分析,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归纳苏南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当前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立足地区实际,科学选择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发展方针,建设宜居宜业小城镇和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苏南 就地城镇化 小城镇 新农村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启林
中国城市化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它虽具有世界城市化的共有规律性,但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关注城乡矛盾关系,长期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困扰,一直在探寻城乡协调统筹之路。在经过前30年的反复折腾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后30年中摸索到农民比较认可、城市政府支持的城市化之路。特别是包产地和宅基地的农民家庭拥有和城市政府的土地财政。城市化突飞猛进。未来30年将可基本实现城市化。但要居安思危。继续调整进城农民工合理权益。利用城中村宅基地及村集体土地,解决农民工租住的保障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丁宁宁 葛延风 董克用 杨燕绥 孙炳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蓝洁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关键词,已有的研究成果样式纷繁复杂。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可加强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性认识。当前,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存在研究基础薄弱、研究群体单一、研究层面浅显等三个瓶颈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理论探索、建立研究共同体、深化研究层面等策略予以解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杰
围绕"人、地、财"等新型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衍生出人口流动的社会、空间、经济属性,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人口城镇化概念模型。基于迁移流、位置识别和企业关联网络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层面:受落户门槛、家庭权益、社会保障等限制,人口流动比资本流动更为谨慎,也更遵从行政区经济和城镇等级体系。(2)市域层面:城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和乡村的直接联系,重点镇辐射和吸纳作用不强。(3)新经济使后发地区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研究发现此概念模型适用性较好,能够合理识别经济社会联系的主体格局,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协调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