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6)
2023(5220)
2022(4331)
2021(4075)
2020(2984)
2019(7022)
2018(6827)
2017(11900)
2016(6569)
2015(7137)
2014(7481)
2013(7252)
2012(6795)
2011(6399)
2010(6604)
2009(6085)
2008(6022)
2007(5767)
2006(5212)
2005(4293)
作者
(18940)
(15958)
(15885)
(15247)
(9923)
(7835)
(7230)
(6111)
(6109)
(5974)
(5449)
(5404)
(5296)
(4947)
(4854)
(4821)
(4782)
(4618)
(4389)
(4367)
(4062)
(3932)
(3830)
(3802)
(3723)
(3583)
(3493)
(3466)
(3308)
(3273)
学科
(28031)
经济(28002)
(22818)
(16851)
农业(15598)
管理(12903)
地方(11381)
业经(9809)
中国(8982)
(7793)
企业(7793)
农业经济(7130)
方法(6728)
(6601)
(6514)
数学(5624)
发展(5544)
(5535)
数学方法(5533)
(5393)
(5227)
(4754)
地方经济(4732)
农村(4729)
建设(4672)
收入(4632)
工作(4516)
教育(4475)
(4311)
银行(4307)
机构
学院(95148)
大学(89545)
(33705)
经济(32584)
研究(31752)
管理(30743)
理学(25623)
理学院(25173)
中国(24885)
管理学(24567)
管理学院(24383)
(20458)
科学(20115)
(19338)
(16822)
(16269)
师范(16159)
(16002)
中心(15993)
(15844)
农业(14569)
业大(14235)
(14209)
研究所(13983)
(12680)
师范大学(12552)
财经(12130)
北京(11904)
(11299)
技术(10937)
基金
项目(59681)
研究(47665)
科学(46160)
基金(40504)
(34685)
国家(34274)
社会(29613)
科学基金(28983)
社会科(27563)
社会科学(27558)
(25468)
基金项目(22320)
编号(21927)
教育(21706)
(20126)
成果(18070)
自然(16810)
自然科(16350)
自然科学(16349)
自然科学基金(15996)
课题(15430)
资助(14948)
(14705)
重点(13433)
(13266)
(12655)
(12465)
发展(12150)
(12076)
(11943)
期刊
(49992)
经济(49992)
研究(29081)
(25871)
中国(24137)
农业(16592)
教育(15313)
学报(13966)
科学(13706)
(12278)
业经(12171)
大学(11137)
学学(10325)
(10311)
金融(10311)
管理(9078)
技术(8366)
农业经济(7804)
农村(7518)
(7518)
问题(6673)
(6586)
图书(5864)
(5769)
资源(5722)
经济研究(5627)
(5497)
财经(5253)
社会(5108)
经济问题(5050)
共检索到151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正仑  汪晓春  季成源  
从苏南地区村庄传统空间特色入手,研究其基本空间特征,并探讨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基本空间特征的继承和发扬,从而打造具有苏南地区传统空间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钧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部A村近三十年空间形态变迁的分析,探讨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村办企业的发展与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紧密相关,而其变迁方向又受到土地资本化与权力科层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村办企业扩大规模和效益的动力与上级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本化相契合,使得村庄空间形态呈现功能分化;另一方面在权力科层化的作用下,村庄的住房形态以官僚和企业利益考虑为主,而忽视了普通村民的空间权利。文章对村庄空间形态变迁中企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从资本—权力互动的角度解释村庄空间形态的变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钧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部A村近三十年空间形态变迁的分析,探讨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村办企业的发展与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紧密相关,而其变迁方向又受到土地资本化与权力科层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村办企业扩大规模和效益的动力与上级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本化相契合,使得村庄空间形态呈现功能分化;另一方面在权力科层化的作用下,村庄的住房形态以官僚和企业利益考虑为主,而忽视了普通村民的空间权利。文章对村庄空间形态变迁中企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从资本—权力互动的角度解释村庄空间形态的变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超杰  
~~
关键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姿璇   潘方杰   黄琦   王璐瑶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结构类型,呈现出集聚型趋势逐渐增强的演化特征,其中传统村落类集聚程度最高。2)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呈现“东(略偏南)—西(略偏北)”态势,空间分布向心力较强,方向性较为明显,且呈现出向东、西两边逐渐扩散态势。3)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高密度区呈现出由散点独立结构向块状组团结构演化的态势,大体上呈现出横“V”字形核密度结构,宜昌始终是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不同类型村庄高密度区差异显著。4)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态势,存在围绕宜昌、荆州、十堰、襄阳、恩施等集聚分布的态势,且呈现出逐渐均衡的发展趋势。5)自然环境是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选址与布局的本底和基石,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不同类型村庄受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利斌  张敏  朱惜晨  詹顺龙  李冬林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苏南地区农民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性特征。结果表明:①90%以上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植树,并愿意为村庄绿化建设义务投劳。72%的村民认为植树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在村庄绿化树种选择上比较喜欢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常绿阔叶树种或花灌木,在建设内容上首先关注与自己居住、出行等活动密切相关的道路、庭园等环境的绿化和美化。②有近一半的农民对村庄绿化的现状持满意态度。农民希望政府对新村绿化建设提供的帮助首先是经费补助,其次为提供绿化苗木。③不同地区、年龄、学历层次和从事职业的农民对村庄绿化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振琪  李文彬  杨耀淇  
长期以来,大面积的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沉陷,不仅毁坏了大量耕地,而且损坏了村庄房屋等建构筑物,迫使村庄搬迁,给农村、农民造成较大损失。据目前统计,东部平原煤炭基地中的鲁西基地共有压煤村庄及重要建筑物1100多处。据测算,其中仅济宁市在2020年以前,已经和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俊杰  蔡克光  蔡云楠  
村庄的财富蕴藏在空间布局中,合理有效的空间布局是都市乡村提质增效的抓手。依托全域风景化战略新思路,就村庄自治发展的空间布局要素及其规划方法进行了梳理。从空间转型的自然风光化、聚落景致化、产业生态化、文化本土化四个方面,结合广州村庄规划,分别以紧凑型、半紧凑型、松散型村庄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全域风景化空间布局的一般方法,为都市乡村复兴的村庄规划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必亮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亮  
本文认为,村庄内部的空间构造对村庄公共权力的产生和运行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一方面,明确的村庄次属空间单元的存在使得村庄公共权力的分配能够找到一个明确的地理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权力——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村庄派性的形成;另一方面,村庄空间的非均衡性又造就了村庄权力的一种与制度规定并不相同的层级性,由此而导致了村庄中心与边缘的政治格局。国家权力的实现依托在村庄既有的空间格局之上,从而凸显了这一地域村庄权力生产机制的特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苑鹏  
本文以作者长期进行跟踪调查的东部地区某发达村庄20余年的经济变迁为切入点,应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对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经验,同时探讨发达村庄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发挥发达村庄集体的组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前恒  吕之望  李军培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H村、L村、T村和Z村等四个村庄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财政专项项目在村庄层面的绩效问题。研究发现:财政专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但财政专项项目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与村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分散、资金不足、资金被截留、项目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等现象;一些项目还表现出可持续性差、发展性项目不能瞄准低收入人群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何琪  
农村协商民主对于扩展村民有序参与、促进村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从静态视角观察乡村协商民主,可能忽视其在农村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期间乡村治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苏南某村庄的案例提供了动态分析的视角。分析表明,农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一个从治理工具到治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协商民主在最初阶段作为治理工具被发明出来,用以化解乡村矛盾;而后在基层政府推介下扩展功能、完善机构,发挥信息沟通、有序参与和协商村务的功能,成为治理机制。同时,农村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表现为在结构上实践与法律相脱节;在运行中威权引导盖过民主协商。学术界与实务界需要在肯定乡村协商民主的基础上,从发展的过程中优化改进,克服局限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何琪  
农村协商民主对于扩展村民有序参与、促进村庄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从静态视角观察乡村协商民主,可能忽视其在农村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期间乡村治理各主体之间的互动。苏南某村庄的案例提供了动态分析的视角。分析表明,农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一个从治理工具到治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协商民主在最初阶段作为治理工具被发明出来,用以化解乡村矛盾;而后在基层政府推介下扩展功能、完善机构,发挥信息沟通、有序参与和协商村务的功能,成为治理机制。同时,农村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表现为在结构上实践与法律相脱节;在运行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沈惠新  常江  尤海梅  
运用实地调查等方法,以徐州市域30个样本村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村庄空间形态的演化类型和演化成因,总结出村庄空间形态演化过程中在村庄肌理、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等三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进而探讨其演化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规律背后的机制,并对村庄的空间形态优化提出了讨论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