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1)
2023(6067)
2022(5525)
2021(5120)
2020(4576)
2019(11023)
2018(10881)
2017(22038)
2016(12336)
2015(13766)
2014(14148)
2013(14343)
2012(13816)
2011(12623)
2010(12804)
2009(12026)
2008(11991)
2007(11003)
2006(9426)
2005(8482)
作者
(38423)
(32357)
(32346)
(30962)
(20333)
(15841)
(14762)
(12800)
(12036)
(11543)
(11015)
(10954)
(10332)
(10280)
(10253)
(10201)
(10188)
(9542)
(9435)
(9411)
(8230)
(8135)
(8006)
(7475)
(7266)
(7258)
(7220)
(7193)
(6601)
(6551)
学科
(58024)
经济(57983)
(31067)
管理(30451)
方法(27146)
数学(24609)
数学方法(24416)
(23330)
企业(23330)
(16422)
(14695)
(13912)
地方(13438)
中国(12916)
农业(10844)
(10254)
(10091)
贸易(10089)
业经(9814)
(9750)
土地(9147)
(8337)
财务(8323)
财务管理(8300)
(7984)
企业财务(7866)
环境(7683)
地方经济(7504)
(7465)
金融(7462)
机构
大学(184846)
学院(183365)
(76379)
经济(74800)
管理(67472)
研究(66418)
理学(58072)
理学院(57297)
管理学(56220)
管理学院(55880)
中国(49839)
科学(43726)
(40452)
(38936)
(36144)
(33450)
研究所(33221)
业大(31605)
农业(31205)
中心(30652)
(28377)
财经(27058)
北京(25245)
(24696)
(24453)
师范(24414)
经济学(24348)
(23600)
经济学院(22291)
(22231)
基金
项目(122534)
科学(94674)
基金(88321)
研究(85186)
(78993)
国家(78396)
科学基金(64810)
社会(52757)
社会科(49938)
社会科学(49917)
(47502)
基金项目(47447)
自然(43198)
自然科(42081)
自然科学(42066)
自然科学基金(41303)
(41169)
教育(38796)
资助(36718)
编号(34572)
重点(28530)
成果(28017)
(27683)
(27425)
(24398)
科研(24178)
计划(24166)
课题(23791)
创新(23033)
教育部(22689)
期刊
(82607)
经济(82607)
研究(50237)
中国(35505)
(34793)
学报(33799)
科学(30860)
(26253)
大学(23829)
农业(23050)
学学(22682)
管理(20993)
(14801)
金融(14801)
教育(14620)
技术(14445)
财经(13531)
业经(13434)
经济研究(13048)
(12500)
问题(12011)
(11672)
资源(11148)
(9649)
技术经济(9620)
统计(9054)
(9034)
理论(8464)
商业(8396)
图书(8212)
共检索到266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小锋,张耀存,彭乃志  
利用航片、城市平面图及城市用地调查等资料,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和结构变化特点,发现苏南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现为以下特征:大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由80年代前的缓慢发展转变为8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其主导因素是新区开发建设;其用地结构变化以居住及公建性用地扩展占用地扩展的第一位,工业用地扩展由80年代前第一位退居第二位。县城镇的用地发展基本与大城市相同,但其发展速度快,工业用地扩展居次的时间也比大城市迟。小城镇的大量兴起和小城镇用地的大规模扩展造成苏南乡村景观巨变,其主因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目前用地扩展居主导地位的仍是工业用地的扩展。交通用地的扩大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苏南区域用地景观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主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凤武  金志丰  崔飞飞  吕立刚  王静  
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2008年4期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三生"(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借助ArcGIS和社会学网路分析软件(UcInet),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模型等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苏南地区1985~2008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过程、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85年以来苏南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用地的大量减少、生态用地的略有增加和生活用地的显著增加;其中,农业生产用地、水域生态用地、城镇生活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四种地类空间转化明显;农业生产用地为主要转出者,城镇生活用地、农村生活用地为最主要的转入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宏俊  
从芜湖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入手 ,分析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根据其时间与空间动态特征 ,运用最优线性规划模型预测并优化配置 2 0 0 0年与 2 0 1 0年土地利用结构 ,深入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综合效益与可行性双重方面入手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姬艳梅  王小文  梁宝翠  洪雷  
本文研究了陕北地区2003-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动态度、程度以及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陕北地区延安市、榆林市土地利用程度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总量及其比例减小,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程度不断降低,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递减。论文还分析讨论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解修平  周杰  张海龙  葛俊逸  郎海鸥  张宏宾  
本文利用三期TM影像,通过遥感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马尔可夫过程,深入分析了15年来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和空间特征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果园与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农用地和水体面积呈减少趋势,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以侵占大量农田为代价的。景观破碎度变大,形状趋于复杂,优势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性增大,景观类型有向多样性或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的匀质化发展降低了景观抗干扰的能力,同时导致景观稳定性降低。为了弥补传统上由各类土地总面积的变化来解释变迁的缺点,研究利用马尔可夫过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理论趋势值分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雪格  汤洁  李昭阳  王晨野  
本文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洛伦茨曲线出现了“三近三疏”和基尼系数出现了“三增三减”的现象,这恰好与TM遥感解译结果相符,说明该区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吉林西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戴韫卓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发生了变化。为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引入信息熵值,定量描述2009年和201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近年来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及原因。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成熟度、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政策变化的频繁度和城镇土地利用有序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小汎  
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为实证对象,从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除耕地外,辽宁省所辖各地市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与全省较为一致。相比全省土地利用增加或减少,各地市耕地、牧草地变化速率呈现较高、较低或一致,而另4种土地利用类型只有较高或较低两种情况。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在各地市分布趋向均衡,而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则由分散趋向集中的态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熵模型引申扩展出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速率和态势,可更全面地阐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值得推广和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琼  周强  梁生甫  罗正霞  
西宁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显示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基本阶段。文章利用1996—2008年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1996—2003年发生较大转变,土地利用格局由耕地主导型转变为多元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说明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对西宁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宁市高原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在2003年前后才基本形成,表现出青藏高原落后地区中等城市城市化过程的滞后性;2004—2008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相对平稳,但耕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和空间变化揭示出西宁市等典型河谷型城市的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控制性作用明显,城市土地利用紧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军涛  
土地利用问题是实现生态脆弱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运用数学模型从区域角度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各种变化 ,对于深入认识生态脆弱区环境变化的原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哲远  马奇  华元春  蒋明利  
研究目的:依据浙江省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分析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状况,构建浙江省1996—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各种地类变化情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以图管地"新机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996—2005年,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占耕地减少面积的59.39%,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占用耕地占37.65%。浙江省优质耕地与快速城市化区域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重合,必须科学地编制与实施省、市、县、乡4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保护耕地与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间的关系,调控土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丽  谢高地  甄霖  冷允法  郭广猛  
本文以泾河流域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方法,对该流域1986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86年至2000年,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均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5%以上;其次是林地,占流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左右;②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来说,林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则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③从1986年至2000年这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三者之间,以草地—耕地转型为最大,达14·87×104hm...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土地利用/覆盖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当代土地覆盖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利用的结果。本文以黑河中游甘州区为例,分析了在人文因素作用下,研究区2002-2011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程度综合指数,得出2002-201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盖整体结构中,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农用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结构非农化趋势明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石转弟  彭培好  王玉宽  傅斌  陈颖锋  何小玲  
运用RS和GIS技术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主城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城市绿地与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城市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6 850hm2、占2000年城市绿地面积的41.47%,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5 323hm2、占其面积的31.01%;②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达2.74%;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中以交通用地变化速度最大、年变化率达13.45%,其次是建设用地和耕地、年变化率分别为9.68%和-5.10%;③主城区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增强趋势,其总体变化值为0.134。这说明在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民  赵士洞  
利用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对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985~2000年该地区耕地增加15.34%,林地增加2.48%,草地减少6.28%,水域减少7.7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1.99%,未利用地减少4.04%;其中草地向耕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4932.00km2,占全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63.85%,转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向科尔沁沙地边沿及其外围扩展的态势。经相关分析及文献调研得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研究地区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的重要人文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