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4)
- 2023(15575)
- 2022(12932)
- 2021(11991)
- 2020(10352)
- 2019(23671)
- 2018(23558)
- 2017(45855)
- 2016(24735)
- 2015(27876)
- 2014(27466)
- 2013(27268)
- 2012(25024)
- 2011(22502)
- 2010(23044)
- 2009(22025)
- 2008(22231)
- 2007(20679)
- 2006(18159)
- 2005(16418)
- 学科
- 济(109432)
- 经济(109313)
- 业(102416)
- 企(82529)
- 企业(82529)
- 管理(81144)
- 方法(50758)
- 农(48257)
- 数学(41889)
- 数学方法(41248)
- 业经(33039)
- 农业(32003)
- 财(31065)
- 中国(28169)
- 制(23586)
- 技术(22433)
- 务(21817)
- 财务(21772)
- 财务管理(21732)
- 地方(20524)
- 企业财务(20515)
- 贸(19563)
- 贸易(19550)
- 理论(19320)
- 易(18996)
- 银(18438)
- 银行(18410)
- 策(18139)
- 和(17694)
- 行(17529)
- 机构
- 学院(360967)
- 大学(353489)
- 济(153689)
- 经济(150688)
- 管理(147004)
- 理学(125948)
- 理学院(124737)
- 管理学(122661)
- 管理学院(122011)
- 研究(113094)
- 中国(93579)
- 京(73623)
- 财(70704)
- 农(70367)
- 科学(67673)
- 所(57067)
- 江(56542)
- 财经(55739)
- 业大(55250)
- 中心(54539)
- 农业(54208)
- 研究所(51262)
- 经(50420)
- 经济学(46081)
- 北京(46032)
- 州(44760)
- 范(42540)
- 师范(42168)
- 经济学院(41772)
- 经济管理(41129)
- 基金
- 项目(233200)
- 科学(185193)
- 研究(172160)
- 基金(169844)
- 家(146381)
- 国家(145023)
- 科学基金(126497)
- 社会(111294)
- 社会科(105253)
- 社会科学(105223)
- 省(93701)
- 基金项目(89612)
- 自然(81057)
- 自然科(79282)
- 自然科学(79263)
- 教育(78175)
- 自然科学基金(77904)
- 划(76451)
- 编号(70620)
- 资助(69423)
- 成果(55512)
- 创(53271)
- 部(51691)
- 重点(51598)
- 发(50837)
- 创新(49015)
- 课题(47435)
- 业(47168)
- 国家社会(45762)
- 教育部(44410)
- 期刊
- 济(175851)
- 经济(175851)
- 研究(103857)
- 中国(71888)
- 农(70238)
- 财(57231)
- 管理(56441)
- 学报(50504)
- 科学(50151)
- 农业(47131)
- 融(39712)
- 金融(39712)
- 大学(39648)
- 学学(37866)
- 技术(34740)
- 业经(34190)
- 教育(32570)
- 财经(27598)
- 经济研究(26217)
- 业(26177)
- 经(23702)
- 问题(23248)
- 技术经济(21921)
- 统计(19435)
- 策(18651)
- 版(17967)
- 商业(17539)
- 世界(17428)
- 科技(17194)
- 现代(17176)
共检索到542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晓强 金晓斌 周彬
对苏南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变迁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比较,详细分析了农村家庭承包制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制度性缺陷,并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达国家经验和苏南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苏南农业生产模式创新的理性选择是家庭农场制。在新生产模式下,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和市场参与程度提高,经营主体面临风险大幅度上升。文章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角度分析了家庭农场制运作风险,提出了依靠健全农业法制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加强政府支农力度等方面保证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的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远 李尚红
通过对现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得失分析,提出我国农业必须走规模经营的道路,而现阶段农业规模经营的最佳选择是构建民营农场制度。
关键词:
规模经济 模式选择 民营农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明慧 党立斌 李敏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领域虽然是政府性财政投入的重点,但面对庞大的需求,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本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融资模式为例,总结现有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吸收借鉴创新性金融工具,设计了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并提出了扩大农业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海英
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共保”,是淮安地区独特的农业保险模式。笔者通过对淮安农业保险试点镇农户的问卷调查,以及乡镇干部的座谈,发现淮安农业保险在运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淮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实现淮安农业保险持续推进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联办共保 淮安 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洋啸 孔祥智
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风险问题显现的现实制约下,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农业经营的创新模式,有利于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难题。文章基于各地区农业生产托管的多类型典型案例,从分工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的运行机制,并对不同类型托管经营主体服务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了农户的家庭劳动分工,对于提升农户技术采纳可得性与优化生产性投资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带动小农户卷入社会分工,促进要素报酬递增。通过对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四类型(企业参与型、供销合作型、合作社营销型、多元主体共营型)主体研究发现,服务组织通过与农户建立收益分配的风险分担机制,能更好地发挥服务规模的经济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平怡
[目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文章通过对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期筛选出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为规避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协调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选取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36个作用因子,对农业生产风险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农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1)市场需求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市场价格动态、农作物种类和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干旱、温度、洪涝、农业机械自动化、交通运输条件、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等是重要性排序为前15位的风险因子。(2)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进步,干旱、温度和洪涝等风险因子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产量风险随之降低。而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动态等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风险在扩大,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更为突出。(3)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对农产品价格和流通的干预则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地区生产总值和GDP的增长速率;且农业资源利用程度、栽培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的保护和治理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结论]通过测度不同评价指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指出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关键风险因子,对降低和规避农业风险,协调农业与区域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昌银
农业担保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结合四川农业担保公司在运作模式上的做法和创新,分析了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农业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农业担保公司 财政支农 市场运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典辉
湖南省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是全国首批六个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省区和22个养殖业保险试点省市区之一,保险产品包括水稻、棉花、油菜、森林、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等七个品种。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湖南省建立了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文聪 西爱琴
本文以浙江王家村和大泖村的“典型农户”为例,基于MOTAD模型方法,对农户农业生产中的风险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浙江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对经营风险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反应,但不同的经营规模、种植制度、农业收入比重的农户对农业风险的反应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农户的风险偏好不仅影响其生产项目的选择,而且也影响其生产规模。如果农户持风险偏好态度,在生产决策中将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生产项目。在风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资本投入优先于劳动力投入。对风险水平较低的生产项目,农户实行多样化经营策略,这样做虽然可以弱化农业经营风险,但也会导致收入降低。在综合考虑生产资源和风险因素的情...
关键词:
农户 农业生产 风险反应 MOTAD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荣
本文以苹果产业为例考察了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的控制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的控制程度主要受资产专用性、成立时间及领办主体身份等因素影响。物质资产专用性越强或成立时间越久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控制程度越高;农业企业或贩销大户领办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控制程度相对较高;货源质量要求对合作社控制农业生产决策权程度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存在合作社同时向非社员收购优质货源的现象。
关键词:
合作社 农户 决策权配置 苹果种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 诸培新
农地流转按照组织主体的差异可以划分为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流转模式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四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自发流转的农户和未流转农户,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在农地经营规模、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计量研究发现,村集体组织下农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农业生产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明显较高,成为提高转入户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作用机制。然而,本文并未证实农地自发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自发流转的小规模和较短的流转期限不利于农户规模经营和长期生产投资,因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绩效。政策启示是,要有效地发挥村集体对农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引导作用,通过优化转入户土地流转规模、农业生产投资和种植业结构以最大化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 诸培新
农地流转按照组织主体的差异可以划分为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流转两种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流转模式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中国农地流转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四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相对于自发流转的农户和未流转农户,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劳动力、全要素等农业生产效率;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在农地经营规模、合约稳定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斌
农业企业通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农村设立种植基地,实施规模化生产,以此获取超额经济效益。但是,农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与加工制造型企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如土地规模庞大、种植季节性、非全职农户、开放式生产等因素都会阻碍规模化种植的发展进程。因此,农业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情境进行适应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才能摆脱"公司+农户"的运行困境。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对已流转土地实施"再承包"的模式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效防止其"搭便车"行为,提高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增强"公司+农户"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