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1)
2023(11525)
2022(9412)
2021(8776)
2020(7131)
2019(16235)
2018(15962)
2017(30543)
2016(16797)
2015(18656)
2014(18294)
2013(17990)
2012(16718)
2011(15279)
2010(15248)
2009(14310)
2008(14130)
2007(12621)
2006(11547)
2005(10213)
作者
(46683)
(40330)
(39351)
(37453)
(25147)
(19234)
(17726)
(15263)
(15253)
(14082)
(13806)
(13630)
(12966)
(12498)
(12416)
(12025)
(11831)
(11673)
(11397)
(11349)
(10055)
(9903)
(9592)
(9451)
(9062)
(8895)
(8847)
(8788)
(7984)
(7912)
学科
(69765)
经济(69668)
(51933)
(50310)
管理(43847)
农业(33581)
(30029)
企业(30029)
业经(22336)
方法(20687)
(18680)
中国(18291)
数学(17918)
数学方法(17673)
地方(17632)
(16811)
(14520)
(13573)
(13085)
农业经济(12602)
土地(12234)
环境(11209)
(10752)
(10737)
银行(10733)
贸易(10732)
(10384)
(10305)
发展(10289)
(10276)
机构
学院(235581)
大学(231302)
(95510)
经济(93407)
管理(87249)
研究(83096)
理学(75065)
理学院(74083)
管理学(72780)
管理学院(72343)
中国(64897)
(59700)
科学(51345)
(49538)
农业(45450)
(44356)
(41887)
业大(41428)
中心(39585)
(38513)
研究所(37760)
财经(34025)
(33408)
师范(33146)
(31732)
(30729)
北京(29930)
(29901)
(28769)
农业大学(28498)
基金
项目(159717)
科学(126680)
研究(119777)
基金(115884)
(101102)
国家(100145)
科学基金(85587)
社会(77399)
社会科(72819)
社会科学(72796)
(64196)
基金项目(62633)
自然(53702)
(52945)
教育(52834)
自然科(52339)
自然科学(52323)
自然科学基金(51367)
编号(49467)
资助(44271)
成果(40029)
(36156)
重点(35943)
(35562)
(35152)
课题(34290)
(33623)
(33199)
国家社会(32207)
创新(31115)
期刊
(117853)
经济(117853)
研究(69243)
(64450)
中国(54856)
农业(43608)
学报(37726)
科学(37243)
(33851)
大学(29695)
学学(28161)
管理(27663)
业经(25553)
(24728)
金融(24728)
教育(23389)
(20315)
技术(18414)
问题(17168)
财经(16309)
农村(15230)
(15230)
农业经济(15095)
(14985)
经济研究(14910)
资源(14017)
(13937)
世界(12908)
经济问题(11757)
社会(11540)
共检索到362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农民收入非农化、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村庄建设无序和城镇建设用地短缺是诱导苏南农村土地变革的主要因素.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是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主要趋势。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推动苏南农村居住空间演化的一个关键变量: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农用地流转推动苏南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居住空间相互分离,以"宅基地置换"为核心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农民居住迁移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以"土地空间管制"为核心的新农村规划正在彻底重构农村居住空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先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以保护耕作者权利为主题的《农地法》、以农地开发整理为主旨的《土地改良法》、以农地用途划分为中心的《关于农业振兴地域的法律》和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为主导的《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促使了日本农地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顺利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日本的做法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就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使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逢伯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对土地有了新的诉求,农村土地制度非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的要素功能和保障功能的矛盾造成的。根据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趋势,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建立高效、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永穆  安雅娜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演进及其创新仍要受到路径依赖的推动。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其基本框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圣民  
本文尝试将游说和权力分配引入到中国农村1978年前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模型化分析中,利用新旧制度下生产收益差额的函数表达式,刻画制度变迁成败及地区差异性的临界条件,揭示制度变迁中游说、权力分配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存在游说和制度转换成本时,制度创新发生和持续下去的条件受农村干部的合法收益、制度转换成本和农民的收益折现率等变量的影响。在既定权力分配格局下,贫困农民和农村干部组成的制度创新团体,可以通过赎买实现其地方性政策在全国层面的制度化认可,此制度变迁路径是农民、农村干部和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从而说明由不同内容的地方性政策合并形成的中央制度是有效率的。游说、权力分配可以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秀清  尉京红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土地制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长期、动态的观点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应当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玉福  刘彦随  龙花楼  王介勇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兴起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苏南模式演进中农村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认识农村区域发展规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为例,深入分析了苏州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78-2006年,苏州市GDP呈指数增长,年均递增14.4%,第一产业比重由28.1%降为1.9%,第三产业比重由16.2%升为32.7%,农村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5.5%降为16.8%,城乡收入比由1.27扩大到2.0(但远小于全国平均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就业人口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农村城镇化进程。1989-2006年的17年间,苏州市城镇用地增加了4.7倍;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构成苏州市农村发展的四大主导驱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光明  臧俊梅  
苏南模式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强化了农民享有使用权物权属性,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显著效果;让市场介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不仅体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同时还能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完善规划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城乡空间结构。但产权安排、市场化改革模式的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基于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强化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建设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改革农地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收益"返还"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本文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探讨农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管理制度供给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地方寻租空间过大等问题,提出加强制度变迁的综合性和配套性,明确管理主体,以土地使用权能一致性为基础,逐步清晰产权,规范微观管理主体行为,保护农民利益,消散制度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邝先慧  祁晓玲  
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合作社土地集体制、人民公社公有制的变迁。本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视角,分析了土地制度影响因素,认为互助合作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合作社土地集体制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瞒产私分、包产到户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对国家土地制度创新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芸  
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种种经济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 ,不同土地制度形式的农民供给反应相差很大。通过考察建国以来的四次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的供给反应 ,得出农民是否拥有真正的产权制约着农民的供给。改革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所有权 ,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农民永久使用权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 ;理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税收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茅亚平  李广斌  王勇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为利益合作联盟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通过对新型集体经济下合作社创建的相关行动主体缕析,到合作社行动者转译过程剖析,再到合作社网络运作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行动者网络理论不仅很好地解析了新型集体经济下相关合作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而且深入揭示了新型集体经济与苏南乡村空间之间互动机理。新型集体经济在促进乡村空间全方位重组的同时,自身也得以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即二者之间呈良性互动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业明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秩序混乱,这种情况令人担忧。现行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不均衡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并将导致其自身的变迁,只有优化现有农村土地发展权的配置结构,才能促进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树春  马元  
本文在以往农地制度变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归纳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领导与农户的效用目标及约束条件,对于更高效用目标的追求导致二者在农地市场中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村领导在体现农户集体意愿的决策集合中进行农地制度选择,最终形成的农地制度安排实现了农户集体意愿与村领导的动态利益均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解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规律,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取向。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农民4方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进化关系特征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生成了各利益主体进化博弈关系表及策略对比趋势图。研究结论:(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以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过渡的历史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这种趋势;(3)农民集体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中中央政府策略选择不完全的产物,其产权关系不清、权能缺失。(4)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