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4)
2023(8995)
2022(6803)
2021(6310)
2020(4862)
2019(11264)
2018(11536)
2017(22025)
2016(11753)
2015(13420)
2014(13403)
2013(13066)
2012(11805)
2011(10608)
2010(10690)
2009(9848)
2008(9465)
2007(8570)
2006(7984)
2005(6953)
作者
(32694)
(27447)
(27202)
(26192)
(17285)
(13191)
(12416)
(10685)
(10567)
(9862)
(9391)
(9339)
(9051)
(8618)
(8429)
(8291)
(8093)
(8029)
(7917)
(7757)
(6926)
(6640)
(6624)
(6448)
(6264)
(6214)
(6096)
(5946)
(5550)
(5518)
学科
(49863)
经济(49801)
(30566)
(30316)
管理(25574)
农业(20524)
(17821)
企业(17821)
地方(17794)
中国(16485)
业经(15900)
方法(13302)
数学(11411)
数学方法(11295)
(10666)
(10547)
(9513)
发展(8944)
(8934)
农业经济(8624)
(8139)
地方经济(7369)
(7122)
(6974)
贸易(6966)
收入(6943)
(6936)
理论(6930)
银行(6929)
(6922)
机构
学院(162810)
大学(157640)
(62352)
经济(60697)
管理(58909)
研究(55549)
理学(49934)
理学院(49285)
管理学(48312)
管理学院(48020)
中国(42694)
(34809)
科学(34073)
(33051)
(27401)
中心(27221)
(27150)
(26914)
(25224)
业大(25107)
师范(25038)
研究所(24543)
农业(24411)
(21936)
北京(21632)
财经(21210)
(19902)
师范大学(19832)
(19297)
(19080)
基金
项目(109437)
科学(85194)
研究(85115)
基金(75714)
(65190)
国家(64511)
科学基金(55069)
社会(53590)
社会科(50191)
社会科学(50174)
(44891)
基金项目(41209)
教育(38084)
编号(37439)
(36722)
自然(32842)
自然科(32009)
自然科学(32001)
自然科学基金(31386)
成果(30401)
资助(28624)
(26362)
课题(26052)
重点(24556)
(22815)
(22651)
(21828)
国家社会(21724)
发展(21580)
(21247)
期刊
(82350)
经济(82350)
研究(48122)
中国(39294)
(37947)
农业(24889)
科学(23818)
学报(23612)
教育(22125)
(20243)
管理(19453)
大学(18913)
业经(18148)
学学(17563)
(17122)
金融(17122)
技术(14551)
问题(11460)
经济研究(10954)
(10912)
农村(10115)
(10115)
农业经济(10009)
资源(9721)
财经(9626)
(9577)
图书(8898)
(8882)
(8386)
现代(7971)
共检索到252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悦斐  杨新海  
以苏南乡村地区城镇化历程为切入点,发现苏南乡村地区经历了以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区建设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为代表的三大城镇化阶段,经济腾飞的同时部分村庄逐渐没落,陷入"被动式"城镇化困境,因此提出"主动式"城镇化概念并赋予其内涵,即"自主、民生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微撤并、引低碳、溯本源、固主体和新制度"五位一体的"主动式"城镇化策略,最后以无锡市锡北镇斗山地区为例,通过实践实现苏南"主动式"城镇化复兴之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明芳  翁一峰  
首先回顾苏南乡村工业的时空演进历程,得出人园发展、融人镇区和留在乡村三种空间分化路径。接着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研究乡村工业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和三种空间乡村工业的差异及问题。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剖析乡村工业时空演进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当前乡村工业的引导对策:一是空间差别化引导,进入园区的注重提质增效,融入镇区的甑別保留、搬迁与转型,留在乡村的分期引导和完善制度;二是留村工业多路径转型:大型优质企业集中进园,结含乡村休闲转型发展,结合增减挂钩紧凑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华华  
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对于提升经济绩效、增加就业供给、拓展消费空间、促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生产要素如何“有效集聚”,构建了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期望集聚”到“非期望流动”的运作机制,通过分析无锡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非期望流动”的城市个案,验证了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异化的原因和发生机理。结果表明:化解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异化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市场供需共振调节作用,增强市场虹吸效应;二是拓宽政府城镇政策开放程度,畅通高效物流体系;三是激励企业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催生新的消费模式;四是提升生产要素集聚的创岗效应,增加有效就业供给;五是夯实共同富裕的公正分配机制,满足人民民生需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战金艳  江南  李仁东  鲁奇  
20世纪90年代,城市用地扩展是我国区域土地利用演化的主导过程.城市土地利用所引起的地表景观格局的变化又是引起地表各种地理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Landsat TM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图斑,分析了20年代90年代无锡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态势。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的转移,林地向耕地、建设用地的转移,以及草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基本农田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的趋势。土地利用快速变化也导致明显环境效应。主要表现为水环境的恶化和现代“城市病”等方面。因此,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翼  吕斌  
传统"苏南模式"促进了苏南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但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制度缺陷使得传统模式面临空间和效率的多重困境,城乡统筹的需求和动力愈发显著。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利益主体能动性发挥为切入点,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具体思路,并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提出基于统筹城乡产业与空间的现代农村发展策略及其具体的操作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学军  赵素芳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合村并居"现象日益普遍,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褒贬不一。农户家庭福利的损益,是客观评价"合村并居"合理性的重要标尺。而测度"合村并居"过程中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需要连续多年的调查数据。地处苏南地区的无锡市,从21世纪之初即已开展"合村并居"集中居住,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家庭收入,提升了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了居住环境,农户整体福利水平有明显的上升。但农户家庭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在进一步提高家庭福利水平时,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就业机会、提升社会保障等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趋于下降,而增加社会交往、提升社会机会所起的作用在逐渐增强。需要指出的是,无锡的"合村并居"型城镇化是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建立在充分的非农产业发展基础之上,城乡一体化已有实质性推进,土地流转与土地集约化经营成为急切需求,突破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严重制约瓶颈已水到渠成。其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循序渐进城镇化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但如果不具备条件,硬性推行"合村并居",只能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青,黄贤金,濮励杰,李宪文,周峰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锡市东亭镇、安镇镇和羊尖镇为例,通过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农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模型,并据此着重分析了区域农地数量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农业集约化、城市(上海市)辐射力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乡镇,农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有所差异的,而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驱动因素的重要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最后,作者就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合理保护农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重视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态势,积极调整农地利用结构;推进非农产业升级,合理控制非农用地规模;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和土地利用决策体系;加强区域合作,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趋同;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利用占用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华文  彭补拙  张燕  
研究目的:评估城镇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尤其是景观用地的价值。研究方法:对成本与效益做出界定,对体现存在价值的景观用地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其余用地用“成本-效益法”评估。研究结果:在现行用地结构中,第三产业占地比例最大,住宅用地次之,具有存在价值的人文景观用地最小;而用地的效益是商业服务业占第一位,交通与住宅用地分居二、三位。研究结论:城镇建设用地中直接经济价值占98%以上,间接价值及非使用价值所占比例很小,这与建设用地特征有密切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合生,虞孝感  
根据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测算,1996年无锡现代化已基本完成初期阶段,开始进入中期阶段。与现代化标准相对照,无锡现代化建设既有优势,亦存在有许多不足之处。为达到20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实施四大战略及相应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剑钢  文瀚梓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千城一面、形象迷失、缺乏认同"等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消除和化解这些问题,使拥有自然环境的传统村镇风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以保护和持续发展,正是未来苏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焦点。论文以"关注民生"为前提,根据苏南现状,提出"化城入乡"、"绿野分隔"、"多核聚居"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策略,对建设苏南地域城镇特色风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君友  杨桂山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加快 ,使得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 ,土地利用中的矛盾日趋紧张。从不同时相的城市及区域土地利用多源遥感信息提取入手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 ,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 ,对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自然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研究 ,揭示了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用地扩展模式反映了城市发育、成长乃至成熟的历程 ;自然交通、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政策的引导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方位差异显著 ,具有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润新  
本文对构建无锡市作为特大城市城镇体系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区划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无锡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史茜  
经受了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和2013年多个"雾霾"天气的考验后,以及无锡城镇化率达到72.9%的情况下,要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反思其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生态文明问题。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缺乏明确、统一的"生态文明"评价标准等问题。只有通过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城镇化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保证无锡经济的新一轮转型高速增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秀平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以新世纪以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市所出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回顾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演变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在政策作用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提出需要围绕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程磊磊  尹昌斌  米健  
本文运用分解分析方法对工业污染变化进行了地区分解、影响因素分解和综合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地区因素的工业污染分解模型,运用模型对2001~2005年无锡市工业SO_2排放污染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工业SO_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是江阴的经济规模、能耗技术和排污技术,市区的经济规模和能耗技术.以及宜兴的经济规模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