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9)
- 2023(8535)
- 2022(7380)
- 2021(6675)
- 2020(5683)
- 2019(13562)
- 2018(13267)
- 2017(25938)
- 2016(14096)
- 2015(16035)
- 2014(16171)
- 2013(16288)
- 2012(15463)
- 2011(14137)
- 2010(14179)
- 2009(13305)
- 2008(13155)
- 2007(11993)
- 2006(10385)
- 2005(8760)
- 学科
- 济(64498)
- 经济(64439)
- 业(37840)
- 管理(34398)
- 农(30902)
- 方法(28054)
- 数学(25479)
- 数学方法(25280)
- 企(25117)
- 企业(25117)
- 农业(20440)
- 地方(15771)
- 财(15737)
- 中国(15698)
- 业经(15362)
- 学(13441)
- 制(11985)
- 土地(10579)
- 贸(10324)
- 贸易(10322)
- 易(9951)
- 发(9635)
- 环境(8946)
- 银(8661)
- 银行(8639)
- 和(8323)
- 务(8322)
- 财务(8307)
- 财务管理(8282)
- 融(8279)
- 机构
- 学院(205644)
- 大学(203733)
- 济(83743)
- 经济(81758)
- 管理(78182)
- 研究(68234)
- 理学(67376)
- 理学院(66565)
- 管理学(65452)
- 管理学院(65061)
- 中国(52375)
- 农(43858)
- 京(43075)
- 科学(42978)
- 财(37189)
- 所(34490)
- 业大(34353)
- 农业(33643)
- 中心(33571)
- 江(32328)
- 研究所(31396)
- 财经(29565)
- 范(28601)
- 师范(28366)
- 经(26625)
- 北京(26339)
- 经济学(25863)
- 州(25441)
- 院(24110)
- 经济学院(23634)
- 基金
- 项目(137609)
- 科学(107344)
- 研究(101951)
- 基金(98273)
- 家(84794)
- 国家(84003)
- 科学基金(71351)
- 社会(64643)
- 社会科(60896)
- 社会科学(60874)
- 省(55929)
- 基金项目(53638)
- 划(46006)
- 教育(45788)
- 自然(44839)
- 自然科(43666)
- 自然科学(43652)
- 编号(43149)
- 自然科学基金(42850)
- 资助(38641)
- 成果(34571)
- 发(31060)
- 重点(30715)
- 部(30430)
- 课题(29243)
- 创(28095)
- 科研(26550)
- 创新(26249)
- 国家社会(26129)
- 大学(25578)
共检索到299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华彦玲
苏南乡村经济发展带动了土地流转的空前加速,沉寂了50年之久的苏南乡绅、族绅等经济、权威能人正渗透到国家正式土地制度领域,改变着乡村土地地权、利用及收益分配,使苏南乡村土地流转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由地方政府推动和乡村权威精英控制,流转主要发生在村集体和乡村经济能人、权威精英经营的企业之间,地权也由平均的状态变为一种权威地权。这种权威地权效率如何,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
苏南乡村 H村 土地流转 地权效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华彦玲 施国庆
以苏南H村土地流转行为为例、在深刻剖析其流转行为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工业资本和土地资本的密切关系,两者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在一定特定时机就会相互转化。早期工业发展积累依靠土地资本,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将工业资本投资土地,从而保证工业持续发展,但这又会导致土地投机行为。应加强土地用途管制,防止土地成为利益集团获利的载体。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资本价值 工业资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华彦玲
现阶段苏南乡村正在发生着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由其地权转移引致的利益分配格局印证了强力创造产权这一理论,据此本文提出"权威创造权力"这一理论拓展。这种由权威创造的权力使苏南乡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不规范的土地制度形式——权威地权,尤其是在H村,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权威地权不仅改变了地权的平均状态,而且几乎主宰了苏南乡村土地流转后的利益流向,其制度绩效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
权威 苏南 地权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华彦玲
诺斯的理论: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诺斯在其《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制度变迁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因此,"人们在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前涛 金莉 陈世杰
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对农村土地流转"成都模式"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分析该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性,探索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实践上对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剩余劳动力等有重要的作用。以"成都模式"为出发点,对其影响因素、政策定位进行了判断,针对土地市场、土地产权、社会保障、政府行为和行政执法与监督等5个方面开展价值取向分析,总结出"成都模式"在农村产权制度、融资模式、耕地保护-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经验,并对其特殊性进行了判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越 丁金华 纪然
文章分析现阶段苏南近郊乡村水绿生态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LID指导下的水绿生态规划的流程。以黎星村为例,在对其现状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黎星村8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控制一年一遇的0.5小时降雨量的雨洪调蓄目标。相应提出水绿生态规划构建策略,即构建乡村雨洪生态安全格局、营造复合型弹性海绵空间和LID规划管控措施支持,并对比分析LID实施前后黎星村雨洪调蓄效绩的变化,验证方案目标达成情况。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振华
土地流转目前颇受关注 ,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产生的剩余、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土地流转的剩余的分配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文章认为 ,土地流转没有改变目前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生产要素的质量 ,从而也没有给农业生产带来质的突破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剩余 分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各阶层农民的心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并由此影响了农民的经济行为。笔者梳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高潮前政府的土地制度变迁,并阐述这些正式制度安排对地权交易中农户心态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土地流转 农户行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洁阳
过渡型乡村是城乡交融过程中的新乡村图景。人民调解是过渡型乡村的诉求回应机制与矛盾化解机制,人民调解功能与过渡型乡村治理效能相关联。以苏南A村为例,基于行政吸纳社会模式构建“社会结构中的行动-行动中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探究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与困境成因。研究发现:过渡型乡村在生产、生活维度呈现出非同步离散特点,混合性纠纷频生,社会结构复杂化。但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却呈现权宜式行动策略,调解功能走向失灵。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困境折射出基层治权强化与社会控制弱化的悖论。困境成因在于基层政府通过控制与同化在过渡型乡村建立起“行政吸纳社会”的单向度治理结构,这一治理结构与复杂化的社会结构错配,人民调解功能被消解。要恢复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的功能需要搭建双向度混合治理结构,推动调解主体社会再嵌入,实现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预期与实践的合一以及乡村社会治理有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洁阳
过渡型乡村是城乡交融过程中的新乡村图景。人民调解是过渡型乡村的诉求回应机制与矛盾化解机制,人民调解功能与过渡型乡村治理效能相关联。以苏南A村为例,基于行政吸纳社会模式构建“社会结构中的行动-行动中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探究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与困境成因。研究发现:过渡型乡村在生产、生活维度呈现出非同步离散特点,混合性纠纷频生,社会结构复杂化。但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却呈现权宜式行动策略,调解功能走向失灵。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困境折射出基层治权强化与社会控制弱化的悖论。困境成因在于基层政府通过控制与同化在过渡型乡村建立起“行政吸纳社会”的单向度治理结构,这一治理结构与复杂化的社会结构错配,人民调解功能被消解。要恢复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的功能需要搭建双向度混合治理结构,推动调解主体社会再嵌入,实现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预期与实践的合一以及乡村社会治理有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孝建 李泽新 刘雪丽
近年来资本下乡并通过土地流转撬动了乡村转型,但也衍生出新的乡村发展与治理问题。乡村振兴时期的乡村资本运作模式对以土地流转为引擎的乡村产业、空间与社会形态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资本一土地一乡村转型"三者的内在逻辑,剖析了"资本一土地"的互馈关系以及推动乡村转型的机理。以遂宁青龙村为例,从资本介入全过程的视角提出了乡村资本的活化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时期的资本与土地流转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乡村土地都面临着非农化的趋势。本文在分析了城市规划区内乡村土地的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形成这种土地利用格局的机制,以及城市规划区内乡村土地保护和流转的措施。
关键词:
规划区 城中村 农用地 乡村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静
土改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土地买卖和租佃等地权交易形式仍然继续存在下来并有所发展。当时农村地权流转主要发生在普通劳动群众之间,且多数属于调剂劳力、调剂生产的性质。当然,有极少数农民因买入、出租土地而上升为新富农,也有部分农民逐渐甚至是完全失去土地。但只要存在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不能因此否定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的资源配置效应。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土地流转 社会经济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琪龙 郭旭 李广斌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势,即乡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转型、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型;(2)前开发区时代,其空间重构由乡村自下而上驱动;开发区时代,由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后开发区时代,则是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政府主导的乡村空间转型虽能快速实现城市化,但也有其缺陷;后开发区时代,空间作为稀缺资源应由市场来配置。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型 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正秀 周晓平
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在开发和发展中以起点高、投入大和规范性强的特点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建设可谓意义重大,也是乡村旅游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品牌是一种承诺,是关于产品、服务或企业的所有内容,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与众不同的位置。文章认为,创建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品牌,一是要在服务质量上令游客满意;二是加强品牌文化内涵建设;三是丰富品牌形象个性以吸引更多特色乡村旅游客源。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品牌战略 苏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