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4)
- 2023(11665)
- 2022(10443)
- 2021(9828)
- 2020(8321)
- 2019(19070)
- 2018(19138)
- 2017(36772)
- 2016(20169)
- 2015(22715)
- 2014(22881)
- 2013(22498)
- 2012(20508)
- 2011(18466)
- 2010(18415)
- 2009(16888)
- 2008(16762)
- 2007(14606)
- 2006(12817)
- 2005(11416)
- 学科
- 济(76638)
- 经济(76517)
- 管理(64621)
- 业(58063)
- 企(50373)
- 企业(50373)
- 方法(34585)
- 数学(29452)
- 数学方法(29105)
- 财(23249)
- 农(19800)
- 中国(19370)
- 制(19042)
- 业经(18106)
- 学(17057)
- 务(14965)
- 财务(14891)
- 财务管理(14859)
- 地方(14841)
- 企业财务(14111)
- 理论(13496)
- 贸(13177)
- 贸易(13169)
- 体(12991)
- 和(12980)
- 环境(12861)
- 银(12837)
- 农业(12831)
- 银行(12800)
- 易(12794)
- 机构
- 大学(285680)
- 学院(282815)
- 管理(114421)
- 济(109440)
- 经济(106874)
- 理学(98887)
- 理学院(97803)
- 管理学(96213)
- 管理学院(95696)
- 研究(92480)
- 中国(68903)
- 京(61123)
- 科学(57363)
- 财(54018)
- 所(46077)
- 农(43082)
- 财经(42435)
- 业大(41873)
- 江(41825)
- 中心(41771)
- 研究所(41671)
- 北京(38679)
- 经(38442)
- 范(36747)
- 师范(36413)
- 院(33882)
- 州(33609)
- 农业(33557)
- 经济学(32183)
- 财经大学(31583)
- 基金
- 项目(194078)
- 科学(152451)
- 研究(143345)
- 基金(140798)
- 家(121914)
- 国家(120907)
- 科学基金(104275)
- 社会(89193)
- 社会科(84436)
- 社会科学(84414)
- 基金项目(75458)
- 省(75402)
- 自然(68121)
- 自然科(66475)
- 自然科学(66463)
- 教育(65367)
- 自然科学基金(65252)
- 划(63550)
- 编号(58853)
- 资助(57552)
- 成果(48345)
- 重点(43077)
- 部(42885)
- 创(40438)
- 发(40356)
- 课题(40262)
- 制(38677)
- 创新(37721)
- 科研(36987)
- 教育部(36920)
- 期刊
- 济(122739)
- 经济(122739)
- 研究(85220)
- 中国(54197)
- 学报(44527)
- 管理(42901)
- 财(42882)
- 科学(40746)
- 农(39153)
- 大学(34033)
- 教育(32113)
- 学学(31902)
- 农业(26946)
- 融(24434)
- 金融(24434)
- 技术(24404)
- 财经(20964)
- 业经(19563)
- 经济研究(18223)
- 经(17690)
- 问题(15812)
- 图书(15357)
- 理论(15147)
- 科技(14021)
- 实践(13993)
- 践(13993)
- 技术经济(13343)
- 业(13300)
- 版(13187)
- 现代(13065)
共检索到415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佰琼 徐敏 俞亮亮
围填海控制线是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不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格局和岸滩演变趋势的最大围填外包络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围填海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苏北浅滩腰沙为例,在对围填海控制性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性因素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应用潮流数值模拟和泥沙回淤预测技术,采用分层次筛选和迭代逼近的方法,构建围填海控制线迭代优选模型,分析不同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动力格局演变的影响,计算得到腰沙的围填海控制线为理论基面+2.8m。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迭代优选模型可为沿海省市围填海控制线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制定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太亮 徐兆礼 陈佳杰 阙江龙
为研究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地形特征对鱼类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根据2011年5月(春)和2010年11月(秋)在苏北浅滩中部海域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部海域沙脊潮沟处鱼类生物学特征、资源密度、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的分析,讨论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鱼类空间分布差异与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有关,春季潮沟外侧海域是小黄鱼、鰐等洄游性鱼类的渔场,潮沟海域是洄游性鰐和方氏锦鰑的渔场位置,沙脊海域是赤鼻棱鰒等非洄游性鱼的渔场。秋季鱼类空间分布仅与潮沟系统沙脊地形相关,沙脊海域主要是大银鱼的索饵场和越冬场。鱼类数量季节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磊 郭仲仁 汤晓鸿 钟俊生 汤建华 吴磊 熊瑛
2006年和2007年每年5月下旬,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以垂直拖网方式进行了仔稚鱼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E~121°55′E、32°00′N~32°28′N),对调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1 541尾,隶属于8科,16种,其中2006年采集到仔稚鱼1073尾(平均密度为58.4 ind/m3),2007年采集到仔稚鱼468尾(平均密度为23.8 ind/m3)。2006年的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2007年,第4-6断面为仔稚鱼的密集区,主要的种类有斑(Konosirus p...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凤桂 吴耀建 陈斯婷
研究目的:基于历史围填海统计数据,对福建省围填海发展趋势及驱动机制展开研究,为探索围填海内在机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运用数据整理法和图表法对福建省围填海开发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运用SPSS软件的Factor功能对围填海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软件的Regression功能对围填海进行驱动因子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围填海较重要的影响因子是人口与经济因子、农业经济因子和产业结构因子。研究结论:面对巨大的人口和发展压力,围填海需要更多理性思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京梅 钟舜彬
围填海造地土地产品合理定价,是约束和调整围填海规模,减少和防止围填海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海洋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保证。基于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从价格管理的视角分析围填海造地价格构成,认为围填海土地价格应包括边际开采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海域使用金)和边际生态成本,并以胶州湾西海岸某围填海工程为例,得出该地区围填海土地价格为424.5万元/hm2~722万元/hm2,远低于该地区实际土地拍卖价格。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围填海造地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杰 陈作志 徐姗楠
利用1989、1994、2004和2014年陆地卫星遥感资料,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手段、GIS数字化和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珠江口南沙湿地围填海开发进程,并通过对2002—2003年和2013—2014年两个时期10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围填海对南沙周围水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时相南沙湿地海岸线长度分别为213.6 km、230.0 km、232.5 km和248.6 km。1989—1994年、1994—2004年和2004—2014年海岸线长度年增加幅度分别为3.28 km/a、0.25 km/a和1.61 km/a,海岸线向海推进最大距离分别为4900 m、1700 ...
关键词:
珠江口 南沙湿地 围填海 生物资源 遥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捷 徐兆礼
根据2010年5月(春季)和2010年9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沿岸海域蟹类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蟹类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重要性指数等生态学特征,同时开展水域环境对蟹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季节变化来看,蟹类的资源密度及幼体比例季节差异显著,春季蟹类重量密度(109.32 kg/km~(2))是秋季(47.75 kg/km~(2))的2.3倍,尾数密度(6.75×10~(3 )ind./km~(2))是秋季(1.44×10~(3 )ind./km~(2))的4.7倍。蟹类资源密度的整体变动与主要优势种变化有关,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两个季节蟹类的共同优势种,春季这两种蟹数量和重量总和分别为4.96×10~(3 )ind./km~(2)和96.95 kg/km~(2),秋季大幅下降到1.11×10~(3 )ind./km~(2)和44.93 kg/km~(2)。另外,春季蟹类个体规格更大,幼体比例更低,说明了春季该海域是蟹类的主要产卵季节和产卵场;平面分布来看,在两个季节,蟹类尾数和重量密度都显示出沙脊水域高于潮沟水域的特征。两个季节蟹类资源密度均与底层水温和水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而可以认为,调查区域特有的沙脊潮沟地形和底层水温变化对蟹类的集群分布影响很大。总之,春季是苏北浅滩沿岸海域经济蟹类的重要产卵及渔汛季节,该片水域也是蟹类索饵、繁育和栖息的场所,对于吕泗渔场蟹类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严太亮 徐兆礼
利用2011年5月(春季)和2010年11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大丰沿岸海域(32°44?~33°23?N、120°54?~121°38?E)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群落结构,从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等不同方面,探讨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春秋季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沿岸海域鱼类可划分为西部近岸群落、中部沙脊群落以及东部潮沟群落3个群落,其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表现为,春季鱼类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5种)>沙脊(11种)>近岸(3种);多样性指数(H')类似,即潮沟(1.57,1.89)>沙脊(1.19,1.57)>近岸(0.51,0.69);秋季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玮彤 张东 刘鑫 韩飞
在系统分析淤泥质海岸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岸带资源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岸滩冲淤变化特性、岸滩资源利用现状、利用潜力以及泥沙淤积对港口航道造成的资源损失,通过成本型、效益型两大类共16个指标,构建了适合淤泥质海岸资源状况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实现了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岸带资源影响的综合评估。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江苏省南通市沿海的围填海活动对海岸带资源影响的评价系数,计算结果为0.596,表明南通当前的围填海开发活动已经对当地的海岸带资源造成了较大影响,在今后的沿海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海岸带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今年两会期间,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专门谈到了严控围填海的问题,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严控围填海、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是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扩张式的发展模式及其高额的利益诱惑,使得围填海活动大规模开展,且在沿海各地呈强劲发展之势,导致滨海湿地大面积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洁 宋振玲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以及土地资源的稀缺,填海造地成为开发增量建设用地的新型方式,大量集体滩涂被征占。国家征收集体滩涂使农民集体丧失了滩涂所有权、滩涂用途变更收益权、农民失则去了滩涂养殖生存权。但法律对集体及农民权益的保护却不容乐观,填涂造地过程中集体滩涂财产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不适应对集体滩涂财产权益保护法治化的制度需求,需要立法的完善。
关键词:
集体滩涂 财产权益 立法完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勇智 马林娜 谷东起 陈敏国
罗源湾因其重要的区域位置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被列为福州港的外港和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主要功能定位为港口航运、临港工业和水产养殖。由于土地资源紧缺,罗源湾围填海活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湾内大量截弯取直和顺岸平推式的围填海工程导致湾内海洋环境质量和海域空间资源日趋衰退,纳潮量减小、环境容量降低、水交换时间延长、海水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渔业资源萎缩等使罗源湾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而且,按照罗源湾港区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未来10年还要开展围填海工程,届时罗源湾的资源环境将面临更大压力。因此,建议改变罗源湾现有的围填海方式,优化港区的平面布置,同...
关键词:
罗源湾 围填海 环境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梅生 张春花
围填海造地作为一种彻底改变海域属性的人类行为,一直饱受质疑和争论。然而,随着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沿海地区纷纷开始转向海洋要地,加快了围填海造地的步伐。笔者在对围填海造地的传统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模式,探讨围填海造地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围填海造地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纳入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实行严格管控;到2035年,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严守三条控制线,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这无疑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
关键词:
控制线 国土空间规划 永久基本农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沈俊楠
宁波杭州湾新区自挂牌成立以来,先后拥有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海洋经济集聚区等名片,但在光鲜亮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下,由最初围填海工程建设下所建立的宁波杭州湾新区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国家海洋局出台并实施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杭州湾新区生态修复补偿问题也提上日程。本文以2001年杭州湾新区大规模开发起始时间至2016年,总计16年期间杭州湾周边海域生态服务水平为基础,运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分别得出生物资源损害81.81%,纳潮量损害17.02%,海水质量损害32.97%和近岸生态功能损害64.63%,采取种植海草床方式进行修复,修复期为8a,在3%的贴现率水平下,所需海草床292平方公里,才能使被填海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理论上恢复到初始水平。这一结论可作为杭州湾新区未来进行围填海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补偿管理的技术依据,亦可为其他围填海工程影响海域作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