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6)
- 2023(5286)
- 2022(4358)
- 2021(4103)
- 2020(3471)
- 2019(7496)
- 2018(7272)
- 2017(13190)
- 2016(7466)
- 2015(8496)
- 2014(8649)
- 2013(8581)
- 2012(8037)
- 2011(7588)
- 2010(7621)
- 2009(7033)
- 2008(7238)
- 2007(6486)
- 2006(5827)
- 2005(5371)
- 学科
- 济(32441)
- 经济(32381)
- 管理(21654)
- 业(16027)
- 企(12557)
- 企业(12557)
- 地方(11187)
- 方法(10404)
- 学(10220)
- 数学(8887)
- 数学方法(8760)
- 中国(8669)
- 农(8084)
- 制(7585)
- 地方经济(7283)
- 资源(6966)
- 环境(6601)
- 和(6543)
- 财(6504)
- 业经(6101)
- 农业(5485)
- 税(4931)
- 融(4907)
- 金融(4906)
- 发(4859)
- 体(4782)
- 银(4767)
- 银行(4746)
- 行(4604)
- 税收(4583)
- 机构
- 大学(112767)
- 学院(111740)
- 研究(44584)
- 济(41370)
- 经济(40288)
- 管理(38926)
- 中国(34182)
- 理学(32779)
- 理学院(32221)
- 管理学(31542)
- 管理学院(31303)
- 科学(31159)
- 京(25456)
- 所(24652)
- 研究所(22730)
- 农(21304)
- 中心(20183)
- 财(20141)
- 江(18665)
- 范(17607)
- 师范(17441)
- 业大(17384)
- 院(16812)
- 农业(16784)
- 北京(16141)
- 财经(15475)
- 省(15430)
- 州(14671)
- 师范大学(14425)
- 科学院(14296)
- 基金
- 项目(78319)
- 科学(61440)
- 基金(56667)
- 研究(53838)
- 家(52085)
- 国家(51718)
- 科学基金(42584)
- 社会(33710)
- 社会科(31801)
- 社会科学(31791)
- 基金项目(30266)
- 省(29925)
- 自然(28641)
- 自然科(27736)
- 自然科学(27729)
- 自然科学基金(27209)
- 划(26644)
- 教育(23348)
- 资助(22232)
- 编号(21638)
- 重点(19222)
- 发(18261)
- 成果(17481)
- 部(16806)
- 计划(15641)
- 创(15317)
- 科研(15236)
- 课题(15199)
- 创新(14533)
- 国家社会(14358)
共检索到17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捷 王晨 徐兆礼 陈佳杰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水域获得的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苏北浅滩如东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研究鱼类优势种对总资源密度的贡献和水域环境对鱼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探讨这些特征反映这一水域的渔场属性。结果显示:5月和9月鱼类尾数密度分别为1.33×103ind/km2和2.02×103ind/km2、重量密度分别为76.35 kg/km2和35.12 kg/km2;两个季节鱼类资源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呈现相同的规律,都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鱼类种类数秋季高于春季;种类数与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密度相似,也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逐步回...
关键词:
苏北浅滩 如东 鱼类 季节变化 资源密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捷 徐兆礼
根据2010年5月(春季)和2010年9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沿岸海域蟹类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蟹类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重要性指数等生态学特征,同时开展水域环境对蟹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季节变化来看,蟹类的资源密度及幼体比例季节差异显著,春季蟹类重量密度(109.32 kg/km~(2))是秋季(47.75 kg/km~(2))的2.3倍,尾数密度(6.75×10~(3 )ind./km~(2))是秋季(1.44×10~(3 )ind./km~(2))的4.7倍。蟹类资源密度的整体变动与主要优势种变化有关,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两个季节蟹类的共同优势种,春季这两种蟹数量和重量总和分别为4.96×10~(3 )ind./km~(2)和96.95 kg/km~(2),秋季大幅下降到1.11×10~(3 )ind./km~(2)和44.93 kg/km~(2)。另外,春季蟹类个体规格更大,幼体比例更低,说明了春季该海域是蟹类的主要产卵季节和产卵场;平面分布来看,在两个季节,蟹类尾数和重量密度都显示出沙脊水域高于潮沟水域的特征。两个季节蟹类资源密度均与底层水温和水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而可以认为,调查区域特有的沙脊潮沟地形和底层水温变化对蟹类的集群分布影响很大。总之,春季是苏北浅滩沿岸海域经济蟹类的重要产卵及渔汛季节,该片水域也是蟹类索饵、繁育和栖息的场所,对于吕泗渔场蟹类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阙江龙 康伟 徐兆礼 陈佳杰 周进
根据2010年5月和9月苏北浅滩如东海域虾类调查资料,研究了苏北浅滩中部海域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总优势种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该海区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调查中,共鉴定出十足目18种,口足目2种。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春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秋季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尽管春季各站位平均种类数稍高于秋季,但秋季虾类种间分布较均匀,致使该海域虾类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秋季(1.59,1.85)皆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普泽 宋聃 张尹哲 李俊锋 刘家寿 叶少文
为了解博斯腾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19年5月(春季)、7-8月(夏季)、10月(秋季),采用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Simrad EY60,120 kHz)开展全湖水声学探测,并对水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在夏季最高,平均值为(8 783±2 611) ind./hm~2;春季和秋季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709±141)、(743±499) ind./hm~2。根据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经验公式推算,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的平均体长分别为8.8、4.0和5.1 c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与水温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P<0.05)。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电导率是鱼类密度重要的预测因子,其次为溶解氧、盐度和水温等。推测鱼类密度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变化、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需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严太亮 徐兆礼
利用2011年5月(春季)和2010年11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大丰沿岸海域(32°44?~33°23?N、120°54?~121°38?E)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群落结构,从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等不同方面,探讨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春秋季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沿岸海域鱼类可划分为西部近岸群落、中部沙脊群落以及东部潮沟群落3个群落,其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表现为,春季鱼类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5种)>沙脊(11种)>近岸(3种);多样性指数(H')类似,即潮沟(1.57,1.89)>沙脊(1.19,1.57)>近岸(0.51,0.69);秋季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艳佳 高雷 郑永华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刘寒文
2017年7月-2018年6月,对湘江下游汨罗江段的仔鱼及幼鱼、成鱼开展了逐月调查,采集仔鱼1 559尾,隶属于4科12种,其中江湖洄游型鱼类7种,468尾,分别占总量的58.3%和30.0%;采集幼鱼、成鱼1 258尾,隶属于8科42种,其中江湖洄游性鱼类16种,547尾,11 486.8g,分别占总量的38.1%、43.6%和40.7%。分析结果表明,仔鱼及幼鱼、成鱼的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均为夏季高,冬季低;4-8月份,江湖洄游型鱼类的运动指数在0.1~0.7之间,呈现入湖趋势;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江湖洄游型鱼类的运动指数在-0.7~-0.3之间,呈现出湖趋势;幼鱼、成鱼的丰度基本上夜间高于白天的;径流量和水温是鱼类出、入湖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稳 秦松 赵静
根据2016—2020年浙江南部鱼类资源调查数据,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浙江南部各季节鱼类资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基于2020年环境数据探究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最佳模型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7.9%、68.0%、56.6%和45.6%,交叉验证回归线的斜率平均值为0.74~1.02,模型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良好。水温、盐度和叶绿素是影响浙江南部海域鱼类资源密度的主要因子,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有不同的影响机制。水温在夏季和秋季对鱼类资源密度影响极显著(P<0.05);盐度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秋季,鱼类资源密度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冬季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在盐度为31.5时达到最大值;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叶绿素浓度与鱼类资源密度均显著相关(P<0.05)。总体上,2020年春季、夏季鱼类资源密度相对较高,秋季和冬季鱼类资源密度则相对偏低。空间上,春季,温台渔场的鱼类资源密度明显高于鱼山渔场;夏季,温台渔场和鱼山渔场鱼类资源均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27.8°N~28.4°N、121.7°E~122.9°E以及28.9°N、122°E海域附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杨胜龙 张胜茂 康伟 吴祖立 全为民 阮超
根据2013年3~11月对长江口东滩潮间带湿地鱼类群落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研究共采集到鱼类39种,隶属20科。结果表明,种类最多的科是虾虎鱼科(12种),其次是鳀科(4种),再次是石首鱼科(3种),而鲻科、海鳗科、舌鰨科等各有2种。从鱼类丰度水平来看,夏季最高,达97.05 ind·(net·tide)-1;春季次之,为32.80 ind·(net·tide)-1;而秋季最低,为14.00 ind·(net·tide)-1。总体来说,石首鱼科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群落 物种组成 季节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斌 陈国宝 于杰 王东旭 郭禹 王志超
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的不同季节,利用便携式分裂波束科学探鱼仪对海南陵水湾口海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声学调查。通过回波积分方法并结合拖网采样对调查海域内渔业资源结构组成、数量密度、资源量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查与评估。结果发现,2014年11月共捕获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86种,其中55种声学评估种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9.34×105尾/km2和5.08 t/km2。2015年8月共捕获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114种,其中63种声学评估种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时空分布 陵水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剑 徐兆礼 朱德弟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8°00′-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类型。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分别为:春季64.61ind/m3,夏季191.84ind/m3,秋季59.11ind/m3,冬季1.4ind/m3。四季共出现软体动物24种,其中春季8种,夏季21种,秋季10种,冬季2种。马蹄螔螺(Limacina trochiformis)适温较低,是春季主要优势种;明螺(Atlanta peroni)作为暖水种,是夏季主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鲁峰 孙岳 徐兆礼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
关键词:
椒江口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坤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王晶
为研究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8月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利用Moran’s I指数和分布重心法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016—2017年4个季节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发现,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相对生物量各季节间差异明显,由高至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口虾蛄春季相对生物量为0.75 kg/h,夏季相对生物量为3.02 kg/h,秋季相对生物量为0.65 kg/h,冬季相对生物量为0.22 kg/h。口虾蛄分布重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分布重心位于水深20~30 m,秋、冬季分布重心位于30~50 m。口虾蛄的分布在各季节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Moran’ I指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秋季(0.34)>春季(0.30)>夏季(0.28)>冬季(0.16)。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口虾蛄分布重心的变化可能与其繁殖习性等生活史特征有关,而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可能与口虾蛄偏好淤泥质粉砂和砂-粉砂-黏土的底质环境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太亮 徐兆礼 陈佳杰 阙江龙
为研究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地形特征对鱼类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根据2011年5月(春)和2010年11月(秋)在苏北浅滩中部海域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部海域沙脊潮沟处鱼类生物学特征、资源密度、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的分析,讨论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鱼类空间分布差异与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有关,春季潮沟外侧海域是小黄鱼、鰐等洄游性鱼类的渔场,潮沟海域是洄游性鰐和方氏锦鰑的渔场位置,沙脊海域是赤鼻棱鰒等非洄游性鱼的渔场。秋季鱼类空间分布仅与潮沟系统沙脊地形相关,沙脊海域主要是大银鱼的索饵场和越冬场。鱼类数量季节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