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88)
2023(18188)
2022(15238)
2021(14135)
2020(11733)
2019(26797)
2018(26807)
2017(51265)
2016(28230)
2015(31684)
2014(31835)
2013(31305)
2012(28449)
2011(25639)
2010(25836)
2009(23941)
2008(23260)
2007(20719)
2006(18528)
2005(16549)
作者
(80598)
(67716)
(66994)
(63823)
(42809)
(32444)
(30327)
(26421)
(25725)
(24001)
(23020)
(22832)
(21459)
(21334)
(20775)
(20657)
(20036)
(19788)
(19336)
(19223)
(16738)
(16681)
(16413)
(15511)
(15184)
(15015)
(15007)
(14919)
(13571)
(13355)
学科
(117516)
经济(117368)
(82036)
管理(79712)
(60073)
企业(60073)
(52240)
方法(48515)
数学(42279)
数学方法(41665)
农业(34789)
中国(31017)
业经(30667)
(28172)
地方(27137)
(25145)
(23623)
理论(18264)
(18168)
贸易(18157)
(18114)
环境(17898)
(17593)
(17478)
银行(17437)
技术(17220)
(17216)
(16911)
(16614)
(16570)
机构
学院(398578)
大学(397077)
(157745)
管理(156113)
经济(154215)
理学(135488)
理学院(133977)
研究(133531)
管理学(131361)
管理学院(130646)
中国(100906)
(84767)
科学(83466)
(78763)
(72051)
(66853)
业大(64088)
中心(61641)
研究所(60686)
农业(60329)
(60254)
财经(56852)
(53925)
师范(53477)
北京(52952)
(51650)
(48370)
(47998)
经济学(46249)
师范大学(42885)
基金
项目(273412)
科学(215493)
研究(202121)
基金(197570)
(171667)
国家(170172)
科学基金(146438)
社会(127571)
社会科(120511)
社会科学(120482)
(108218)
基金项目(104711)
自然(94068)
教育(92222)
自然科(91830)
自然科学(91814)
自然科学基金(90094)
(89872)
编号(84076)
资助(80273)
成果(68140)
重点(61064)
(59910)
(59091)
课题(57495)
(56390)
创新(52616)
国家社会(52365)
(51929)
科研(51600)
期刊
(179705)
经济(179705)
研究(115994)
中国(81013)
(78826)
学报(64097)
科学(59188)
管理(54886)
(54069)
农业(53378)
大学(49578)
学学(46703)
教育(45732)
(36484)
金融(36484)
技术(34946)
业经(33737)
财经(26953)
经济研究(25964)
(25713)
问题(24951)
(22914)
(21316)
图书(20341)
科技(19506)
技术经济(19024)
资源(18761)
理论(18465)
现代(18045)
业大(17592)
共检索到590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志华   姚佳雯   夏慧  
[目的]构建响水县空心村整治规划评价体系、揭示苏北县域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促进苏北地区空心村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县域视角下以具有内陆型和沿海型空心村共性问题的响水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从人口、土地和经济3个方面构建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揭示农村空心化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1)响水县农村空心化程度普遍较高,各乡镇间空心化差异明显,人口、土地、经济和综合空心化指数的区域差异明显,人口空心化水平整体高于其他维度;(2)人口集聚度、人均纯收入、宅基地粗放利用度是影响响水县农村空心化的主导因素;(3)响水县空心村的形成源于内部推力与城镇化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同时受限于村内基础设施与教育医疗资源的不足。[结论] 响水县农村空心化是人口、土地、经济等多维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理农村空心化,首先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平衡教育医疗资源为保障,其次加强落实乡村自治和保护环境等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卫国  李裕瑞  刘彦随  
以黄淮海平原南端的郸城县为例,利用157个农户、63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以及村级农业普查数据、县域遥感影像资料及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我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研究认为:①产业空心化、基建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宅地空心化是农村空心化的四个主要特征;②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可理解为特定城乡地域系统内城乡二元制度体系作用于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演化结果,资源禀赋与地理区位是其资源环境诱因、历史基础与社会文化是其社会经济诱因、城乡二元制度体系是其外源性制度原因,而不同维度农村空心化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也不可忽视;③农村空心化调控的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唱唱  邓楚雄  李忠武  孙惠芳  陈韶清  赵浩  
[目的]城郊型乡村可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区域,选取典型的城郊县域湘潭县为例,基于拓展的“人-地-业”框架开展土地非农化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可助推其空间优化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及冷热点分析乡村土地非农化的空间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1)湘潭县乡村土地非农化总体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且在此方向上的向心力逐渐趋强;(2)乡村土地非农化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减小”的趋势,但空间关联程度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热点区始终向西北部集聚,不平衡的“川”型分布格局在不断地强化,土地非农化不平衡现象突出且不断加剧;(3)对乡村土地非农化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距最近建制镇距离、坡度、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超标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村内企业个数、规模经营耕地面积比例和是否有合法村庄规划,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基于“人-地-业”视角探讨不同区域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可为科学制定乡村空间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项目下乡背景下,以"重点村"为对象的典型治理成为县级治理的基本方式。典型治理虽然延续了中国典型工作法的外在形式,并从中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和政府推动力,但其具有独立的形成逻辑:面对基层治理体系失衡产生的治理困境,"以县为主"的项目治理主要通过以特定村庄为抓手、以项目资源集聚为方式实现。但是,典型治理也导致"典型"从手段向目的本身的异化,扭曲了"以点带面"的动员性意义。重塑基层治理体系,才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根本之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项目下乡背景下,以"重点村"为对象的典型治理成为县级治理的基本方式。典型治理虽然延续了中国典型工作法的外在形式,并从中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和政府推动力,但其具有独立的形成逻辑:面对基层治理体系失衡产生的治理困境,"以县为主"的项目治理主要通过以特定村庄为抓手、以项目资源集聚为方式实现。但是,典型治理也导致"典型"从手段向目的本身的异化,扭曲了"以点带面"的动员性意义。重塑基层治理体系,才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根本之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向卿青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种人口"空心"的现象在山区农村更是常见。本文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分析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程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各项社会问题。最后结合苍溪县的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殿元  文琦  王银  米欢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如何有效缓解该问题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论文分析了城乡推拉力系统机理,构建了农村人口空心化驱动系统,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与全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空心化程度略高于全国,演变阶段波动性特征明显,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农业主导低度人口空心化、外出务工主导中度人口空心化、非农业主导高度人口空心化。运用SPSS17.0和Eviews9.0软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是宁夏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要合理优化调整非农产业结构,利用现行农村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农村产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合理转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方  刘彦随  李裕瑞  梁昊光  
科学揭示土地非农化与乡村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选取了平原农区典型县域山东省禹城市和桓台县作为研究区,通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县域土地非农化与乡村系统演化特征,剖析了县域土地非农化对乡村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县域经济由低级向高级阶段演进,土地非农化的规模与比重呈现增长态势,乡村系统整体处于正向演化态势,禹城市和桓台县E指数分别由0.295和0.197增至0.798与0.700。土地非农化对乡村系统的影响是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土地非农化比重的增加会带来乡村一些要素的剧烈变化,其中,乡村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对土地非农化过程的敏感性较强。构建乡村人口转移与农地规模经营的保障机制,规范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增强县域辐射能力,是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调控重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牟向伟   李开文  
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广西县域职业学校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县域职业学校投入产出效率整体不高,但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职业学校资源配置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且工农旅三类县域职业学校的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基于此,我国县域职业学校发展可以科学借鉴广西的实践和探索,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升县域职业学校适应性;根据县域产业规划推行“一县一策”,分类分层落实优质职业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县域职业学校跨界服务功能,推进学历与非学历培养无缝衔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茹   杜国明   李玉恒   王玲   Monika Stanny   Alexey Naumov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失引发乡村人地关系失衡,加剧了村庄空心化问题。科学测度乡村空心化、提出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空心村整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例,基于人口转移率测度了乡村空心化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村庄发展潜力水平,将二者结合识别了村庄发展类型,提出差异化的空心村整治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拜泉县乡村空心化水平均值为0.6529,空心化程度明显。乡镇层面的空心化处于中度和高度水平,村庄以高度和重度空心化为主。农村人口流失主要归因于城乡建设不均衡、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2)村庄发展潜力均值为0.2279,整体水平偏低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县城周边、沿主要交通干线以及主要河流的村庄发展潜力水平普遍高于偏远地区的村庄。产业兴旺(0.5026)水平显著高于乡风文明(0.2703)、生态宜居(0.1472),治理有效(0.0317)、生活富裕(0.0482)水平较低,成为村庄发展潜力的短板。(3)拜泉县村庄类型划分为Ⅰ类——高潜力低空心化、Ⅱ类——高潜力高空心化、Ⅲ类——低潜力低空心化、Ⅳ类——低潜力高空心化4类,整体以Ⅱ类——高潜力高空心化为主,且县域南部村庄发展状态好于北部地区。未来村庄发展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重心向Ⅰ类、Ⅱ类以及南部村镇转移,并完善宅基地、生态用地、耕地等相关制度体系,促进村庄内部结构调整;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特色产业规划与升级道路;构建“中心镇—中心村—农民社区—村庄”的新型村镇体系,加强城乡互动,促进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增强社会保障,吸引人才回归,实现空心化治理与县域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重庆  
目前,县域城乡之间的流动日益明显,但多为点对点的流动,县城不过是教育消费或者住房消费的场所,由此构成的微缩版城乡不平等关系图并非县域乡村振兴的真实画卷。内发型发展视角下的县域城乡流动是立足于县域资源,各生产要素在全域流动与整合,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县域乡村振兴。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郓城县10年来常住人口增长的背后,可以看到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迹象及初步的社会效应,这是多种因素在较长时段的发展过程中演变交汇而成的。从内发型发展的视角看,费孝通关注的"大家庭模式""一大二公模式""苏南模式"与县域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通,这是乡土韧性的表现,也是超越乡村"空心化"的动力所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重庆  
目前,县域城乡之间的流动日益明显,但多为点对点的流动,县城不过是教育消费或者住房消费的场所,由此构成的微缩版城乡不平等关系图并非县域乡村振兴的真实画卷。内发型发展视角下的县域城乡流动是立足于县域资源,各生产要素在全域流动与整合,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县域乡村振兴。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郓城县10年来常住人口增长的背后,可以看到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迹象及初步的社会效应,这是多种因素在较长时段的发展过程中演变交汇而成的。从内发型发展的视角看,费孝通关注的"大家庭模式""一大二公模式""苏南模式"与县域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通,这是乡土韧性的表现,也是超越乡村"空心化"的动力所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永虎  王心怡  刘俊青  魏范青  蒲嘉霖  张晓平  翁倩文  
为探讨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江苏省东海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乡村聚落图斑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可达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度与评估研究区乡村聚落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总面积与平均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伴随着聚落总面积的逐步增加,聚落斑块数量逐步减少;研究区乡村聚落先后经历了“点状增加-块状增加与减少并存-点、带式同步小幅增加”的过程。乡村聚落增减变化以点状变化和块状变化为主,其中块状变化主要分布于县城区和建制镇周围;2)东海县乡村聚落基本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保持“西—东”方向分布。从方向上看,研究区1990—2020年乡村聚落重心经历了“东北—南向—东移”的方向转换过程;3)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变化由缓慢变化期到快速波动期再进入平稳发展期,整体呈协调发展态势;4)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增减变化受到城镇、交通和水源可达性小于15 min的影响较大,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乡村聚落更倾向于靠近城镇与交通干线扩展,临城、靠路、亲水成为这段时期内乡村聚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东海县大多乡镇单元乡村聚落增减变化处于不显著状态,呈农户自组织建房的随机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大多数乡镇无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并未出现显著性最强的区域。本研究结果可为乡村地域空间优化配置、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