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5)
- 2023(12132)
- 2022(10460)
- 2021(9512)
- 2020(7884)
- 2019(18220)
- 2018(18027)
- 2017(34136)
- 2016(18750)
- 2015(21368)
- 2014(22080)
- 2013(22001)
- 2012(21203)
- 2011(19582)
- 2010(20235)
- 2009(18772)
- 2008(18785)
- 2007(17349)
- 2006(15522)
- 2005(14527)
- 学科
- 济(101204)
- 经济(101116)
- 管理(49215)
- 业(47029)
- 企(35537)
- 企业(35537)
- 方法(34653)
- 数学(30029)
- 数学方法(29786)
- 地方(27863)
- 中国(27494)
- 农(25313)
- 业经(20374)
- 学(19639)
- 财(19368)
- 农业(17319)
- 地方经济(16581)
- 制(16551)
- 贸(15962)
- 贸易(15950)
- 易(15292)
- 银(15052)
- 银行(15022)
- 融(14965)
- 金融(14963)
- 行(14498)
- 环境(13820)
- 发(13744)
- 和(13487)
- 理论(13112)
- 机构
- 学院(283662)
- 大学(281034)
- 济(125134)
- 经济(122395)
- 研究(104598)
- 管理(100635)
- 理学(84033)
- 理学院(82929)
- 管理学(81548)
- 管理学院(80993)
- 中国(80219)
- 科学(63212)
- 京(61458)
- 财(56442)
- 所(55332)
- 农(50015)
- 研究所(49493)
- 中心(47315)
- 江(46764)
- 财经(43498)
- 业大(40229)
- 北京(39793)
- 范(39425)
- 经济学(39282)
- 经(39047)
- 师范(39038)
- 农业(38956)
- 州(37229)
- 院(36760)
- 经济学院(35090)
- 基金
- 项目(171830)
- 科学(133053)
- 研究(128313)
- 基金(120317)
- 家(104125)
- 国家(103168)
- 科学基金(86550)
- 社会(80196)
- 社会科(75887)
- 社会科学(75865)
- 省(69222)
- 基金项目(63118)
- 教育(58730)
- 划(57235)
- 编号(53573)
- 自然(53060)
- 自然科(51735)
- 自然科学(51719)
- 自然科学基金(50764)
- 资助(49912)
- 成果(44656)
- 发(43479)
- 重点(39340)
- 课题(38465)
- 部(37547)
- 发展(35323)
- 创(34982)
- 展(34756)
- 创新(32811)
- 国家社会(32599)
- 期刊
- 济(155298)
- 经济(155298)
- 研究(91953)
- 中国(63999)
- 农(46830)
- 财(44644)
- 学报(42681)
- 科学(39249)
- 管理(37848)
- 教育(33809)
- 大学(31739)
- 农业(31357)
- 融(29930)
- 金融(29930)
- 学学(29599)
- 技术(27014)
- 经济研究(25074)
- 业经(24736)
- 财经(22300)
- 问题(20155)
- 经(19407)
- 业(16817)
- 技术经济(16176)
- 贸(15770)
- 商业(14474)
- 世界(14327)
- 图书(14304)
- 统计(14123)
- 国际(13665)
- 理论(13206)
共检索到456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简晓彬 沈正平 刘宁宁
按照2000年江苏省新的区域划分方法,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良军 黄渝祥
论文从实证方面对苏南苏北间的经济发展不平差距的基本状况作出了历史考察与总结,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求解出各因素对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贡献程度,进而总结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对指导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协调发展,人力资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国锋 高艳春
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理论基础,来实证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存款余额对GDP的贡献苏北大于苏中和苏南;贷款余额对GDP的贡献顺序为苏南、苏中、苏北;投资对GDP的贡献苏南大于苏北。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江苏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范林榜
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因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改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拉动物流发展;在经济发展程度居于其间时,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江苏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徐州市,应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逐步缩小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最终实现苏北、苏中、苏南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关键词:
物流发展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误差修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成新华 温菊萍
农业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江苏农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民素质提高基础上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江苏农业经济组织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各类农业组织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作用,不同地区农民对农业经济组织的偏好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农民对农业经济组织的选择和参与,取决于各类组织的组织形式、方式和能发挥的作用。10个县(市)896个农户的调查显示,独资经营和合伙是基本形式,合作经济组织是过渡形式,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则是未来理想的形式。可以认为,江苏农业组织化的轨迹为:独资和合伙经营(分散化)——合作经营(一体化)——企业化经营(一元化)。在农业组织化推进过程中,应根据各地实际,从提高效果和效益的角度,选择适合的...
关键词:
农业经济组织 农民意愿 农业组织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从才 晏维龙 胡荣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磊
村级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不仅具有加强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的独特作用,而且发展村级经济是整合农村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针对苏南地区村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江阴市国东村为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通过对"十一五"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措施。
关键词:
村级经济 产业规划 发展模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昭侠
苏北是发达省份内“欠发达”地区,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在苏北。本文对苏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苏北 问题与思路 苏北经济行政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正平 马晓冬 罗守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上官敬芝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 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礼斌
发展苏北经济是“十五”期间全面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长江沿岸的 苏中地区培植增长极,正是带动苏北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培植增长极,充当上海及苏 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中介”,既有利于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的辐射,又有利于抑制上海 及苏南的中心城市对苏中苏北的“极化效应”。目前,有三个可行的增长极,即南京增长极 、三江增长极和润扬增长极。通过在这三者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苏中地区的 带动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增长极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颖 陆玉麒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荣天 韩玉刚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261′~120°.622′E、31°.910′~31°.32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姗姗 朱传耿 李志江
以淮海经济区12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锡尔系数分析方法对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的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发现省际差异对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大于省内差异和市内差异的影响,是构成淮海经济区整体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