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5)
- 2023(10825)
- 2022(9687)
- 2021(9104)
- 2020(7550)
- 2019(17754)
- 2018(17734)
- 2017(34562)
- 2016(18716)
- 2015(21014)
- 2014(20974)
- 2013(20997)
- 2012(19181)
- 2011(17175)
- 2010(17040)
- 2009(15278)
- 2008(14595)
- 2007(12621)
- 2006(10960)
- 2005(9360)
- 学科
- 济(78930)
- 经济(78855)
- 业(51256)
- 管理(51252)
- 企(41274)
- 企业(41274)
- 方法(36399)
- 数学(31627)
- 数学方法(31320)
- 农(21980)
- 地方(19051)
- 中国(18868)
- 贸(18549)
- 贸易(18543)
- 财(18193)
- 易(18096)
- 业经(17867)
- 学(16038)
- 农业(15091)
- 技术(12977)
- 出(12891)
- 和(12247)
- 产业(12145)
- 制(12104)
- 理论(11976)
- 环境(11951)
- 地方经济(10388)
- 务(10332)
- 财务(10273)
- 财务管理(10253)
- 机构
- 大学(263215)
- 学院(262008)
- 管理(108674)
- 济(106552)
- 经济(104375)
- 理学(95203)
- 理学院(94173)
- 管理学(92705)
- 管理学院(92254)
- 研究(86043)
- 中国(61547)
- 京(56012)
- 科学(53636)
- 财(45345)
- 所(42306)
- 农(40426)
- 业大(39608)
- 研究所(38856)
- 中心(38738)
- 财经(37293)
- 江(36508)
- 北京(35037)
- 范(34608)
- 师范(34323)
- 经(33949)
- 经济学(31786)
- 农业(31625)
- 院(31470)
- 州(30237)
- 经济学院(28964)
- 基金
- 项目(187184)
- 科学(147456)
- 研究(138046)
- 基金(135993)
- 家(117769)
- 国家(116815)
- 科学基金(100821)
- 社会(86893)
- 社会科(82455)
- 社会科学(82434)
- 基金项目(73496)
- 省(72828)
- 自然(65442)
- 自然科(63875)
- 自然科学(63863)
- 自然科学基金(62712)
- 教育(62038)
- 划(61018)
- 编号(56467)
- 资助(55644)
- 成果(44835)
- 部(41353)
- 重点(41350)
- 发(40687)
- 创(39115)
- 课题(37994)
- 创新(36392)
- 教育部(35527)
- 科研(35506)
- 国家社会(35375)
- 期刊
- 济(113143)
- 经济(113143)
- 研究(75811)
- 中国(44940)
- 学报(40255)
- 管理(38298)
- 科学(37789)
- 农(36998)
- 财(32038)
- 大学(30498)
- 学学(28640)
- 教育(27303)
- 农业(26321)
- 技术(22364)
- 业经(19310)
- 融(18294)
- 金融(18294)
- 经济研究(17688)
- 财经(17280)
- 问题(15485)
- 图书(14796)
- 经(14741)
- 科技(13610)
- 理论(13148)
- 业(13117)
- 技术经济(13090)
- 贸(12214)
- 实践(12182)
- 践(12182)
- 现代(12095)
共检索到370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薛漫天
在苏南等地区部分出口产业面临发展困境的背景下,苏北、苏中地区有着承接部分出口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文章运用历年的企业数据库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上述问题,分析了样本期间出口企业向该地区的迁移情况、特征和效果等。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苏北、苏中大多数地市具备进一步承接出口产业转移的能力与潜力。
关键词:
苏北 苏中 产业转移 企业迁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朝军 朱福兴 张赴宁
文章从总部经济的概念、效应及其发展等的分析出发,结合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现实案例,指出总部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对于苏北欠发达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总部经济 产业转移 体制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利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间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也正快速进行,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苏北地区应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能源消耗 污染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功经验 梯度推进 广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润华 肖晓军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承接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征信
[作者]
方颖
实现区域间梯度发展,产业转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我国中部地区金融制约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研究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效应,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聚敛资金、优化配置、调节需求、反映信息、推进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承接转移时金融制约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正彦 张学丽
利用二位数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西部地区1999—2010年和2011—2013年两个时期产业承接进行测度,发现1999年以来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产业转入转出明显,并通过构建双因素面板数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交通条件、要素成本、外部性、对外开放度、财政分权度都不同程度上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为突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承接 测度 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