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4)
2023(9656)
2022(8624)
2021(8223)
2020(6920)
2019(16127)
2018(16088)
2017(30504)
2016(16899)
2015(18965)
2014(18918)
2013(18815)
2012(17161)
2011(15435)
2010(15176)
2009(13732)
2008(13093)
2007(11139)
2006(9559)
2005(8178)
作者
(50755)
(41950)
(41770)
(39646)
(26944)
(20351)
(18923)
(16677)
(16123)
(14846)
(14498)
(14119)
(13375)
(13216)
(13010)
(12974)
(12850)
(12532)
(12070)
(11852)
(10800)
(10293)
(10203)
(9520)
(9453)
(9397)
(9337)
(9258)
(8576)
(8438)
学科
(62534)
经济(62466)
管理(44821)
(42388)
(35799)
企业(35799)
方法(30301)
数学(25935)
数学方法(25638)
(20332)
(15763)
中国(15135)
(14465)
业经(13604)
地方(12826)
理论(11745)
(10996)
农业(10632)
(10329)
贸易(10323)
环境(10114)
技术(10076)
(9986)
教育(9691)
(9496)
(9405)
财务(9348)
财务管理(9334)
企业财务(8838)
(8729)
机构
大学(238802)
学院(235321)
管理(93230)
(84622)
经济(82630)
理学(81653)
理学院(80639)
研究(80008)
管理学(79122)
管理学院(78712)
科学(55461)
中国(55313)
(50913)
(44610)
(41462)
业大(41070)
研究所(38558)
(36820)
农业(35531)
中心(35265)
(32858)
北京(31968)
(31775)
师范(31334)
财经(30389)
(28989)
(27668)
(27331)
技术(27048)
师范大学(25501)
基金
项目(170519)
科学(131343)
基金(121780)
研究(120051)
(108171)
国家(107292)
科学基金(90426)
社会(71674)
(67950)
社会科(67673)
社会科学(67653)
基金项目(65707)
自然(62015)
自然科(60477)
自然科学(60454)
自然科学基金(59342)
(57755)
教育(54786)
资助(50120)
编号(48913)
成果(39623)
重点(38459)
(36259)
(36148)
(35638)
课题(33714)
计划(33385)
科研(33371)
创新(33247)
大学(31424)
期刊
(89162)
经济(89162)
研究(64918)
学报(46401)
中国(40399)
科学(39963)
(39783)
大学(33310)
管理(32818)
学学(31417)
农业(28418)
教育(26965)
(26197)
技术(19265)
(15104)
图书(14816)
(14774)
金融(14774)
业经(14559)
财经(13875)
经济研究(13698)
科技(13151)
业大(12870)
理论(12189)
(12179)
(11610)
实践(11493)
(11493)
问题(11480)
林业(11189)
共检索到327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洪友  刘正坪  胡俊  常静  
对苏丹草大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了温度、pH、光照、营养条件对苏丹草大斑病菌营养生长的影响及温度、pH、湿度、营养条件对该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苏丹草大斑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pH范围5.0~9.0,最佳为8.0;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在试验的培养基中以PDA+苏丹草种子煎汁是生长最好的。该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0℃;pH范围3.0~9.0;在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容易萌发,水滴中更易萌发。1%的葡萄糖液、1%乳糖液、1%蔗糖液及2%苏丹草种子煎汁都能促进孢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建国  王俊丽  岳美云  张剑峰  
比较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pH6~9培养条件更有利于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烟草赤星病菌利用葡萄糖和蔗糖的能力明显大于黑斑病菌;两病原菌对硝酸铵、硫酸铵和干酪素的利用情况基本相同,利用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素、硝酸铵、硫酸铵;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蔗糖琼脂培养基对两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对两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无差异;扑海因和代森锰锌能完全抑制两病原菌的营养生长,百菌清和翠贝对两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甲基托布津对赤星病菌的抑制能力强于对黑斑病菌的抑制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丽娜  张小飞  邹成佳  李晓  杨晓蓉  罗怀海  
为了进一步防治玉米灰斑病奠定基础,对西南地区玉蜀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4~11都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pH值;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光照对菌丝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病原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致死温度为55℃(10 mi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赵远征  李俞涛  周思  黄欣阳  
大樱桃黑斑果腐病是辽宁大樱桃产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年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为害严重,对该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期明确其病原及适生能力,从而为该病害的田间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不同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在光照条件下生长情况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最适pH值为6.0。燕麦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菌落直径可达8.9 cm;胡萝卜培养基最利于产孢,产孢量可达4.52×106个.mL-1。适宜该菌生长的碳源为果糖和蔗糖,氮源为硝酸钾。该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最佳碳源为木糖,最佳氮源为磷酸二氢铵。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月波  曲强  魏雅冬  佟德利  孙军德  
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褐斑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5,修剪对病情指数没有明显影响。在30℃、相对湿度大于60%时,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指数明显升高,最高病情指数为80.9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娜  周如军  傅俊范  方哲  
对紫草白霉病病原菌——紫草柱隔孢(Ramularia lithospermi Pet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以紫草叶煎汁+PDA培养基为最适;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5℃;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min;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蛋白胨为最适;病菌菌丝在pH值3~11范围均可生长,以pH 5~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最适20℃;碳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氮源除蛋白胨外均使萌发率下降;病菌分生孢子在pH值2~11范围内均可萌发,pH值4~5为最适;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6℃,10mi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明旗  赵利平  樊璐  
 对新月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为最适pH值;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赵永强  徐振  张成玲  谢逸萍  
本试验对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pH 9,菌落直径分别为4.28,3.96,5.10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5.01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或58℃、5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96.3%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最佳,EC50值为2.52;其次为97%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傅本重  赵文丽  王立华  李国元  邹礼平  张志林  
为吉祥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吉祥草叶斑病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适合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PDA为最适培养基,病原菌生长适温为28℃,致死温度为45℃;在p H值为4~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 H值为5;碳源和氮源以葡萄糖和硝酸铵较适宜;光照条件以12/12 h(光/暗)为佳。在供试的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在推荐使用浓度1.00 mg/L下,相对抑菌率达到100%,而45%的石硫合剂抑菌效果最差,在推荐使用浓度6.67 mg/L下,其抑菌率仅为49.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刘芳岑  黄欣阳  张婷婷  滕晓菲  
西瓜菌核病是北方春季冷棚西瓜上的重要病害,对西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pH、碳氮源等条件对西瓜菌核病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25℃、pH值5.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可达8.2cm;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菌落直径在7.5 cm以上;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 min。胡萝卜煎汁培养基、PDA、PSA培养基利于菌核萌发,萌发率90%以上;菌核萌发最佳温度为20~25℃,pH值5~7;利于菌核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萌发率均超过8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邵丹  杨红  孙俊  殷辉  于舒怡  
对辣椒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PDA等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缓慢;菌丝在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3;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7℃,10min。菌核在供试的9种碳源和10种氮源营养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为0~30℃,最适25℃,pH值3~11菌核均能萌发,菌核致死温度为50℃,10mi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田玲  杨红  刘雯雯  黄欣阳  苗淑梅  
采用常规方法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菌核萌发条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PDA培养基、30℃、pH值5.5、黑暗条件下生长最佳,3d时菌落直径可达80mm,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以半乳糖为碳源、NH4H2PO4或NH4Cl为氮源、25℃、pH值5.5、黑暗条件下菌核萌发率最高,达85%;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min;菌核致死温度为61℃、10mi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刘长远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对尖镰孢菌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尖镰孢菌具有致病性,回接症状与田间一致;PDA为病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pH值为3~12,病菌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6~8。以麦芽糖为碳源病菌生长最快,D-半乳糖最慢;以赖氨酸为氮源病菌生长最快,甲硫氨酸为最慢。总体上,孢子萌发和病菌生长对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要求基本一致,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静  梁晨  邢荷荷  
为探究茄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水琼脂玻片法测定不同的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茄白粉病菌苍耳叉丝单囊壳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25℃,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2℃10min;适宜的萌发湿度为93%~100%,湿度越高萌发越好;充足的氧气是萌发的必要条件,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适宜萌发的pH值为6.2,萌发率可达91%以上;碳源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以葡萄糖效果最佳;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谦  关铭芳  徐大高  纪春艳  邓铭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培养基(V8)比较适宜微小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子囊壳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碳源进行生长,其中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但这些碳源均不适宜分生孢子和子囊壳的产生;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硝酸钠、尿素、硫酸铵、酵母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