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4)
2023(12415)
2022(10350)
2021(9718)
2020(8009)
2019(18493)
2018(18577)
2017(35773)
2016(19727)
2015(22261)
2014(22543)
2013(22002)
2012(19949)
2011(17774)
2010(17506)
2009(15792)
2008(15272)
2007(13165)
2006(11604)
2005(10208)
作者
(56868)
(47157)
(46697)
(44739)
(30205)
(22665)
(21299)
(18553)
(18212)
(16879)
(16313)
(15768)
(15048)
(14869)
(14708)
(14466)
(14023)
(13994)
(13709)
(13391)
(11693)
(11449)
(11363)
(10814)
(10458)
(10453)
(10442)
(10413)
(9478)
(9269)
学科
(79292)
经济(79203)
管理(53791)
(51463)
(41587)
企业(41587)
方法(34251)
数学(29472)
数学方法(29138)
(23126)
中国(22803)
地方(20728)
业经(18716)
(18173)
(17258)
农业(15666)
(13268)
(13124)
贸易(13113)
理论(12791)
(12642)
环境(12607)
(12594)
技术(11843)
(10845)
财务(10777)
财务管理(10755)
(10734)
(10615)
教育(10568)
机构
大学(274447)
学院(272664)
管理(109671)
(103917)
经济(101535)
理学(95200)
理学院(94105)
研究(93185)
管理学(92350)
管理学院(91878)
中国(67296)
(60867)
科学(60207)
(46762)
(45359)
(45357)
研究所(42961)
业大(42723)
中心(41975)
(40542)
(37936)
北京(37883)
师范(37607)
财经(36885)
农业(35354)
(34215)
(33551)
(32992)
师范大学(30645)
经济学(30102)
基金
项目(193851)
科学(151924)
研究(141417)
基金(139629)
(121840)
国家(120814)
科学基金(103824)
社会(87630)
社会科(82837)
社会科学(82816)
(75719)
基金项目(75376)
自然(68432)
自然科(66780)
自然科学(66762)
自然科学基金(65507)
(64152)
教育(63884)
编号(58501)
资助(56384)
成果(46751)
重点(43283)
(41695)
(41594)
课题(40099)
(39828)
创新(37138)
科研(36759)
大学(35528)
教育部(35436)
期刊
(114537)
经济(114537)
研究(80485)
中国(52045)
学报(44437)
科学(42168)
(41556)
管理(39275)
大学(33157)
(32276)
教育(31593)
学学(31095)
农业(28982)
技术(23397)
(21333)
金融(21333)
业经(19396)
经济研究(17387)
财经(16845)
图书(15858)
问题(15734)
(14882)
(14265)
资源(13955)
科技(13920)
理论(13764)
现代(13139)
实践(12826)
(12826)
(12676)
共检索到394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守红  宁越敏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广州一直处于城市化和郊区化并存的阶段,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使都市区的总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从1990年起中心城区的人口出现较明显的郊区化现象。但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人口郊区化进程显得较为迟缓,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限制、行政区划的制约和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浮  
本文根据苏州城市区域空间构造特征,运用Hall城市人口变动模式对人口郊区化问题进行判断和特征分析,具体阐述人口动态、静态及郊区化趋势等特征。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揭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和作用机制存在着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彦威  
本文在解释郊区化概念并简单介绍美、日两国城市郊区化过程、特点以及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口(居住)、工业、商业、办公业和生活空间等各种类型郊区化的研究方法及主要论点进行了概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岐,甘国辉,李晓江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浮  
本文根据苏州城市区域空间构造特征,运用Hall城市人口变动模式对人口郊区化问题进行判断和特征分析;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指出中国城市人口郊区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和作用机制存在着差异。最后,具体阐明80、90年代苏州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的变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方兵  吴瑞君  
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之间缺少有效地协调机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滞后,造成郊区新城人户分离、产城分离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社会、经济、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鉴于郊区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导入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郊区人口还将持续增加,从人口郊区化与产业郊区化协同发展的角度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文  魏海涛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 ,对郊区化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城市发展的过程。从已有的郊区化理论成果出发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提出了郊区化的定义和内涵 ,分析了郊区化的市场和制度改革驱动机制 ;郊区化的过程 ;城市郊区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俊莉  王慧  曹明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与20世纪80年代情况的对比,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在西安不同地域层次上的分布及变化特征;针对人口变化强度较大的市三环线以内,将其划分为十大功能区段,进一步分析论证西安市中心区人口的外迁动向。研究证明:西安市在1990-2000年间开始进入郊区化过程,且处于相对郊区化阶段;市中心区人口主要迁到内圈(区段Ⅱ)及中圈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区段Ⅵ)、文教区(区段Ⅴ)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段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晓平  
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功能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都市圈化和效区化趋势在一些城市都有表现,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我国城市化规律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1、990、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中得到的广州市中心区和近郊区各街道、镇的人口密度资料,对广州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市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呈典型的克拉克分布,即城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向外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表现出城市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心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远效区人口密度缓慢上升,城市郊区化开始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薛珂  王丽艳  
基于"五普""六普"街道、乡镇数据,运用GIS及人口密度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2005—2015年各区县数据,剖析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区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天津已形成多中心格局,副中心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显著;人口郊区化伴随就业岗位的郊区化,但人口和产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及郊区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郊区化进程,公共服务的集中延缓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滨海新区发展、交通与通信网络的现代化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薛珂  王丽艳  
基于"五普""六普"街道、乡镇数据,运用GIS及人口密度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2005—2015年各区县数据,剖析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区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天津已形成多中心格局,副中心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显著;人口郊区化伴随就业岗位的郊区化,但人口和产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及郊区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郊区化进程,公共服务的集中延缓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滨海新区发展、交通与通信网络的现代化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及以公共服务引导人口流动等措施实现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有序分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向东  张善余  
人口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上海人口郊区化的特征及其动因 ,并阐述了人口郊区化对上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作为城市郊区化的有机构成与自然延展,大学郊区化一方面提升了郊区的文化品位,推进了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亦导致城市文化生态发生剧烈的变动,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文化资本的削弱、大学与原城市社区生活的疏离、城郊社区均质化、城郊空间"公共性"的缺失等方面。为此,我们应从大学与城市社区互动的研究视角,重新估价大学郊区化对城市文化构建的影响,处理好二者间的互动关系,使现代大学建设与现代城市文化发展达至一个新的境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不仅重塑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还推动了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活动空间的转变。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成为继人口、工业、商业及办公业等郊区化浪潮之后,郊区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对郊区化所伴随的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等新问题,亟待引入行为研究方法,从个体生活活动空间的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城市郊区化的过程,并反思目前郊区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组织及发展模式的弊端。本文以生活活动空间为切入点,将地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提出了新的郊区化研究视角、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试图基于完整的个体生活经历,对以往单一要素的郊区化研究进行整合,并借助GIS进行可视化的地理叙事方法,为开展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提供有效途径;这不仅对于郊区化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丰富了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