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6)
- 2023(10586)
- 2022(9406)
- 2021(8943)
- 2020(7532)
- 2019(17538)
- 2018(17425)
- 2017(33318)
- 2016(18399)
- 2015(20750)
- 2014(20652)
- 2013(20555)
- 2012(18888)
- 2011(17025)
- 2010(16804)
- 2009(15321)
- 2008(14630)
- 2007(12725)
- 2006(11060)
- 2005(9603)
- 学科
- 济(69656)
- 经济(69576)
- 管理(49984)
- 业(46895)
- 企(39565)
- 企业(39565)
- 方法(33451)
- 数学(28680)
- 数学方法(28317)
- 学(21583)
- 农(17715)
- 中国(17375)
- 财(16736)
- 业经(14967)
- 地方(13617)
- 理论(13113)
- 和(11955)
- 农业(11905)
- 贸(11585)
- 贸易(11579)
- 制(11483)
- 易(11209)
- 技术(11019)
- 环境(10947)
- 教育(10777)
- 务(10570)
- 财务(10511)
- 财务管理(10492)
- 企业财务(9957)
- 划(9643)
- 机构
- 大学(263018)
- 学院(258330)
- 管理(101362)
- 济(95172)
- 经济(92944)
- 研究(90212)
- 理学(88269)
- 理学院(87226)
- 管理学(85509)
- 管理学院(85073)
- 中国(63873)
- 科学(61305)
- 京(57196)
- 农(49108)
- 所(46921)
- 业大(44580)
- 研究所(43473)
- 财(42192)
- 中心(39846)
- 农业(39193)
- 江(37046)
- 北京(36077)
- 范(34684)
- 财经(34241)
- 师范(34204)
- 院(32964)
- 经(31205)
- 州(30173)
- 技术(29258)
- 师范大学(27833)
- 基金
- 项目(184622)
- 科学(142509)
- 基金(132503)
- 研究(129555)
- 家(118418)
- 国家(117470)
- 科学基金(98596)
- 社会(77777)
- 社会科(73402)
- 社会科学(73375)
- 省(72721)
- 基金项目(70850)
- 自然(67755)
- 自然科(66088)
- 自然科学(66067)
- 自然科学基金(64874)
- 划(62367)
- 教育(59273)
- 资助(55213)
- 编号(52415)
- 成果(42691)
- 重点(41897)
- 部(39606)
- 发(38927)
- 创(38222)
- 课题(36437)
- 科研(36216)
- 计划(36171)
- 创新(35639)
- 大学(33938)
共检索到368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荣秀兰 周兴苗 雷朝亮 谢联耀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关键词:
苎麻赤蛱蝶 生物学特性 有效积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成刚 张卫光 乔鲁芹 孙绪艮 王志勇
研究东方真叶螨的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2·5~27·5℃范围内,雌成螨寿命8~10d,雄成螨寿命4~6d。雌成螨有明显的“护卵”习性。分别用最小二乘方法、直线回归法、最小变异系数法和直接最优法计算了该螨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并预测了年发生代数。4种方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螨1年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次在9月中旬至下旬,以第1次高峰螨口数量最大,危害最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玉 孙嵬 董辉 丛斌 白鸿岩 类成平 胡志凤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环照 陈金安 徐运清 盛继群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aenescensMoore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 18~ 34℃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 18~ 32℃之间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5 0 ,9.2 3,12 .0 2 ,12 .2 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0 7,348.5 4 ,91.92 ,2 9.2 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 .0 7℃ ,有效积温为 5 5 8.36日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德 田小青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宏辉 白志毅 郭思鹏 冯上乐 孙田洋 陈卫民
为了探寻三角帆蚌胚胎体外培养方法,本实验以解剖获得的雌雄配子为材料,使用与三角帆蚌体液等渗的平衡盐溶液(BSS)进行人工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观察各阶段胚胎的形态特征,并分析计算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5±1)℃的BSS培养条件下,受精卵发育至第二极体排放、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十六细胞期和桑葚期的时间分别为1.8、2.8、5.6、10.5、13.9和17.3 h,胚胎最长发育至桑葚期后停止发育。另外,池塘平均水温分别为26.5、28.1和29.2℃时,三角帆蚌胚胎发育至成熟钩介幼虫分别需要10、9和8 d,计算得出三角帆蚌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4.81℃,根据生物学零度计算胚胎发育至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和成熟钩介幼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2.95、25.99、42.27、69.21和118.14℃×d。研究结果初步尝试对三角帆蚌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并根据胚胎发育水温和时间获得三角帆蚌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可为突破三角帆蚌全人工繁育技术奠定基础,对淡水贝类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成理 陈晓鸣 史军义 易传辉
记述了丽蛱蝶、文蛱蝶和斑珍蝶等3个珍贵观赏蝶种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丽蛱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6代,以滞育成虫越冬,成虫以腐烂水果和树液为补充营养,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有假死习性;文蛱蝶1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访花,也食发酵水果汁液,卵聚产,幼虫5龄,有群集性;斑珍蝶1年发生4代,以3~5龄幼虫越冬,成虫访花,卵聚产,幼虫6龄,有群集性。长叶西番莲为丽蛱蝶的新发现寄主,三开瓢为文蛱蝶和斑珍蝶的新发现寄主。
关键词:
丽蛱蝶 文蛱蝶 斑珍蝶 幼期形态 生物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杨 徐孟泽 王玉红 白由路 卢艳丽 王磊
【目的】探究基于有效积温的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动态预测模型及其特征参数,以期为利用有效积温预测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廊坊进行两年大田试验(2019—2020年),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归一化法,通过模型筛选拟合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基于播种后有效积温的归一化Gompertz模型,并利用增长速率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定量分析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征。【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磷钾肥适量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最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持续增加。(2)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建立的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的归一化Gompertz模型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962—0.9988和0.9887—0.9922。利用第2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0.9933—0.9959和0.9830—0.9923,标准化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64%—16.86%和7.31%—12.68%,预测效果达到良好水平。(3)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其变化与供氮水平关系密切,在处理间表现为:适量施肥条件下,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快下降也快的特点,减肥处理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慢下降也慢的特点。(4)夏玉米播种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快增期有效积温范围分别为709.35—1 722.54℃·d和482.50—1 507.61℃·d,氮素积累达最大速率所需有效积温为995.05℃·d,小于干物质积累达最大速率对积温的需求(1 215.94℃·d)。供氮水平明显影响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进入快增期、缓增期、达到最大增长速率所需积温,同时还影响最大增长速率和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适量氮肥处理夏玉米进入各关键期所需有效积温明显减少,关键期增长速率明显增加。【结论】归一化Gompertz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模拟和预测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还明确了有效积温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定量化关系。基于有效积温的Gompertz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作物长势和最佳施肥时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成理 陈晓鸣 史军义 易传辉
记述了珍贵观赏蝶种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和白带锯蛱蝶C.cyane的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红锯蛱蝶实验种群一年发生约8代,以未滞育幼虫和成虫越冬;成虫访花,也以腐烂水果为补充营养,卵聚产;幼虫5龄,具强烈的群集习性。白带锯蛱蝶一年发生约8代,以幼虫和蛹越冬;成虫访花,卵聚产;幼虫5龄,群集生活。两种蛱蝶均以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蒴莲属Adenia的三开瓢A.cardio-phylla和滇南蒴莲A.penangiana为幼虫寄主。
关键词:
红锯蛱蝶 白带锯蛱蝶 形态特征 习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牛玉志 张芝利
通过解剖、观察、记录烟蚜茧蜂(AghidiusgifuensisAshmead)与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各个虫态、接蜂至形成僵蚜和接蜂到出蜂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两种蚜茧蜂各上态及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由此推算出在北京地区烟蚜茧蜂常年平均发生17代,最多19代;菜蚜茧蜂平均17代,最多18代,最少16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方爱萍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温(25±1)℃时,寄生期为8 d。钩介幼虫腹缘先与寄主鱼体表组织接触,寄生后5 h,大部分被鱼体组织包裹;第2天,内幼虫足丝消失,钩介幼虫全部被包在包囊中;随着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进行,其壳颜色逐渐加深;第7天,变成黑色不透明,并有少量钩介幼虫变态为稚蚌;第8天,稚蚌脱落达到高峰期;第9天,稚蚌全部脱落。在寄生阶段,钩介幼虫壳长、壳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在10~30℃之间的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taiwanus的发育历期,测得其1~4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 76℃,9 24℃,7 28℃,6 45℃和8 10℃,有效积温分别为19 66d·℃,19 88d·℃,28 52d·℃,36 49d·℃和115 82d·℃,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参考。表2参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杨 王磊 白由路 卢艳丽 倪露 王玉红 徐孟泽
【目的】探究基于有效积温的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的生长动态预测模型及其特征参数,以期为利用有效积温定量模拟夏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廊坊两年大田试验(2019—2020年)基础上,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为氮、磷、钾3个单因素肥效试验,每个因素设4个水平,分别为不施肥、低肥、适量肥和高肥处理。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下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基于有效积温的动态方程,并利用增长速率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定量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其他处理相比,适量施肥处理(N2、P2和K2)夏玉米株高最大值均为最大。过量施用钾肥对夏玉米最大株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适量施肥处理夏玉米株高进入平台期所需积温为952.43—958.83℃·d。适量施肥能有效增加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养分过量或过少均影响叶面积的形成。适量施肥处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进入平台期所需积温为849.18—952.43℃·d。(2)各施肥处理条件下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建立的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方程的拟合度R 2分别为0.9949—0.9970和0.9840—0.9939,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生物学意义。基于有效积温的株高拟合方程得出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在0.9961—0.9983;基于有效积温的叶面积指数拟合方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在0.9815—0.9981。(3)各施肥条件下,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适量施肥处理条件下,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快下降也快的特点,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慢下降也慢的特点。(4)适量施肥处理条件下夏玉米株高进入快增期积温、进入缓增期积温和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积温分别为394.17、776.63和585.40℃·d,均与N0、P0和K0处理差异显著,株高最大增长速率和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4907和0.4302 cm·(℃·d)-1,均与N0、P0和K0处理差异不显著。(5)适量施肥处理条件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进入快增期积温、进入缓增期积温和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积温分别为609.69、855.08和732.38℃·d,叶面积指数最大增长速率和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0135和0.0118℃·d。【结论】养分供应不足能够增加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进入平台期所需有效积温。基于有效积温的Logistic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和预测不同氮磷钾处理下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适量施肥条件下方程的拟合度和稳定性优于养分过量或过少的拟合方程。不施肥处理相比适量施肥处理,夏玉米株高和LAI达到关键期所需积温(进入快增期所需积温、进入缓增期所需积温、最大增长速率所需积温)明显增加,关键期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率、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明显减小。本研究为有效积温定量模拟夏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文通
在18、21、24、27、30、33℃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刺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7℃,有效积温分别43.82、186.36、109.43、338.45 d℃,由此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与Logistic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