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6)
- 2023(7152)
- 2022(6077)
- 2021(5445)
- 2020(4281)
- 2019(9827)
- 2018(9738)
- 2017(18153)
- 2016(10159)
- 2015(11406)
- 2014(11546)
- 2013(11544)
- 2012(11354)
- 2011(10685)
- 2010(11105)
- 2009(10195)
- 2008(10212)
- 2007(9211)
- 2006(8439)
- 2005(7922)
- 学科
- 济(50911)
- 经济(50858)
- 业(25840)
- 管理(25082)
- 企(19064)
- 企业(19064)
- 地方(18333)
- 中国(17090)
- 方法(15252)
- 农(14569)
- 数学(12676)
- 数学方法(12526)
- 业经(12128)
- 学(11434)
- 地方经济(10564)
- 农业(10260)
- 发(9850)
- 融(9345)
- 金融(9344)
- 银(9010)
- 银行(8979)
- 行(8835)
- 贸(8501)
- 贸易(8491)
- 财(8316)
- 环境(8217)
- 制(8206)
- 易(8079)
- 技术(7457)
- 发展(7337)
- 机构
- 学院(154311)
- 大学(152721)
- 研究(62460)
- 济(60967)
- 经济(59589)
- 管理(52367)
- 中国(46258)
- 理学(43883)
- 理学院(43190)
- 管理学(42219)
- 管理学院(41954)
- 科学(40540)
- 京(34656)
- 所(34226)
- 农(31977)
- 研究所(31152)
- 财(27979)
- 中心(26436)
- 江(25823)
- 农业(24991)
- 业大(24051)
- 范(24046)
- 师范(23776)
- 北京(22607)
- 院(22528)
- 财经(21357)
- 州(20934)
- 省(20828)
- 科学院(19558)
- 经(19210)
- 基金
- 项目(97664)
- 科学(75774)
- 研究(70004)
- 基金(68035)
- 家(60929)
- 国家(60351)
- 科学基金(49632)
- 社会(43434)
- 社会科(41047)
- 社会科学(41038)
- 省(39982)
- 基金项目(35663)
- 划(33743)
- 自然(31781)
- 教育(31588)
- 自然科(31012)
- 自然科学(30999)
- 自然科学基金(30427)
- 资助(27947)
- 编号(27819)
- 发(27587)
- 成果(23823)
- 重点(22886)
- 发展(21919)
- 展(21517)
- 课题(21324)
- 部(20655)
- 创(20118)
- 创新(18800)
- 计划(18597)
共检索到251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青红 郭兰萍 黄璐琦 张小波
目的:考察苍术遗传变异与挥发油变异的关系,揭示苍术挥发油变异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分单株取来源于多个居群的苍术,同株苍术根茎与叶片采用同一编号,根茎用GC-MS分析挥发油变异,叶片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分析遗传变异,然后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①不论在个体水平还是居群水平,苍术非道地药材与道地药材的差异显著,前者(居群Ⅰ和Ⅱ的亚居群1~5,样品1~36)主要由茅术醇和β-桉叶醇组分;后者(居群Ⅲ的亚居群6、7,样品37-47)主要由苍术酮和苍术素组成,并含有较多茅术醇和β-桉叶醇;②RAPD数据在居群水平的分析显示,苍术居群Ⅱ和Ⅲ聚类后,再与居群Ⅰ聚类。个体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兰萍 黄璐琦 胡娟 邵爱娟
借鉴生物信息学的思路,收集文献报道的数据资料,在分析不同产地间及同一产地不同个体间苍术挥发油变异的基础上,总结苍术种内挥发油变异特点和规律,并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变量分析方法探索苍术种内化学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个体间苍术挥发油均有很大变异,苍术挥发油组分及含量变异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挥发油中6个主要组分含量从南向北方呈现连续递减。苍术挥发油主要呈现两种化学型,一种是以湖北苍术为代表,主要位于湖北、安徽、陕西、河南南部等地,以茅术醇、(-桉油醇为主要组成,不含或含极微量苍术酮和芹烷二烯酮,简称湖北苍术型(HBA);另一种主要以江苏茅山为代表,主要位于江苏、山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跃君 岳永德 汤锋 郭雪峰 王进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金间碧竹、孝顺竹、毛竹和麻竹4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获得1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32种化学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TBHQ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4种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0.827%),而毛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391%。4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不同,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基-2-丁醇,麻竹竹叶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46.25%;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有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己-2-...
关键词:
竹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煜 胡琬君 王亚男 张红 马丹炜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模拟土荆芥通过挥发途径的化感作用,探讨了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在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下,蚕豆幼根长度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挥发油处理时间和剂量均呈负相关(P<0.05)。2中、后、末期细胞在有丝分裂细胞中的比例增加,而前期细胞比例减少,表明挥发油可延滞细胞分裂过程。3根尖细胞微核率在挥发油剂量为5μl时,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土荆芥可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化感物质,诱导周围植物发生细胞损伤和遗传毒害...
关键词:
土荆芥 挥发油 根尖细胞 遗传损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华茹 毛燕 王学利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六月霜Artemisia anomala挥发油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11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62.60%,含量最高的为龙脑,占总质量的7.44%,其次为石竹烯氧化物,占7.15%,樟脑7.01%,在46种成分中单萜占总质量的28.57%,倍半萜占17.40%。图1表1参11
关键词:
植物学 六月霜 挥发油 单萜 倍半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敏 周明芹 向林 吴华 陈龙清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荣 姜子涛
分别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MHD,微波功率300 W,固液比1∶10,蒸馏时间1 h)和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山东披萨草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比较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MHD法披萨草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35%,主要成分为香芹酚(67.85%)、麝香草酚(16.18%)和邻伞花烃(3.00%)。从HD法披萨草挥发油中鉴定出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10%,主要成分为香芹酚(69.78%)、麝香草酚(16.08%)和红没药烯(2.0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毛燕 李祖光 曹江林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鉴定了34种成分,含量最高的为百里香酚,占83.32%,其次为1-甲基-4-异丙烯苯,占6.14%,乙酸百里酯占2.32%。在34种成分中,酚类占总量的85%,苯类占7.32%,烯类占3.80%。图1表1参1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学利 吕健全 章一德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 MS联用技术,对苦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5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94 69%,含量最高的为叶醇27 08%,其次为2 己烯醛10 02%。在42种成分中醇类有9种,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38 87%;酸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5 46%;醛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4 49%。首次从竹叶中鉴别出弥猴桃内酯,含量为0 38%。图1表1参10
关键词:
苦竹 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继宏 李晓储 高雪芹 高甜惠 陈凤美 冯友建 黄利斌
用A lam ar b 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 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31和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和26.193%,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都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
关键词:
侧柏 挥发油 雪松醇 抗肿瘤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慧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少花龙葵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51个峰,共确认了其中138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少花龙葵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包括醇、醛、烷、酯、烯、酮及醚类等成分。少花龙葵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0.5%)为(E)-2-己烯醇(45.25%),(Z)-3-己烯醇(41.0%),7-甲氧基-2,2-二甲基-二氢-1-苯并吡喃(1.49%),十四醛(0.97%),己醛(0.97%),壬醛(0.88%),环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宝玉 邓珊丹 哈斯巴图 梁洁莉 达能太 董强 姜明智 曹光荣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牛心朴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出 4 5种化合物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 87.80 %。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 (33.5 9% ) ,不饱和脂肪酸 (19.4 7% ) ,酯 (18.5 5 % )和烯烃(9.6 8% ) ,9,12 -十八碳二烯酸相对含量最高 ,为 18.6 5 %。
关键词:
牛心朴子 挥发油 气相—质谱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珍 樊瑛 丁万隆
本研究测定了4种植物挥发油对几种种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麻黄油和细辛油对 Rhizoctonia solani 的抑制作用最强,250μg/mL 浓度下可完全抑制其菌丝生长。植物挥发油除可直接抑制菌丝生长外,还对病原菌具有熏蒸作用。此外,用麻黄油及含麻黄油的废碴液进行了防治薏苡黑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用2500μg/mL 的麻黄油浸种防治效果达63.2%。
关键词:
植物挥发油 抑菌作用 薏苡黑粉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开跃 李晓储 张双全 樊英鑫 邱金芬 毕慧敏
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叶片中分离出挥发油,经GC/MS/计算机进行成分分析和定量测定,并且测定了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与清除活性。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酯类(33.396%),萜类(18.313%),醇类(12.065%)和芳香族化合物(9.484%)。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叶片挥发油有较强的抑制与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挥发油在稀释100倍时,抑制超氧阴离子活性最大,超过了植酸和没食子酸丙酯。在稀释20倍时,总SOD(T-SOD)活性达495.10 U.mL-1,其中CuZn-SOD活性为338.50 U.mL-1,占T-SOD的68.3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友胜 杨伟丽 熊浩平
为探明显齿蛇葡萄挥发油化学成分 ,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 ,取显齿蛇葡萄的春季和夏季幼嫩茎叶混合物分别进行水蒸汽蒸馏 ,得到挥发油 .通过 GC- MS分析 ,初步鉴定出春季样挥发油 2 6种成分 ,夏季样 17种成分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百分率 ,春季样和夏季样挥发油化学成分相差较大 ,但主要成分均为叶绿醇、正十六酸、雪松醇等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 挥发油 气-质联用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