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
- 2023(1162)
- 2022(1081)
- 2021(1000)
- 2020(916)
- 2019(1902)
- 2018(1964)
- 2017(3193)
- 2016(2295)
- 2015(2588)
- 2014(2558)
- 2013(2571)
- 2012(2592)
- 2011(2309)
- 2010(2450)
- 2009(2188)
- 2008(2282)
- 2007(2127)
- 2006(1872)
- 2005(1788)
- 学科
- 济(3666)
- 经济(3664)
- 业(3120)
- 管理(2850)
- 学(2826)
- 农(2317)
- 企(1926)
- 企业(1926)
- 中国(1552)
- 贸(1391)
- 贸易(1390)
- 易(1357)
- 农业(1327)
- 方法(1188)
- 教育(1175)
- 制(1160)
- 水产(1135)
- 及其(1044)
- 业经(1031)
- 地方(1021)
- 财(968)
- 豆(956)
- 数学(938)
- 理论(917)
- 和(912)
- 虫(911)
- 动物(902)
- 银(896)
- 数学方法(894)
- 其他(882)
- 机构
- 学院(33035)
- 大学(32452)
- 农(17048)
- 研究(16837)
- 科学(14891)
- 农业(13939)
- 业大(11787)
- 所(11605)
- 研究所(10943)
- 中国(10628)
- 农业大学(8735)
- 京(8595)
- 省(8414)
- 业(8102)
- 室(7478)
- 济(7180)
- 中心(7170)
- 实验(7041)
- 管理(6894)
- 经济(6844)
- 技术(6813)
- 实验室(6743)
- 重点(6465)
- 科学院(6442)
- 江(6279)
- 院(5894)
- 理学(5576)
- 北京(5459)
- 理学院(5447)
- 部(5176)
共检索到51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玉凡 王丽艳 肖伶俐 刘腾飞 刘红开
测定了前期筛选出的22个芽用大豆品种种皮性状和百粒重等物理特性、种子生理特性以及芽用特性指标,分析了各项物理生理特性指标与芽用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所用大豆品种种子百粒重为8.1~22.3 g,种皮亮度值为38.6~55.1,种子与豆芽产出比为1∶5.12~1∶6.95,下胚轴长和下胚轴粗分别为6.60~11.42和0.24~0.32 cm。种皮亮度与单根豆芽质量及豆芽下胚轴粗呈正相关(P<0.05);豆芽产出比与种子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种子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豆芽的感官品质与种子吸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豆芽下胚轴长呈显著正相关(P<0....
关键词:
大豆 种皮性状 生理特性 芽用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谢甫绨 张惠君 宋显军 王海英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华 康玉凡 程须珍 濮绍京 李永华 刘红开
针对绿豆品种芽用特性评价体系不完善和优良品种鉴别不明确的现状,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55份绿豆品种及品种资源作为供试材料,模拟工厂化豆芽生产工艺,根据绿豆及绿豆芽的10项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绿豆芽用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产量因子和芽用因子的评价贡献要大于营养因子。不同品种绿豆田间单株产量的变异范围较豆芽产出量大,在聚类分析所划分的5个类群中,田间单株产量的差异也较豆芽产出量大。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豆芽产出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豆芽下胚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绿豆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评价绿豆品种芽用特性优劣时,应重点考虑品种的单株产量和...
关键词:
绿豆 芽用特性 性状 初步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光 何萍 卜志英 谢振明
比较研究了全国4个省区7个菜用大豆品种(系)在沈阳地区的生育特性及荚长、荚宽、蛋白质、脂肪等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南农95C-13不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台292、辽鲜1号、东农96-002、东农1号、上农705的摘荚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在19~24d,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东农96-002的荚长最长(6.54cm);东农1号的荚宽最宽(1.59cm)、荚厚最厚(0.98cm);上农705和台292的百荚鲜重最大,分别为305.7g和302.1g;辽鲜1号和上农705的百粒鲜重最大,分别为63.7g和63.6g;上农705的百粒体积最大(64.4cm3),且鲜荚产量最高(9383.8kg....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生育特性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滕菲 李盛有 饶德民 姚兴东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Steven St.Martin 谢甫绨
【目的】研究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嫁接超高产品种的根系对接穗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作用。【方法】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1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于子叶期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的砧木进行嫁接,其中,以11个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自身嫁接处理与不嫁接处理作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于R1、R2、R4、R5、R6期测定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于成熟期收获后对植株进行考种,测定植株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魏凤兰 刘锷 李春龙 张彩碚
为探讨自制复合调湿材料替代温室后墙体内表面部分红砖的可行性,对密闭空间内的复合调湿材料进行了调湿能力研究,同时,在室温条件下对其进行了热工和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闭空间的复合调湿材料其饱和吸湿率可达130%;在40min内,相对湿度降低了23%,即相对湿度由92.5%降低到了69.5%,在13h内相对湿度降低到了30.5%,即由92.5%降低到62%,在高湿情况下吸湿的性能要高于硅胶,吸湿性能比较显著;复合调湿砌块能够满足温室内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复合调湿材料 温室 相对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杰 谷勇哲 洪慧龙 吴海涛 张霞 孙建强 包立高 邱丽娟
【目的】揭示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花青素(anthocyanin)的含量变化以及导致泰兴矮脚红(TXAJH)红色种皮的主要花青素成分;定位控制花青素合成积累的关键基因,为深入了解红色种皮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ESI-MS/MS)检测黄色种皮大豆绥农14(SN14)和红色种皮大豆TXAJH不同发育阶段种皮的花青素成分与含量,分析与种皮颜色变化密切相关的花青素成分;利用SN14和TXAJH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进行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初步定位红色种皮相关基因的候选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标记连锁分析缩小候选区间并预测红色种皮候选基因;最后通过qRT-PCR验证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检测SN14和TXAJH 4个发育阶段的种皮,共发现12种花青素。在成分上,总花青素的聚类分析表明,TXAJH与SN14之间以及TXAJH显色前后之间的种皮花青素组成均存在明显差异。在含量上,种子发育过程中,SN14种皮花青素的含量逐渐下降,而TXAJH种皮的含量迅速升高并保持稳定,种皮显色后,二者的花青素含量呈现极显著差异,在成熟阶段,TXAJH种皮花青素的含量是SN14的200倍以上。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y-3-glu)、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Peonidin-3-O-glucoside,Pn-3-glu)和牵牛花素-3-O-葡萄糖苷(Petunidin-3-O-glucoside,Pt-3-glu)是导致TXAJH种皮呈现红色的重要原因。BSA-seq关联分析将红色种皮基因的候选区间定位于第8染色体上,长度为8.66Mb。利用27个多态性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得到10种单倍型,最终将候选区间缩小至702 kb。该区间中在亲本间存在非同义变异的基因共37个,其中,Glyma.08g059900编码MYB转录因子,Glyma.08g061300和Glyma.08g063900编码bHLH转录因子,它们可能参与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Glyma.08g062000编码花青素还原酶1,可以将花青素转化为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A)。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候选基因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SN14与TXAJH中的表达模式相似,均为前者低于后者。种皮花青素主要成分与候选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结论】SN14与TXAJH的种皮花青素组成存在差异,TXAJH红色种皮呈现红色可能是Cy-3-glu、Pn-3-glu和Pt-3-glu积累的结果。预测Glyma.08g059900、Glyma.08g061300、Glyma.08g062000和Glyma.08g063900为红色种皮候选基因,其中Glyma.08g059900、Glyma.08g061300和Glyma.08g063900可能对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多个基因产生调控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礼凤 李伟 徐冉 戴海英 王彩洁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关键词:
山东 大豆 品种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雪丽 谢甫绨 王海英 王智权 谢志涛 STEVEN SK Martin
选用地理纬度相似的中国辽宁省、美国俄亥俄州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分别和中国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老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共有趋势是主茎荚数、单株荚数、3粒和4粒荚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粒茎比、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显著降低。美国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的中国新品种。而中国新品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美国新品种。施肥水平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且美国新品种在高肥条件下比中国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改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茹芳 卢思慧 曹金峰 高广居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骏培 盖钧镒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的210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100g烘干大豆籽粒干豆腐产量的品种间平均数与标准差为50.0±5.2g,湿豆腐产量246.1±51.7g;豆腐蛋白量16.2±5.0g,豆腐脂肪量11.3±1.9g,豆腐蛋脂量27.5±6.1g;豆腐蛋白含量32.3%±8.4%,豆腐脂肪含量22.9%±3.1%,豆腐蛋脂含量55.2%±9.3%;脂肪利用率80.2%±11.7%,蛋白利用率35.5%±11.0%,蛋白抽提率65.6%±11.7%,蛋白凝固率55.0%±16.7%,残渣率37.2%±5.3%,渣蛋白含量28.5%±3.7%,渣脂肪含量14...
关键词:
大豆,地方品种,豆腐,遗传变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锋 裴桂英 马赛飞 刘健
通过对大豆种子包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其中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差别达显著水平,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发芽特性 活力指数 包衣种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凤瑶 辛秀珺 张代军 周顺启
为了探究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近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7个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各性状及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以产量性状为目标的各性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性状组的单株粒数、3粒荚数、单株荚数;农艺性状组的生育期、单株节数及株高,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组间以正相关为主;生育日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底荚高与4粒荚数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组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生育日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产量性状的选择应以株高中等、生育期适中、单株多有效节数、较低的结荚部位、粒中等大、单株粒数多为选育目标,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姝 王伯伦 张振宇 黄元财 贾宝艳 王术
以4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对不同株穗型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和高秆型垩白粒率较低,垩白度较小,外观品质较优;半直立穗型、散穗型、中穗型、中秆型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大,加工品质较优;弯穗型、散穗型、重穗型和中秆型胶稠度较长,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蒸煮食味品质较优;直立穗型、散穗型、轻穗型和矮秆型蛋白质含量较多,营养品质较优。适当减小穗颈节宽度、穗长、二次枝梗数和着粒密度对改善品质有促进作用。成熟期光合速率在13.6μmol/(m2.s)时,蒸煮品质较优;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对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有不利影响,但能促进营养品质的改善;成熟期保持较大的叶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邸少华 谢立勇 郝兴宇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生化指标的影响,有助于人们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大豆生理的变化。本研究利用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系统,在大田条件进行了夏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变化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夏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蛋白含量和SOD、POD活性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中黄13在开花期蛋白含量增加44.20%,中黄35在鼓粒期蛋白含量增加49.31%;中黄13在开花期SOD、POD活性分别降低17.35%,27.26%,在结荚期SOD活性下降22.38%,中黄35在鼓粒期SO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