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9)
2023(7850)
2022(6630)
2021(6025)
2020(4799)
2019(10932)
2018(10846)
2017(19664)
2016(11277)
2015(12758)
2014(12854)
2013(12771)
2012(12851)
2011(12021)
2010(12562)
2009(11589)
2008(11789)
2007(10923)
2006(10028)
2005(9469)
作者
(37689)
(31652)
(31395)
(29640)
(20295)
(15363)
(14097)
(12223)
(12139)
(11669)
(11012)
(10755)
(10443)
(10339)
(10221)
(9644)
(9384)
(9335)
(9200)
(9173)
(8301)
(8095)
(7872)
(7248)
(7208)
(7165)
(7163)
(7049)
(6730)
(6497)
学科
(52026)
经济(51966)
管理(27126)
(26969)
(19673)
企业(19673)
地方(18104)
中国(18026)
(16067)
方法(14420)
(13799)
业经(12652)
数学(11502)
数学方法(11250)
农业(11012)
地方经济(10266)
(10195)
(10013)
金融(10011)
(9830)
银行(9791)
(9597)
(9438)
(9194)
贸易(9183)
(8769)
(8758)
环境(8685)
(7988)
理论(7907)
机构
学院(172014)
大学(170825)
研究(70992)
(64520)
经济(62939)
管理(55619)
中国(53631)
科学(47870)
理学(45937)
理学院(45134)
管理学(43966)
管理学院(43651)
(40295)
(39872)
(38371)
研究所(36211)
中心(30860)
农业(30349)
(29988)
(29513)
业大(28535)
(27147)
师范(26810)
北京(26227)
(25215)
(24315)
(23713)
科学院(22880)
财经(22505)
师范大学(21518)
基金
项目(107230)
科学(82499)
研究(75230)
基金(74416)
(67623)
国家(67000)
科学基金(54570)
社会(44757)
(43431)
社会科(42156)
社会科学(42145)
基金项目(38616)
(37356)
自然(36083)
自然科(35223)
自然科学(35209)
自然科学基金(34549)
教育(33938)
资助(30918)
编号(30493)
(29540)
成果(26356)
重点(25541)
课题(23322)
发展(23114)
(22712)
(22128)
(21572)
计划(21519)
创新(20297)
期刊
(85988)
经济(85988)
研究(54602)
中国(43973)
(37651)
学报(34698)
科学(30931)
农业(25911)
大学(24938)
教育(24294)
学学(23387)
管理(22890)
(21742)
(18771)
金融(18771)
技术(14912)
业经(14837)
(13586)
经济研究(12863)
财经(11208)
问题(10741)
(9897)
资源(9890)
(9770)
业大(9725)
图书(9291)
世界(8904)
科技(8713)
(8691)
国际(8297)
共检索到285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党根友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高冬丽  柴岩  
以4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芸豆品种为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研究芸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溶、盐溶和总蛋白组分变化及种子胚和子叶变化过程中蛋白组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芸豆种子的子叶、胚含有丰富的蛋白亚基,其中,同一品种子叶和胚贮藏蛋白亚基差异明显,子叶、胚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总蛋白相差不大、条带丰富;不同品种之间条带存在差异;在发芽过程中,高分子量蛋白亚基的降解速度快于低分子量蛋白亚基,子叶亚基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胚的亚基降解速度;不同品种间子叶、胚条带差异明显,种子活力高的品种(Y05,Y06)降解速度快于种子活力低的品种(Y09,Y1+1),而蛋白含量高的品种(Y1+1,Y05)与蛋白含量低的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天瑶  张亚宏  金涛  康玉凡  
【目的】探索不同萌发时期绿豆分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蛋白质组分(分离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的亚基组成及含量变化,为绿豆蛋白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等电点沉淀法提取绿豆分离蛋白,并根据Osborne分类法制备绿豆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比较分析萌发前后绿豆分离蛋白及各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同时通过SDS-PAGE电泳进一步分析萌发前后蛋白亚基组成及数量的变化。【结果】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绿豆分离蛋白的含量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萌发36 h时与未萌发的绿豆相比提高了9.4%。绿豆清蛋白含量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萌发84 h时含量最小,为20.47 mg·g~(-1)。球蛋白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萌发48 h时其含量最大,且比未萌发时提高了3.47倍。萌发对绿豆醇溶蛋白的含量变化影响不大。绿豆谷蛋白含量在萌发12—36 h和48—72 h变化无明显差异,但相对于未萌发的绿豆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绿豆蛋白酶活性在萌发36 h后不断上升,变化相对较大,72 h时开始下降。SDS-PAGE电泳图及光密度扫描分析结果发现,绿豆分离蛋白主要由7条条带组成(Ⅰ—Ⅶ),萌发过程中各条带相对含量不断减少,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分子量在25—66 k D的条带含量逐渐降低,分子量在18—25 k D的亚基条带含量在萌发的前72 h有所增加,萌发至96 h时几乎只剩下Ⅳ条带。绿豆清蛋白主要由4条条带组成(Ⅰ—Ⅳ),分子量分别为61.56、48.99、29.88和20.42 k D,萌发过程中条带Ⅰ相对含量从0 h的18.4%降至60 h的16.4%,萌发72 h后条带Ⅰ消失;条带Ⅱ在萌发过程中始终存在,但是含量不断减少;条带Ⅲ和条带Ⅳ也在萌发过程中不断减少,萌发72 h后消失。同时,分子量为18—25 k D的亚基条带相对含量在24—60 h增加,萌发至72 h逐渐消失,几乎只剩下条带Ⅱ。绿豆球蛋白主要由5条条带组成(Ⅰ—Ⅴ),分子量分别为66、61、50、32和26 k D。萌发过程中亚基条带Ⅰ和Ⅱ都在萌发96 h时消失;而条带Ⅲ在萌发过程前期(0—60 h)相对含量逐渐增大,为34.4%—41.8%,萌发72 h后条带Ⅲ含量迅速下降,萌发至96 h时仅为10.8%;亚基条带Ⅳ和Ⅴ萌发至84 h后消失。分子量在18—25 k D的亚基条带在萌发24—60 h时有所增加,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出现降解甚至消失。【结论】适当萌发能提高蛋白的含量,促进大分子亚基发生水解,同时有利于小分子亚基或多肽生成,但萌发时间过长并不完全利于蛋白的利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然  石殿瑜  杨文洲  赵长新  
研究了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清蛋白组分变化情况。以4个大麦品种垦啤8号、甘啤4号、Harrington和Esterel为材料,以考马斯亮蓝G-250方法检测萌发过程中清蛋白含量动态变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萌发6d种子中清蛋白含量比原麦增长0.4~1.3倍。SDS-PAGE图谱显示蛋白亚基分子量在10~66kDa间分布,萌发过程中分子量为25~45kDa间的蛋白谱带分布丰富,变化复杂。不同品种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清蛋白含量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大麦种子中清蛋白缺乏高分子量蛋白组分,而富含中、低分子量蛋白亚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敏  何勇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成功整齐发芽是作物生长发育、高产稳产的第1步。活性氧(ROS)是一类多功能化合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介绍了ROS的种类、产生部位以及对种子萌发的“氧化窗口”效应,总结了ROS调控种子萌发的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ROS调控种子萌发的研究集中于:(1)当条件合适时,ROS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启动赤霉素(GA)等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脱落酸(ABA)途径,调控细胞膨大,促进种子萌发;(2)当面临不利环境时,ROS的过量积累会对生物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诱导ABA途径,抑制种子萌发。ROS通过生物分子氧化、种皮弱化和胚乳衰退解除种子休眠。今后,需进一步探索对种子萌发起到积极作用的“氧化窗口”范围,同时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筛选种子萌发中调控ROS含量相关基因,更好地了解ROS促进种子萌发的机制。图3表1参9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瑜霞  石开明  林健  崔令军  
【目的】研究低温(4℃)保存和自然保存两种处理后,桢楠种子在恒温(25℃)和变温(15℃/25℃)条件的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以及内源激素与种子萌发率的关系,为阐明桢楠种子的萌发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桢楠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1)自然保存的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发芽率不足30%,最高为27.3%,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不足40%,最高为37.0%,而经过低温(4℃)处理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可达66.0%;2)经过低温(4℃)处理后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内源激素含量GA3为417.17 ng·g~(-1),IAA为211.67 ng·g~(-1),ZR为47.69 ng·g~(-1),均高于恒温(25℃)下的GA3、IAA、ZR含量,GA3和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BA和IAA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在变温(15℃/25℃)条件下内源激素GA3/ABA、ZR/ABA、(GA3+IAA+ZR)/ABA比值均比恒温(25℃)条件下高;4)在恒温(25℃)条件和变温(15℃/2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与GA3/ABA、IAA/ABA、ZR/ABA及(GA3+IAA+ZR)/ABA的比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低温(4℃)可以解除桢楠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变温(15℃/25℃)条件能够打破种子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增加促进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降低抑制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双阳  何钟佩  段留生  
以转 Bt 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号与其背景材料中棉所16号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转 Bt 基因抗虫棉种子萌发时吸水速率慢,浸种外渗物质高,种子活力低,脂肪降解利用较慢,表现在发芽率和成苗率低、幼苗生长缓慢等。同时种子萌发过程中,转 Bt 基因抗虫棉种子和幼苗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比例与常规棉差异很大,脱落酸(ABA)含量较高,赤霉素(GAs)含量较低,GAs/ABA 低,可能与种子萌发不良有关;生长素(IAA)含量降低,细胞分类索(CTKs)含量提高和 IAA/CTKs 的降低可能是抗虫棉苗期生长势弱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亚飞  汪学德  郑永战  梅鸿献  魏安池  刘艳阳  
【目的】研究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及组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生长环境对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为芝麻蛋白质育种及芝麻蛋白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豫芝11号芝麻品种,在周口,驻马店和南阳试验点同期播种,于盛花期一次性标记5 000朵同一天开放的花朵,在芝麻授粉第10天开始取样,此后每5 d取样一次至芝麻成熟。测定种子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芝麻种子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授粉后35 d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随后处于稳定;周口试验点粗蛋白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汉利  罗建勋  辜云杰  孙雁霞  邬晓勇  
为桢楠的栽培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的发展,本试验测定了4个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表现为从种子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峰期随时间进展酶活力逐日递增,自萌发高峰期至萌发停止,酶活力又逐日递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可能是种子贮藏养分水解的生理响应结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峰  
经10℃低温处理,耐冷品系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吉单415和冷敏感品系辽单632、铁单18萌发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适温处理相比变化趋势相同,GA3含量先升高再下降,ABA含量逐渐下降。耐冷品系郑单958和吉单415在低温处理条件下,GA3含量初期有所下降后明显升高,低温处理9d达到峰值,分别为416.79ng.g-1和441.36ng.g-1,上升幅度比辽单632、铁单18大。耐冷品系内源激素ABA含量下降的趋势较缓,并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575.2ng.g-1和596.52ng.g-1,铁单18和辽单632仅为466.23ng.g-1和354.63ng.g-1。GA3/ABA在不同品系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胜  陈亚华  王桂萍  沈振国  
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CuCl2胁迫下外源无机硫对水稻(Oryza sativaL.)种子萌发过程中铜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幼根和幼芽的伸长生长、叶绿体色素含量及发芽率均随介质中铜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10μmol.L-1Cu2+处理显著抑制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在铜胁迫下,加入10 mmol.L-1SO42-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根和幼芽的伸长生长,增加幼芽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α-淀粉酶及CAT、POD的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仁  沈文飚  江玲  刘裕强  万建民  
水稻种子中有3种脂氧合酶(LOX)同工酶,分别为LOX-1、LOX-2、LOX-3。以本实验室筛选到的LOX-3缺失突变体北陆PL2和正常的水稻品种Koshihikari为材料,研究种子成熟及萌发过程中LO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个水稻品种在种子成熟中LOX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oshihikari开花后10~25 d活性升高,以后趋于下降,而北陆PL2花后种子LOX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两品种LOX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萌发初期活性迅速升高,浸水萌发后2 d达到峰值,以后开始下降。同工酶分析、半定量RT-PCR结果都显示,在水稻成熟过程中,种子中LOX-3活性和表达水平都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芬  徐步青  刘幸佳  夏国华  崔永一  
研究了不同化学试剂预处理和暗培养时间对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无菌条件下,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对春兰种子进行预处理,将不同处理及未处理种子置于相同培养基上不同暗培养时间0,30,60,90,120,150,180 d下进行培养,暗培养后转入光照下继续培养。结果表明:暗培养以后进行光照培养是春兰种子萌发启动所必须的,全光照或全黑暗条件下种子均未萌发,暗培养30 d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5 d时开始萌发,初始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化学试剂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处理组种子萌发率均高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曹敏  张瑞  钟婷  虞道耿  陈银华  骆凯  
本研究运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分析了光照、温度、水分、盐分和埋藏深度等环境因子对崖州硬皮豆(Macrotyloma uniflorum ‘Yazhou’)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及其互作显著影响种子萌发率(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敬爽  贾桂霞  
朝鲜冷杉(Abies koreana Wils.)为常绿矮生树种,高达1 m,树冠塔型,树皮褐色,大枝轮生平展, 叶条形,正面为亮绿色,背面被两条白色气孔带,具有鲜艳美丽的球果,观赏价值较高,在韩国为优良地貌风景林树种和行道树种,并在欧美等国家园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  铁柏清  周细红  黎小云  廖柏寒  
为了解溴化锂对农作物的毒性,以玉米、大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溴化锂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3mol/L的溴化锂明显抑制种子的萌发,但玉米的抗性相对较强.低浓度溴化锂污染的土壤能促进作物生长,当土壤中溴化锂质量浓度为40mg/kg时,对大豆生长产生抑制,降低了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脱氢酶活性,当溴化锂质量浓度达到100mg/kg时,大豆几乎不能生长.当土壤中的溴化锂质量浓度大于100mg/kg时,才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降低了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脱氢酶活性,溴化锂质量浓度达到200mg/kg时,玉米几乎不能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