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
- 2023(4)
- 2022(2)
- 2021(2)
- 2020(1)
- 2019(4)
- 2018(7)
- 2017(11)
- 2016(12)
- 2015(5)
- 2014(12)
- 2013(8)
- 2012(6)
- 2011(5)
- 2010(5)
- 2009(7)
- 2008(12)
- 2007(11)
- 2006(3)
- 2005(3)
- 学科
- 菜(40)
- 植(39)
- 植物(39)
- 物(39)
- 基因(22)
- 基因工程(22)
- 工程(22)
- 油菜(17)
- 油菜籽(17)
- 籽(17)
- 芸(17)
- 菜籽(17)
- 薹(17)
- 学(16)
- 芥(16)
- 芥菜(16)
- 传(14)
- 遗(12)
- 遗传(12)
- 类(11)
- 遗传学(11)
- 细胞(10)
- 胞(10)
- 茎(8)
- 茎芥菜(8)
- 作物(3)
- 疫(3)
- 白菜(3)
- 业(2)
- 侵(2)
- 机构
- 大学(109)
- 农(107)
- 学院(105)
- 农业(91)
- 科学(86)
- 业大(69)
- 农业大学(63)
- 研究(58)
- 室(47)
- 实验(46)
- 实验室(45)
- 所(43)
- 大学生(42)
- 学生(42)
- 生命(42)
- 业(41)
- 生命科学(41)
- 研究所(40)
- 技术(39)
- 生物(39)
- 重点(37)
- 学学(34)
- 科学院(32)
- 农业科学(31)
- 科学学(31)
- 科学学院(31)
- 作物(28)
- 林(28)
- 省(27)
- 植(26)
共检索到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雅丽 孙万仓 范惠铃 叶剑 曾军 张亚宏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Eruca vesicaria(L.)Cav.subsps.Vesicaria,Eruca vesicaria(L.)Cav.subsps.sativa和Eruca vesicaria(L.)Cav.subsps.Pinnatifida3个不同芸芥亚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个亚种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Eruca vesicaria(L.)Cav.subsps.vesicaria的叶、薹茎、角果上都密被刺毛,成熟期较一致,且不易落粒,生育期90~100d;而Eruca vesicaria(L.)Cav.subsps.pinatifida薹茎基部密被刺毛而上部较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万仓 范惠玲 孟亚雄 张涛 张金文 王保成 武军艳 邵登魁 朱惠霞 燕妮 赵玉昌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芸芥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利用。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30份代表性的芸芥(ErucaMill.)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聚类。结果不同芸芥亚种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多态性,47个引物共扩增出486条DNA带,其中432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9.0%,来源不同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3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036~0.4511之间。结论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452处,30个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来源于中国的材...
关键词:
芸芥 RAPD技术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军艳 孙万仓 朱慧霞 燕妮 范惠玲
利用29对用于油菜SSR标记的引物,分析SSR引物在芸芥和白菜型油菜间的共用性.结果表明,SSR引物在白菜型油菜中的扩增多态性比在芸芥中扩增多态性好,不同SSR引物在芸芥与白菜型油菜中扩增所得条带的数量及片段大小都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引物在芸芥中扩增仅有1条带显现,极少部分引物扩增可得到2~3条带,大部分条带大小集中于100~500bp;而在白菜型油菜中,大多数引物扩增所得条带数为1~6条,且不同引物间差异较大.可见,油菜中所用的SSR引物也可以应用于芸芥中进行扩增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方彦 杨刚 孙万仓 曾秀存 武军艳 刘自刚 杨宁宁
为研究芸芥自交亲和机理,采用mRNA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分析技术,从芸芥自交亲和系开花前柱头中获得1条差异片段。测序及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差异片段与拟南芥DNAJ蛋白同源基因AT J3有较高同源性,暂命名为esATJ3基因。该序列含有一个长度为29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一个DNAJ-C保守结构域,属于植物DNAJ超家族。esATJ3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该蛋白主要由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esATJ3基因在芸芥sC系开花前柱头中表达量较高,初步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芸芥亲和性调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冷蓉 张召荣 高明泉 肖丽 张建红
本文将所研究的23个茎瘤芥品种13个农艺性状归成产量、产量因素、形态数量以及生育期等四组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产量因素的典型相关高于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与形态数量性状的相关。产量因素与形态数量间的相关高于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形态数量与生育期性状间的相关。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指出无论是哪两个性状组间,在关联上起作用的主要有株鲜重、瘤茎横径和瘤茎膨大期。
关键词:
茎瘤芥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林建 李栒 官春云 钟军
为建立芸薹属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的技术体系,运用4个亲和性较强的组合进行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结果表明在子房培养中,以授粉后6~8d处理的子房生长量最大,成胚数和成苗数最多.所有不同浓度和组合的激素,包括无激素培养基处理均获得了湘油15号与芸芥的杂种胚,以1.0mg/LNAA+0.5mg/L6-BA组合效果最好.在胚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离体胚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附加成分(干酪素)单独使用时效果不明显,与生长素一起使用效果较好.子房培养和胚培养均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苗,但通过苗期真假杂种的鉴定,24株真杂种均由子房培养所获得.
关键词:
油菜 芸芥 子房培养 胚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德坤 师恺 曹家树
【目的】探讨芸薹属作物杂种是否具有光合作用优势及其机理。【方法】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矮脚黄’白菜和‘白蔓菁’芜菁及其正反交杂种的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并对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进行了相对定量研究。【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双亲,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气孔导度(Gs)也高于亲本,但其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与亲本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杂种总叶绿素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仅表现出微弱的中亲优势。杂种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亲本,其变化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行成 杜雪竹 李再云
芸薹属栽培种的众多近缘种是其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性状及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通过有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合成了许多远缘杂种及后代材料、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芸薹属栽培种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
关键词:
芸薹属 远缘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 近缘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妍妍 曲高平 胡胜武
【目的】揭示6种芸薹属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的结构特征,为ALS酶的遗传操作和抗除草剂种质创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特异PCR方法,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甘蓝(B.oLeRACeA)、芥菜型油菜(B.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黑芥(B.nigRA)等6个芸薹属16份材料的AL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除1个B.nigRA材料未扩增出任何产物外,其余参试材料中均有PCR扩增产物,共成功克隆了30个ALS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M816807~kM816836),且克隆的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邱翠金 黄海裙 余小林
芸薹属植物包含有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利用1961—2012年FAO数据,对世界芸薹属作物的生产与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洲之间、不同年份之间以及世界前10位国家和地区间的生产与贸易情况都表现出自身的规律性,同时有些也体现了相同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来未来世界芸薹属作物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
芸薹属作物 生产 贸易 发展趋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旭阳 刘婷婷 翟锡姣 郑少文 邢国明
旨为筛选能够显著促进菜豆光合作用及豆荚花色苷合成的芸苔素浓度。采用盆栽试验进行,设置有2个紫菜豆品种紫架豆(A1)、紫玉架豆(A2),5个芸苔素浓度B1:CK,B2:0.05 mg/L,B3:0.10 mg/L,B4:0.15 mg/L,B5:0.20 mg/L,共计10个处理,研究不同芸苔素浓度对菜豆光合特性及豆荚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伸蔓期处理A1B2净光合速率最高,与对照产生显著性差异;在菜豆的开花结荚期A1B5蒸腾速率最高,与对照产生显著性差异;处理A1B4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与对照产生显著性差异;总黄酮含量为处理A2B5最高,且与对照产生显著性差异,含量提高了40.24%;原花青素含量为处理A1B3效果最佳,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含量提高了72.4%;花青素含量为处理A2B3效果最佳,且与对照差异显著;花色苷含量为处理A1B3效果最佳,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含量提高了90.07%;综上所述,外源喷施芸苔素对于菜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且芸苔素浓度B2、B5效果最佳,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外源喷施芸苔素对菜豆豆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有显著影响,且芸苔素浓度B3对各品种均有显著影响,为最佳浓度。
关键词:
菜豆 芸苔素 光合 花色苷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安
秉持学术传承、倡导理性判别和学术争鸣,是《改革》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界观念—以贯之的编辑准则。为弘扬发自《改革》的学术观点,搭建《改革》作者、编辑部与《改革》受众三方互动交流平台,推动《改革》一贯倡导的转型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稳健发展,《改革》编辑部自2009年第2期起,对"争鸣"栏目进行全新定位,专发对《改革》已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进行争鸣的文章。争鸣文章是对《改革》已发表文章观点存在的问题或有待商榷之处进行讨论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争鸣者认为更好或更合理的观点。也可对《改革》所发表的某些在学术界尚存争议的观点进行争鸣。争鸣文章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解释提出必要且充分的佐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何娟 张振贤
采用种子或幼苗春化后进行夜间补光的方法研究了夜间补光光强与光周期对部分芸薹种蔬菜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明显好于不补光处理,在补光光强290μmol/(m2.s)以内,光强越强,大白菜显蕾、抽薹、开花越早。加强光照强度不仅促进大白菜的生殖生长,还促进营养生长,一定量的营养生长对加速大白菜植株抽薹开花也有促进作用。光周期超过16 h,抽薹开花期则明显提早,以24 h效果最佳。不同材料表现出较大差异,抽薹越晚或对光周期敏感的材料,长日照对抽薹的促进作用效果越明显。强补光及24 h光周期更适宜于材料的快速加代繁殖。而对于抽薹评价而言,以补光光强108~144μmol/(m2.s)、光周期1...
关键词:
芸薹种 光周期 补光光强 抽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璐璐 张超 黄莎 唐容
【目的】研究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为贵州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69份贵州地方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贵州芥菜型油菜的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相关,说明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各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全株有效角果数(x8)>千粒重(x10)>株高(x1)>二次有效分枝数(x5) >主花序角果数(x7)>每角粒数(x9)>分枝角度(x6)>有效分枝高度(x2) >一次有效分枝数(x4)>主花序长(x3)。【结论】贵州芥菜型油菜的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是影响小区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二次有效分枝数对全株角果数贡献率较大,且通过全株有效角果数产生了极大的正效应。在芥菜型油菜高产育种工作中除了要注重全株角果数的选择外,还应该加强对二次有效分枝数的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金陵 吴江生 王萍
埃塞俄比亚芥作母本时较易与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杂交受精,但绝大部分受精胚珠在发育过程中败育,很难获得成熟的杂种种子。反交中虽然受精频率下降,但可发育的受精胚珠较多,因此可交配性提高。在种间可交配性上,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群内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变异,某些品种(系)作母本时较易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产生后代,另一些则不然。筛选出的C08和J07两个品种(系)与父本埃塞俄比亚芥杂交时,每授粉一朵花能产生3—4粒杂种种子,具有较高的种间可交配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