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5)
- 2023(6373)
- 2022(5221)
- 2021(4772)
- 2020(4115)
- 2019(9160)
- 2018(8884)
- 2017(16167)
- 2016(8997)
- 2015(10167)
- 2014(10184)
- 2013(10101)
- 2012(9418)
- 2011(8579)
- 2010(8605)
- 2009(8058)
- 2008(7980)
- 2007(7171)
- 2006(6446)
- 2005(5933)
- 学科
- 济(35619)
- 经济(35572)
- 业(24127)
- 管理(23001)
- 企(17797)
- 企业(17797)
- 方法(16036)
- 数学(14370)
- 数学方法(14125)
- 中国(11455)
- 险(10815)
- 保险(10723)
- 学(10087)
- 地方(9936)
- 农(8998)
- 财(8897)
- 制(8477)
- 银(7884)
- 银行(7852)
- 行(7420)
- 业经(7333)
- 融(6893)
- 金融(6892)
- 农业(6088)
- 贸(6024)
- 贸易(6017)
- 易(5811)
- 环境(5767)
- 务(5550)
- 财务(5535)
- 机构
- 大学(130914)
- 学院(129146)
- 研究(50746)
- 济(48526)
- 经济(47287)
- 管理(46794)
- 中国(41639)
- 理学(39005)
- 理学院(38476)
- 管理学(37474)
- 管理学院(37277)
- 科学(35067)
- 农(29572)
- 京(29394)
- 所(27749)
- 研究所(25575)
- 财(24191)
- 农业(23673)
- 业大(23107)
- 中心(23039)
- 江(21386)
- 院(19464)
- 北京(18785)
- 财经(18361)
- 省(17793)
- 经(16621)
- 州(16521)
- 范(16145)
- 师范(15804)
- 研究院(15362)
- 基金
- 项目(90132)
- 科学(69115)
- 基金(64355)
- 家(59680)
- 国家(59244)
- 研究(59039)
- 科学基金(48641)
- 社会(35847)
- 省(35702)
- 自然(34641)
- 社会科(33819)
- 社会科学(33804)
- 自然科(33771)
- 自然科学(33752)
- 自然科学基金(33103)
- 基金项目(33087)
- 划(31698)
- 资助(28417)
- 教育(26315)
- 编号(22125)
- 重点(21554)
- 计划(19810)
- 发(19318)
- 部(19075)
- 科研(18123)
- 科技(17931)
- 创(17773)
- 成果(17485)
- 课题(16999)
- 创新(16841)
共检索到204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旻 徐良 王珂 林田
为了探究长江口花鸟岛贻贝养殖区不同介质(水体、土壤与贻贝)中传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浓度、组成、介质间分布特征,使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MS)对水体、土壤和贻贝样品中的六氯环己烷(HCHs)、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表明:传统POPs在样品中广泛检出,HCHs、DDTs和PCBs在贻贝中含量分别为10.8~49.1、169~900和10.4~34.4 ng/g(脂重),在水体中0.22~1.76、0.07~0.29 ng/L和9.45~51.8 pg/L,在土壤中0.18~10.4、2.62~69.6和0.40~0.69 ng/g (干质量)。DDTs是贻贝中主要的污染化合物。养殖区水体和土壤中目标化合物组成反映其受到污染排放残留影响,贻贝中多氯联苯和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降解产物占主导地位,符合生物积累特征。土壤中HCHs、DDTs和PCBs存在很多显著正相关,贻贝同样,这反应了污染物可能存在相似的来源,在主成分分析中可以看出贻贝组织与非生物介质间的关系。健康风险评价表明,人群摄食长江口贻贝几乎不会引起接触风险和致癌风险。本研究可为了解贻贝养殖区传统POPs在介质中的归趋,及人群食用贻贝提供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琳琳 叶玫 罗冬莲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的改进,建立一套稳定的沉积物中六氯环己烷、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满足实验室批量测定样品的要求。选择40 mL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V正己烷∶V丙酮=1∶1)作为提取液,并加入2 g铜粉去除硫化物,用Florisil SPE小柱和Carbon-GCB SPE小柱串联净化,采用10mL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V正己烷∶V丙酮=9∶1)进行洗脱,浓缩后用DB-1701气相毛细管柱分离,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本研究选择沙质性状的沉积物作为基准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74.5%~92.0%,相对标准偏差在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昌阁 张才乔 夏国良 乔惠理 陈耀星
禽类的肉和蛋产品含有大量的脂肪 ,可蓄积高浓度的多氯联苯 ( PCB)和其他环境污染物从而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试验选用鸡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了 PCB对胚胎期卵巢发育和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 ,在入孵前将Aroclor12 54注入海兰种蛋的卵黄内 ,剂量分别为 0 ,1,10和 10 0 μg/枚。取出新出壳雏鸡的卵巢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 :PCB处理后 ,鸡胚的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而且死胚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肿 ;雌性雏鸡左侧卵巢横截面积、皮质厚度和皮质内的卵母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只有个别的卵母细胞发生了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本研究表明 PCB干扰鸡胚卵巢的发育 ,首次揭示了 ...
关键词:
鸡 多氯联苯 卵巢 胚胎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会玲 周乐 周文明 赵海双
在三乙胺或三正丁胺存在下,一氯苯胺与氯甲酸甲酯加热回流生成一氯苯胺基甲酸甲酯对氯代苯基,后者不经分离再与过量苯胺反应生成N-苯基-N′-邻氯代苯基脲、N-苯基-N′-间氯代苯基脲和N-苯基-N′-对氯代苯基脲3种化合物,其中以N-苯基-N′-间氯代苯基脲的产率最高。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丰光萝卜种子为材料,采用萝卜子叶扩张生长法测定了3种化合物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化合物质量浓度为1.00~0.01mg/L时,都能显著促进萝卜子叶生长,其中以1.00mg/L的N-苯基-N′-间氯代苯基脲的活性最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加云 李树峰
研究了4种质量浓度(0.5μg/L、1μg/L、10μg/L、50μg/L)PCB1254暴露下,栉孔扇贝(Chlamysferrari)消化盲囊和鳃丝7-乙氧基-3-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的变化。于实验开始后0、0.5d、1d、3d、6d、9d、15d、21d、30d取样测定,结果显示,除鳃丝EROD活力在低质量浓度(0.5μg/L和1.0μg/L)随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外,其他各处理组PCB1254对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和鳃丝的EROD都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0.5μg/L、1.0μg/L)处理下,消化盲囊和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展强 张凤君 郑文彪 马广智 伍育源 肖智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多氯联苯暴露对剑尾鱼肝脏、卵巢及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其Na~+/K~+-ATPase活性的高低存在明显差异。多氯联苯对剑尾鱼肝脏及卵巢的Na~+/K~+-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对鳃的Na~+/K~+-ATPase活性则显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3种组织中鳃Na~+/K~+-ATPase对多氯联苯显得更为敏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静 王田妮 孙金诚 门泉洁 朱志伟
本文在研究多氯联苯典型组分的环境过程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多氯联苯生物有效性的土壤组成及环境因素、土壤生物因素,利用多氯联苯生物有效性的生物和化学两大检测方法,参照现有多氯联苯生物有效性的预测和评价模型,提出了建立土壤环境中典型PCBs的生物可利用性预测模型这一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旭音 王禹 孙成 许乃政 陈骏
分析了太湖底泥中6种PCB同系物(PCB28、52、101、138、153、180),其中含量最高的为PCB52,平均为0.983ng/g,最低为PCB138,平均为0.104ng/g。表层底泥中,检出率最高的为PCB101,达100%,最低为PCB180,只有58.3%。太湖底泥的多氯联苯含量与底泥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几乎不相关,表明大气沉降可能是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根据沉积物有关风险评价标准,太湖底泥测定的PCB总量尚未达到毒性评价的低值。尽管底泥中PCBs含量不高,但在底栖生物中可以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因而其潜在的危害性仍不容忽视。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环境效应 底泥 太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龙 蒋木庚 倪珏萍 俞幼芬 张湘宁
以间二氯苯为原料 ,经过酰基化、肟化、酰氯化及酯化等反应 ,合成了 11种 2 ,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和 5种2 ,4 ,ω三氯苯乙酮肟羧酸酯 ,总收率为 4 0 %~ 6 0 % ,这类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元素分析、气质联用及核磁共振所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菌、杀虫与除草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中有 10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 ,其中化合物 2 ,4二氯苯乙酮肟 1萘氧 2丙酸酯对黏虫 3龄幼虫的致死率为 83 3% ;具有一定杀虫活性的还有 2 ,4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 ( 4a)等 9个化合物 ,但致死率均小于 5 0 %。化合物 4a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会 甘居利 贾晓平
多氯联苯(PCBs)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动物体的危害早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为了解PCBs在中国近岸海域哺乳动物体内的积累状况,本研究采用Agilent 6890N型气相色谱仪、63Ni放射源-μECD检测器测定了广东红海湾银杏齿喙鲸(Mesoplodon ginkgodens)鲸脂中PCBs的含量水平、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毒性评价。本研究结果对于探讨PCBs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保护野生水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银杏齿喙鲸鲸脂中共检出43种PCBs同系物,PCBs总含量平均为4.4μg/g(湿重),属污染相对较轻水平。PCBs组成以PCB87为主,相对含量为19.5%;其次是PCB15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健生 贾晓平 甘居利
以广东大鹏湾海域糙齿海豚(Steno bredanensisLesson)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海豚8种组织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将海豚8种组织分别经皂化、萃取、净化、浓缩等处理后,用Agilent 6890N型气相色谱仪、DB-XLB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32 mm×0.50μm)、ECD检测器测定。共检测出43种PCBs同系物。结果表明,PCBs在海豚8种不同组织中的含量范围为19.6~1 326.3 ng/g组织,皮肤中比其余7种组织的PCBs含量(19.6~90.4 ng.g-1)高2个数量级,各组织中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皮肤、心脏、肌肉、肝脏、睾丸、胃、肾...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糙齿海豚 分布规律 毒性评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丽丽 张晶 方展强
以唐鱼卵黄蛋白原(Vtg)为检测指标,利用Native-PAGE电泳、唐鱼Vtg特异性脂蛋白染色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分别检测了17β-雌二醇(E2)、壬基酚(NP)、多氯联苯(PCBs)、Cd2+、Zn2+及其混合物对唐鱼的雌激素效应。Native-PAGE结果显示,10μg/L、50μg/L E2水体暴露7、14 d均诱导雄性唐鱼体内合成了Vtg,E2对唐鱼的雌激素效应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而ELISA检测结果则显示0.1、0.5、1.0μg/L E2 7、14 d和200、300μg/L NP 14 d暴露使唐鱼合成了Vtg。结果表明,NP、Cd2+、Zn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小雨 王祎哲 李旸 徐旭 周文礼 邵蓬 高金伟 窦勇 贾旭颖
为研究多氯联苯对海洋微藻的生理生态毒性,以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7 d的六氯联苯(PCB_(153))胁迫实验,比较其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谷胱甘肽S-转硫酶(GST)、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CB_(153)胁迫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和解毒相关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PCB_(153)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比例增大。PCB_(153)胁迫后各胁迫组藻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低浓度PCB_(153)(25 μg/L)胁迫则显著抑制2种酶活性。短期低浓度PCB_(153)胁迫会改变金藻细胞超微结构,使细胞器形态改变、聚缩,高浓度PCB_(153)胁迫则会直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破裂,死亡导致细胞自溶死亡。PCB_(153)抑制叉鞭金藻的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低浓度PCB_(153)激活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提高其自我保护水平,高浓度PCB_(153)加剧脂质过氧化,破坏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贤继 魏华
采用活体注射和卵巢体外培养添加多氯联苯(PCB1254)两种方式研究了PCB1254对异育银鲫血清中和离体卵巢分泌睾酮及雌二醇的影响。注射PCB1254后,血清中睾酮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随PCB1254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血清中雌二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随PCB1254浓度增加而增加。体外培养时卵巢时,培养液中雌二醇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随PCB1254浓度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PCB1254促进雌二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异育银鲫 睾酮 雌二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华 杨红
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通过与甲胺、甲氧基胺的盐酸盐、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取代苯乙酮肟多步反应合成了11个含双肟醚结构的2-甲氧亚氨基-2-(2-(取代苯基)苯基)乙酰甲胺的衍生物(G1~G11)。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GC-MS确认。用10μg.mL-1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4对油菜菌核病、蔬菜灰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有抑菌活性;G11对蔬菜灰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有抑菌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