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6)
- 2023(12407)
- 2022(10947)
- 2021(10212)
- 2020(8663)
- 2019(19875)
- 2018(19781)
- 2017(38746)
- 2016(21053)
- 2015(23468)
- 2014(23446)
- 2013(23183)
- 2012(21185)
- 2011(18960)
- 2010(18867)
- 2009(17461)
- 2008(17027)
- 2007(14919)
- 2006(13056)
- 2005(11723)
- 学科
- 济(81168)
- 经济(81047)
- 管理(65644)
- 业(60377)
- 企(52126)
- 企业(52126)
- 方法(37229)
- 数学(32003)
- 数学方法(31640)
- 财(24749)
- 农(21101)
- 中国(20854)
- 制(20304)
- 业经(18960)
- 学(18124)
- 务(15841)
- 地方(15784)
- 财务(15774)
- 财务管理(15744)
- 企业财务(14992)
- 体(14382)
- 贸(13879)
- 贸易(13872)
- 理论(13777)
- 银(13569)
- 农业(13530)
- 银行(13525)
- 易(13481)
- 和(13306)
- 环境(13278)
- 机构
- 大学(299390)
- 学院(296110)
- 管理(119274)
- 济(117507)
- 经济(114882)
- 理学(103764)
- 理学院(102601)
- 管理学(100887)
- 管理学院(100345)
- 研究(98287)
- 中国(72558)
- 京(63755)
- 科学(60665)
- 财(56766)
- 所(48710)
- 农(45460)
- 财经(45090)
- 研究所(44291)
- 业大(44029)
- 中心(43932)
- 江(42563)
- 经(40933)
- 北京(40284)
- 范(38222)
- 师范(37848)
- 院(36033)
- 农业(35408)
- 经济学(35223)
- 州(34289)
- 财经大学(33652)
- 基金
- 项目(205344)
- 科学(161947)
- 研究(150685)
- 基金(149923)
- 家(130110)
- 国家(129062)
- 科学基金(111494)
- 社会(94808)
- 社会科(89857)
- 社会科学(89833)
- 基金项目(80139)
- 省(79547)
- 自然(72857)
- 自然科(71138)
- 自然科学(71121)
- 自然科学基金(69852)
- 教育(68813)
- 划(66973)
- 资助(61519)
- 编号(61102)
- 成果(49998)
- 重点(45868)
- 部(45617)
- 发(42903)
- 创(42726)
- 课题(41856)
- 制(40579)
- 创新(39929)
- 教育部(39353)
- 科研(39201)
- 期刊
- 济(128302)
- 经济(128302)
- 研究(89019)
- 中国(54931)
- 学报(47174)
- 管理(44453)
- 财(43871)
- 科学(43258)
- 农(41156)
- 大学(36114)
- 学学(34012)
- 教育(31951)
- 农业(28287)
- 融(25382)
- 金融(25382)
- 技术(24790)
- 财经(22207)
- 业经(20367)
- 经济研究(20107)
- 经(18833)
- 问题(16673)
- 理论(15627)
- 图书(14963)
- 科技(14649)
- 实践(14325)
- 践(14325)
- 技术经济(13919)
- 业(13764)
- 版(13607)
- 现代(13517)
共检索到428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霞 张燕 胡小松 吴继红 廖小军
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但花色苷结构不稳定。由于花色苷稳定性影响因子多、降解机制复杂,深入开展花色苷的降解机制和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影响花色苷稳定的主要因子、花色苷的不同降解机制以及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花色苷 结构稳定性 降解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青格尔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王志刚 王振 闹干朝鲁
【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 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 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 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 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 H 6.0—9.0条件下继代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帆 薛佳 杨曦 邓红 孟永宏 郭玉蓉
【目的】研究酚酸对‘紫红1号’新疆红肉苹果花色苷的辅色效应,以及辅色后花色苷的稳定性,旨在为红肉苹果花色苷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红肉苹果花色苷,采用pH示差法测定总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花色苷组分及含量。在pH 3.0缓冲液体系中,分别选用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对红肉苹果花色苷进行辅色,并将不同处理的样品分别置于水浴加热、光照、H2O2氧化和Fe(3+)4种不同条件下,研究4种酚酸对红肉苹果花色苷的辅色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紫红1号’红肉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华 牟杰 张超 马越 赵晓燕
通过在紫马铃薯皮花色苷溶液中添加0.01%抗坏血酸或10%葡萄糖并进行加热处理测定其活化能的变化,同时对紫马铃薯皮中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皮花色苷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其热降解活化能在pH值3.0时为74.08kJ·mol-1,pH值增加和降低时其活化能减小。添加抗坏血酸后其活化能为原来的81.49%,其稳定性下降,而添加葡萄糖后活化能增加3.16%。因此,葡萄糖作为辅色剂提高了紫马铃薯皮花色苷的稳定性。
关键词:
紫马铃薯皮 花色苷 热降解动力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国华 何玥 刘萱清 胡美英 高燕
【目的】优化毒死蜱高效降解酶液保护剂组成配方,明确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毒死蜱的稳定性。【方法】在自主筛选毒死蜱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菌种保藏号CCTCCM207111,ITS序列分析GeneBank登陆号EF405864)的基础上,发酵提取其胞外酶,采用"通用旋转回归法"筛选了酶活性保护剂的最佳配方,并进行验证;利用所得配方进行制剂贮藏实验,利用HPLC检验其降解性能稳定性。【结果】所得酶活性保护剂最佳配方为0.70%氯化钠,0.35%甘氨酸,0.03%苯甲酸钠,0.17%凯松,8.38%甘油,所配制降解酶保护剂在贮藏温度20~50℃,贮藏5个月以...
关键词:
毒死蜱 降解酶保护剂 配方优化 稳定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春太 周珺 姚行成 陈先红 王军 林位夫
为探讨不同橡胶树品种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特征,首先通过对不同提取材料、提取液和提取时间的研究,以确定巴西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条件,然后对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最佳的橡胶树花色素苷提取条件对抗寒性不同的橡胶树品种的花色素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1%盐酸乙醇作为橡胶树古铜期叶片花色素苷提取液的效果最好,最佳的提取时间为6 h;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受p H值影响较大,随着p H升高其稳定性明显下降,其对光强也比较敏感,但对温度较不敏感,可见,黑暗和酸性条件能较好地保持花色素苷的稳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雨佳 彭丽桃 叶俊丽 范刚 王露 杨书珍
运用液质联用仪(HP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对"法兰地"草莓果实中的花色素苷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对纯化后的"法兰地"草莓果实花色素苷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果实中主要的花色素苷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芸香糖苷和天竺葵素-丙二酰葡萄糖苷。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对高温敏感,当贮藏温度高于40℃时,其降解速率迅速增加。不同光质条件下草莓果实花色素苷所表现的稳定性有所不同,其中,在红光条件下草莓果实花色素苷最稳定,其次是黄光和绿光,白光条件下稳定性最差。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在PH 1.0~6.0能保持稳定。添加5%的单糖或有机酸对草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小玲 李贵才 刘堃 钟愉佳
人为干扰导致的城市河流退化在地理科学和水文学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针对城市河流形态及演变过程的研究成为退化河流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国内相关基础理论的系统梳理相对缺乏。本文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河流形态及稳定性演变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对不同城市化阶段河流形态及稳定性变化的特征和原因进行总结,同时评述了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本文认为,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河流自然演化过程,破坏了河流原有形态及稳定性,其中,沉积和径流体系变化是其根本原因。为了更好地运用河流演变机理进行河流修复,学者们发展了河流分类体系,主要包括形态导向法、过程导向法和综合分类法,重点从河流退化的地貌形态、沉积和径流变化过程、河流演变的时间周期等方面概述各分类体系的优缺点,阐述具有预测功能的河流分类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城市河流演变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国城市河流修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现实借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珊琼 孟赐福 黄张婷 姜培坤 邬奇峰 沈菁
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 oc)是一个重要的长期(数千年)陆地碳组分,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植硅体碳的稳定性对全球陆地土壤碳库贡献比植硅体碳储量要大得多。综述了土壤植硅体碳的形成机制与特征,研究植硅体碳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植硅体碳稳定性的因素:不同植被类型产生的植硅体碳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长环境下同一植被类型的植硅体碳稳定性也存在差异;古土壤中的植硅体碳稳定性大于幼年中的土壤;植物植硅体的形态组合能够响应土壤盐碱浓度及ph值的变化;湿度和降水等影响植硅体的数量、大小、形态组合以及碳、氧同位素;大气二氧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呈 徐伟 常智慧
运动场草坪的核心功能是为其承载的运动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运动表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延长他们的运动生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提高运动场草坪坪床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根际层中沙粒的选择及加固材料的使用、混合草坪系统建植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草坪养护管理等。文章同时还探讨了当前运动场坪床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运动场坪床加固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丹 陈蕴生 韩信 陈刚
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岩体力学特性、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安全评价两个方面的发展、应用及特点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拟静力法、Newmark法、数值模拟法、模型试验研究方法以及概率分析、可靠性数学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的应用及特点。同时提出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动荷载 地震荷载 边坡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邝敏杰 齐敏玉 何静仁 李书艺 刘刚 祝振洲 蔡红燕 冯军
【目的】鉴定紫菜薹色素中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紫菜薹及其色素的深加工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ESI-MS)分析紫菜薹色素提取物中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SO2对紫菜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测试等方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首次鉴定出紫菜薹中15种花色苷,主要由9种高度酰基化的矢车菊花色苷(矢车菊素3-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咖啡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3-阿魏酰槐糖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莉蓉 张名位 刘邻渭 魏振承 张瑞芬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处理3种花色苷提取物,采用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其处理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3种光照条件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最差;在相同温度下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黑米和黑玉米花色苷提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昭其 庞学群 段学武 季作梁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关键词:
荔枝 花色素苷 花色素苷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