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8)
2023(5096)
2022(4295)
2021(3907)
2020(3290)
2019(7105)
2018(7204)
2017(12873)
2016(6547)
2015(6911)
2014(6055)
2013(5772)
2012(5249)
2011(4522)
2010(4724)
2009(4279)
2008(4156)
2007(3860)
2006(3183)
2005(2663)
作者
(17577)
(14964)
(14664)
(13533)
(9338)
(6958)
(6354)
(5596)
(5454)
(5213)
(4942)
(4802)
(4757)
(4641)
(4593)
(4475)
(4411)
(4238)
(4184)
(4131)
(3576)
(3500)
(3493)
(3336)
(3329)
(3291)
(3241)
(3228)
(3093)
(3022)
学科
(26599)
管理(25652)
(24500)
企业(24500)
(19068)
经济(19051)
技术(13866)
技术管理(11450)
方法(7006)
业经(6794)
(6661)
中国(6578)
(6511)
银行(6494)
(6308)
(5963)
(5601)
金融(5601)
数学(5411)
数学方法(5357)
(4679)
(4438)
(4388)
理论(4282)
产业(4228)
体制(4151)
(3881)
财务(3878)
财务管理(3872)
(3735)
机构
学院(83671)
大学(82050)
管理(34873)
(34048)
经济(33406)
理学(30083)
理学院(29804)
管理学(29441)
管理学院(29276)
研究(27404)
中国(21485)
科学(16830)
(16528)
(15748)
(13913)
(13418)
(13232)
中心(12633)
业大(12491)
财经(12279)
研究所(12219)
(11220)
农业(10960)
(10451)
商学(10342)
商学院(10236)
(10144)
经济学(10089)
技术(9976)
北京(9897)
基金
项目(60028)
科学(48950)
基金(43748)
研究(43719)
(38986)
国家(38668)
科学基金(34019)
社会(29076)
社会科(27736)
社会科学(27730)
(25960)
基金项目(23270)
自然(21969)
自然科(21595)
自然科学(21588)
自然科学基金(21265)
(20961)
(20348)
教育(19646)
创新(17844)
编号(15833)
资助(15573)
(15399)
重点(13768)
(13426)
(12855)
(12742)
(12526)
国家社会(12295)
成果(12107)
期刊
(35857)
经济(35857)
研究(24207)
中国(20538)
管理(17070)
学报(13510)
(13008)
(12762)
科学(12684)
教育(10095)
大学(9700)
(9504)
金融(9504)
学学(9227)
农业(8469)
技术(8313)
科技(8170)
业经(6174)
(6059)
经济研究(6045)
财经(5975)
技术经济(5397)
(5223)
(4427)
论坛(4427)
(4091)
现代(3961)
问题(3843)
商业(3722)
(3596)
共检索到126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世锋  刘根齐  田长叶  刘春光  陈淑萍  侯宁  黄文胜  赵世民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I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本研究以GUS报告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用同样方法导入燕麦,从其导入一代(GT)中检测出了表达GUS活性的阳性植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军  张立军  任志莹  陈珣  肇莹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碱蓬总DNA为供体,以1个不耐盐番茄为受体,进行外源DNA直接导入,对转基因番茄D2代分别浇灌1/2和1/4浓度海水进行筛选,获得了抗盐植株。随机抽取20粒抗盐番茄的种子,以碱蓬基因组为探针,通过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鉴定,有13株番茄有杂交位点存在,初步证实碱蓬基因存在并整合入抗盐番茄的基因组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春江  葛荣朝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何聪芬  
兔防御素NP-1是抗性谱最广的防御素之一。为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培育优质高抗的小麦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优质小麦品种G8901。对得到的193株T0植株进行抗除草剂筛选,获得4株抗性植株。通过PCR及PCR-Southern杂交,证实了NP-1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T1。田间抗病虫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植株对于白粉病、叶锈和条锈病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抗性,但对于蚜虫的抗性没有明显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宇杰  黄凤兰  狄建军  苏雅拉图  王云  
为验证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蓖麻转基因研究的可行性,优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方式及导入时间,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蓖麻分子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对蓖麻品种通蓖5号人工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蓖麻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4 h。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GUS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SGN导入蓖麻品种通蓖5号。对85株T0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10株阳性转化植株,阳性率约为11.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爱民  张文珠  杜胜利  韩毅科  张桂华  刘楠  
研究了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m)对未转化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转基因黄瓜卡那霉素抗性筛选体系。种子首先播在含Km 200 mg/L的1/2MS培养基中,能有效地抑制黄瓜幼苗生长,10 d后剪掉根系扦插移栽于蛭石中,能促使非转基因植株衰弱或死亡,有效地加速筛选。应用该筛选体系对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抗虫转基因黄瓜T0种子进行初步筛选,获得Km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筛选率为1.6%,其中8.9%经PCR分子检测为阳性植株,初步证实EQKAM抗虫基因已整合到黄瓜基因组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薇  黄丛林  张秀海  吴忠义  杨德光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ZmPti1,ZmPti1-1,ZmCIPK2三种蛋白激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导入玉米自交系吉444,经草丁膦筛选后得40株抗性植株,通过PCR检测其中28株为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33%,最后收获11株转基因植株。干旱条件下通过对转基因T1植株的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两个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和耐旱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对干旱的敏感性不同,初步认为转基因植株具有抗旱性,表明蛋白激酶能够提高玉米的耐旱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香利  刘缙  郭蔼光  赵惠贤  金伟波  
【目的】利用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进行遗传转化和品质改良。【方法】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导入洛阳8716、陕354、陕893、小偃107和陕150 5种不含该亚基的小麦品种中,转化后代在大田播种出苗后,利用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分析其转化率。【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转化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陕354授粉后切去柱头,滴加50 ng/μL DNA液处理的转化率最高,为1.01%,所有转化材料的平均转化率为0.56%。【结论】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小麦进行遗传转化是可行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连荣  王占斌  尹杰  宋立志  彭儒胜  赵鑫闻  
以美洲黑杨‘D189’和辽宁杨为杂交亲本,利用花粉管通道法,经柱头滴注,将携带山葡萄CBF3(VaCBF3)基因的质粒导入杨树中。结果显示:在杂交授粉后,经过目的基因导入,共获得了52株转化后代,经PCR检测,有5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推断目的基因已导入到杨树中。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利用花粉管通道培育抗寒杨树新品系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永芳  张军  崔润丽  李伟  智慧  李海权  刁现民  
为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本实验室克隆的谷子抗逆相关基因DNAj转入小麦中。对授粉方式、柱头处理方式、质粒DNA浓度及DNA稀释试剂等因素对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只有授粉方式对结实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他条件下结实率均未显示显著差异。对转化获得的703株T0小麦植株提取DNA进行分子检测,有1株小麦稳定扩增到了预期的1 26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虽然转化效率偏低(1.42‰),但说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谷子的抗逆相关基因DNAj导入小麦是可行的,为创造抗逆性改良的小麦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雷  李中勇  尹宝颖  张媛  徐继忠  
为探讨外源多胺调控鸭梨自交不亲和的生理生化机制,分别以自花授粉和外源亚精胺处理后1~3 d的花柱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花粉管生长发育动态,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外源亚精胺处理前后不同时期鸭梨花柱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Spd处理均能极显著促进花粉管生长,0.25 mmol/l Spd处理72 h后可使大量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在自交花柱电泳图谱中发现了3种特异蛋白质,A蛋白质mr A=28.0 k dA,p I=5.7;B蛋白质mr B=28.5 k dA,p I=5.7;C蛋白质mr C=22.0 k dA,p I=5.3,这3种特异蛋白质可能与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杨鹭生  秦广雍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了黑松花粉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黑松成熟花粉含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花粉水合12 h后才开始萌发,花粉萌发后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内;伸长的花粉管可分淀粉粒区和透明区;花粉管内原生质的流动呈喷泉式;花粉管壁具纤维素层;年青的花粉管壁有胼胝质沉积,而较老的花粉管壁不具胼胝质层,花粉管内亦不具胼胝质塞;花粉管易于形成分枝,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与分枝的形成有关;培养基中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伸长。裸子植物在花粉结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方面与被子植物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新产  朱庆麟  廖祥儒  
SDS-PAGE分析外源蜿豆花DNA直接导入小麦体的种子蛋白质,结果表明:变异系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出现广泛变化。小偃6号和超大穗小麦分别增加47KD、71KD和90KD、85KD蛋白质新组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增加约22%和31%;“中国春”小麦却出现了92KD、82KD蛋白质组分消失现象,其蛋白质含量也稍有降低,这些变异现象在后代中亦然表达。因此基因直接转移技术是优质分子育种和品质改良的新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国平  杨鹭生  陈素英  黄志明  胡文英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和花粉管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甘国峰  陆叶  徐进  施季森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对杉木花粉和花粉管内微管骨架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杉木花粉在萌发初期的花粉中存在浓密的微管网络,主要呈现横向或斜向分布;花粉萌发后,微管开始从花粉粒延伸入花粉管中,花粉粒和花粉管基部微管排列呈现横向、斜向或螺旋状排列;在杉木花粉管中部微管骨架则主要呈现与花粉管伸长相平行的网络状分布,在部分伸长初期的花粉管中微管会延伸到花粉管顶端。在多数花粉及花粉管中微管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质。在花粉管顶端微管分布有3种形式:1)在花粉管亚顶端有垂直于花粉管伸长方向排列的微管;2)花粉管中微管呈螺旋状分布并延伸到顶端;3)微管在花粉管顶端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向永  刘俊祥  李振坚  程运河  孙振元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佳光照强度。正交试验中,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_3BO_3及pH值均可显著影响蒿柳花粉萌发,3个因子最佳组合为蔗糖100 g/L、H_3BO_3 200 mg/L,pH5.0,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25℃时,萌发率高于48.8%。利用试验筛选出的蒿柳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