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
- 2023(1131)
- 2022(942)
- 2021(952)
- 2020(851)
- 2019(1774)
- 2018(1688)
- 2017(2603)
- 2016(1774)
- 2015(1915)
- 2014(1829)
- 2013(1875)
- 2012(1761)
- 2011(1758)
- 2010(1784)
- 2009(1731)
- 2008(1705)
- 2007(1541)
- 2006(1351)
- 2005(1256)
- 学科
- 学(8280)
- 济(4396)
- 经济(4395)
- 生物(2366)
- 经济学(2176)
- 害(1846)
- 虫(1719)
- 理论(1656)
- 虫害(1513)
- 生物学(1441)
- 病虫(1398)
- 病虫害(1398)
- 防(1387)
- 教育(1375)
- 微(1290)
- 防治(1280)
- 治(1278)
- 微生(1254)
- 微生物(1254)
- 管理(1246)
- 及其(1242)
- 水产(1213)
- 业(1200)
- 壤(1088)
- 土壤(1086)
- 方法(1026)
- 微生物学(998)
- 图书(986)
- 书馆(969)
- 图书馆(969)
- 机构
- 大学(29568)
- 学院(27728)
- 研究(13877)
- 农(13862)
- 科学(12971)
- 农业(11453)
- 业大(9500)
- 所(9139)
- 研究所(8750)
- 中国(7913)
- 农业大学(7645)
- 室(7202)
- 实验(6992)
- 实验室(6757)
- 京(6529)
- 重点(6355)
- 业(6255)
- 省(6205)
- 济(6018)
- 经济(5844)
- 中心(5385)
- 技术(5314)
- 科学院(5069)
- 管理(4760)
- 江(4651)
- 院(4645)
- 生物(4278)
- 部(4182)
- 研究院(4054)
- 理学(3889)
共检索到40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谦 关铭芳 徐大高 纪春艳 邓铭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培养基(V8)比较适宜微小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子囊壳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碳源进行生长,其中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但这些碳源均不适宜分生孢子和子囊壳的产生;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硝酸钠、尿素、硫酸铵、酵母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田玲 杨红 刘雯雯 黄欣阳 苗淑梅
采用常规方法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菌核萌发条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PDA培养基、30℃、pH值5.5、黑暗条件下生长最佳,3d时菌落直径可达80mm,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以半乳糖为碳源、NH4H2PO4或NH4Cl为氮源、25℃、pH值5.5、黑暗条件下菌核萌发率最高,达85%;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min;菌核致死温度为61℃、10min。
关键词:
水稻菌核秆腐病 双曲孢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刘长远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对尖镰孢菌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尖镰孢菌具有致病性,回接症状与田间一致;PDA为病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pH值为3~12,病菌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6~8。以麦芽糖为碳源病菌生长最快,D-半乳糖最慢;以赖氨酸为氮源病菌生长最快,甲硫氨酸为最慢。总体上,孢子萌发和病菌生长对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要求基本一致,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尖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云 刘晓林 刘志恒 王福妹 穆丽松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菌在马铃薯斜面上易于产孢,且产生的大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PSA斜面上产生的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在其他测试培养基上不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30℃;pH值3~12间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茄腐镰刀菌 病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旷玲 周如军 傅俊范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49℃、10min。菌核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20℃;pH值3~8间菌核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5;菌核致死温度为54℃、10mi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思良 邓卫利 杨胜远 梁智群
从广西紫花芒果病分离出了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theobromae,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4℃,最适pH值在5.0~5.5间,光可以诱导子座及分生孢子器的形成。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对该菌抑制作用最强。
关键词:
芒果 蒂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吉清 段灿星 王晓鸣 朱振东
大豆炭腐病是大豆重要病害,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本试验研究了引起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菜豆壳球孢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温度为35℃;pH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5;在含有120 mmol/L KClO3的PDA培养基上呈致密型生长类型。用蔗糖、PEG 6000和NaCl作为胁迫剂研究干旱胁迫对该病原菌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蔗糖(100~500 mmol/L)、PEG 6000(10%~30%)和NaCl(100~300 mmol/L)均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低水势环境对菌核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利于菌核的产生。综合以上结...
关键词:
大豆炭腐病 菜豆壳球孢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正坪 王立新 李荣禧 刘彩凤 李永杰
分离鉴定小麦根腐病菌 ,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 ,结果表明 ,小麦根腐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麦根腐平脐蠕孢 (Bipolarissorokiniana(Sacc .)Shoemakey)。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 pH值为 7,最适培养基为PDA ,6 0℃ 5min为致死温度。分生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萌发的最适 pH值为 7,最适温度为 2 5℃ ,在供试的营养液中 ,以土壤浸液中萌发率最高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彦 刘长远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对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具有较宽的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pH值为3~5;PDA是病原菌培养的较好培养基;在营养方面,不同碳源对病菌生长快慢顺序是:单糖>双糖>多糖,葡萄糖是较佳的碳源;不同氮源影响病菌生长速度的顺序是:无机氮>有机氮,最适氮源为NH4Cl。碳源比氮源更适合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碳源中葡萄糖、氮源中NH4Cl和KNO3溶液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pH值4~6,最适pH值为5。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 生物学特性 白腐垫壳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赵远征 李俞涛 周思 黄欣阳
大樱桃黑斑果腐病是辽宁大樱桃产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年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为害严重,对该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期明确其病原及适生能力,从而为该病害的田间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不同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在光照条件下生长情况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最适pH值为6.0。燕麦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菌落直径可达8.9 cm;胡萝卜培养基最利于产孢,产孢量可达4.52×106个.mL-1。适宜该菌生长的碳源为果糖和蔗糖,氮源为硝酸钾。该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最佳碳源为木糖,最佳氮源为磷酸二氢铵。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
关键词:
大樱桃黑斑果腐病 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静 梁晨 邢荷荷
为探究茄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水琼脂玻片法测定不同的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茄白粉病菌苍耳叉丝单囊壳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25℃,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2℃10min;适宜的萌发湿度为93%~100%,湿度越高萌发越好;充足的氧气是萌发的必要条件,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适宜萌发的pH值为6.2,萌发率可达91%以上;碳源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以葡萄糖效果最佳;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刘芳岑 黄欣阳 张婷婷 滕晓菲
西瓜菌核病是北方春季冷棚西瓜上的重要病害,对西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pH、碳氮源等条件对西瓜菌核病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25℃、pH值5.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可达8.2cm;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菌落直径在7.5 cm以上;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 min。胡萝卜煎汁培养基、PDA、PSA培养基利于菌核萌发,萌发率90%以上;菌核萌发最佳温度为20~25℃,pH值5~7;利于菌核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萌发率均超过8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关键词:
西瓜菌核病 核盘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邵丹 杨红 孙俊 殷辉 于舒怡
对辣椒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PDA等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缓慢;菌丝在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3;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7℃,10min。菌核在供试的9种碳源和10种氮源营养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为0~30℃,最适25℃,pH值3~11菌核均能萌发,菌核致死温度为50℃,10min。
关键词:
辣椒菌核病 核盘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建国 王俊丽 岳美云 张剑峰
比较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pH6~9培养条件更有利于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烟草赤星病菌利用葡萄糖和蔗糖的能力明显大于黑斑病菌;两病原菌对硝酸铵、硫酸铵和干酪素的利用情况基本相同,利用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素、硝酸铵、硫酸铵;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蔗糖琼脂培养基对两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对两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无差异;扑海因和代森锰锌能完全抑制两病原菌的营养生长,百菌清和翠贝对两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甲基托布津对赤星病菌的抑制能力强于对黑斑病菌的抑制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