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1)
2023(3856)
2022(3225)
2021(2985)
2020(2738)
2019(5534)
2018(5467)
2017(10139)
2016(5972)
2015(6339)
2014(6380)
2013(6336)
2012(6025)
2011(5388)
2010(5354)
2009(4732)
2008(4837)
2007(4331)
2006(3557)
2005(3265)
作者
(21041)
(17794)
(17559)
(16752)
(11365)
(8792)
(8006)
(6850)
(6650)
(6492)
(6058)
(6015)
(5997)
(5819)
(5689)
(5647)
(5421)
(5283)
(5217)
(5051)
(4797)
(4417)
(4348)
(4288)
(3981)
(3956)
(3939)
(3866)
(3856)
(3701)
学科
(17463)
经济(17436)
(14401)
管理(13910)
(11786)
企业(11786)
方法(9001)
(8171)
数学(7778)
数学方法(7660)
(6425)
(4725)
中国(4691)
(4582)
财务(4573)
财务管理(4557)
(4458)
企业财务(4432)
(4399)
银行(4374)
(4215)
贸易(4211)
(4149)
(4111)
(3970)
金融(3967)
业经(3560)
技术(3351)
及其(3111)
理论(3072)
机构
大学(84081)
学院(83223)
研究(33903)
(27106)
(26891)
科学(26438)
经济(26384)
管理(25080)
中国(24026)
理学(22022)
农业(21907)
理学院(21611)
管理学(20825)
管理学院(20678)
(20216)
业大(19435)
研究所(18907)
(17995)
中心(15193)
(14050)
农业大学(13923)
(13872)
(13560)
(13269)
实验(13054)
实验室(12619)
(12465)
(12052)
重点(11966)
技术(11735)
基金
项目(62133)
科学(47034)
基金(45521)
(43841)
国家(43556)
研究(35996)
科学基金(35191)
自然(26673)
自然科(26088)
自然科学(26075)
自然科学基金(25616)
(25349)
基金项目(23909)
(22000)
社会(21105)
社会科(20017)
社会科学(20011)
资助(19154)
教育(16504)
计划(15590)
重点(14934)
科技(14585)
科研(13160)
(12867)
(12776)
(12705)
(12412)
专项(12156)
创新(12132)
编号(11863)
期刊
学报(27443)
(27067)
经济(27067)
(24533)
科学(20023)
研究(19881)
大学(18538)
学学(18150)
中国(18121)
农业(16384)
(12049)
管理(9137)
业大(8789)
(8679)
(8556)
金融(8556)
农业大学(7496)
(6845)
教育(6014)
财经(5763)
林业(5458)
中国农业(5204)
科技(5086)
(4932)
自然(4895)
技术(4844)
经济研究(4796)
自然科(4462)
自然科学(4462)
业经(3879)
共检索到121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夏淑春  王学武  王志葵  况川  张茹琴  鄢洪海  
采用叶面喷施水杨酸、病原菌培养滤液、草酸等因子诱导花生植株对网斑病抗病性,并测定寄主防御酶活性变化和NPR1基因表达量,来探讨花生诱导抗病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诱导处理可以使花生获得系统抗病性,且以2.0 mmol/L水杨酸诱导花生网斑病抗性效果最好,控制病害效果达到35.3%;寄主防御酶活性升高与诱导抗病性强度呈正相关,但几种防御酶在诱导抗病性应答反应中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2.0mmol/L的SA诱导处理后花生叶片中NPR1表达量明显升高,与诱导抗病性密切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尉春雪  苏浩天  张晓宇  何文菡  郑大柽  尹淑霞  
为了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抗褐斑病的诱抗效果,本研究将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Midnight)分为3组,用0.05 mmol·L~(–1) SA和立枯丝核菌进行处理,测定草坪草发病率、病情指数,计算诱抗效果,同时检测相关抗病基因PR1、NPR1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SA可以显著(P <0.05)升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许志春  路永波  
对当年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受害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生物碱含量及总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单宁、酚类化合物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比对照高19-2 %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滞后诱导抗性至少在半年以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向君  王宏宇  于静  池春玉  丁国华  
【背景】黄瓜易感多种病害,特别是枯萎病和白粉病,化学药物防治虽然有效但因残留高和不易降解而被限制使用,培育广谱、持久抗病的黄瓜品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策略。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1,NPR1)是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参与调控多种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的抗病能力。【目的】在黄瓜中过表达AtNPR1,探究转基因黄瓜对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为培育抗病能力更强、更持久的黄瓜品种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克隆拟南芥AtNPR1,构建AtNPR1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黄瓜,获得过表达AtNPR1的转基因黄瓜植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转基因植株中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量。选择T_0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枯萎病的抗性鉴定,T_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白粉病的抗性鉴定,测定转基因植株接种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和白粉病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变化。【结果】成功获得8株T0代转基因植株,OE#4和OE#5为AtNPR1高表达植株,OE#3为AtNPR1低表达植株;通过对转基因植株中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发现,过表达AtNPR1的转基因植株中多个相关防御基因表现更强、更快的表达,并且防御基因的表达量与AtNPR1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其中,PR1、PR4和WRKY70的表达量上调极为显著。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枯萎病和白粉病的胁迫下,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更显著的抗性,发病缓慢、症状轻微,病斑面积显著低于野生型(WT)植株。转基因T_0代植株OE#4和OE#5在接种枯萎病菌3 d后未出现明显病斑,接种7 d后出现灰褐色病斑,但未呈现萎蔫等状态;WT植株在接种3 d时出现灰褐色病斑并且轻微萎蔫,7 d时叶片出现严重萎蔫。接种白粉病菌7 d后,T_1代植株OE#2和OE#7和WT植株均出现病斑,但OE#2和OE#7植株病斑面积显著低于WT植株;接种15 d后WT植株出现叶片黄化失绿,而转基因植株OE#2和OE#7病情较轻。与WT植株相比,接种病原菌后,转基因植株中MDA含量较低,SOD、POD、CAT活性保持较高水平,ROS含量累积较少。【结论】黄瓜中过表达AtNPR1可以提高黄瓜对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商闯  贾银锁  马春红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侯立白  
【目的】研究HM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作用及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方法】以两对同核异质玉米自交系(B37和C103)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的致病性,从中筛选适宜诱导的有效浓度,在诱导中和接种后两个阶段分别测定防御酶活性及与抗病性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不同基因型与不同细胞质玉米都可以利用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诱导以增强其抗性;不同处理时期,植物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诱导处理均导致抗病性反应的产生,对C细胞质的预处理效果好于N细胞质,且具有浓度效应。【结论】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后,刺激了P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用琏  
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对小麦抗、感品系在接种褐斑病菌(ptr)86-124小种后8,16,24,32,40,48,56,64,72小时叶片病原相关蛋白(PR)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几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病原相关蛋白基因在抗、感品系内均被诱导表达,表现了一种非特异性的抗性反应。并且,以上3个基因的诱导表达具有大体相似的动态规律。β-1,3-葡聚糖酶(PR-2)基因在接种病原菌ptr后16小时开始表达,48小时后表达量达高峰,64小时后表达减弱;几丁酶(PR-3)基因在接种后8小时开始表达,48小时后达最大值,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艳青  庄敬华  高增贵  徐韶  陈捷  
测定了木霉菌对甜瓜枯萎病的室内及田间防效。分析了应用木霉菌后,甜瓜根组织中部分防御酶系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木霉菌对甜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2.73%和79.00%,接种木霉菌后-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挑战接种尖孢镰孢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强,表明木霉菌能明显诱导甜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反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秀萍  郭文硕  冯丽贞  叶小真  谢婉凤  
用雷公藤角斑病致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培养液处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枝条,使得雷公藤体内保护酶增量表达,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雷公藤的抗病性.结果表明40%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为最佳处理浓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桢  胡小平  杨之为  李振岐  
弱小种尤诱导接种后,PAL活性始终大于同期其他处理;先诱导接种尤再挑战接种条中29号处理的POD活性于72h和120h时产生两个高峰;用条中29号小种挑战接种后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单独接种尤的处理相同,均高于单独接种条中29号小种和对照处理;挑战接种条中29处理的SOD活性远比同期其他处理的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闯  马春红  贾银锁  翟彩霞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侯立白  
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抗病性。以一对同核异质玉米B37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适宜诱导抗性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抗病性的适宜诱导浓度,测定与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经用1∶50和1∶60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植株,再接种高浓度(1∶10)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的病斑面积分别为(0.30±0.14)和(0.36±0.17)mm2,而对照为(2.70±0.24)mm2,是处理的7.5~9倍,差异极显著。经0~72 h的动态检测,以1∶60预处理效果为最佳,与对照相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平均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用琏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双向电泳技术对小麦抗、感品系在接种褐斑病菌(Ptr)86-124小种后24,48,72h叶片细胞间洗脱液的蛋白质进行了系统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后,22种病原相关蛋白(PR)被诱导合成,接种后48h,PR蛋白的表达量达最大值,72h后相应减少。其中20种组分在抗、感品系间的表达动态没有差异。Western杂交分析证明,其中有7种为β-1,3-葡聚糖酶,4种为几丁酶,1种为PR-1蛋白,属非特异性抗性反应。研究还发现pI5.2、22kd和pI6.6、19kd的两种蛋白仅在感病品系内被诱导合成,与特异抗性反应有关。从凝胶中回收了这两种组分,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建东  曹远银  姚平  
小麦接种高度非亲和性的小麦秆锈菌后,在其细胞间隙液(IWF)中可能存在激发子。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将其分级,再将各分级沉淀蛋白溶液注射到高度非亲和性互作小麦叶片中,观察过敏性坏死反应(HR)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激发子成分主要集中在50%~80%硫酸铵沉淀蛋白部分中,能明显诱导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40μg/mL的该分级沉淀蛋白溶液处理小麦叶片后,PAL和POD活性在早期已有显著增加,分别在诱导处理后36 h和60 h左右出现最高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7.47%和78.2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立华  杨婷婷  邱润霜  何思洁  余萍  郑雪  张丽珍  张仲凯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危害多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筛选应用具有高效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是防控TSWV引起的病害有效途径之一。前期研究发现三列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中提取的贝壳杉烯酸(AHK)具有抑制TSWV侵染的活性,本研究探明其具体的抑制机制。【方法】通过测定接种TSWV前、后用AHK处理的烟草植株相关防御酶活性以及RT-qPCR检测抗性相关主要代谢通路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解析AHK防御TSWV侵染的机制。【结果】AHK在病毒接种前后处理中能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而抑制TSWV的侵染;同时AHK能诱导茉莉酸(JA)通路重要转录因子MYC2、NAC表达量升高,增强了系统获得抗性。【结论】AHK主要通过诱导SOD酶活升高以及诱导JA通路增强寄主系统抗性从而抑制TSWV的侵染,具有作为植物源农药研发的潜力,为TSWV引起的病毒病绿色防控积累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鹿  薛泉宏  郭志英  杨斌  周永强  许英俊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材料,蘸根接种处理后,于30和31 d时测定生防菌在辣椒根部的定殖量及辣椒叶片和根系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对生防菌在辣椒根部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1)4株生防真菌与3株拮抗性生防放线菌形成的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混接菌种之间无相互拮抗作用。(2)生防菌混合接种时甜椒叶片PPO活性的增率大于生防菌单独接种,混和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