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0)
2023(13585)
2022(11818)
2021(11091)
2020(9200)
2019(21194)
2018(21162)
2017(40064)
2016(22191)
2015(25258)
2014(25369)
2013(25006)
2012(23518)
2011(21310)
2010(21547)
2009(19771)
2008(19302)
2007(17240)
2006(15352)
2005(13728)
作者
(66566)
(55065)
(54810)
(51891)
(35287)
(26534)
(24914)
(21790)
(21080)
(19922)
(18986)
(18669)
(17653)
(17637)
(17130)
(16936)
(16516)
(16461)
(15746)
(15706)
(13837)
(13819)
(13422)
(12598)
(12474)
(12382)
(12313)
(12243)
(11296)
(10994)
学科
(91901)
经济(91805)
管理(61442)
(58424)
(47412)
企业(47412)
方法(36749)
数学(30945)
数学方法(30509)
中国(27188)
(25426)
地方(24344)
业经(21401)
(21008)
(19883)
农业(17178)
(16266)
(16146)
贸易(16133)
理论(15578)
(15550)
(15078)
(14886)
银行(14834)
(14770)
金融(14769)
技术(14644)
环境(14543)
(14275)
教育(13507)
机构
大学(317132)
学院(316129)
管理(121376)
(119448)
经济(116545)
研究(110847)
理学(103755)
理学院(102496)
管理学(100555)
管理学院(99997)
中国(82859)
科学(71580)
(70188)
(57666)
(55212)
(54734)
研究所(52266)
中心(49771)
业大(49087)
(47939)
北京(45124)
(44552)
师范(44099)
农业(43175)
财经(42962)
(40375)
(39656)
(38881)
技术(35695)
师范大学(35480)
基金
项目(211514)
科学(164139)
研究(154564)
基金(149787)
(131212)
国家(130030)
科学基金(110160)
社会(93685)
社会科(88530)
社会科学(88507)
(83993)
基金项目(79637)
自然(72221)
(70670)
教育(70611)
自然科(70506)
自然科学(70487)
自然科学基金(69192)
编号(64083)
资助(62235)
成果(53106)
(48477)
重点(47296)
(45278)
课题(45057)
(43359)
创新(40359)
科研(40097)
项目编号(39130)
大学(38768)
期刊
(141088)
经济(141088)
研究(95820)
中国(67040)
学报(53910)
(51800)
科学(48653)
管理(46449)
教育(41782)
大学(40227)
(40023)
学学(37581)
农业(36317)
(28900)
金融(28900)
技术(28339)
业经(24271)
经济研究(21331)
财经(20598)
图书(19322)
(18477)
问题(18005)
(17489)
科技(16300)
理论(16041)
技术经济(15231)
(15054)
实践(14834)
(14834)
现代(14504)
共检索到48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  彭振英  陈高  王莹莹  张斌  毕玉平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鸿鹏  彭彦  刘果  李慧  高丽琼  詹妮  谢耀坚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华丽  梅鸿献  刘日斌  彭金砖  郑永战  汪学德  
为明确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规律,以2个高木酚素芝麻品系SJ856、SJ857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及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芝麻种子逐渐发育,种子含水量不断下降,种子干物质积累量先近似直线上升后下降,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达最大值(干基千粒质量为2.99 g);粗脂肪、粗蛋白质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同步,均先近似直线增加后下降,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均达最大值(1.633 5,0.690 0 mg/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积累量也随着芝麻种子逐渐发育而增加,在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均达最大值(17.103 4,6.134 1μg/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范黎明  董学会  蒋钟怀  
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几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高油一号的棕榈酸(Plalmitic acid)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通玉米9292B 则有明显峰谷变化,9292B 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油酸(Oleic acid)变化二者均呈上升趋势且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变化趋势均为发育初期下降,成熟期回升,高油一号的含量显著高于9292B;硬脂酸(Stearic acid)为少量脂肪酸,变化波动较大,二者均为上升趋势,9292B 的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的含量也较低,二者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华  周发林  林黑着  叶乐  江世贵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泉  陈俊兴  敖敦  包洪胜  王丽丽  张淑宁  张裕  白玉娥  
【目的】测定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解析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方法】以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仪法测定种子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确定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特点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结果】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变化模式,可将油脂累积期分为3个阶段,即油脂缓慢累积期(花后15至50 d)、油脂快速累积期(花后50至78 d)和油脂减缓累积期(花后78至106 d)。油脂累积过程中先后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和二十碳烯酸,随着种子发育硬脂酸、棕榈酸和二十碳烯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长,成熟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64%,其中油酸含量达到75.61%,亚油酸含量达到18.20%。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和二十碳烯酸间呈显著正相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递减趋势;油酸和亚麻酸与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柄扁桃种子发育期约为100 d,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模式,根据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将油脂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是复杂的脂肪酸组分转化过程,累积过程中先后出现7种脂肪酸组分。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柄扁桃种子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升长柄扁桃种子油脂产量、改善油脂品质和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隆峰  黄旭雄  温文  陈庆凯  严佳琦  危立坤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运峰  张淑红  武秋颖  范永山  
【目的】通过研究STK1与附着胞发育的关系,明确附着胞发育过程中STK1对糖原和脂肪合成的调控作用,为阐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附着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玻璃平板为疏水基质表面,通过"插片分离菌丝"法使菌丝附着于载玻平板表面,然后将附着有菌丝的玻璃平板置于保湿培养皿中22℃、14 h光照和10 h黑暗交替培养,诱导野生型菌株(WT)和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ΔSTK1)的菌丝形成附着胞,每隔12 h显微观测附着胞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分别将附着有未经诱导的WT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玲  罗坤  孔杰  梁萌青  栾生  陈琼  曹宝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树国  成永旭  周波  Anson H.Hines  
利用气相色谱和棒状薄层色谱扫描仪对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 M.J.Rathbun 1896)抱卵期间卵巢第2次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脂肪酸和脂类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蟹抱卵期间卵巢第二次发育过程中,C16:0、C16:1n7、C22:6n3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着卵巢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和卵巢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18:0和C20:4n6(ARA)的比例随着卵巢指数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和卵巢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先成  赵云龙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脂类的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随着胚胎和仔鱼的发育,其总脂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亦呈现出下降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在胚胎期保持稳定、在仔鱼期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整个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平均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依次是C16∶0、C18∶1n-9、C18∶0、C16∶1、C22∶6n-3(DHA)和C20∶5n-3(EPA)。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在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有消耗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保存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建  刘辰露  庆军  王琦  刘攀峰  杜庆鑫  杜红岩  杜兰英  王璐  
【目的】研究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油体动态变化与种仁含油率的相关性,探讨种仁中脂肪酸变化特征以及各脂肪酸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油用杜仲果实的适时采收和高油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华仲8号’杜仲种仁为研究对象,采用尼罗红染色技术与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种仁内油体;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1)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5月底—7月初)、缓慢生长期(7月初—8月底)和种仁成熟期(9月初以后);2)随着种仁发育油体数量逐渐增多,并不断向细胞中央扩散,种仁含油率与含油体率呈正相关关系,其增长速率均表现为“S”形变化趋势;3)种仁发育过程中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随着种仁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并在9月初达到最大值(91.64%),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3.25%;相关性分析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和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麻酸与棕榈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种仁内含油体率与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其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优势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蓝色瓜叶菊开花从初现蕾到花被片完全展开分为6个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瓜叶菊蓝色品种中含有3种以上的飞燕草苷;蓝色瓜叶菊总花青苷和主要的花青苷开花前4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上升,其后3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下降。通过分析,认为瓜叶菊花青苷积累与变化规律是植物提高传粉效率的一种适应机制,同时这种机制也符合多年生植物充分利用营养物质的原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仁林  李江  
HB柚果实从幼小的子房发育为成熟果实的过程中,在果实体积增大的同时,果实内部也在发生相应的"质量"变化,其中主要是内含物质的变化。掌握果实大小生长与内含物质相应的动态规律,有利于制定优质丰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研究HB柚果实含糖量、Vc、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HB柚果实大小(直径和高)生长和内含物质动态关系有如下规律:果实大小生长高峰期(早于)→重量生长高峰期(早于)→总糖积累高峰期。(2)HB柚果肉内有机酸的含量变化与果实大小生长、重量生长和总糖积累基本同步。HB柚果肉糖酸比有两次高峰;9月30日后果实糖酸比稍有下降,意味着HB柚果实成熟后延期采摘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