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8)
- 2023(7372)
- 2022(6523)
- 2021(5944)
- 2020(5284)
- 2019(12211)
- 2018(12381)
- 2017(23251)
- 2016(13351)
- 2015(15510)
- 2014(16127)
- 2013(15818)
- 2012(15086)
- 2011(13609)
- 2010(13987)
- 2009(13023)
- 2008(13140)
- 2007(12290)
- 2006(10490)
- 2005(9428)
- 学科
- 济(51912)
- 经济(51843)
- 管理(34664)
- 业(32696)
- 企(25026)
- 企业(25026)
- 方法(24938)
- 数学(21910)
- 数学方法(21690)
- 农(16406)
- 学(14620)
- 财(14305)
- 中国(13942)
- 制(12091)
- 地方(11072)
- 农业(10636)
- 业经(9963)
- 贸(9634)
- 贸易(9631)
- 易(9302)
- 银(9146)
- 银行(9100)
- 体(9065)
- 理论(8946)
- 和(8706)
- 行(8650)
- 融(8589)
- 金融(8581)
- 务(8322)
- 财务(8289)
- 机构
- 大学(198306)
- 学院(197681)
- 济(74504)
- 经济(72645)
- 研究(71711)
- 管理(68964)
- 理学(58576)
- 理学院(57830)
- 管理学(56531)
- 管理学院(56184)
- 中国(53427)
- 科学(48998)
- 农(46455)
- 京(43481)
- 所(39624)
- 农业(37315)
- 业大(36378)
- 研究所(36226)
- 财(35664)
- 中心(33197)
- 江(32249)
- 财经(27614)
- 北京(27145)
- 范(26402)
- 师范(25978)
- 院(25362)
- 州(25097)
- 经(24793)
- 技术(24777)
- 省(24599)
- 基金
- 项目(130382)
- 科学(98966)
- 基金(90969)
- 研究(90853)
- 家(81943)
- 国家(81250)
- 科学基金(66242)
- 省(53339)
- 社会(53255)
- 社会科(50174)
- 社会科学(50155)
- 基金项目(48129)
- 划(45156)
- 自然(44438)
- 自然科(43317)
- 自然科学(43296)
- 自然科学基金(42490)
- 教育(42388)
- 资助(37999)
- 编号(37826)
- 成果(32065)
- 重点(30091)
- 发(28369)
- 部(28026)
- 课题(27234)
- 计划(26798)
- 创(26349)
- 科研(25635)
- 创新(24762)
- 科技(24511)
共检索到297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冬梅 杨海棠 台国琴 杨秋云 崔党群
【目的】培育高油酸的花生新种质。【方法】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将含有油酸脱氢酶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FGC/2nd转入花生外植体丛生芽,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器官发生再生转化植株;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结果】丛生芽外植体于OD600为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8~10min后,在MS培养基上暗培养3d效果较好。诱导筛选培养3个月左右,共得到16株转化植株,其中11个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进一步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有4个植株基本上不表达或表达量很低。【结论】建立花生丛生芽遗传转化体系;RNA干扰对内源的油酸脱氢酶基因产生了抑制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 薛金嫚 徐倩玉 易昕 王维艳 刘宏波
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酸脱氢酶AhFAD2是调控花生种子中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leic acid/linoleic acid, O/L)的关键酶,已确定存在2个编码AhFAD2的基因:AhFAD2A和AhFAD2B,但两者在花生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尚不清楚。选取2个有代表性O/L的花生品种‘山花15’‘Shanhua 15’(O/L为1)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O/L大于20)为材料,根据AhFAD2A和AhFAD2B基因3′-UTR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设计了新型、简便的区分两者的特异性引物,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对2个花生品种的7个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开花后20, 40, 60 d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hFAD2A和AhFAD2B在‘山花15’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2个花生品种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 AhFAD2A和AhFAD2B在开花后4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在开花至花后40 d这一阶段种子中FAD2的表达量可能对花生最终O/L起主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山花15’种子中AhFAD2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hFAD2A,而在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种子中则相反,推测花生中AhFAD2B在催化油酸去饱和生成亚油酸的过程中比AhFAD2A可能起更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苗利娟 刘华 秦利 徐静 张忠信 汤丰收 董文召 韩锁义 刘志勇
【目的】利用F2遗传群体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高油酸种质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油酸亲本wt08-0932和wt08-0934与普通(低)油酸含量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建立不同杂交组合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明确控制油酸性状的主基因个数、加性或显性效应值、遗传力等。【结果】获得控制油酸和亚油酸性状遗传的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性状的2对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89%和70%—85%,并存在多基因效应。控制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控制亚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结论】花生的油酸和亚油酸性状分别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淑霞 陈栋 李靖 涂美艳 江国良
本研究以泸定香桃和皮球桃为供试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桃基因组2个同源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及其在果肉中的表达。结果表明,2基因p Badh1和p Badh2全长分别为4749和3026 bp,都包含1512 bp的CDS序列,编码503个氨基酸,都分别由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组成;p Badh1和p Badh2序列在泸定香桃和皮球桃中未发现核苷酸变异。2基因在成熟桃果肉中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在泸定香桃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在皮球桃中的表达,且p Badh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 Badh1,由此可推测,p Badh2基因在桃物种中的表达调控功能强于p Badh1基因,为进一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海霞 肖欣 董玘鑫 吴花拉 李成磊 吴琦
【目的】建立和优化苦荞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为苦荞基因功能验证及分子育种提供研究工具。【方法】以苦荞品种“西荞二号”为材料,对苦荞愈伤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包括苦荞外植体类型、诱导愈伤的激素比例、继代培养基的激素比例及农杆菌类型。利用苦荞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FtCHS1的过表达验证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PCR筛选和荧光观察鉴定阳性株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HPLC)测定花青素及黄酮醇支路代谢物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比较FtCHS1过表达愈伤组织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苦荞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其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0.8 mg·L-1 6-BA+3.5 mg·L-1 2,4-D,诱导率达72%;最优继代培养基为MS+3 mg·L-1 6-BA+1 mg·L-1 KT,愈伤组织增殖率与增殖系数分别为98%和1.09;转化过程中的最佳农杆菌是GV3101,转化效率达31.3%;FtCHS1过表达愈伤组织中,花青素、芦丁和杨梅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山奈酚和槲皮素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tCHI、FtF3H、FtFLS1、FtFLS2、FtFLS3和FtDFR1等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均上调表达(P<0.05)。此外,特异性正调控黄酮醇合成的转录因子基因FtMYB5和FtMYB6上调表达,而花青素合成抑制子基因FtMYB8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建立了苦荞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过表达FtCHS1的苦荞愈伤组织通过上调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类黄酮物质的积累。
关键词:
苦荞 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 查尔酮合酶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同同 刘诗琦 袁丽丽 王创
为筛选标记基因用于植物遗传转化,采用组织培养、营养液筛选和叶面喷施等手段,综合评价了具有高催化活性的亚磷酸脱氢酶基因ptxDQ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用于水稻遗传转化的潜力。结果显示,ptxDQ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时,抗性愈伤的筛选效率为44.37%~47.28%,显著高于潮霉素和草胺磷等抗性基因的筛选效率。获得的转基因阳性幼苗,可利用以亚磷酸盐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通过简单培养即可筛选出阳性转基因幼苗。此外,还建立了通过叶面喷施亚磷酸盐筛选转基因幼苗的方法。相比目前的抗生素和除草剂类筛选系统,亚磷酸盐更廉价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作为一种正向筛选系统具有较高的筛选效率,在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潜在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植爽 任艳红 唐星 徐凤翔 王传宏 赵爱春 王茜龄
【目的】克隆桑树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了解其结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调控特点,并获得桑树谷氨酸脱氢酶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在桑树氮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也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的GDH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川桑基因组数据库搜索GDH同源序列设计引物,以杂交桑品种桂桑优62号(M.atropurpurea Roxb.)c DNA为模板,通过RT-PCR克隆获得Ma GDHs。利用NCBI上BLAST和CDD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玉英 李少飞 王清印 李健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FC GDh)。FC GDh基因全长1779 bp,包括1个165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5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61.3 k DA,理论等电点为6.54。同源性分析显示,FC GDh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高度保守,其中,与凡纳滨对虾最为相似,高达98%,其次为中华绒螯蟹,为8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FC GDh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GDh聚为一支,之后依次为:中华绒螯蟹、黑腹果蝇、埃及按蚊。组织表达分析发现,FC GDh基因在肌肉、鳃、肝胰腺、胃、肠、淋巴和血淋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东 吴钐 王素芳 马锋旺
【目的】进一步探明苹果中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EC 1.1.1.14)基因家族的分子特性。【方法】从‘嘎拉’苹果中克隆SDH基因家族全长cDNA序列和gDNA序列,检测它们在叶片和果实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12个苹果SDH基因家族cDNA序列,依次命名为MdSDH7—MdSDH18。除MdSDH18基因的全长gDNA序列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其余基因的全长gDNA序列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根据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可以将这些SDH基因分为A和B两类。所有SDH基因在果实不同生长期均有表达,且中后期表达高于初期,但果实初期的...
关键词:
苹果 山梨醇脱氢酶 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积森 郭春芳 王冰梅 张木清 陈由强 陈如凯
【目的】筛选并克隆与水分胁迫相关的基因,通过对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进一步解析植物的抗旱机制,为甘蔗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消减文库技术结合cDNA芯片技术筛选水分胁迫诱导的基因的EST序列,根据筛选到感兴趣的上调表达基因的EST序列,用RACE技术获得SSADH的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消减文库技术结合cDNA芯片技术筛选的EST中含有4个推测为基因SSADH的EST,其在水分胁迫处理的斑茅中均明显上调表达。通过RACE扩增获得甘蔗SSADH全长cDNA序列为1914bp,其中5′端非编码区25bp,开放阅读框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晓娜 杨丽涛 王盛 张小秋 李杨瑞
【目的】甘蔗是C4作物,是中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和最有希望的能源作物。克隆甘蔗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So NADP-IDH)基因,为甘蔗的抗病乃至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找到差异蛋白点,用质谱技术对相应蛋白点进行鉴定,用RT-PCR技术从甘蔗中克隆So NADP-IDH,用在线软件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用q RT-PCR技术研究So NADP-IDH在不同组织和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质谱成功鉴定出差异蛋白点并克隆获得该基因,命名为So NADP-IDH,Gen Bank登录号为KF808326。该c DNA全长1 497 bp,含有1个1 239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兴琳 陆俊杏 廖冰楠 白辉扬 管丽 张涛
【目的】ω-3脂肪酸脱氢酶(ω-3 FAD)为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通过对油用牡丹‘凤丹’ω-3 FAD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研究FAD3在油用牡丹‘凤丹’脂肪酸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ACE和RT-PCR的方法克隆油用牡丹‘凤丹’ω-3 FAD基因,用Vector NTI Advance 11软件进行序列分析,BLAST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用MEGA7.0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在线蛋白质分析工具Ex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振琪 韩莹琰 李雅博 刘然 刘超杰 郝敬虹 范双喜
为研究叶用莴苣中Hsp70基因的功能,以提高其耐热性,构建LsHsp70-3701过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用莴苣。从叶用莴苣中克隆得到LsHsp70-3701,利用NcoⅠ和SpeⅠ双酶切LsHsp70-3701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回收目的片段并连接,经鉴定后获得过表达载体。以‘P-S11'叶用莴苣为转化材料,针对遗传转化关键因素:苗龄、植物激素浓度、预培养时间、侵染液OD值、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条件为:苗龄5d的子叶,6-BA 0.2mg/L+NAA
关键词:
莴苣 过表达载体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娜 黄韫宇 冯洁 刘莉莎 杨鹏 赵冰 郭仰东
通过RT-PCR、同源克隆和RACE等方法由甘蓝总RNA扩增得到了甘蓝脯氨酸脱氢酶基因cDNA全长(1 719 bp),其中包含了一个1 49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98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十字花科植物ProDH基因均具有85%以上的同源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克隆干扰片段,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该基因干扰片段正反向插入到载体pFGC-1008的GUS内含子两侧,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植物表达载体pFGC-gPDH已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创造了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珊珊 赵艳玲 白华 蒋湘宁 盖颖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杨树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19个杨树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它们聚为3类。序列分析表明,杨树CAD基因家族主要通过全基因组加倍和串联复制的方式进行扩张。杨树和拟南芥CAD家族共6对旁系同源基因,在较强的净化选择压力下进化。19个基因在杨树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较高的是PoptrCAD17、PoptrCAD4、PoptrCAD10和PoptrCAD7,其他基因表达相对较少,相同亚类的CAD基因表达变化趋势接近。从毛白杨中克隆得到PoptrCAD4,体外表达的CAD4酶催化活性很强,具有明显的松柏醇底物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