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4)
- 2023(8429)
- 2022(7209)
- 2021(6719)
- 2020(6092)
- 2019(14495)
- 2018(14577)
- 2017(28395)
- 2016(15754)
- 2015(18385)
- 2014(18672)
- 2013(18600)
- 2012(17287)
- 2011(15823)
- 2010(16151)
- 2009(15141)
- 2008(15124)
- 2007(13907)
- 2006(11943)
- 2005(10696)
- 学科
- 济(67709)
- 经济(67643)
- 管理(41306)
- 业(40138)
- 方法(36394)
- 数学(32912)
- 企(32600)
- 企业(32600)
- 数学方法(32301)
- 农(17372)
- 学(16361)
- 中国(15647)
- 财(15273)
- 贸(12605)
- 贸易(12601)
- 业经(12331)
- 易(12238)
- 地方(11720)
- 理论(11327)
- 农业(11256)
- 制(11193)
- 和(10181)
- 务(9287)
- 财务(9242)
- 银(9223)
- 财务管理(9211)
- 银行(9169)
- 融(9126)
- 金融(9124)
- 行(8684)
- 机构
- 大学(236617)
- 学院(234867)
- 济(91563)
- 经济(89465)
- 管理(87048)
- 研究(82424)
- 理学(75066)
- 理学院(74184)
- 管理学(72356)
- 管理学院(71963)
- 中国(60810)
- 科学(55148)
- 京(51310)
- 农(48883)
- 所(44802)
- 研究所(41130)
- 业大(40993)
- 财(40316)
- 农业(39348)
- 中心(37573)
- 江(36102)
- 北京(32533)
- 财经(32186)
- 范(30245)
- 师范(29795)
- 院(29391)
- 经(29096)
- 州(28563)
- 经济学(27839)
- 技术(27326)
- 基金
- 项目(156856)
- 科学(120307)
- 基金(111659)
- 研究(106942)
- 家(100525)
- 国家(99762)
- 科学基金(82784)
- 社会(63972)
- 省(62505)
- 社会科(60513)
- 社会科学(60489)
- 基金项目(58262)
- 自然(57302)
- 自然科(55959)
- 自然科学(55936)
- 自然科学基金(54898)
- 划(53609)
- 教育(50976)
- 资助(48855)
- 编号(43496)
- 重点(36275)
- 成果(35523)
- 部(34274)
- 发(33277)
- 计划(31999)
- 创(31917)
- 科研(31262)
- 课题(30996)
- 创新(29952)
- 大学(28762)
共检索到342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苗利娟 刘华 秦利 徐静 张忠信 汤丰收 董文召 韩锁义 刘志勇
【目的】利用F2遗传群体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高油酸种质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油酸亲本wt08-0932和wt08-0934与普通(低)油酸含量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建立不同杂交组合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明确控制油酸性状的主基因个数、加性或显性效应值、遗传力等。【结果】获得控制油酸和亚油酸性状遗传的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性状的2对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89%和70%—85%,并存在多基因效应。控制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控制亚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结论】花生的油酸和亚油酸性状分别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睿 岳福良 张小红 张相琼 张小军 李文均
EMS诱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学诱变方法,能高效地创造各种突变体。本实验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3个特色花生品种(系)的种子,设置4个处理浓度(0.6%,0.9%,1.2%,1.5%)和4个处理时间(1,3,5,7 h),分析花生发芽率、产量以及种子的蛋白质、油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系)的发芽率绝大多数低于对照,绝大多数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但少数处理的产量出现较大提升。高油酸品种处理(0.6%,3 h)的产量和油酸含量均出现提高,产量达4582 kg/hM2,油酸含量达到84.1%,产量提高11%,油酸含量提高8%。高蛋白品系处理(0.9%,3 h;1.5%,5 h)蛋白质含量较对...
关键词:
花生 EMS诱变 蛋白质 油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冬梅 杨海棠 台国琴 杨秋云 崔党群
【目的】培育高油酸的花生新种质。【方法】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将含有油酸脱氢酶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FGC/2nd转入花生外植体丛生芽,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器官发生再生转化植株;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结果】丛生芽外植体于OD600为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8~10min后,在MS培养基上暗培养3d效果较好。诱导筛选培养3个月左右,共得到16株转化植株,其中11个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进一步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有4个植株基本上不表达或表达量很低。【结论】建立花生丛生芽遗传转化体系;RNA干扰对内源的油酸脱氢酶基因产生了抑制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奚如春 邓小梅 龚春 刘胜 敖婉初
在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油茶产量和油脂品质及其相关特征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油茶无性系间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稳定性,产油量与鲜果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酸组分间无明显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成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鲜出籽率和棕榈酸成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茶油产量(750 kg.hm-2以上)和油脂品质(亚油酸含量8.5%以上)双重指标体系控制下,从60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赣石848,赣6,赣68,赣兴46,赣石834,赣71等6个高亚油酸油茶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油量平均为1 063.1 kg....
关键词:
油茶 亚油酸含量 良种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列钊 李加纳
【目的】菜籽油包括多种脂肪酸组分,提高油酸(C18:1)含量,降低亚麻酸(C18:2)和芥酸(C22:1)含量是油菜育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刚开发的油菜60K芯片构建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连锁图谱,对3个不同环境中影响甘蓝型油菜品质的油酸、亚麻酸及芥酸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可对脂肪酸组分QTL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准确比较分析。【方法】以高芥酸亲本GH06为母本和低芥酸亲本P174为父本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分别于2008年在德国吉森、德国霍亨里特及2009年德国吉森3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 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 薛金嫚 徐倩玉 易昕 王维艳 刘宏波
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酸脱氢酶AhFAD2是调控花生种子中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leic acid/linoleic acid, O/L)的关键酶,已确定存在2个编码AhFAD2的基因:AhFAD2A和AhFAD2B,但两者在花生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尚不清楚。选取2个有代表性O/L的花生品种‘山花15’‘Shanhua 15’(O/L为1)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O/L大于20)为材料,根据AhFAD2A和AhFAD2B基因3′-UTR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设计了新型、简便的区分两者的特异性引物,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对2个花生品种的7个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开花后20, 40, 60 d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hFAD2A和AhFAD2B在‘山花15’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2个花生品种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 AhFAD2A和AhFAD2B在开花后4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在开花至花后40 d这一阶段种子中FAD2的表达量可能对花生最终O/L起主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山花15’种子中AhFAD2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hFAD2A,而在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种子中则相反,推测花生中AhFAD2B在催化油酸去饱和生成亚油酸的过程中比AhFAD2A可能起更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东雷 卞能飞 徐泽俊 齐玉军 邢兴华 王晓军
【目的】为了阐明ahFAD2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种子油酸含量的关系,探究油酸含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利用CAPS标记对141份江苏地方品种的ahFAD2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果】25份材料ahFAD2A位点为野生型,116份材料ahFAD2A位点符合448G>A的突变类型,ahFAD2B基因只存在野生位点;突变型位点所占的比率在交替亚种中远高于连续亚种;油酸含量均值在具有突变型位点花生中显著高于具有野生型位点花生;花生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认为ahFAD2A等位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正强 沈向真 杨晓静 王谭稳 沙玉圣 王小静 陈杰 赵茹茜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半胱胺(CS)和海南霉素(HM)对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90头,随机分成3组:组Ⅰ饲喂基础日粮,组Ⅱ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00 mg/kg CS,组Ⅲ添加5 mg/kg HM。60 d后每组随机选10头宰杀,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肌肉中CL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比半腱肌高62.3%(P<0.05);半胱胺和海南霉素对山羊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半胱胺能够有效...
关键词:
半胱胺 海南霉素 山羊 CLA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庞坤 王亚宾 王会峰 郭爽 韩立强
为研究共轭亚油酸钙对奶牛乳脂肪的影响,选取16头泌乳中期的奶牛饲喂不同日粮,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共轭亚油酸钙低剂量组(基础日粮+50 g/(头.d))、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00 g/(头.d))、高剂量组(基础日粮+200 g/(头.d)),试验共进行14 d,分析乳产量和乳成分。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钙对奶牛的乳产量、乳蛋白和乳糖没有影响,但极显著降低了乳脂肪含量(P<0.01)。检测脂肪酸组成发现奶牛的中、短链脂肪酸(C6、C10、C12、C16)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长链脂肪酸(C18、C18:1)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发现添加共轭亚油酸钙显著降低了各种...
关键词:
奶牛 共轭亚油酸 乳成分 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义 胡锦蓉 刘萍 苗士达 柴秋儿 孙君社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乳酸菌 植物乳杆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鑫 王诗语 马鑫磊 于洋 王婧 钟超 赵新华 张鹤 于海秋
干旱是限制我国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油酸含量花生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筛选抗旱优质花生品种,以18个普通品种和18个高油酸品种为试材,设置全生育期正常灌水和中度干旱胁迫2个处理,通过测定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指标,并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花生种质的全生育期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高油酸花生籽粒粗脂肪含量、油酸含量和油亚比显著降低,亚油酸含量显著升高,而普通花生籽粒品质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全生育期耐旱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全生育期中度干旱条件下,单株产量、百果重、单株荚果数、饱果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普通花生耐旱性鉴定的指标,单株产量、百仁重、油亚比、饱果率和单株荚果数可作为高油酸花生耐旱性鉴定的指标。基于各指标抗旱系数的主成分分析、综合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普通耐旱品种HY25,普通旱敏感品种FH18;高油酸耐旱品种JH16、KN71、HY665和KN1715;高油酸旱敏感品种HY52和HY95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树森 朱会杰 王剑英
运用梯度法设计亚油酸、亚麻酸三水平饲料试验。结果指出,中国对虾的增重率和存活率受饲料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比值双重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国对虾对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6%和0.87%,二者的最适比值为2.48。作为必需脂肪酸,亚麻酸的活性高于亚油酸。在以富含亚油酸的植物蛋白饲料为主要原料的对虾实用饲料中,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比值偏高,而且二者含量均不足。按需要同时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将可获得最佳效益。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亚油酸 亚麻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壮壮 曾占奎 宋俊乔 李琼 颜群翔 赵越 毕俊鸽 张伟 王春平
钙和钾是小麦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发掘和探索与其含量相关的遗传机制及效应对于人体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生物强化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Avocet/Chilero(AC)构建的164份F6重组自交系(RILs)和以Avocet/Huites(AH)构建的175份F6 RILs为材料,分析了2个群体在5个环境下籽粒钙(GCa)和钾(GK)含量的表型变异,结合DArT芯片分型结果,共定位到19个与籽粒钙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1D、2A、2B、3A、3D、4A、4B、4D、5A、5B、7A、7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23%~16.29%的表型变异,同时共定位到23个与籽粒钾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2A、2B、3A、3B、4A、4D、5A、6A、6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31%~24.66%的表型变异。其中,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可在多环境下被定位到,QGCa.haust-1A和QGCa.haust-AC-5A分别解释了表型变异的7.82%~12.72%和9.68%~15.57%,其物理区间为498.67~532.21 Mb和461.52~486.26 Mb,QGK.haust-AC-2A.2解释了表型变异的8.15%~15.20%,其物理区间为354.61~462.37 Mb。通过对3个位点的遗传效应分析可知,分别携带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效应位点能有效增加小麦籽粒中的钙和钾含量,聚合效应分析表明,同时携带QGCa.haust-1A效应位点和QGCa.haust-AC-5A效应位点的株系钙含量极显著高于仅携带单一位点的株系。综上,在1A、2A和5A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籽粒钙和钾含量相关的稳定主效位点,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钙和钾含量。
关键词:
小麦 钙元素 钾元素 QTL 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娟 涂玮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黄凤
选用初始体重为(60.98±3.82)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喂亚油酸含量分别为0.07%(对照组)、0.36%、0.61%、1.03%、2.00%、3.00%和4.15%的7种半纯化等能等氮饲料10周。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亚油酸水平为1.03%时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均在饲料亚油酸水平为2.00%时达到最大。经二次回归分析,饲料亚油酸水平为2.49%和2.66%时吉富罗非鱼分别获得最大增重率和最高饲料效率。通过折线回归发现饲料亚油酸水平为1.0...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亚油酸 必需脂肪酸 需要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勇 夏九成 黄世君 王玉平 郑英 李仕贵
利用引物484/485和CAPs标记PCR-AccⅠ对软米直链淀粉含量进行DNA分子标记检测表明,软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受一个与Wx基因非等位的基因控制。遗传分析表明,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对高直链淀粉含量为隐性,表现为单基因遗传。为软米直链淀粉含量基因的定位以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软米 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