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1)
- 2023(7366)
- 2022(6414)
- 2021(5646)
- 2020(5019)
- 2019(11720)
- 2018(11508)
- 2017(22675)
- 2016(12330)
- 2015(14232)
- 2014(14534)
- 2013(14838)
- 2012(14262)
- 2011(13273)
- 2010(13535)
- 2009(12866)
- 2008(12717)
- 2007(11754)
- 2006(10365)
- 2005(9447)
- 学科
- 济(78668)
- 经济(78602)
- 管理(33746)
- 业(31014)
- 方法(30056)
- 数学(26962)
- 数学方法(26792)
- 企(24308)
- 企业(24308)
- 地方(18659)
- 农(15639)
- 中国(15469)
- 学(14774)
- 财(14051)
- 业经(12983)
- 地方经济(12927)
- 制(10755)
- 贸(10672)
- 贸易(10669)
- 农业(10449)
- 易(10242)
- 和(9750)
- 环境(9468)
- 融(9109)
- 金融(9107)
- 银(8700)
- 银行(8680)
- 经济学(8368)
- 行(8293)
- 务(8181)
- 机构
- 大学(194870)
- 学院(194201)
- 济(92835)
- 经济(91071)
- 管理(71725)
- 研究(69682)
- 理学(61159)
- 理学院(60454)
- 管理学(59514)
- 管理学院(59145)
- 中国(52247)
- 科学(41539)
- 京(40521)
- 财(39676)
- 所(36750)
- 农(34035)
- 研究所(33218)
- 财经(31660)
- 中心(31243)
- 经济学(30184)
- 江(29839)
- 业大(28514)
- 经(28456)
- 经济学院(27038)
- 农业(26847)
- 北京(25787)
- 范(24294)
- 师范(24081)
- 院(23897)
- 州(23155)
- 基金
- 项目(120908)
- 科学(94081)
- 基金(87372)
- 研究(87167)
- 家(75828)
- 国家(75227)
- 科学基金(63278)
- 社会(56477)
- 社会科(53532)
- 社会科学(53512)
- 省(47154)
- 基金项目(46108)
- 自然(39533)
- 教育(39327)
- 划(39324)
- 自然科(38552)
- 自然科学(38536)
- 自然科学基金(37847)
- 资助(36492)
- 编号(34914)
- 成果(28705)
- 发(27618)
- 重点(27415)
- 部(27227)
- 创(24229)
- 课题(24043)
- 国家社会(23483)
- 教育部(23248)
- 科研(23106)
- 创新(22824)
共检索到294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谈保清
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种植花生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它采用人工或机械将厚度为0.012—0.02毫米的塑料薄膜紧密地覆盖在垄畦上,然后在地膜上扎孔点种花生。地膜覆盖可以使耕层土壤温度上升,保持水分,防止养分流失,并能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因而能促使花生早出苗、早生长、长势旺、枝叶茂、成熟早、结果多、籽粒饱满,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但是,铺放一亩地膜大约需用10公斤塑料薄膜。由于目前我国这种薄膜价格较高,仅每亩增加的地膜成本就接近40元。同时,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衍平 陈会英 董智勇
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具有较高的增产增收效果和较强的推广价值。通过抽样调查,据样本资料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文登市地膜花生投入产出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地膜花生技术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青华 黄勇 王培中 达龙珠 马二培
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地膜覆盖棉花根系伤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无机磷含量明显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光化学特性得以改善,光合效率提高;发育的棉铃中转化酶活性增强,加速了光合产物向棉铃中运输的速度。
关键词:
液体地膜覆盖 棉花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菊祯 张梦璐 何文清 隋鹏 陈源泉 崔吉晓
【目的】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多方面作用,是一种缓解马铃薯生产限制的高效且简便的技术措施。基于全国数据,量化地膜对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为马铃薯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1—2021年在Web of Science和知网公开发表的291篇关于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的大田试验文献数据,包括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南方冬作区、中原二作区共4个区域,利用Meta分析方法量化地膜对马铃薯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年均降水、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栽培管理措施(钾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地膜颜色、栽培方式)角度出发,研究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不覆盖相比,地膜覆盖使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9%和28.3%;不同区域地膜增产与提升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不同,依次为:北方一作区(27.2%)、西南混作区(18.1%)、南方冬作区(23.6%)、中原二作区(10.1%)。而水分利用效率只在北方一作区表现明显,提高29.1%。在不同区域,地膜提高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受自然条件与栽培管理措施影响。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区域地膜提高产量的响应不同。种植密度与栽培方式在各区域的响应一致,即低密度种植与垄作条件下,地膜增产效应最好。在北方一作区,地膜在低等降水量,较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低等土壤容重以及低施肥水平,中等种植密度,黑色与垄作条件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最好。【结论】地膜覆盖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不同区域的增产效果依次为:北方一作区、南方冬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作区,水分利用效率仅在北方一作区有所改善。在降水少、土壤较贫瘠、土壤疏松的自然条件下,以及较低水平的施肥量、较低种植密度、黑色与垄作的栽培管理措施下,地膜更能发挥其增产作用。在北方一作区,地膜使马铃薯增产与保水达到最佳效果所需的条件相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振纲 王安乐 陈朝晖 魏国英
选用 6个玉米自交系 ,1998年先进行模拟盖膜试验 ,得出其回归关系 ^y =8- 0 8x。1999年根据模拟试验结果再进行制种田盖膜试验 ,结果表明 ,父母本抽雄抽丝期相差在 10d之内 ,可将父母本同期播种 ,选择正确的时间地膜覆盖晚熟亲本 ,可以起到调节花期的作用 ,从而保证制种产量的稳产高产 ,减弱外界环境的干扰。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制种田花期调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毛任钊 赵连城 曹健
本文总结了冀中平原南皮试区棉花光解地膜覆盖栽培节水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光解地膜覆盖能显著地改善棉田土壤生态条件,提高经济学产量;现阶段,应用光敏降解地膜是防止农田生态环境“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棉田,光解地膜,覆盖,生态环境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青华 韩锦峰 贺德先 刘华山
【目的】针对塑料地膜"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探讨液体地膜取代塑料地膜覆盖棉田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取液体地膜75.0kg·ha-1(T1)、112.5kg·ha-1(T2)、150.0kg·ha-1(T3)、187.5kg·ha-1(T4),塑料地膜(PF)及不覆盖(CK)3种覆盖方式,测定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生理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液体地膜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棉花产量影响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覆盖棉花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塑料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最高,增产率为34.0%;液体地膜处理(112.5kg·ha-1)次之,增产率为21.7%。液体地膜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先磊 邹力俊 吴伟光
基于笋用毛竹林科技示范户种植地块投入产出记录数据,对笋用毛竹林"春笋早出"覆盖经营的投入产出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对其经济效益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与普通经营毛竹林相比,笋用毛竹林覆盖经营的要素投入与竹笋产出均很高,属于高度集约经营,而且投入与产出结构也有明显差异;⑵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采用"春笋早出"覆盖经营技术的笋用毛竹林,其成林后年均净收益达3.4万元/hm2,60年经营周期林地净现值(NPV)达36.9万元/hm2;⑶笋用毛竹林覆盖经营经济收益对冬笋价格、覆盖物价格、劳动力价格及贴现率变动非常敏感,在劳动力与覆盖物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未来笋用毛竹林覆盖经营的经营效益如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大辛 郭平毅 原向阳 董淑琦 王东明 李永虎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文 郭瑶 范虹 樊志龙 胡发龙 于爱忠 赵财 柴强
【目的】资源型缺水严重制约干旱灌区的农业生产,传统玉米生产模式地膜投入量大。在极端高温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挑战日益加剧的情境下,探讨通过免耕地膜重复利用维持较高水分利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试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设置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免耕覆膜,NM)、秋免耕春覆膜(少耕覆膜,RM)与传统耕作每年覆盖新膜(传统覆膜,对照,CM)3种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NM与RM处理较CM处理提高玉米播种时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7.8%与5.1%,这为玉米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玉米播种—拔节期及吐丝—灌浆初期,NM处理较CM处理提高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5.0%与4.7%,弥补了灌浆期玉米植株旺盛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大量需求。与CM处理相比,NM处理增加了玉米播种—大喇叭口期的耗水量,降低了玉米吐丝—灌浆初期的耗水量,增大了玉米灌浆初期—收获期的耗水量,有效协调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关系。虽然NM处理较RM与CM处理提高了玉米吐丝期之前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11.7%与26.0%,提高棵间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E/ET),分别为13.4%与19.9%,但是NM处理较RM与CM处理降低了玉米吐丝期之后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9.2%与19.4%,降低E/ET,分别为9.7%与20.7%,说明NM处理有利于增强玉米吐丝期之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因而,在地膜减投与免耕措施下,NM处理获得与RM及CM处理相当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西北干旱灌区,应用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并没有导致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具有稳定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玉米生产中地膜减投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
玉米 免耕 地膜覆盖 耗水特性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贾志宽 李国领 罗诗峰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红锋 王伟 魏素珍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西藏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提高玉米栽培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为研究区,选择"正红211"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未覆盖地膜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8.0%,29.17%,118.68%和50.95%。地膜覆盖可有效促进土壤N、P、K的转化,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但有机质含量略有降低。地膜覆盖玉米生育进程提早,整个生育期缩短15d,实...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性质 西藏高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旭坤 刘宝龙 高大鹏 刘月月 关政闻 张兴方 郭丽颖 邵玺文 耿艳秋
为探究地膜覆盖与肥料种类对寒地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形成产生的效应,以‘吉农大738’和‘吉粳525’为试材,在每个品种下均设置2种栽培模式:地膜覆盖(M)和露地(NM);2种肥料处理:有机肥(F_0)和化肥(F_1),于2020年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水稻的产量、收获指数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1)在有机肥条件下,2个品种覆膜处理较露地处理增产1.39%~7.40%;化肥条件下增产2.98%~3.30%。在露地条件下,化肥处理较有机肥处理增产23.19%~26.44%;在覆膜条件下,增产21.62%~25.13%。2)地膜覆盖和化肥的施用均提高了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地膜覆盖处理的收获指数较露地处理提高2.45%~8.17%;有机肥处理的收获指数较化肥处理提高3.06%~6.66%。3)地膜覆盖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露地处理分别提高1.07%~2.84%、1.11%~1.74%和9.34%~20.81%,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地膜覆盖处理的热浆黏度和消减值较露地处理分别降低0.20%~5.62%和2.27%~12.54%,改善了RVA谱特征值。有机肥处理的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化肥处理分别提高9.34%~26.38%、1.27%~4.70%、1.73%~14.74%和1.96%~32.02%,改善了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有机肥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化肥处理分别降低5.85%~58.94%和7.04%~71.65%,改善了外观品质。综上,地膜覆盖(M)配合施用化肥(F1)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其他处理增产2.98%~30.62%,且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地膜覆盖(M)配合施有机肥(F0)处理的食味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较其他处理改善效果最佳。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肥料 寒地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建民 殷海善 师新宇
在位于晋西南黄土残塬沟壑区的隰县旱地进行了渗水地膜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膜覆盖比较,渗水地膜覆盖玉米增产38.3%,增产效果显著;玉米生育期0~10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天然降水的水分粮食生产效率达到23.25kg·mm-1·hm-2;当气温在35℃以下时,渗水地膜与常规微膜具有相同的增温效果,当气温在35℃以上时,渗水地膜下的增温速度明显减慢;玉米生育期株高、茎粗、鲜重、叶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等指标都明显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好。
关键词:
渗水地膜,微孔,小雨,玉米,旱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振光 韦剑锋 蔡昭艳 韦方志 李纪潮 孙祖东 陈超君 梁和 韦承坤
以桂春豆103为材料,设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研究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生理、营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的出苗速度最快;间作+覆膜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鼓粒期(20.99 g/株)和成熟期(28.16 g/株)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覆膜处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大;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单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但与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根系活力在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均显著强于其他2个处理的根系活动;间作+地膜覆盖处理植株...
关键词:
大豆 间作 生长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