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5)
- 2023(10138)
- 2022(9140)
- 2021(8545)
- 2020(7198)
- 2019(16690)
- 2018(16618)
- 2017(32316)
- 2016(17727)
- 2015(19887)
- 2014(19786)
- 2013(19668)
- 2012(17907)
- 2011(16018)
- 2010(15797)
- 2009(14216)
- 2008(13525)
- 2007(11600)
- 2006(10049)
- 2005(8549)
- 学科
- 济(67705)
- 经济(67633)
- 管理(48396)
- 业(48007)
- 企(38545)
- 企业(38545)
- 方法(34214)
- 数学(29867)
- 数学方法(29553)
- 农(19687)
- 中国(17040)
- 财(16248)
- 学(15948)
- 业经(15039)
- 农业(13863)
- 地方(13729)
- 理论(11808)
- 贸(11491)
- 贸易(11487)
- 和(11463)
- 技术(11139)
- 易(11122)
- 环境(11059)
- 务(10190)
- 财务(10131)
- 制(10117)
- 财务管理(10116)
- 教育(9807)
- 企业财务(9590)
- 划(9529)
- 机构
- 大学(249445)
- 学院(247153)
- 管理(101563)
- 济(93661)
- 经济(91575)
- 理学(89431)
- 理学院(88457)
- 管理学(86878)
- 管理学院(86456)
- 研究(80232)
- 中国(56496)
- 科学(53003)
- 京(52848)
- 农(42714)
- 财(41575)
- 业大(41107)
- 所(40184)
- 研究所(37153)
- 中心(35792)
- 财经(34266)
- 江(34217)
- 农业(33707)
- 北京(32943)
- 范(32706)
- 师范(32361)
- 经(31234)
- 院(29080)
- 州(28013)
- 经济学(27067)
- 师范大学(26356)
- 基金
- 项目(178639)
- 科学(139907)
- 基金(129399)
- 研究(128564)
- 家(113399)
- 国家(112462)
- 科学基金(96531)
- 社会(79206)
- 社会科(75061)
- 社会科学(75040)
- 省(70260)
- 基金项目(70104)
- 自然(64632)
- 自然科(63106)
- 自然科学(63088)
- 自然科学基金(61946)
- 划(59360)
- 教育(58774)
- 资助(53065)
- 编号(52727)
- 成果(42081)
- 重点(39522)
- 部(38749)
- 发(37524)
- 创(37210)
- 课题(35598)
- 创新(34626)
- 科研(34425)
- 大学(33099)
- 教育部(32956)
共检索到341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秋妍 方国珊 刘雄 林居纯
【目的】研究花椒麻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以SD大鼠为供试动物,建立大鼠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并采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肠循环液中花椒麻素质量浓度,研究花椒麻素在大鼠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特性,分析不同质量浓度花椒麻素对大鼠肠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百分率(P)和吸收半衰期(t1/2)的影响。【结果】25~100μg/mL花椒麻素在大鼠肠道的Ka为30.0~65.0min-1,P为30.16%~56.81%,t1/2为100.10~232.09min。花椒麻素在各肠段的P和Ka均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t1/2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叶元土 陈建 段彪
采用离体灌注试验系统和茚三酮对氨基酸显色的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鲤肠道壁对氨基酸吸收和跨壁运输量,在相同的试验环境下,分别研究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60 min内鲤肠道可对灌流液的氨基酸进行持续的吸收转运,并在肠道外积累;当肠道内灌流氨基酸浓度逐渐增加时,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与其起始浓度呈正相关变化,并未出现高浓度氨基酸对吸收转运的"抑制"效应;通过对吸收转运量达到最大值时试验氨基酸的浓度与吸收转运量的比较,以及氨基酸吸收转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鲤肠道能有效地吸收、运输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宏超 章守宇
以浙江省枸杞岛马尾藻场为研究海域,通过铜藻对无机磷、硅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吸收实验,初步分析了铜藻在80 h内同时对这几种无机盐吸收速率的随时间变化情况:无机磷吸收速率呈指数衰减,硅酸盐吸收速率呈线性减少,亚硝酸盐吸收速率在实验初期受到抑制而后呈对数增加,氨氮作为优先氮源被吸收;通过不同生物量铜藻对不同初始浓度硅酸盐的吸收实验,分析了24 h内和10 d内硅酸盐浓度变动规律以及硅酸盐消失速率和铜藻对硅酸盐吸收速率的波动:10 d内海水中硅酸盐浓度变化与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与铜藻生物量无关;海水中硅酸盐消失速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与铜藻生物量和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
关键词:
铜藻 无机盐 吸收 浓度变化 消失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明普 蒋三乃
该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结果表明:①NH4+离子与小钻杨根系的亲和力比与刺槐根系的亲和力小,NH4+离子流入小钻杨根系的速率也比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慢;小钻杨根系吸收NH4+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刺槐根系;小钻杨对NH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和吸收NH4+离子能力较刺槐强.②H2PO4-离子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大于小钻杨根系;刺槐根系对H2PO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比小钻杨强.③小钻杨和刺槐虽然在吸收K+离子的动力学特性方面有些差异,但两者混栽时不会存在对K+离子的竞争现象.从养分吸收特性的角度来看,小钻杨与刺槐之间存在N、P养分互补协调的关系.
关键词:
刺槐 小钻杨 养分 动力学 根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钦 马增岭 袁兴伟 沈盎绿
研究了3种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下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细胞密度、体积的影响以及米氏凯伦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磷浓度越高,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越高,而且从第12天开始到实验结束,高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中磷组和低磷组(P<0.05);与之相反,低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从第6天开始显著大于中磷和高磷组(P0.05)。利用米氏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初始磷浓度之间关系,其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无机磷 生长 吸收动力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温珊珊 张寒野 何文辉 张饮江 徐姗楠 何培民
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水平上测定了真江蓠培养密度对NH4-N去除效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比较了真江蓠在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状态下的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起始浓度NH4-N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江蓠密度为2~24g.L-1时,5h内随着藻体密度增大和实验时间延长,真江蓠去氨氮能力也增强。当藻体密度为24g.L-1时,真江蓠在5h内去除氨氮效率最高,达到99.77%。各种藻体密度在起始阶段保持较高吸收速率(30~41μmol.g-1.h-1),随后藻体密度与吸收速率呈反比关系,其最低藻体密度组(2g.L-1)在3h和5h吸收速率最大,分别为2...
关键词:
真江蓠 氨氮 吸收动力学 生态修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元土 罗莉 林仕梅 曾端 别之龙
采用胃、肠道的离休灌注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斑点叉尾鮰胃、肠道对L-亮氨酸的吸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胃、肠道均能有效地吸收、运输L-亮氨酸,在120min内,肠道于90min时的吸收量达到最大值 5 μmol/g·组织;胃在 120min时达到 2 μmol/g·组织;胃、肠道对 L-亮氨酸的吸收率受L-亮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L-亮氨酸浓度达到10mmol/L时吸收率趋于稳定,显示出典型的吸收饱和动力学特征;胃和肠道的前段、中段、后段在相同条件下对L-亮氨酸的吸收量有差异,它们各自对L-亮氨酸在40min内的吸收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2%、27.5%、29%和31.5%。肠道对L-...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L-亮氨酸 胃 肠道 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钰容 周志春 金国庆 陈跃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田间试验下对P肥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的5个马尾松种源在3种P水平(水培试验中为0、5、20μmol·L-1)下根系P素吸收总量、离子动力学参数(Imax、Km和Cmin)等特征。研究表明,随着溶液P素浓度的升高,马尾松各参试种源的苗高生长、P素吸收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其变化因种源而异。福建武平和广东信宜两种源对P素增加的反应敏感性(高生长和P素吸收增长率)远低于其他3个参试种源,与大田P肥试验结果一致。对1年生和半年生水培幼苗离子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揭示,随着培养溶液P素浓度的升高,各参试种源的Imax下降,Km和Cmin增加。比较分析发现,低P水平下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具...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低P胁迫 离子动力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凡国庆 刘梦娇 符华林 刘梦喜 李锐 尹戴平
【目的】比较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平衡法测定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的溶解度和脂水分配系数,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同时采用单向在体肠灌流法重点考察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的吸收差异。【结果】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较氟苯尼考原药的溶解度提高了36.14%,脂水分配系数降低了47.62%,且在大鼠小肠各段的促进吸收率大小表现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在十二指肠的表观吸收系数(P_(app))、有效渗透系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千桃 霍元子 张寒野 李信书 冯子慧 王阳阳 张饮江 何培民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在室内条件下的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浒苔和条浒苔藻体体重日生长率分别为17.30%和16.82%;浒苔和条浒苔藻体幼苗在温度25℃和光照140μmol/(m2.s)的条件下达到最大体长日生长率,分别为78.9%和82.1%。在1~10 g/L密度范围内,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藻体密度为10 g/L时,NH4+-N浓度分别下降了86.43%和84.13%。两种浒苔对NH4+-N吸收速率与介质中NH4+-N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志强 翟少钦 张邑帆 陈春林
为考察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进行人工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r 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表明脾虚泄泻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模型组较对照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螺旋体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均增加,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2组的核心菌群均为产粪甾醇真细菌属,模型组较对照组产粪甾醇真细菌属、Jeotgalicoccus的平均相对丰度升高,其中Jeotgalicoccus的显著升高(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大鼠肠道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等,2组间各类代谢功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虚泻泄能引起大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并显著降低肠道内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志强 翟少钦 张邑帆 陈春林
为考察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进行人工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r 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表明脾虚泄泻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模型组较对照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螺旋体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均增加,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2组的核心菌群均为产粪甾醇真细菌属,模型组较对照组产粪甾醇真细菌属、Jeotgalicoccus的平均相对丰度升高,其中Jeotgalicoccus的显著升高(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大鼠肠道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等,2组间各类代谢功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虚泻泄能引起大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并显著降低肠道内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洪彬 谷春梅 孙泽威 秦贵信
为比较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对大鼠抗营养影响,选用(50±2)日龄的W ister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6组,分别饲喂以吉林小粒6、吉林30、吉林45、吉农7、丰交7607栽培品种生大豆和全脂膨化大豆(对照组)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30 d解剖大鼠,肠道分段称重、测量长度并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小肠重量、小肠长度、空肠隐窝深度和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显著(P吉林30>丰交7607>吉林45>吉农7。
关键词:
抗营养 生大豆 品种 大鼠 肠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占新华 周立祥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在水培条件下对小麦根系菲吸收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初步地探讨。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对水培液中的菲有明显的吸收和累积作用。在48 h内,当水培液中菲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小麦根系对菲的吸收量随时间呈指数增加。在水培液中菲质量浓度在0~1.00 mg.L-1范围内,小麦根系对菲的吸收可用米氏方程表征,这意味着小麦根系对菲的吸收受代谢影响,吸收过程中存在主动吸收机制。
关键词:
菲 小麦 水培试验 主动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敏红 卢晓鹏 曹雄军 李静 熊江 谢深喜
【目的】积橙是柑橘的主要砧木,因其具有抗柑橘衰退病等特性而被大力推广应用。本研究探讨积橙对氮素吸收利用机理,为柑橘生产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积橙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在Hoagland配方的基础上进行调节,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积橙幼苗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对硝态氮、铵态氮溶液的吸收动力学特性。【结果】不同处理的积橙幼苗根系生长特性表现为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加,幼苗根系的主根长度、侧根数及根系活力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混合氮素培养对主根长度的促进作用好于单一氮素;而一定比例的铵态氮可促进根系侧根的发生,全硝、全铵及4号处理(no3-:nH4+=3:7)萌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