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5)
2023(14756)
2022(13005)
2021(12226)
2020(10345)
2019(23841)
2018(23668)
2017(45464)
2016(24978)
2015(27813)
2014(27698)
2013(27294)
2012(25020)
2011(22417)
2010(22575)
2009(20945)
2008(20504)
2007(17976)
2006(15727)
2005(14076)
作者
(72184)
(60239)
(59748)
(57138)
(38279)
(29035)
(27066)
(23696)
(22865)
(21566)
(20652)
(20332)
(19208)
(19144)
(18693)
(18596)
(17980)
(17812)
(17177)
(17121)
(14941)
(14930)
(14527)
(13625)
(13453)
(13382)
(13367)
(13314)
(12167)
(11763)
学科
(100593)
经济(100465)
管理(74975)
(68012)
(58560)
企业(58560)
方法(47765)
数学(41753)
数学方法(41116)
(26778)
(24831)
中国(24612)
(23232)
业经(21953)
(21878)
地方(19143)
理论(16994)
(16898)
财务(16819)
财务管理(16781)
(16209)
贸易(16200)
(16125)
农业(16077)
企业财务(15944)
环境(15825)
(15725)
(15500)
(15130)
银行(15076)
机构
大学(354685)
学院(352635)
管理(139461)
(137571)
经济(134509)
理学(121213)
理学院(119813)
研究(118335)
管理学(117378)
管理学院(116753)
中国(86576)
(75958)
科学(75212)
(64596)
(59728)
(56738)
研究所(54545)
业大(54157)
中心(52922)
财经(51524)
(51040)
北京(48093)
(46705)
(46697)
师范(46257)
农业(44292)
(43468)
(41268)
经济学(40908)
财经大学(38342)
基金
项目(245073)
科学(192371)
基金(177330)
研究(176473)
(155153)
国家(153918)
科学基金(132139)
社会(110234)
社会科(104424)
社会科学(104394)
(96440)
基金项目(94091)
自然(87595)
自然科(85502)
自然科学(85480)
自然科学基金(83876)
教育(81798)
(81194)
资助(74136)
编号(71393)
成果(57810)
重点(55385)
(53637)
(51394)
(50382)
课题(49879)
创新(47070)
科研(46933)
教育部(45854)
大学(45466)
期刊
(149314)
经济(149314)
研究(103067)
中国(65005)
学报(58191)
科学(52752)
管理(51303)
(50871)
(49435)
大学(44002)
学学(41503)
教育(39350)
农业(35207)
技术(31017)
(28008)
金融(28008)
财经(24997)
经济研究(23949)
业经(23892)
(21250)
问题(19139)
(18322)
科技(17699)
理论(17536)
技术经济(17397)
图书(17169)
统计(17153)
(16552)
实践(16028)
(16028)
共检索到509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兵  赵鹏蕾  韦薇  
自然过程是规划过程的重要维度。与中国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生态单元分类、评价系统的构建,是生态研究与城乡规划之间的一座桥梁。选取昆山花桥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Landsat遥感数据TM影像图为主要数据源。在城乡生态单元制图的基础上,从区域景观格局的宏观角度分析城市化、乡村以及城乡交错带三类典型地块的生态用地特征。研究表明:城市水体形态过于笔直、公园绿地分布过于集中,城乡交错带水体破碎化严重、人工景观呈集聚状的发展趋势,乡村地块水体受农业活动影响严重、农田景观应重点保护等。进而从微观角度进行植被群落结构指数评价,作为生态信息的重要补充。根据植被指数图谱可得花溪公园附近的植被群落结构指数较高,河道两侧的线性连续性整体尚佳,植被群落结构丰富,而道路两侧的植被较为单一等。旨在提供一种城市生态评价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生态格局分析到植被群落结构评价,希望能更清晰的反映不同区域之间的生态价值差异,为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生态基础性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兵  韦薇  郭立乔  李露露  
生态单元制图是通过对区域遥感信息的解译及与现场调查信息的叠合,得到可视性较强的生态信息图谱,是将景观生态学成果应用到城乡规划中的一条有效途径。生态单元制图如何与中国城乡规划编制相衔接,提供专业、可靠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是本文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城市所有用地类型都作为研究对象的"本土化"和"城市化"的生态单元分类方法,完成了符合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的生态单元制图分类系统(9大类37小类)及其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通过绿地率、建筑密度、乔木树冠覆盖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等各单项指标进行分层及叠加综合评价制图,科学全面地识别不同用地的生态价值。认为可以通过提出诸如各类城市用地的附属绿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温兆飞  吴胜军  陈吉龙  吕明权  王小晓  肖艳  
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通过遴选影响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关键因子,获得了3大类8小类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从空间分布格局的角度对这些典型区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土壤类型是导致不同典型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已在库区内开展农田面源污染研究工作的相关研究区进行了典型性分布现状评价,研究认为:(1)目前针对"紫色土-旱地-林地-水田"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的研究区设置较完善,在整个库区中的分布格局也较合理,有利于相关研究成果在该区推广应用;(2)对"黄壤-旱地-林地"典型区研究较少,无法满足整个库区尺度下的应用需求,需加强对库区中部和库尾相关区域的研究区配置;(3)由于对"石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敏  李龙  李海波  王祖华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植被类型间的差异,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门,undefined saprotroph、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寄生性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的显著差异功能类群分别是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真菌群落组成在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常绿阔叶林真菌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在亚高山矮林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ABT分析表明,根碳含量是影响真菌丰富度的首要因子,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首要因子。冗余分析揭示植被类型、土壤p H、根碳含量和叶碳含量显著影响真菌群落;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细根性状和土壤性质,叶性状影响最小。差分解分析表明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细根性状和土壤性质,叶性状影响最小。[结论]植被类型能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真菌功能类群与植被类型间存在某种特定联系,植物性状对根系真菌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红  郭晋平  
以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太原市为研究区,借助RS、GIS等手段,以太原市1986年、1995年、2001年三个时相的TM/ETM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辐射温度分别作为城市绿地和热环境效应的反映指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绿地景观格局及其与热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热环境效应的相关关系;以寻求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日后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研究表明:1986-2001年间,NDVI值较大的植被覆盖情况较好的绿地逐年减少,取代以NDVI值较小的植被覆盖差的硬质半硬质景观;景观水平上,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各景观要素混杂程度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但这样的多样性是以大量的人工干扰为前提的;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降低,分布趋于均匀。反映城市绿地景观的NDVI与反映热效应的地表辐射温度LST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关系,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随着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加剧、景观优势度降低和多样性的增加而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热环境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混合格局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梅  柴仲平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本文以西北干旱区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为主要研究区域,运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盐生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梭梭为单优势种的群落Ⅳ具有最高的优势度指数(C)和最低的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群落结构最为简单;以骆驼刺为优势种和梭梭为主要伴生种的群落Ⅱ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但优势度指数较低,结构相对稳定;而以柽柳和梭梭为共优势种的群落Ⅰ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和中等水平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群落中物种数较多,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以芦苇和骆驼刺为共优势种的群落Ⅵ,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优势度指数和物种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婷  孙冰  陈雷  罗水兴  陈勇  黄应锋  张静  张珂  
以地理位置及游客组成划分代表性,以广州城市中心区越秀公园、城市近郊火炉山森林公园、城市远郊黄山鲁森林公园这3个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为主要对象,研究植物景观美景度。为避免非植物因子,如道路系统、园林小品、建筑设施等干扰,在不同空间结构下选择不同的面积空间:每个公园内选取3块典型性密林绿地,面积为20 m×40 m;3块典型性半开敞疏林绿地,面积为20 m×20 m;3块典型性开敞性绿地,面积为30 m×30m。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心理物理学美景度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金良  林杰  张明锋  涂振顺  
运用景观指数与梯度分析相结合分析福建省典型港湾区域-罗源湾区域近20年来的景观格局及其时空梯度,定量描述人类活动行为与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联系。基于景观指数的景观格局分析表明:1988年~2007年期间罗源湾区域总体景观格局破碎度呈明显的增加,景观结构的复杂化趋势明显。梯度分析结果显示,1988年~2007年县城中心及其附近的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高于两侧的乡村区域,景观破碎度、景观组分复杂度呈明显的空间梯度;建设用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连通度以县城中心及其附近为最大,并向外围两端的乡村递减;1988年~2007年水体景观因围海工程而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和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金婷  刘强  刘帅  徐定成  
基于全国第一个村级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合作社——浙江省花桥村村级惠农担保合作社的典型案例调查,文章深入分析了花桥村破解林权抵押贷款难题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惠农担保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健全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担与防控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政策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俊斌  
现今遥感探测技术之突飞猛进与分辨率日益提高,可更深入探索地表景观之变化。因此,对于地表上数字景观能迅速获得并做实时之分析以达监测与研究之目的,而水文现象则大都需现场量测或推估,是以若能建立景观变化与水文变化之关连性模式,则日后可透过易获得之景观型态而得知其水文生态。本研究以景观生态理论为基础,配合水文现象的变化,应用统计分析技术计算台湾西南部泥岩代表地区之各种景观(土地利用类别)生态指标,生态意涵在不同时期上之变异与能量循环上之改变及其生态代表意义,结果显示嵌块体的聚合大多由泥岩及竹林二种景观所造成,对于不同时期之景观生态变迁。在景观生态水文方面,景观嵌块体形状因子与水质之有机营养盐供给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肖文发  蒋有绪  
利用GIS工具 ,基于 1∶5 0万海南岛植被图 ,研究了海南岛植被斑块的大小和形状特征。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总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极差、偏度、峰度、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被用于描述海南岛植被景观的斑块大小特征 ;正态分布、Gamm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指数分布等概率分布类型被用于检验各类植被景观斑块大小的分布特征。同时 ,还检验了海南岛各类型植被景观斑块的复杂性。用Krum mel等和李哈滨及Klinkengerg等提出的公式可获得海南岛植被斑块分维数的可靠估计。对于数量较多的基本类型斑块 ,斑块分维数与斑块大小特征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岩  张宇清  秦树高  张举涛  刘振  
【目的】植物固沙作为重要的防沙治沙手段,在中国北方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工作中应用已60余年。了解不同固沙植被的景观格局动态及影响因子,可以为沙区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中国植被图数据,选取了以蒿属(褐沙蒿和黑沙蒿为主)、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为主)、榆树和樟子松为优势种的典型植被,在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沙地)内的分布区域,采用景观脆弱度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其在1990—2015年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蒿属和锦鸡儿属灌丛总体呈扩张趋势且逐渐稳定,景观格局主要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0.31、0.41),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表现出衰退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土地覆盖(贡献率为0.34)和生长季气温(贡献率为0.24)。【结论】在未来可能的气候条件下,蒿属灌丛和锦鸡儿属灌丛能够稳定存在并继续发挥其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可能会发生进一步退化,在植被建设工程中需要根据沙区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并加强管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泽龙  李艳忠  梁康  星寅聪  李超凡  马燮铫  韩越  
植被变化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的方式,调节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全国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极大提高,其中尤以黄河中游最为显著。以黄河中游6个典型植被恢复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ML_V2模型和水文气象数据,验证了该模型模拟植被快速变化环境下的蒸散性能,并分析了2003—2018年间植被恢复工程背景下,黄河中游蒸散发(ET)及其组分(植被蒸腾Ec,截留蒸发Ei,土壤蒸发Es)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对比流域水量平衡ET与PML模型结果,发现该模型在黄河中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NSE>0.6)。(2)Ec对ET的分布格局起着主导作用,蒸散发及其组分的空间格局由夏季风作用下的植被空间分布所控制。Ec与ET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Es与其相反。ET、Ec、E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Es则呈显著减小趋势,尤以流域中下游最为明显。(3)植被恢复背景下,黄河中游典型流域的蒸散发及其组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较于所在流域,流域中植被恢复区ET、Ec、Es、Ei分别偏高2.20%、5.86%、0.86%、7.44%,速率分别偏高-0.51 mm/a、0.55 mm/a、-1.11 mm/a、0.05 mm/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喜云  张秋良  刘清旺  庞勇  胡凯龙  
以内蒙古根河市潮查林场境内的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及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与地面调查的66个样地数据,采用不同算法计算样地实测树高(Lorey’s高、冠幅面积加权树高和算术平均高)分别与基于双正切角树冠识别算法获取的Li DAR估测高(冠幅面积加权树高、算术平均高)和基于点云提取的百分位高构建树高回归模型(冠幅面积加权树高模型、算术平均树高模型和Li DAR百分位树高模型)。对比不同树高模型的训练精度与估测精度的差异,探讨双正切角树冠识别算法对本研究区的适用性;同时了解冠幅面积加权的样地实测树高与Lorey’s高对林分平均高代表性的差异,确定最优解释变量,筛选最优树高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炳文  随银坡  陈崇成  
景观的特征尺度反映了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空间过程,合理识别景观空间结构及其特征尺度有助于遥感影像景观空间异质性分析。论文以地处南方丘陵山区的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针对城市、农田、森林与水域4种地物景观,基于SPOT 10 m影像,分别利用半方差分析、小波分析与平均局部方差方法,开展景观特征尺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差异较大,其中森林景观空间异质性最大,其次为城市、农田景观,水域的空间异质性最小;②小波方差分析和半方差分析分别检测到两个不同的特征尺度,而局部方差仅仅检测到较小的空间结构;③森林景观特征尺度比通常偏小,与南方丘陵山区破碎地形有关,城市景观更多体现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