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0)
2023(7712)
2022(6261)
2021(5849)
2020(4898)
2019(10776)
2018(10358)
2017(19682)
2016(10056)
2015(11031)
2014(10136)
2013(9762)
2012(9066)
2011(8097)
2010(8560)
2009(8391)
2008(7487)
2007(6849)
2006(6149)
2005(5532)
作者
(26712)
(22199)
(21854)
(20614)
(14209)
(10377)
(9709)
(8596)
(8194)
(7914)
(7666)
(7553)
(7123)
(7066)
(6945)
(6858)
(6571)
(6386)
(6381)
(6038)
(5562)
(5296)
(5224)
(5198)
(5006)
(4983)
(4951)
(4871)
(4535)
(4369)
学科
(37276)
(34470)
经济(34436)
管理(33966)
(33731)
企业(33731)
(25526)
金融(25525)
(22701)
银行(22683)
(22093)
中国(18348)
技术(14985)
(12687)
方法(12425)
技术管理(11626)
(11233)
中国金融(11021)
业经(10971)
数学(9989)
数学方法(9850)
(9505)
地方(9390)
(9070)
财务(9055)
财务管理(9042)
企业财务(8733)
理论(8061)
农业(7096)
(7016)
机构
学院(134056)
大学(133147)
(56592)
经济(55452)
管理(52148)
理学(44582)
研究(44423)
理学院(44090)
管理学(43420)
管理学院(43158)
中国(41494)
(28427)
(27109)
科学(25187)
中心(22618)
财经(22184)
(21312)
(21061)
(20122)
研究所(19305)
(19225)
经济学(18192)
(17749)
(17732)
(17517)
金融(17385)
银行(17071)
北京(17045)
业大(16961)
财经大学(16733)
基金
项目(88561)
科学(71650)
研究(67430)
基金(64655)
(55690)
国家(55186)
科学基金(48437)
社会(44166)
社会科(42075)
社会科学(42064)
(36325)
基金项目(34237)
教育(30629)
自然(29827)
(29784)
自然科(29257)
自然科学(29248)
自然科学基金(28804)
编号(26138)
(26068)
资助(24726)
创新(23274)
成果(21761)
重点(20452)
(19986)
(19162)
课题(19014)
国家社会(18514)
(18102)
(17922)
期刊
(61213)
经济(61213)
研究(42588)
(30469)
金融(30469)
中国(30458)
管理(22464)
(22362)
科学(18417)
(17991)
学报(17948)
教育(16077)
大学(14220)
学学(13327)
技术(11722)
农业(11297)
财经(11068)
经济研究(9917)
业经(9616)
(9515)
科技(8846)
技术经济(7417)
问题(7048)
(6800)
论坛(6800)
(6696)
理论(6654)
现代(6336)
国际(6253)
(5993)
共检索到212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文彬  
花旗集团的金融创新是从单一传统商业银行向业务混合和交叉经营的全能银行的跨跃。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通过产品的交叉经营和业务的相互渗透向全能经营模式不断迈进,花旗银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海成  崔士贤  吴冲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花旗集团不得不重组拆分并最终回归至传统的银行业务,意味着曾风靡一时的"金融超市"模式很难成功。其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规模和范围扩张似乎并不经济,内部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同时混业风险相互关联,而风险管理机制又很脆弱;混业经营事实上损害而非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价值。花旗混业经营的失败并非个案,为蜂拥追逐"混业"梦想的中国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刚  林源园  
金融创新导向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出现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更加深切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关键的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日前,如何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引发了各方关注。十九大报告对"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应该说,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基石,而资金瓶颈是绿色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借鉴国际经验,应发挥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和技术研发,通过政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开放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爱军  
从美国货币基金的历史发展路径看,货币基金做为一种现金管理工具,与银行活期存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货币市场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利率差决定着货币基金的发展规模和产品创新程度。随着货币基金持续的金融创新,导致银行存款不断流向货币基金,加速银行存款脱媒。本文通过分析货币基金金融创新对银行存款脱媒的作用模式及动因,在研究美国货币基金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银行存款脱媒的借鉴及应对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钟红  边卫红  陆晓明  
美国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首开在货币发行国境内设立离岸金融市场经营本币之先河,改变了离岸金融市场在货币发行国境外使用非本币的传统模式。IBF采取账户分离制度创新了"岸"的内涵,离岸中的"岸"已不再与国境等同,而是指一国国内金融的循环系统。IBF将欧洲美元市场延伸至美国境内,并且在美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中具有过渡、缓冲意义。中国目前状况与美国IBF产生之际相似但又有差异,IBF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特别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功能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而上海自贸区又根据中国国情对IBF做了进一步创新发展。本文尝试分析美国IBF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本文以美国花旗集团出售其旅行者人寿保险业务的举动作为切入点,以该集团自1998年混业经营以来的业务发展模式和战略变化作为案例,分析评估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作用和效果,分析评估该法案之后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银行混业经营的历程和趋势,并描述未来银行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英丽  李小建  乔家君  
以花旗集团为例,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跨国银行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造成花旗的利润下降,总资产缩水,股价波动;迫使花旗减少组织层级,在全球大规模裁员;同时金融危机迫使花旗停滞部分原有扩张计划,收缩成本高、风险大的市场。除此常规影响外,危机中花旗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如新加坡、中国、菲律宾、墨西哥和巴西,这些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具有长远战略地位,体现了跨国银行企业全球空间调整中获取超额利润的最终目的。从中得到启示:我国银行业企业应吸取花旗的经验,谨慎对待多元化经营战略,并不失时机地实施全球化战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飞  向宇  
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从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型的转型,近三年来我国孕育并逐渐发展了消费金融公司这一新的金融机构。本文首先简要阐述目前国内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存在背景及其发展情况,然后从设立主体、目标客户、产品供应、营销模式、信用体系、行业监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系统地比较目前国内外消费金融公司,并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显举  
本文通过对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和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剖析和解读,指出这几种公司治理模式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中国在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时,既要借鉴其长处,又要力避其短处,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应当指出,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不是现成存在的,而是一个有待于构建的公司治理模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毛志华  
近期,在上海市政府最新公布的2014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名单中,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旗中国)以"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创新"项目获二等奖。该项目为其在上海自贸区内开展的面向"总部经济"客户的金融创新服务的一部分,包括为自贸区内的大型跨国企业提供人民币和外币的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跨境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业务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舒志军  张艳秋  
目前,一场金融制度的变革正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悄然兴起。美国是金融分业管理体制的创始者。然而星转斗移,时过境迁,当前这一体制已经开始崩溃。1998年美国花旗集团的诞生,在美国本土开创了全能化金融服务的先河,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金融分业体制。花旗集团的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