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2)
- 2023(7479)
- 2022(6270)
- 2021(5669)
- 2020(4517)
- 2019(10332)
- 2018(10095)
- 2017(18608)
- 2016(10536)
- 2015(11613)
- 2014(11696)
- 2013(11605)
- 2012(11409)
- 2011(10484)
- 2010(10867)
- 2009(9841)
- 2008(9737)
- 2007(8955)
- 2006(8358)
- 2005(7916)
- 学科
- 济(48286)
- 经济(48241)
- 业(25586)
- 管理(24173)
- 企(19139)
- 企业(19139)
- 地方(18152)
- 中国(17635)
- 农(14226)
- 方法(13216)
- 业经(12575)
- 学(12326)
- 数学(10416)
- 地方经济(10343)
- 数学方法(10278)
- 农业(9945)
- 发(9651)
- 银(9345)
- 银行(9314)
- 融(9120)
- 金融(9119)
- 行(9077)
- 制(9045)
- 贸(8952)
- 贸易(8940)
- 财(8690)
- 易(8567)
- 环境(8128)
- 技术(7602)
- 和(7447)
- 机构
- 学院(152796)
- 大学(149815)
- 研究(63903)
- 济(59824)
- 经济(58442)
- 管理(49385)
- 中国(47865)
- 科学(42634)
- 理学(40428)
- 理学院(39806)
- 管理学(38923)
- 管理学院(38641)
- 农(36274)
- 所(35871)
- 京(34777)
- 研究所(32511)
- 农业(28383)
- 财(27774)
- 中心(27290)
- 业大(26714)
- 江(26596)
- 省(24093)
- 院(23091)
- 北京(22764)
- 范(21963)
- 师范(21668)
- 州(21307)
- 科学院(20581)
- 财经(20353)
- 技术(19818)
- 基金
- 项目(97361)
- 科学(74548)
- 研究(67765)
- 基金(66834)
- 家(61240)
- 国家(60728)
- 科学基金(49276)
- 省(40931)
- 社会(40208)
- 社会科(38075)
- 社会科学(38069)
- 基金项目(34842)
- 划(34487)
- 自然(32533)
- 自然科(31726)
- 自然科学(31715)
- 自然科学基金(31100)
- 教育(29999)
- 发(28238)
- 资助(27398)
- 编号(26718)
- 重点(23484)
- 成果(22385)
- 发展(21873)
- 展(21500)
- 课题(20915)
- 计划(20383)
- 创(20236)
- 部(19490)
- 科技(19375)
共检索到259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姚同山 李学垣 徐凤琳
对中南地区花岗岩上发育的5种土壤的氟吸附特征及其与磷、硫竞争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对氟的吸附量随加入氟浓度增大而增加,且在吸附时不断释放OH-,使平衡液pH升高。氟吸附容量的大小次序为: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砖红壤。氟吸附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有极好的拟合性;(2)氟、磷、硫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在磷酸根或硫酸根存在时,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增加,氟吸附等温线位置上移,曲线斜率变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叶辉 曾鑫年 刘承兰
以红火蚁灌巢用杀虫剂辛硫磷为对象,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应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100(Triton X-100)对辛硫磷在土壤中解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高,解吸附能力增强,辛硫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在5倍临界胶束浓度(5 CMC)时,SDBS处理的辛硫磷各初始质量浓度的平衡体系的吸附率为56.81%~66.21%,而Triton X-100处理的吸附率为75.92%~82.07%,表明SDBS对辛硫磷的解吸附能力明显强于Triton X-100。在相同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辛硫磷的吸附符合...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辛硫磷 红火蚁 土壤 解吸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为了探讨土壤粘粒表面Pb2+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陕西4种土壤粘粒对Pb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恒定pH条件下,残留吸附常数Kd与吸附常数Ka的比值称为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参数,Kd/Ka=1,表示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Kd/Ka≠1,表示该过程不可逆;在不同解吸溶液中,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Kd/Ka值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N aNO3、草酸、柠檬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同。在不同pH条件下,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络合常数log Kiant与解吸常数log Kidnt的比值也可作为过程不可逆性特征参数;在不同介质中,其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N aNO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凡 徐凤琳 李学垣 陈显日
应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壤、砖红壤和黄棕壤中氧化铁类型及其与磷吸附和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棕壤中的氧化铁是针铁矿型,砖红壤和红壤是以赤铁矿为主、棕红壤是以针铁矿为主的针-赤混合型。②针铁矿的MCD值一般小于赤铁矿的MCD值,前者的比表面积大,后者的小。砖红壤中的赤铁矿晶体薄,红壤中的厚。③针铁矿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明显高于针-赤混合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并随粘粒中G/(G+H)值增大而提高。赤铁矿晶体愈薄,吸附的磷量愈少。④磷的解吸率随氧化铁中G/(G+H)值增加而降低,赤铁矿形貌对磷的解吸率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氧化铁 针铁矿 赤铁矿 磷吸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李学垣 徐凤琳
对天宝山垂直系列土壤胶体吸附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量急剧增加。②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是土壤胶体吸附磷的主要载体,而晶形氧化物的作用较小。③1.4 nm过渡矿物的层间羟基铝是层状矿物吸附磷的主要载体之一。④决定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胶体吸磷能力的因子是不同的,黄棕壤中主要是层状粘土矿物和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暗黄棕壤中主要是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和层状粘土矿物,而山地棕壤中以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占绝对优势。
关键词:
磷吸附 氧化物 粘土矿物 山地土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克斌 陈经涛 魏红 王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吸附莠去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集6种有机质含量为2.5~43 g/kg的土壤,配制一系列含一定质量浓度莠去津和6个不同质量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吐温20(Tween-20)溶液,用振荡平衡技术测定莠去津在水/土相间的表观分配系数Kd*(有表面活性剂)和Kd(无表面活性剂),并计算吸附的表面活性对莠去津的分配系数。【结果】初始质量浓度为0~3 353 mg/L的CTAB能提高6种土壤对莠去津的吸附能力。当CTAB初始质量浓度为1 677 mg/L时,Kd*开始显著增加,CTAB质量浓度为3 353 m...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卓 欧阳宁相 张杨珠 盛浩 周清 黄运湘 罗兰芳 袁红 廖超林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湘东大围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6个土壤剖面的成土条件及其理化性质,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含了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10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位于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常湿雏形土、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和常湿淋溶土4个亚纲,酸性常湿雏形土、简育湿润富铁土、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类,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亚类;按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质高岭石型酸性热性–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砂质硅质混合型热性–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黏壤质硅质混合型温性–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红山系(43–LY03)、泥坞系(43–LY04)、樱花谷系(43–LY10)等6个土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刘冬碧 刘凡 李学垣
在比较几种测定土壤电荷零点方法的基础上 ,研究了中南地区几种土壤的正负电荷量、电荷零点 (PZC)和净电荷零点 (PZNC)。 ( 1 )推荐将盐滴定 电位滴定 (STPT)法作为测定土壤PZC的常规方法 ,该法较电位滴定 (PT)法简便、消耗样品量较少 ,而比盐滴定 (ST)法获取的信息量较多。 ( 2 )铁铝氧化物是土壤正电荷的主要载体 ,其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具有重要贡献。 ( 3 )在低pH时土壤主要带永久负电荷 ,随pH升高 ,土壤可变负电荷量增加 ;δp(pH =PZC时的电荷量 )、CECK(pH =4 .0时K+ 吸附量 )和ECEC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反映土壤的永久负电荷量 ;永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孙莉 于群英
通过对安徽省6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水稻土采样分析,研究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全氟含量为274.3~631.5 mg.kg-1,平均为456.8 mg.kg-1,水溶性氟含量为0.64~9.51 mg.kg-1,平均为4.13 mg.kg-1。土壤氟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和基本性质有关。土壤中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与土壤全氟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主要受土壤酸碱度与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与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稻土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而土壤pH和有机质等化学性质是影响...
关键词:
水稻土 水溶性氟 全氟 有效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向阳
为研究北京西山地区古土壤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的发生分类 ,用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的方法 ,分析了两个受古红色粘土影响的土壤之粘土矿物种类和表面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 :粘土矿物种类主要为伊利石、伊利石 蒙皂石混层矿物 ,以及绿泥石和高岭石等 .剖面上下层之间的粘粒全量组成和性质分异不明显 ,硅铝率为 1 .6~ 1 .9,和我国南方的红壤相似 .土壤发育受红色粘土类成土母质影响较大 ,而受现代成土因素影响较弱
关键词:
粘土矿物 表面化学特性 北京西山 古土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传刚 龚道新 施翔 覃伍丽 卫麦霞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S会使噻吩磺隆在红壤中的吸附量减少,但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大,噻吩磺隆的吸附常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噻吩磺隆在河潮土中的吸附受SDS的影响更为复杂,表现为较低质量浓度(小于700 mg/L)的SDS减少噻吩磺隆的吸附量,而较高质量浓度(700~900 mg/L)的SDS则增加噻吩磺隆的吸附量.SDS对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进行描述.
关键词:
噻吩磺隆 吸附 十二烷基硫酸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贺纪正 高彦征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类型土壤对K+的吸附特征,探讨了溶液K+浓度、pH值及离子强度对土壤吸附K+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对K+的吸附量随溶液中K+浓度升高而增加,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可同时被吸附,对K+吸附的机制有电性作用和矿物对K+的选择性吸附;(2)pH值升高,K+的吸附量增加,在供试pH范围内,增幅为21.3%~40.2%,单位pH变化对K+吸附量的影响为0.59~1.43mmol/kg;(3)离子强度由0.01增至0.20时,K+吸附量降低22.5%~55.4%;(4)以上因子的影响程度因土壤而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其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性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丽华 龚道新 周健 袁雅洁 陈宣宇 王寒
采用批量平衡振荡法,研究二氯喹啉酸在3种不同结构矿物中的吸附特性,并通过FTIR和XRD分析,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二氯喹啉酸在3种供试矿物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包含了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平衡阶段,其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扩散方程和Elovich方程,其中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程度最好,在颗粒扩散方程中的常数项(c值)不为零,这表明颗粒内的扩散速率不是决定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吸附快慢的唯一因素。2)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3)FTIR分析表明,二氯喹啉酸通过氢键、电荷–偶极键、络合作用和电荷转移吸附在高岭石中,通过...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高岭石 沸石 海泡石 吸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焦有 孙克刚 郭中义
由于不 同土类 对硫吸附 的强弱不 同,决定 了不同 土壤 田间 施硫 量的 差异 。在 满足 氮、磷、钾、铜、锰 、锌等营 养元素 的基础上 ,以土壤 有效硫临 界值的2 5 ~30 倍(35 ~42 μg·m L- 1) 水 平作为高产 土壤需具 备的硫 含量,然 后根 据 吸附 曲线 ,求 出不 同 土壤 类型 硫 肥施 用量 。田 间试 验 表明这一确 定施硫 量的方法 是可行的 ,该方法 比单纯 用土壤速 效硫含量 确定的 田间施硫 量更合理 。
关键词:
硫 吸附 施硫量 土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通过硝酸+微波加热和氨水吸附的方法对普通竹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运用红外图谱和元素分析对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氧基团和含氮基团的含量明显增加。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竹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其中,汞(Ⅱ)的吸附量提高25%以上,钯(Ⅱ)的吸附量提高32%以上,且吸附过程从以物理吸附为主转化为以化学吸附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