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16)
- 2023(5271)
- 2022(4312)
- 2021(3899)
- 2020(3177)
- 2019(7059)
- 2018(6586)
- 2017(12412)
- 2016(6851)
- 2015(7111)
- 2014(6880)
- 2013(6748)
- 2012(6383)
- 2011(5649)
- 2010(5683)
- 2009(5289)
- 2008(5224)
- 2007(4711)
- 2006(4067)
- 2005(3621)
- 学科
- 济(30719)
- 经济(30706)
- 管理(20091)
- 业(17989)
- 企(15218)
- 企业(15218)
- 方法(13149)
- 数学(11596)
- 数学方法(11490)
- 中国(8355)
- 财(8146)
- 学(8084)
- 农(7092)
- 地方(6350)
- 业经(6229)
- 制(5770)
- 务(5429)
- 财务(5424)
- 财务管理(5414)
- 贸(5354)
- 贸易(5347)
- 产业(5299)
- 结构(5295)
- 企业财务(5280)
- 易(5171)
- 农业(4790)
- 体(4617)
- 融(4508)
- 金融(4508)
- 理论(4477)
- 机构
- 大学(96675)
- 学院(96101)
- 济(40332)
- 经济(39601)
- 管理(35189)
- 研究(34896)
- 理学(30754)
- 理学院(30361)
- 管理学(29707)
- 管理学院(29546)
- 中国(25514)
- 科学(21763)
- 京(20986)
- 财(18160)
- 所(17686)
- 研究所(16270)
- 农(15679)
- 业大(15446)
- 财经(14801)
- 中心(14781)
- 院(14062)
- 江(14030)
- 北京(13681)
- 范(13517)
- 经(13494)
- 师范(13378)
- 经济学(12795)
- 农业(11729)
- 经济学院(11595)
- 州(11111)
- 基金
- 项目(67132)
- 科学(53236)
- 基金(48936)
- 研究(47699)
- 家(43886)
- 国家(43561)
- 科学基金(36902)
- 社会(30822)
- 社会科(29284)
- 社会科学(29276)
- 省(25886)
- 基金项目(25682)
- 自然(24250)
- 自然科(23671)
- 自然科学(23666)
- 自然科学基金(23279)
- 教育(22431)
- 划(21949)
- 资助(20311)
- 编号(18167)
- 重点(15844)
- 发(14693)
- 部(14607)
- 成果(14000)
- 课题(13324)
- 创(13293)
- 科研(13020)
- 国家社会(12851)
- 教育部(12594)
- 创新(12462)
共检索到14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铁象 张合平 谭一波 何峰 黄小荣 庞世龙 彭玉华
全面和正确地认识群落结构特征与景观美学质量的关系,对揭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形成机制和进行景观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和回归分析,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物种组成等群落结构特征层面,分析群落结构特征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结构要素对美景度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层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林层数>乔木层平均高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乔木层密度与美景度呈负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林层数和乔木层平均高度与美景度呈正相关关系;物种丰富、乔木层密度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铁象 张合平 谭一波 何峰 黄小荣 庞世龙 彭玉华
在广西花山喀斯特峰丛洼地内,采集了32个有代表性的风景林林内景观资料,采用SBE法评判景观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了美景度与15个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花山风景区喀斯特峰丛洼地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在洼地及林缘质量较高,坡地中部、山顶和下部质量一般,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林分密度、枯落物、林木排列、林木大小变异、林下层高度和平均树高;美景度值高的林分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组合特征,林分密度较小,树体高大,林木大小变异极其明显,林木排列整齐,林下层高度较低且能够覆盖凋落物。研究结果为喀斯特风景林及生态公益林景观质量提升和科学经营提供了建议及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苹 毛斌 许丽娟 吴鞠 刘海轩 徐程扬
【目的】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是影响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本文从色彩斑块景观指数变化特点角度,对北京油松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林内景观画面的色彩斑块结构特点解析,研究了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变化对林内景观指数的影响。【结果】林分密度对斑块分裂指数(SPI)有显著影响,SPI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灌草盖度对聚集度指数(AI)、景观形状指数(LSI)有显著影响,随灌草盖度增大两个指数均增大;树干形态对辛普森均匀度指数(SIEI)有极显著影响,对LSI有显著影响,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林分密度与灌草盖度的交互作用对LSI、SPI、SIEI有显著影响,3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LSI、SIEI有显著影响,两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灌草盖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SIEI有显著影响,SIEI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结论】林分密度、灌草盖度、树干形态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林内景观指数有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结构要素的变化引起视域内斑块数量以及形状的改变从而引起斑块指数的变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凯 李金航 刘海轩 马冰倩 龙嘉翼 崔哲浩 徐程扬
北京山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在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其景观质量也备受关注,林内景观质量受美学质量和林分结构质量共同影响。综合考虑美学质量与林分结构质量,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进行林内景观质量分级。通过相关分析筛选与林内美景度显著相关的林分结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美景度模型,使用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①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灌木盖度、透视距离、郁闭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呈显著相关(P<0.05),林下有效空间与美景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林分结构与美景度间的关系;③将山区侧柏人工林分为高质(Ⅰ级)、中等(Ⅱ级)、低质(Ⅲ级)3个等级,选择在各等级间差异显著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径高比、林下有效空间指标作为划分等级的主要参考依据。林内景观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树木粗壮且长势较好,林分密度不宜过大,枝下高较高且林下灌木较低矮,具有一定的林下空间,林内可进入性较高。图1表5参27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俊英 闫红伟 唐强 祝跃
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辽宁沈阳天柱山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联系起来,得到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z(景观美景度)=1.691+3.807x1(乔木树种比例)+0.781x2(草本盖度)+0.563x3(针叶树种比例)+0.080x4(平均胸径),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鑫峰 贾黎明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共收集了 4 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 ,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 ,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 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 ,就该区域而言 ,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 6个 ,即 :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林内景观 评价 景观评判 景观要素 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瑜 徐程扬 李乐 蔡丽丽
为科学进行天然风景林的抚育经营,以长白山地区松江河林业局板石河林场内的天然风景林单木为研究对象,共调查了913株单木的外部形态指标,拍摄913张单木景观照片,筛选获得87张针阔叶树种景观照片并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解,进而建立了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的美景度模型,最后对99株单木的景观质量进行了预测以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影响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差别较大;2)影响针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干挺拔度、轮廓清晰度、枝条混乱度、树冠完整度和枝条密度;3)影响阔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冠形态、轮廓清晰度、树冠均匀度、叶片密度、枝条舒展度和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丽丽 徐程扬
遥感技术是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概述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总结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基于遥感技术的风景林景观质量内涵,分析目前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信息提取及评价方面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风景林 景观质量评价 遥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牟智慧 杨广斌
荔波喀斯特森林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自2006年申遗以来,旅游人数逐年攀升,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客流量逐渐逼近景区极限,如果管理调配不当,基础设施不到位,对遗产地的损害是不堪设想的。通过对该景区森林景观价值的评估,希望促进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采用国内外流行的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对荔波喀斯特森林景观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荔波喀斯特森林景观价值为127.28亿元,其中,使用价值为124.18亿元,非使用价值为3.10亿元,几乎是2011年荔波旅游收入(32.91亿元)的4倍。因此,应当充分意识到荔波喀斯特森林景区的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勇 孙冰 廖绍波 罗水兴 陈雷 蔡刚
在分析深圳市城市森林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城市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分析影响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建立各类森林景观美景度模型,探讨主要构景要素与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人工林较天然次生林的林内景观质量高,人工林林内景观美景度平均值为0.092,天然次生林为-0.187。影响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不同,人工林林内景观主要受林下层高度、层间植物丰富度、林木排列方式、枯树倒木、林下层统一度等9个因子影响,其景观模型是SBE=0.131+0.177x5-0.195x8+0.208x9-0.162x10-0.129x12-0.000 08x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穆艳 张景群
【目的】对太白山森林公园的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园内森林景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太白山森林公园秋初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原理和数量化理论-I统计学方法,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的美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选取的10个评价指标中,枯枝和倒木、林下层高度、乔木枝叶整齐度、林下层整齐度、郁闭度以及树干形态6个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较大;而林下植被覆盖度、林木形态、地形变化以及胸径变异4个因子的影响较小。据此建立了林内景观评价模型,F检验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F=7.758>F0.05(38)=2.35)。【结论】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的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林内景观 景观质量评价 太白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益君 周根苗 张晓蕾 吕勇
借鉴国内外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性、奇特性、多样性、神秘性和环境协调性5个方面16个评价指标。首次尝试使用粗糙集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模型。以湖南龙山森林公园为案例,进行基于粗糙集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模型运算,得出5个景区的景观美学指数,药王景区6.657,铁狮坪景区6.529,飞水涯景区5.868,茶竹景区5.783,白马湖景区4.21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一尊 王克林 陈洪松
根据广西喀斯特环境移民迁出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设计适应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特点的土地生态结构与景观优化方案为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在评价典型样区的生态适宜性与土壤肥力条件的基础上,结合IKNOS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历史航空影像,综合集成景观格局研究、农户参与设计与结构优化分析3种设计途径,提出了适应性景观生态设计的初步框架。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参与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符合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为实现小尺度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适应性 景观生态设计 喀斯特 IKNO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0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的提高。首先从概念、成因及防治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石漠化研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片面,缺乏定量研究,标准不统一和缺乏景观水平上的研究。景观生态学有其特有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体系,若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石漠化,可以解决目前石漠化研究中的某些相关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展望了喀斯特石漠化未来研究的4个方向,即景观格局变化、景观异质性及其分区、石漠化过程空间动态模拟和生物多样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文孝,李坡,苏维词
本文讨论了喀斯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含意、类型和特性。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离散度对洞穴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表达与评判。阐述了人工作用对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洞穴景观多样性 定量表达与评判 保护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