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2)
- 2023(6706)
- 2022(5554)
- 2021(4847)
- 2020(3931)
- 2019(8645)
- 2018(8066)
- 2017(14877)
- 2016(8383)
- 2015(8857)
- 2014(8291)
- 2013(8116)
- 2012(7314)
- 2011(6601)
- 2010(6329)
- 2009(5664)
- 2008(5419)
- 2007(4648)
- 2006(3897)
- 2005(3199)
- 学科
- 济(30290)
- 经济(30253)
- 管理(22642)
- 业(21813)
- 企(16473)
- 企业(16473)
- 方法(15247)
- 数学(13986)
- 数学方法(13891)
- 农(9245)
- 学(8765)
- 财(7968)
- 中国(7546)
- 贸(7405)
- 贸易(7403)
- 易(7231)
- 业经(7160)
- 环境(7133)
- 农业(6546)
- 技术(5525)
- 划(5104)
- 地方(5076)
- 务(4990)
- 财务(4989)
- 财务管理(4984)
- 产业(4887)
- 企业财务(4775)
- 制(4584)
- 银(4168)
- 银行(4117)
- 机构
- 大学(120854)
- 学院(120250)
- 济(46635)
- 经济(45908)
- 研究(43677)
- 管理(42940)
- 理学(38999)
- 理学院(38467)
- 管理学(37611)
- 管理学院(37432)
- 农(36254)
- 科学(32677)
- 农业(29524)
- 中国(29346)
- 业大(28467)
- 京(24359)
- 所(24205)
- 研究所(23015)
- 农业大学(20263)
- 中心(19142)
- 财(18310)
- 江(16745)
- 室(15966)
- 财经(15744)
- 院(15426)
- 省(15299)
- 业(15243)
- 实验(15160)
- 科学院(14763)
- 经济学(14599)
- 基金
- 项目(94687)
- 科学(73087)
- 基金(70138)
- 家(66250)
- 国家(65742)
- 研究(56877)
- 科学基金(54644)
- 自然(39074)
- 省(38392)
- 自然科(38249)
- 自然科学(38226)
- 基金项目(38038)
- 社会(37760)
- 自然科学基金(37586)
- 社会科(35966)
- 社会科学(35955)
- 划(32742)
- 资助(27522)
- 教育(25869)
- 重点(22012)
- 计划(21989)
- 创(20379)
- 科技(20258)
- 发(20163)
- 部(19608)
- 科研(19522)
- 编号(19272)
- 创新(19209)
- 业(19077)
- 农(17303)
共检索到156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文宇 丁筑红 刘海 邓程 肖治柔
为探讨花壳辣椒病菌对采后辣椒色素及组织活性氧水平的影响,采用新鲜红辣椒(Capsicum annuum L.)接种"花壳"病菌株,跟踪辣椒色素变化并动态分析辣椒组织活性氧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壳辣椒病菌组辣椒色泽发生明显褪变,辣椒O2.-的产生速率和羟自由基的含量变化总体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出现单个低峰值;H2O2的含量变化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到达峰值后又有下降的趋势,其中,F101(Irpex lacteus)和F121(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病菌对辣椒组织活性氧的影响较其他...
关键词:
花壳辣椒 病菌侵染 辣椒色素 活性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王永健 冯兰香 许勇 耿三省 曹婉红
疫霉菌侵染后辣椒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中PPO、POD和PAL活性发生变化。试验表明 :除感病品种根茎部固有的POD活性较高以外 ,抗 (耐 )病辣椒品种幼苗叶片的PPO、POD和PAL及根茎部PPO和PAL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疫霉菌侵染后 ,仅根茎部PPO活性略有下降 ,各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PPO、POD和PAL均在接种后一度显著高于对照。抗 (耐 )病辣椒品种幼苗根茎部PAL活性接种 4d升幅大且早 ,抗 (耐 )病品种体内固有的PPO、POD和PAL活性高 ,在辣椒抗疫霉菌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 林智熠 周文娟 潘镇泽 傅佳蕊 陈景新 倪林 邹双全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鉴定为(+)-(8R, 7′R, 8′R)-isolariciresinol-9-(6-tris-p-coumaroyl)-O-β-D-glucopyranoside(1)、(7R, 8R)-threo-7, 9, 9′-三羟基-3, 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α-L-鼠李糖苷(2)、4-氧代芝麻素(3)、tetraketide(4)、19α-羟基熊果酸(5)、紫檀芪(6)、evofolin B(7)、豆甾醇(8).其中,除化合物4、5、7外,其他成分均为本课题组首次从野鸦椿属分离所得.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4、5、7对辣椒疫霉病菌均具有中等抑制活性,其有效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1.285、0.300、0.906μmol·L~(-1).辣椒疫霉病菌经19α-羟基熊果酸处理后,菌丝干重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增多,其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倒"V"型变化趋势.这说明19α-羟基熊果酸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有效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峰 刘迪 王淼 李垚
【目的】探讨热应激对猪睾丸细胞的氧化损伤。【方法】将猪睾丸细胞分为43℃1h组、43℃2h组、43℃1h+37℃6h组、43℃2h+37℃6h组、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及线粒体形态学变化,采用细胞活性氧检测试剂盒,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结果】43℃处理1h后,细胞变圆,线粒体发生部分或广泛变性,43℃2h组和43℃2h+37℃6h组更为明显;43℃1h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未见明显升高(P>0.05),但43℃2h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高于43℃1h组(P<0.05)。上述2组细胞经43℃处理后37℃继续孵育6h,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均明...
关键词:
热应激 睾丸细胞 活性氧 线粒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亚飞 裴凡 李正刚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目的】病毒病是广东省辣椒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田间病株率一般为5%—30%,严重时可达100%。本研究旨在探明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种类,为辣椒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6年,从广东省广州、佛山、惠州、江门、梅州、湛江、茂名和韶关8市辣椒主要种植区采集疑似病毒病辣椒样品125份,分别提取每份辣椒病样总RNA,对从茂名、梅州、韶关3市采集的病样按地点和症状混合成7份混合病样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分析,根据小RNA深度测序分析结果,对每种病毒分别根据小RNA深度测序拼接的基因片段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与该拼接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小RNA深度测序的病样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根据扩增效果对引物进行筛选,进一步应用筛选出的引物,对采集于广东省的125份辣椒病样分别进行RT-PCR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明确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种类。【结果】从采集于广东省8市的辣椒主要种植区的125份病样中检测到14种病毒,按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44.0%)、甜椒内源RNA病毒(Bell pepper endornavirus,BPEV)(32.8%)、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31.2%)、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29.6%)、辣椒黄脉病毒1(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1,PeVYV-1)(26.4%)、甜椒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25.6%)、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18.4%)、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ChiRSV)(16.8%)、辣椒黄脉病毒6(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6,PeVYV-6)(16.8%)、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15.2%)、辣椒褪绿病毒(Capsicum chlorosis virus,Ca CV)(14.4%)、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9.6%)、辣椒隐症病毒1(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8.8%)、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4.0%)。其中,PMMoV、BPEV、TMGMV、ChiVMV、PeVYV-1和PVMV 6种病毒的检出率在25%以上,但PMMo V、Chi VMV和PVMV分布广泛,PMMo V除了茂名外,Chi VMV除了韶关外,其他7市辣椒产区均有分布;PVMV广泛分布于8市辣椒产区,根据检出率和分布范围,得出PMMo V、Chi VMV和PVMV是危害广东辣椒的优势病毒。同时发现,广东辣椒上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在本研究125份病样中病毒复合侵染率达到88.0%,其中2种、3种、4种、5种、6种、7种和8种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28.0%、25.6%、12.0%、9.6%、6.4%、1.6%和2.4%,由此可知,2种和3种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形式。【结论】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有14种,其中PMMo V、Chi VMV和PVMV为优势病毒,且复合侵染普遍,2种和3种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形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琴 何莉莉 王淑杰
以沈椒4号为试材,在桶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氮水平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代谢相关物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调控辣椒素的合成代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水平的氮素(96kg·hm-2)促进胎座和果肉中肉桂酸(6.02μg·g-1DW)、香豆酸(16.31μg·g-1DW)、阿魏酸(3.75μg·g-1DW)和香草醛(5.81μg·g-1DW)等合成代谢中间物质合成积累,从而促进了辣椒素的合成积累。辣椒素合成竞争物质木质素、类黄酮、单宁在低氮水平时积累较快。由此可见,低氮对竞争物质的合成与积累的抑制作用较差。综上所述,较低水平的氮素有利于辣椒素的合成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艺晖 林河通 林艺芬 张居念 赵云峰
【目的】研究拟茎点霉侵染对龙眼果实采后果皮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后龙眼果实用拟茎点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4个孢子/mL)浸泡接种5 min,以无菌水处理的龙眼果实为对照。经过处理的果实在(28 1)℃、相对湿度90%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病害指数、果皮褐变指数、MDA含量、产生速率、活性氧清除酶(SOD、CAT、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拟茎点霉侵染提高了龙眼果实病害指数和果皮褐变指数。同时,拟茎点霉侵染促进龙眼果皮产生速率增加,且在整个侵染过程维持较高水平;拟茎点霉侵染0—2 d内的果皮GSH含量和APX活性明显下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辨非 徐志维 罗静波
在饲料中添加13%的红辣椒粉作色素源,对红草金鱼分别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0.17%、26.47%、31.47%、36.20%和41.37%的人工配合饲料,每隔15 d测定一次红草金鱼鳍条和皮肤的色素吸光光度值,并同时进行体长和体重的测量,试验期间共测定三次。结果表明,投喂蛋白质水平为36.20%的饲料,红草金鱼鳍条和皮肤的色素吸光光度值最大,与其他蛋白质水平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投喂时间延长,各组着色效果增加,同一蛋白质水平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红草金鱼的生长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红草金鱼 蛋白质 红辣椒 色素沉积 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骆有庆 张琴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该病自20世纪初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已从北美扩散蔓延至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造成大批松树死亡(Fielding et al.,199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辉 陈琦光 迟远丽 杨媚 周而勋
为探明土壤理化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 4)菌株为对象,模拟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含水量和pH值等条件,观察和分析这些因子对Foc 4生长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Foc 4在土壤中生长的最适条件为:土壤温度25℃,含水量达到30%和偏酸性条件(pH 4~5);在盆栽试验中,Foc 4的最佳侵染条件为:温度30℃,偏酸性(pH 3~5)的土壤环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书栋 杨博智 张竹青 陈文超 戴雄泽
以干辣椒中所含辣椒红色素色价为考察指标,确定适宜的辣椒干制温度、干椒取样量和辣椒粉末粒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振荡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主要影响因素(转速、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适宜的辣椒干制温度为60℃,干辣椒取样量为20个,辣椒粉末粒径为380μm;辣椒红色素提取的适宜条件为转速230 r/min,温度50℃,时间4 h。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用振荡法按适宜提取条件提取辣椒(干椒)红色素操作简便,提取率(辣椒红色素色价为10.68)高,方法易于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乾生 杜志游 张华荣 吴鹏 朱丽萍 陈集双
【目的】鉴定引起辣椒产生褪绿黄化症状的病原物,构建侵染性克隆。【方法】大田辣椒样品通过ELISA检测,结合病毒外壳蛋白SDS-PAGE及病毒RNA分析,初步确定辣椒中病原物为黄瓜花叶病毒(CMV)Phy株系。以辣椒病毒粒子RNA为模板,采用含T7启动子的不同正向引物通过RT-PCR扩增CMV-Phy全长基因组RNA1、RNA2和RNA3。PCR产物经过双酶切后连接到pUC118载体,并分别比较5种(DH5α、HB101、JM109、LE392和NM522)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体外转录CMV-Phy的基因组cDNA克隆(pUC-P1、pUC-P2和pUC-P3)成RNA分子(P1P2P3),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明 贺俐 徐波 刘志钦 王育娜 官德义 马洪丽 何水林
建立了辣椒疫霉侵染的辣椒幼苗cDNA文库,该原始文库含有1.5×106个独立克隆,插入片段约为0.5-2 kb.采用基于PCR技术的96孔文库筛选方法,从该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1个应答辣椒疫霉侵染的候选基因的全长cDN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这个候选基因为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transfer protein,nsLTP)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冷东蔚 韦学锋 张洪保 马志锋 蒋卫 吴慧子 田维强 蔡璘
【目的】明确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在贵州烟草上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我国其他省份不同ChiVMV株系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贵州省贵阳、遵义、安顺和铜仁的烟田采集表现叶片斑驳、皱缩、坏死和花叶等症状的疑似病毒侵染的烟叶样品80份。采用RT-PCR法,设计多种病毒引物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ChiVMV进一步进行PCR分段扩增以获得贵州烟草ChiVMV的全基因组序列,基于NCBI已公布的所有ChiVMV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一致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以研究贵州ChiVMV烟草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ChiVMV在贵州烟区检出率为37.50%,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检出率为48.75%,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检出率为35.00%,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检出率仅8.75%;检测出4种复合侵染类型TMV+PVY、PVY+ChiVMV、PVY+CMV和ChiVMV+PVY+TMV,检出率分别为26.25%、6.25%、10.00%和3.75%。PCR分段扩增获得贵州省烟草分离株ChiVMV-GZ(GenBank:OP589298),其与来自四川的番茄分离株(No:KC711055)和四川烟草分离株(No:MK405594)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98.70%和98.5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其与来自四川和云南的ChiVMV株系聚为一支。【结论】辣椒脉斑驳病毒在贵州烟草上的为害已日趋严重,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在贵州烟草上分离获得分离株ChiVMV-GZ并扩增获得该病毒全基因组;基于遗传进化分析发现,ChiVMV-GZ与来自四川和云南的ChiVMV株系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明华 王飞 叶志彪
根据已报道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合成1对引物,对侵染辣椒的黄瓜花叶病毒湖北分离物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内不同辣椒主产区采集到的样品CP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率高达98.2%~99.2%,与CMV亚组Ⅰ和亚组Ⅱ各株系之间的核苷酸同源率分别为92.1%~96.5%和72.1%~78.1%,并且和亚组Ⅰ中的IB系列株系同源率更高。由此确认这4个CMV分离物属于亚组Ⅰ中的ⅠB成员。
关键词:
辣椒 黄瓜花叶病毒 CP基因 亚组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