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1)
- 2023(5643)
- 2022(4740)
- 2021(4209)
- 2020(3470)
- 2019(7491)
- 2018(7148)
- 2017(13266)
- 2016(7376)
- 2015(7811)
- 2014(7433)
- 2013(7229)
- 2012(6557)
- 2011(5951)
- 2010(5891)
- 2009(5105)
- 2008(4976)
- 2007(4129)
- 2006(3521)
- 2005(2891)
- 学科
- 济(26094)
- 经济(26060)
- 业(20549)
- 管理(20240)
- 企(15630)
- 企业(15630)
- 方法(12948)
- 数学(11855)
- 数学方法(11763)
- 农(8325)
- 财(7681)
- 贸(7017)
- 贸易(7015)
- 学(6864)
- 易(6848)
- 中国(6661)
- 业经(5927)
- 农业(5794)
- 技术(5001)
- 务(4845)
- 财务(4834)
- 财务管理(4830)
- 环境(4698)
- 制(4690)
- 企业财务(4604)
- 银(4145)
- 银行(4105)
- 地方(4055)
- 产业(3934)
- 划(3926)
- 机构
- 大学(106472)
- 学院(105741)
- 济(41405)
- 经济(40762)
- 研究(39081)
- 管理(38763)
- 理学(34921)
- 理学院(34471)
- 管理学(33774)
- 管理学院(33605)
- 农(32140)
- 科学(28408)
- 中国(26948)
- 农业(26111)
- 业大(24875)
- 京(21918)
- 所(21796)
- 研究所(20557)
- 农业大学(17667)
- 中心(17104)
- 财(16585)
- 江(14678)
- 财经(14063)
- 省(13931)
- 业(13831)
- 室(13608)
- 院(13606)
- 科学院(13541)
- 北京(13019)
- 经(13010)
- 基金
- 项目(81562)
- 科学(62905)
- 基金(60803)
- 家(57836)
- 国家(57379)
- 研究(48997)
- 科学基金(47245)
- 自然(34216)
- 自然科(33474)
- 自然科学(33459)
- 自然科学基金(32907)
- 基金项目(32863)
- 省(32283)
- 社会(32230)
- 社会科(30625)
- 社会科学(30614)
- 划(28295)
- 资助(23732)
- 教育(21906)
- 计划(19195)
- 重点(19012)
- 创(17571)
- 科技(17503)
- 部(17324)
- 发(17183)
- 科研(16864)
- 业(16791)
- 编号(16627)
- 创新(16518)
- 农(15292)
共检索到140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小艳 李永飞 陈永伟 李鑫 李昱 张海宇 康建宏 吴宏亮
【目的】为应对春小麦后期高温引起的早衰,深入探究作物早衰的生理机理,为春小麦抗逆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宁夏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供试材料,以常温为对照(CK),设3个高温(HT)时段:花后10~12 d(HT1)、15~17 d(HT2)、20~22 d(HT3)测定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结果】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春小麦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且以花后10~12 d高温胁迫影响最大。与CK相比,HT1花后15~25 d和HT2花后20~25 d时,春小麦旗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及叶绿素含量(Ca、Cb、Cx+c)均显著下降(P<0.05),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上升(P0.05)。此外,高温胁迫越早,对千粒重(TK)和产量(GY)的影响越大,与CK相比,HT1、HT2处理的TK分别降低23.43%、18.90%,GY分别下降15.07%、3.69%,HT3处理的TK与GY下降略低。【结论】高温胁迫显著影响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高温发生越早,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下降越快,影响程度表现为花后10~12 d>花后15~17 d>花后20~22 d。
关键词:
春小麦 高温 旗叶光合特征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慕宇 米美多 孙立影 朱荣 康建宏
【目的】本文研究了氮素基追比对花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人工模拟高温,对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和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高温胁迫下,宁春4号与宁春47号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F_v/F_m和PI下降显著,热耗散量子比率F_0/F_m升高,C_i变化不明显。但在高温和氮素互作下,氮肥基追比为3∶7和4∶6条件下春小麦旗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
关键词:
春小麦 高温 氮素 光合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飞 李战魁 张战胜 陈永伟 康建宏 吴宏亮
【目的】探究氮肥后移对高温胁迫下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早衰的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以宁3015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农垦平吉堡农六队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温度,设(25±2)℃(常温RT)和(35±2)℃(高温HT),副区为氮肥运筹。施氮总量一定(300 kg·N·km~(-2)),2022年设G1(分蘖期30%)、G2(拔节期30%)、G3(孕穗期30%)、G4(抽穗期20%)和G5(灌浆期20%)共5种施肥方式,2023年由前一年试验结果筛选出G1(分蘖期30%)、G3(孕穗期30%)和G5(灌浆期20%)共3个处理。于开花期开始取样,每5天取样一次,测定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两年氮肥运筹试验中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和产量均在G5处理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和膜透性均在G5处理下最低,且与G1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春小麦籽粒产量和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评价表明,2022和2023年氮肥运筹的主成分得分排序为G5>G3>G4>G2>G1和G5>G3>G1,两年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适当的氮肥后移可以降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而增加产量,本试验中灌浆期施氮总量20%的处理较为适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建波 徐灿 朱荣 吴宏亮 康建宏
【目的】春小麦灌浆期频繁遭受高温胁迫,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研究缓减高温危害的栽培措施,对春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宁夏灌区主栽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定氮条件下不同追肥时期对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导致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和淀粉关键酶活性下降,而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可以缓减高温危害。孕穗期处理下,高温与常温相较总淀粉含量减少7.18%。在常温条件下,孕穗期较分蘖期追施氮肥,总淀粉含量、ADPG-PPase、SBE、SSS分别增加24.6%、32.2%、39.7%、37.7%。【结论】方差分析表明,温度与施氮时期对淀粉含量及淀粉关键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可以有效缓减高温对籽粒淀粉含量、淀粉关键酶及产量的影响,说明适当的氮肥后移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春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春小麦 施氮时期 高温 淀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晨阳 张艳菲 卢红芳 赵君霞 马耕 马冬云 朱云集 郭天财 马英 姜玉梅
【目的】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渍水(WL)、高温(HT)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探明小麦在逆境及其复合胁迫下籽粒淀粉组成和品质的变化。【方法】2011—2013年度以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小麦花后土壤渍水(WL,花后5—14 d全天进行)、高温(HT,花后5—14 d,每天10:00—16:00处理)及渍水+高温复合胁迫(WL+HT)对小麦产量、淀粉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WL、HT及WL+HT胁迫均导致小麦淀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2011—2012年分别下降28%、46%和52%,2012—2013年分别下...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高温 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宁 宋利兵 刘健 冯浩 吴淑芳 何建强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绚 汤绪 陈葆德 田展 钟洪麟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生殖阶段对高温较敏感,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如遇短暂的高温天气,产量会显著下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在IPCC SRES A1B情景下2001-2090年气候预估数据,运用CERES-Wheat模型,对中国6个代表站点的小麦产量受高温的影响设计了敏感性试验,计算高温胁迫强度指数,预估了中国未来小麦产量易受高温胁迫威胁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开花前期和后期小麦产量对高温的响应不同。开花前期为小麦产量受高温影响最重要的敏感时期,在开花前期遭遇短暂的高温天气(单日最高气温大于32℃)就会导致产量的剧烈下降,并且当单日高温发生的越接近开花期,产量的损失越严重。灌浆期小麦遇到极端高温或者连续性的极端高温产量会有下降,并且灌浆期前期比后期对高温更敏感。CERES-Wheat模型在模拟小麦灌浆期对高温反应的敏感性较弱。中国小麦生产受高温胁迫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高纬地区,即新疆、河套和东北地区,并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敏感期高温胁迫的强度和范围均会进一步扩大。气候变暖导致高温胁迫强度增强,必然提高未来小麦减产的风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岩 林琪 位东斌 于振文
在池栽防雨旱棚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气孔导度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但是,轻度胁迫与水分适宜处理之间,上述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这就为节水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土壤水分胁迫,光合作用,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坚天才 吴宏亮 康建宏 李鑫 刘根红 陈倬 高娣
【目的】为了研究高温条件下氮素对春小麦荧光特性影响机制,阐明氮素调控光反应中心的内在机理,从而制定缓解高温危害的氮肥运筹措施。【方法】于2019年和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5个施氮量,依次为0(N0)、75 kg·hm~(-2)(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副区为温度,分别为25℃±2℃(CK)和35℃±2℃(HT)。分析花后不同温度处理下施氮量与叶片含氮量、叶绿素、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参数、PSⅡJ相可变荧光(VJ)、PSⅡ能量分配率、PI、Fv/F0和Fv/Fm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施氮量与温度对叶片含氮量、叶绿素a、叶绿素b、ABS/RC、DI0/RC、VJ、φE0、φD0和产量的影响显著。2年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N3(225 kg·hm~(-2))时产量最高,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9.51t·hm~(-2)(CK)和8.73 t·hm~(-2)(HT)。同一氮肥处理下,高温与常温间各指标差异明显,高温处理后叶绿素a、ABS/RC、ET0/RC、TR0/RC、PI、Fv/F0、Fv/Fm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说明高温对荧光参数和PSⅡ活性的影响具有负效应。同一温度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春小麦叶绿素含量、ABS/RC、ET0/RC、PI、Fv/F0和Fv/Fm等均呈先增后降趋势,DI0/RC和VJ呈先降后增趋势,且在N3时达到峰值,说明施氮量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和PSⅡ活性的影响具有补偿效应,适宜的施氮量可以有效增强其活性。温度对ABS/RC、TR0/RC、ET0/RC、Fv/F0和Fv/Fm的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与温度对ABS/RC、TR0/RC、ET0/RC、Fv/F0和Fv/Fm的交互影响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
关键词:
春小麦 施氮量 花后高温 荧光特性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荣 康建宏 慕宇 苏玮 吴宏亮
【目的】本文研究了喷施叶面肥对花后干旱胁迫下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宁春4号为材料,不喷施任何肥料的处理作为对照CK,叶面肥分别设置喷施清水、2%尿素、2%磷酸二氢钾、8%微肥、10%SOD叶面肥、10%复合氨基酸、2%富硒肥、8%旱地龙和4%农家宝共8个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结果】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增加了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经济系数。说明喷施叶面肥能有效缓解花后干旱对春小麦叶片光
关键词:
春小麦 花后干旱 叶面肥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旺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赵凯男 侯园泉 赵志明 杨中帅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W1:播前65%MFC(最大田间持水量)+拔节后45%~55%MFC)、中度干旱(W2:播前75%MFC+拔节后55%~65%MFC)、轻度干旱(W3:播前75%MFC+拔节后65%~75%MFC)、适宜供水(W4:播前75%MFC+拔节后75%~85%MFC)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前期、中期和中后期14:00—16:00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成熟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分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下午的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成熟期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从2 a均值来看,与W4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1、W2和W3)灌浆期下午的旗叶Pn、Gs和ΦPSⅡ,JM47分别降低2.07%~68.92%,-3.23%~50.00%和-1.89%~30.19%;YZ4110分别降低7.71%~80.19%,11.11%~59.26%和0~73.47%;JM47和YZ4110灌浆中期下午的旗叶Tr分别降低6.30%~32.87%和6.49%~41.74%,灌浆中后期下午旗叶Fv/Fm分别降低1.20%~18.52%和2.50%~30.00%,且上述指标的降幅基本表现为JM4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倩 贺明荣 代兴龙 贾殿勇
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播种密度(60,75,90,105 kg/hm2)和3个施氮水平(0,180,24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通过改善光合特性,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和播种密度,为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密度对群体光合速率的正向效应主要体现在灌浆前中期,而施氮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灌浆中后期,高产模式下二者的互作效应使得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灌浆期保持较高的水平,群体光合性能的改善引起籽粒产...
关键词:
群体光合 氮密互作 冬小麦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义国 林琪 房清龙
在旱地设置旋耕(CK)、旋耕还田(RS)、免耕还田(NS)、深松还田(SS)和深耕还田(DS)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及水分环境的改变,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总效应为秸秆还田大于不还田。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光合特性表现为SS>NS>DS>RS,秸秆还田尤其减缓了灌浆中后期叶绿素的降解。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出苗率,SS处理和NS处理出苗率最低,分别比CK低21.25%和16.5%,穗数较低,但由于光合能力较强,千粒质量最高,穗粒数也高于其他处理,SS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还田处理,综合本试验结果,...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光合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