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1)
- 2023(15274)
- 2022(12643)
- 2021(11602)
- 2020(9877)
- 2019(21749)
- 2018(21625)
- 2017(41419)
- 2016(21988)
- 2015(24759)
- 2014(23959)
- 2013(23501)
- 2012(21527)
- 2011(19042)
- 2010(19339)
- 2009(18235)
- 2008(18173)
- 2007(16374)
- 2006(14496)
- 2005(13364)
- 学科
- 业(93411)
- 济(89115)
- 经济(88972)
- 企(85576)
- 企业(85576)
- 管理(82791)
- 方法(33676)
- 业经(32092)
- 财(31743)
- 农(29498)
- 数学(24111)
- 技术(23944)
- 数学方法(23900)
- 制(23745)
- 中国(23360)
- 务(22588)
- 财务(22561)
- 财务管理(22533)
- 企业财务(21314)
- 农业(20823)
- 理论(18087)
- 体(17391)
- 贸(17363)
- 贸易(17349)
- 地方(16988)
- 划(16987)
- 和(16934)
- 易(16854)
- 策(16311)
- 银(15629)
- 机构
- 学院(310095)
- 大学(304405)
- 济(131269)
- 经济(128657)
- 管理(124240)
- 理学(105518)
- 理学院(104425)
- 管理学(103181)
- 管理学院(102552)
- 研究(101737)
- 中国(81958)
- 财(64930)
- 京(64390)
- 科学(57942)
- 财经(49984)
- 所(49903)
- 江(49329)
- 农(48240)
- 中心(47517)
- 经(45242)
- 研究所(44335)
- 业大(41733)
- 北京(40218)
- 经济学(38936)
- 州(38590)
- 范(37824)
- 师范(37517)
- 农业(37449)
- 院(37449)
- 财经大学(36712)
- 基金
- 项目(200007)
- 科学(160441)
- 研究(152548)
- 基金(145810)
- 家(125135)
- 国家(124010)
- 科学基金(108812)
- 社会(98397)
- 社会科(93337)
- 社会科学(93317)
- 省(79387)
- 基金项目(77726)
- 教育(68607)
- 自然(68297)
- 自然科(66738)
- 自然科学(66725)
- 自然科学基金(65609)
- 划(65088)
- 编号(61638)
- 资助(56742)
- 成果(49556)
- 创(47829)
- 重点(44947)
- 部(44314)
- 创新(43790)
- 发(43762)
- 制(43377)
- 课题(42357)
- 业(41991)
- 国家社会(40804)
- 期刊
- 济(155229)
- 经济(155229)
- 研究(96146)
- 中国(66515)
- 财(54640)
- 管理(53426)
- 农(45550)
- 科学(41156)
- 学报(39510)
- 教育(32984)
- 融(32089)
- 金融(32089)
- 大学(31688)
- 农业(31069)
- 技术(30401)
- 学学(29796)
- 业经(26892)
- 财经(25043)
- 经济研究(23824)
- 经(21782)
- 问题(19969)
- 业(19873)
- 技术经济(17972)
- 贸(17289)
- 国际(16530)
- 现代(16308)
- 科技(16195)
- 财会(15972)
- 世界(15605)
- 会计(14478)
共检索到484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贝贝 李存金
以专利为视角分析芯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态势,探索各国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创新模式,以期对中国芯片制造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提供参考。首先通过聚类和共现等方式识别出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然后对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竞争演化和技术距离进行分析,归纳不同国家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和技术创新模式。研究得出:(1)芯片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的主要竞争国家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中国和法国,具有最高技术水平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2)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明星企业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前者的竞争对手主要为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美国瓦特洛电气公司。(3)芯片制造领域核心企业的技术竞争策略表现出明显的国别特征,日本企业更注重专业化,美国明星企业更替更频繁,韩国企业专利布局范围更广泛。(4)不同国家芯片制造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日本企业偏重模仿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相结合,韩国企业注重突破式创新,美国企业以突破式创新为主、模仿式创新为辅,中国企业以模仿式创新为主、突破式创新为辅。最后对中国芯片制造技术发展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对明星企业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从制度设计层面加强对中国薄弱领域的重视,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时结合中国情境和自身实际、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现状和创新模式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保永文 马颖
引入包含国内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函数,分析技术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制,并利用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对异质创新成果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产业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以专利申请量度量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大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显著提升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显著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成本费用下降带来的成本竞争机制无显著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安 李士梅 尹逊之
数字经济背景下,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与数字化转型有效协同,是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中国16类制造业投入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化投入显著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即在自主创新领域表现出“数字化创新悖论”;同时,数字化投入也抑制了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数字化投入以及电信数字化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IT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投入反而会强化模仿创新的消极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增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契合度,快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仁发 汪青青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投入及其基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存在行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也存在行业差异性;基于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异质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入服务化、金融业保险投入服务化、科学技术投入服务化均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贝贝 李娜 李存金
芯片制造技术攻关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提升该类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是扭转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以技术系统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基于结构再造原理,构建芯片制造技术集成创新机理理论框架,并以芯片光刻工艺专利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系统结构再造是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技术市场需求引导下,调整或重构芯片制造技术系统中技术元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集成规则,使系统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相互配合更加高效,从而推动原技术系统向高良品率、高集成度和低能耗芯片制造新技术系统转变;(2)芯片制造技术系统结构变化包括技术元素种类变化、元素间关联关系变化和元素比重变化3种原因;(3)根据系统结构变化程度,将结构再造分成结构调整和结构重组两类。该结论有助于加深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对芯片制造技术创新原理的理解,同时对复杂技术系统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系统结构再造 芯片制造技术 集成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桂莲
高端制造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所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方法的创新。文章在探析高端制造与传统制造主要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基于高端制造的实际生产规律和成本发生态势,调整成本分配的技术路径。并通过一个专业案例,提出了产品制造的成本费用分配尤其是间接费用分配的新思考、新模型。案例启发我们,基于细节的动态变化,及时改良成本核算办法,也是增强管理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高端制造 成本核算 优化探索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张明志
文章基于环境规制视角,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内生关系,并利用分行业数据进一步检验不同污染密集度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何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波特假说"得到验证。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重度污染行业的多数变量对技术创新表现负向影响、缺乏内在创新动力,中度污染行业则明显存在资本过度深化问题。由于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表现差异化的影响,整体、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呈现U型特征,而重度污染行业则表现为倒U型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志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颖俊 薛有志
产业创新需求要素IIR是从事制造业产业分析的重要工具,但是尚未有文献以IIR来针对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代工产业进行分析。本文分析现有产业竞争者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以判断中国内地芯片制造代工产业所处的位置,利用产业组合与创新需求IIR要素进行专家问卷的实证研究。3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未来中国内地地区的芯片制造代工产业应朝"差异化"与"焦点化"的战略方向前进,而非仅强调在先进工艺的竞争。
关键词:
产业创新需求要素 芯片制造代工 中国大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生产率(PR)、贸易竞争力(RCA)、产业利润(ACR)四者间传导关联的统计分布特征,并从"过程传导"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过程传导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产业发展驱动力过程传导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递减、时滞甚至断裂效应。有效地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在于克服现有"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中的"传导短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段志蓉 陈晓
本文依托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总结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本土优势,指出了其两个主要来源,即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层面的内部人优势。在此基础上,对本土优势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企业战略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秀华 陈伟
文章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比较我国和日本、韩国在造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指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是我国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低下,也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推进我国船舶制造业管理创新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程程 常旭华
通过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图谱分析,识别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从区域层面分析和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台湾、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分布,及其研发合作关系特征,为中国智能芯片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可分为延续传统计算架构、打造量子芯片、研发类脑芯片3条路径;(2)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分布呈现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聚焦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全赛道,粤港澳地区聚焦传统赛道,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聚焦智能芯片的实验室研发;(3)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关系演化呈现关键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规模逐渐缩小,合作关系逐渐稳健,合作网络时空发展向“地缘性+业缘性”演化,研发合作方向逐渐呈现两极化的态势。
关键词:
智能芯片 创新网络 知识图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南 李逸凡 刘谦 刘星
探讨前沿科技领域专利转化特征并对其进行精准识别与预测,对于我国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人工智能芯片专利领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测度最优转化预测方案,分析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或地区专利成功转化影响因素,从企业/高校、国内/国际等不同层面总结专利成功转化的主要特征。结果发现: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效果较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专利转化概率服从对数曲线分布,影响高校/企业、国内/国外专利转化特征的因素有所不同。最后,提出高校/科研机构应注重高价值专利维持和团队合作、企业应提升专利技术质量和撰写质量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