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5)
- 2023(9379)
- 2022(8539)
- 2021(8076)
- 2020(6825)
- 2019(15861)
- 2018(15855)
- 2017(30051)
- 2016(16881)
- 2015(19010)
- 2014(18975)
- 2013(18917)
- 2012(17289)
- 2011(15489)
- 2010(15307)
- 2009(13692)
- 2008(13051)
- 2007(11095)
- 2006(9437)
- 2005(7923)
- 学科
- 济(59665)
- 经济(59600)
- 管理(44619)
- 业(42239)
- 企(35436)
- 企业(35436)
- 方法(30212)
- 数学(26073)
- 数学方法(25775)
- 学(18362)
- 农(16035)
- 中国(14535)
- 财(14118)
- 业经(13414)
- 地方(12231)
- 理论(10955)
- 和(10953)
- 农业(10759)
- 制(10615)
- 贸(10458)
- 贸易(10454)
- 环境(10134)
- 易(10127)
- 技术(10126)
- 教育(9371)
- 务(9353)
- 财务(9295)
- 财务管理(9281)
- 企业财务(8785)
- 划(8603)
- 机构
- 大学(237836)
- 学院(235311)
- 管理(92492)
- 济(82340)
- 理学(81191)
- 研究(80743)
- 经济(80196)
- 理学院(80188)
- 管理学(78593)
- 管理学院(78203)
- 科学(57289)
- 中国(55410)
- 京(51444)
- 农(48164)
- 业大(43680)
- 所(42673)
- 研究所(39743)
- 农业(38288)
- 中心(35575)
- 财(35445)
- 江(33442)
- 北京(32167)
- 范(30778)
- 师范(30354)
- 院(29591)
- 财经(29358)
- 技术(28050)
- 州(27372)
- 经(26766)
- 省(25674)
- 基金
- 项目(173599)
- 科学(133254)
- 基金(123689)
- 研究(119789)
- 家(110870)
- 国家(109983)
- 科学基金(92380)
- 社会(70718)
- 省(69628)
- 基金项目(67039)
- 社会科(66770)
- 社会科学(66750)
- 自然(64675)
- 自然科(63077)
- 自然科学(63052)
- 自然科学基金(61894)
- 划(59216)
- 教育(54789)
- 资助(51287)
- 编号(48392)
- 重点(39391)
- 成果(38620)
- 发(36639)
- 部(36635)
- 创(36073)
- 计划(35148)
- 科研(34322)
- 课题(33826)
- 创新(33656)
- 科技(32100)
共检索到324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蓝江林 刘波 陈璐 肖荣凤 史怀 苏明星
【目的】分离、鉴定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了解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纯化芭蕉、威廉斯蕉和野生蕉植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内生细菌11属14种,野生蕉植株分离得到9种,威廉斯蕉植株7种,芭蕉植株3种。共检测到35个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10—14次,属于细菌总体类群(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4—6次,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2—3次,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
关键词:
芭蕉属植物 内生细菌 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胡桂萍 肖荣凤
【目的】分析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特性,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模型。【方法】通过脂肪酸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对来自于西瓜、香蕉和花生寄主的22株尖孢镰刀菌进行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的同质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特征脂肪酸,利用Bayes逐步判别方法,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结果】从供试的22个菌株中检测到8种脂肪酸,其中常见脂肪酸有6条,相对含量60%以上的主要脂肪酸有16:0、18:0和18:2 CIS 9,12/18:0a。对常见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仕军 王加启 卜登攀 魏宏阳 周凌云 雒秋江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国内广泛种植的几种植物油籽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影响,为改变牛奶脂肪酸组成,提高乳品质寻找合适的途径。【方法】选用40头泌乳中期(150±25d)、胎次(3±1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对照组、全脂整粒大豆组、混合油籽组以及全脂膨化大豆组)设计。试验期6周,牛奶样品于试验第4、5和6周采集,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脂肪酸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膨化大豆后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提高了83.33%(P<0.05)。全脂整粒大豆组、混合油籽组以及全脂膨化大豆组乳脂中月桂酸(C12﹕0)和豆蔻酸(C14﹕0)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5.7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彩霞 高荣孚
对豌豆类囊体及其两种PSⅠ复合物 (PSⅠ 1和PSⅠ 2 )的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它们均含有MGDG ,DGDG ,SQDG ,PG和PC 5种酰基脂 .两种PSⅠ复合物的类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PSⅠ 1和PSⅠ 2类脂与脂肪酸组成特性推论 ,PSⅠ 1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膜的非垛叠区 ,PSⅠ 2可能主要分布在垛叠区 ;PSI 1的结构比PSⅠ 2稳定 .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桑 陈春燕 黄旭雄 陈乃松 龚续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
关键词:
大黄鱼 植物油替代 总脂 脂肪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莉 虞徳夫 王超 丁立人 朱伟云 杭苏琴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制剂对苏淮断奶仔猪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微生物菌群数量、短链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和体质量(9.34 kg)相近的28日龄健康苏淮断奶仔猪144头,按饲喂日粮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基础日粮+植物乳杆菌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预饲期3 d,仔猪32日龄开始试验,59日龄试验结束时屠宰采样。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及黏膜样品分别用于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和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分别收集盲肠和结肠食糜,测定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RT-qPCR分析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PepT1、空肠SGLT-1和PepT1以及回肠SGL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上调十二指肠Occludin、空肠和回肠Occludin和Z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制剂组可显著增加盲肠丁酸、结肠丁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结肠乳酸杆菌和梭菌ⅩⅣa群的数量(P<0.05);相较于抗生素组,植物乳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结肠乳酸和丁酸含量以及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仔猪断奶时饲喂植物乳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黏膜营养素转运体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短链脂肪酸和乳酸含量,促进肠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梭菌ⅩⅣa群的增殖,减少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断奶应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强 方家松 黄咸雨 张一鸣 王亚松 张利 李江燕
已有研究表明,深海中嗜高压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磷脂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稳定碳同位素分馏与细菌生长压力之间呈现出线性相关性,而表层革兰氏阳性细菌脂肪酸同位素特征与压力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压力培养、脂肪酸提取以及二维单体同位素分析等工作,研究了在0. 1,10,20,30,40,50MPa压力下,革兰氏阳性细菌Bacillus subtilis磷脂脂肪酸碳、氢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1)高压下(≥10MPa)支链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氢同位素分馏随生长压力上升负偏趋势减弱,并与压力之间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2)高压下(≥10 MPa),支链与饱和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分馏随压力上升而负偏趋势减弱,也与生长压力存在明显线性关系,并且,单不饱和脂肪酸δ13C保持稳定。由于压力促进了氢从NADPH向脂肪酸转化的效率,使反应更加完全,分馏效应减弱。因为碳、氢同位素分馏受压力控制,故而在研究深海有机物来源、转运、循环,尤其是深渊生物地球化学时,应充分评估:(1)稳定同位素分馏对生长压力的依赖;(2)嗜高压微生物对海底沉积物中有机物同位素组成的改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兹苓 包宏 郭会玲
对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水稻、玉米等从生物膜膜脂的组成和配比的角度来探讨抗寒机理已有很多的报告,对多年生木本植物的研究还不很多。以前的研究结果大部分都支持了脂肪酸不饱和度与抗寒性的相关性,但各种植物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一些相反的结论。为了比较杨树耐寒品种和不耐寒品种在化学和生理特性上的差别,本研究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测定了耐寒欧美杨(45杨)和不耐寒美洲黑杨(69杨)的膜脂总脂肪酸、磷脂组分的配比和总磷脂含量,为判别杨树无性系新品种的抗寒能力提供了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道营 徐为民 徐幸莲 周光宏
研究了南京板鸭各个加工工艺阶段的股二头肌肌内磷脂与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采用氯仿-甲醇溶液提取肌内脂质,采用固相萃取法将游离脂肪酸和磷脂与其他脂类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各种磷脂组分的含量,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了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各种磷脂含量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提高与磷脂含量的降低与脑磷脂含量的下降关系密切.
关键词:
南京板鸭 加工工艺 磷脂 游离脂肪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焱平 王兰英 谢颕 柳志强 马文平
以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靶标菌,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皿内拮抗活性测定及感病香蕉活体组织控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该内生细菌有很好的皿内抑菌效果,抑菌带达到18 mm;内生细菌发酵液及滤液均能有效控制靶标菌在香蕉条上的扩展,特别是发酵液的病情控制率达到80.60%,防治效果明显。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内生细菌鉴定为岸滨芽孢杆菌(Bacillus litorali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关键词:
食用豆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翟海佳 郑忠明 金中文 陆开宏 孙芳 汪洋 李越蜀
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从娇娇 庾庭驰 于立志 王红丽 吴旭干 王锡昌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植物油[W﹝豆油﹞:W﹝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0%、50%和100%)的鱼油,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3组成体雌蟹70 d。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所不同,体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占比约50%,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性腺中n-6 PU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胰腺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最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及PUFA总含量都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F1,F3组相比,F2组肝胰腺的n-3 PUFA含量最高(P < 0.05),3个可食部位的EPA+DHA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对其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有正面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邹兴淮
对人工饲养的成年健康果子狸和狸獭屠体含脂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又对两种动物油脂的酸价、皂化价、碘价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化学及仪器分析。结果表明 ,果子狸油和狸獭油的酸价分别为 5 3 90和 4 8 32 ;皂化价分别为 98 80和 10 0 2 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不饱和度 )分别为 6 0 0 5 %和 5 8 85 %。两种动物油均含有对人体具有重要营养代谢功能的C 2 0∶4 (花生四烯酸 ) ,在医药保健及化妆品行业 ,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果子狸 狸獭 脂肪 脂肪酸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