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85)
- 2023(3371)
- 2022(2605)
- 2021(2755)
- 2020(2131)
- 2019(4980)
- 2018(5066)
- 2017(7709)
- 2016(5614)
- 2015(6372)
- 2014(6375)
- 2013(5354)
- 2012(5088)
- 2011(4861)
- 2010(5149)
- 2009(4302)
- 2008(4136)
- 2007(3810)
- 2006(3534)
- 2005(3241)
- 学科
- 教育(18766)
- 中国(9990)
- 济(8929)
- 经济(8917)
- 管理(8823)
- 业(7568)
- 企(6013)
- 企业(6013)
- 理论(5917)
- 教学(5636)
- 学(4692)
- 财(4372)
- 发(3877)
- 农(3812)
- 发展(3649)
- 展(3527)
- 革(3320)
- 改革(3217)
- 思想(3180)
- 研究(3148)
- 政治(3090)
- 高等(3053)
- 思想政治(2902)
- 政治教育(2902)
- 治教(2902)
- 方法(2873)
- 德育(2872)
- 制(2868)
- 技术(2855)
- 教育改革(2826)
- 机构
- 大学(65783)
- 学院(60472)
- 教育(27203)
- 研究(26109)
- 范(20512)
- 师范(20449)
- 师范大学(17172)
- 京(16242)
- 管理(15606)
- 济(15225)
- 科学(14600)
- 经济(14553)
- 理学(13092)
- 所(12988)
- 中国(12786)
- 理学院(12755)
- 管理学(12254)
- 管理学院(12111)
- 研究所(11685)
- 北京(11567)
- 职业(11433)
- 江(11227)
- 技术(10849)
- 教育学(10654)
- 中心(10559)
- 院(9575)
- 财(8941)
- 州(8699)
- 农(8225)
- 职业技术(7777)
共检索到109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杜丽静
芬兰是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高福利国家,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是让人持久享受幸福的教育。幸福教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每一位儿童都有平等、充分的教育参与权。在芬兰,政府建构完善的儿童教育参与法律体系,成立正式的团体组织,自上而下实施了一系列儿童教育参与计划,提高民众儿童教育参与的意识与观念,形成了层次分明、独立透明的内外部评估体系,充分保障了芬兰儿童教育参与的权利和实现程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余益兵 邹泓
以91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流动儿童个人掌控感、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倾向、积极-消极情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各指标得分均处于理论的中等水平。(2)流动儿童男生的乐观主义倾向得分高于女生;初二年级的个人掌控感得分最低,消极情感得分最高。(3)公立学校中的流动儿童个人掌控感和积极情感高于民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迁徙时间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者还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珏
芬兰作为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创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芬兰媒介教育模式是:将媒介素养主题正式纳入到国家核心课程体系中,利用学前教育和小学课间活动开展系统而有效的儿童与媒介计划,同时倡导学校、政府、媒介业、家庭共同营造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学习情境。其核心思想是:以跨媒体、跨学科的形式渗透在核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发展儿童认知、情感、技能和思维为目的来整合资源;公共机构和私人领域之间充分信任,积极配合。
关键词:
跨界合作 芬兰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庞亚男 李泊 朱丽娟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和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如何依据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探讨适合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是流动儿童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出发,分析如何看待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主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姜英杰 严燕
留守儿童成长中往往会产生情感偏差,鉴于情感在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内生性价值和全息性作用以及情感发展关键期错失的深远影响,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积极情感教育十分必要。促进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教育,应注重积极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生态位调适,加强积极情感教育主体的多元协同,达成积极情感教育内容的知情统一,在积极情感教育实施中体现阶段性特征和人文性关怀。
关键词:
积极情感教育 留守儿童 共情训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倩 方彤
芬兰职业教育发展日趋成熟与完善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好坏,芬兰为此不仅设置了专门的职业教师教育机构,还有严格规范的录用机制、规范职业教师任职资格和准入制度等。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师 教师培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皮拥军
作为OECD成员国,韩国和芬兰的经验表明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并非不可兼得,而且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考察了两国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追求教育公平发展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乃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韩国 芬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彦通
2009年10月31日,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人们在追思这位伟大科学家不朽功勋的时候,回顾并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感佩于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1989年7月,钱学森先生曾为本刊"教育问题笔谈"栏目撰写题为《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主张。这里,发表专家学者重读此文的体会文章,以表达我们对钱学森先生的缅怀之情。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社会衰落,加之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扩张而其成长环境趋于恶化,其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忧思。学术界近十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通常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流动而本人留在户籍登记地的O~17周岁人口。因其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或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会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开始兴起。1891年著名的剑桥方案提出,让智慧出众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四、五、六年中学习四至九年级课程内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冯超 柯学 李泊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塑造积极向上心态,为幸福人生奠基。该理论对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均有积极的指导价值。本文介绍了超常儿童认知与个性的发展特点,分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对超常儿童教育的作用,重点阐述在超常儿童教育中实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方面思考,强调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超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的核心。
关键词:
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慧娟
我国目前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存在目标不清晰、设计缺乏系统性、政策主体较单一、政策地位附属性等缺点,不能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在当前流动儿童规模巨大且定居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策形态。本研究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流动儿童相关教育政策。在对发展型社会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发展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内涵及特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星 杨挺
超常儿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支持。美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超常儿童的教育,各级政府通过对超常儿童鉴定、超常儿童服务项目以及超常儿童教育经费等相关方面进行规范与管理,给予了超常儿童教育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以达到最大程度上发展超常儿童潜能的终极目标。由于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起步较晚,在支持措施上不够完善,借鉴美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经验,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美国 超常儿童 支持措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教育公平可分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在上述三方面均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在教育机会上,与普通儿童相比,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学前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辍学率则高于普通儿童;在残疾儿童内部,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残疾儿童之间也存在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现象。在教育过程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较低,残疾儿童教育师资比较薄弱,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在教育结果上,六年级以后残疾儿童在校生人数急剧下降,残疾儿童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薄弱,造成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断层。所以说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事业还面临诸多挑战,任重道远。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教育公平 进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瑞常
芬兰于2014年合并、裁撤国家层面现有的教育评价机构,建立了芬兰教育评价中心。该中心在整体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上与改革前相比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即坚持"信任"与"合作"两个基本信念,继续走其所谓的"第四条道路"。这一机构具有明显的"半官办、半社会"特征,是一种社会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的新模式,主要开展专题评价、系统评价、学业成就测评和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体系审查等评价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