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6)
- 2023(9129)
- 2022(8266)
- 2021(7894)
- 2020(6597)
- 2019(15517)
- 2018(15555)
- 2017(29585)
- 2016(16703)
- 2015(18897)
- 2014(18969)
- 2013(18556)
- 2012(16790)
- 2011(15004)
- 2010(14910)
- 2009(13162)
- 2008(12591)
- 2007(10655)
- 2006(9138)
- 2005(7611)
- 学科
- 济(58636)
- 经济(58571)
- 管理(44451)
- 业(42010)
- 企(35336)
- 企业(35336)
- 方法(29607)
- 数学(25565)
- 数学方法(25253)
- 农(15740)
- 学(15024)
- 中国(14999)
- 财(13823)
- 业经(13173)
- 理论(12856)
- 地方(12248)
- 教育(10652)
- 农业(10484)
- 和(10343)
- 技术(10225)
- 贸(10029)
- 贸易(10025)
- 易(9715)
- 环境(9649)
- 务(9210)
- 制(9193)
- 财务(9153)
- 财务管理(9138)
- 企业财务(8656)
- 划(8618)
- 机构
- 大学(228064)
- 学院(227242)
- 管理(91085)
- 济(80397)
- 理学(79953)
- 理学院(79006)
- 经济(78363)
- 管理学(77523)
- 管理学院(77144)
- 研究(74446)
- 中国(51087)
- 科学(50379)
- 京(48730)
- 农(40506)
- 业大(38421)
- 所(38172)
- 研究所(35440)
- 财(34899)
- 中心(33113)
- 农业(32098)
- 江(32033)
- 范(31022)
- 师范(30672)
- 北京(30529)
- 财经(28938)
- 技术(27540)
- 院(27192)
- 州(26537)
- 经(26359)
- 师范大学(24620)
- 基金
- 项目(164786)
- 科学(127325)
- 研究(119264)
- 基金(116461)
- 家(102391)
- 国家(101517)
- 科学基金(86286)
- 社会(70424)
- 省(66733)
- 社会科(66519)
- 社会科学(66497)
- 基金项目(63173)
- 自然(58595)
- 自然科(57201)
- 自然科学(57184)
- 划(56185)
- 自然科学基金(56117)
- 教育(56080)
- 编号(49948)
- 资助(48129)
- 成果(40177)
- 重点(37043)
- 部(35346)
- 课题(34787)
- 创(34736)
- 发(34631)
- 创新(32249)
- 科研(31909)
- 计划(31140)
- 项目编号(30813)
共检索到314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鲁红学 赵明敏 李建强
为进一步了解芦荟黑斑病的发生规律,采用组织分离法、血球计数板法、悬滴法等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荟黑斑病的病原菌为倒梨形链格孢(Alternaria obpyriformisT Y Zhang)。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在pH 3.92~10.82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3.92~6.83,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 5.23~6.83;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0~30℃,最适pH 3.86~9.23。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1%时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王传铭 薛春丽 郭建伟 李珣 周银丽 吴光梅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黑斑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晏卫红 黄思良 付岗 岑贞陆 谢玲
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石油醚、正己烷8种溶剂对库拉索芦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提取产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强而提高。以白菜黑斑病菌为测试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芦荟各种溶剂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当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各种溶剂粗提物均表现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分别为71.4%、71.3%和62.4%。从抑菌效果及提取产率两方面考虑,乙酸乙酯为提取芦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通过测定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4种溶剂1%~10%系列浓度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甲醇、丙酮、乙酸乙酯3种溶剂对各种芦荟粗提物的溶解性,确立用乙酸乙酯-水(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生力 王崇明 杨丛海 许小幸
对虾白黑斑病是养殖中国对虾的常见病,曾被怀疑是细菌性疾病。本试验通过对病虾肝胰腺、血液和病灶组织的细菌分离,对正常虾用自黑斑病虾投喂感染,与病虾共栖感染以及用分离于病虾的细菌注射感染等一系列试验发现:细菌或其它生物性病原与对虾白黑斑病并无直接关系。通过对病虾的酚氧化酶活力测定.血细胞的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认为该病是由于对虾长期营养不良在应激状态下所引发的一种生理性疾病。腹部每节两侧基部和尾肢等部位出现的病灶──白班或黑斑是在对虾处于应激状态下,酚氧化酶诱导相关基质山酚到醌最终产生黑色素形成的。此外还讨论了相关基质的来源以及与对虾应激反应有关的几项因素。
关键词:
对虾,白黑斑病,细菌,酚氧化酶,血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平 胡红菊 王友平 田瑞 陈启亮 张靖国
采用室内离体接种和室外孢子喷雾接种方法,对3株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各菌株在PSA培养基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及菌落厚度差异显著;各病原菌菌株在光照、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培养时,日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明显差异;黑斑病病原菌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为PSA;孢子萌发最适pH值8~10;菌株A和菌株H的致病力显著强于菌株C,但这2个菌株间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A、C、H 3种菌株混合接种时,可使梨叶片表现自然发病时的典型病斑。
关键词:
梨黑斑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病情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端冲 杨金库 林若竹 姚艳霞 淮稳霞 赵文霞
[目的]分离并鉴定引起金银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金银花叶片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多基因序列分析(ITS、gpd和EF-1α序列)和致病性测定进行病原物种鉴定。[结果]在形态学上,分离获得的菌株YP4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灰白或黄白色棉毛状,与番茄匍柄霉的菌落特征相符;在基于ITS、 gpd和EF-1α序列联合构建的3种系统发育树中,供试菌株YP4均以较高支持率与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聚在同一分支上;致病性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P4接种至金银花叶片上和番茄叶片上均可产生病斑,并可再分离获得其纯菌株;因此,结合形态学、分子系统发育学以及致病性测定,该病原真菌被鉴定为番茄匍柄霉。[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引起河北省金银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这是该病菌在我国危害金银花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金银花 黑斑病 番茄匍柄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云琴
蜡梅花黑斑病是蜡梅花部的重要病害,也可为害嫩叶.病原为属半知菌亚门之 Alternariacalycanthi(Carr.)Joly.该文为1989~1991年系统研究的总结,对发病规律,包括适温、越冬与越夏以及防治试验均作了报道.用退菌特(80%,500倍液)防治该病,效果最好.并对蜡梅花黑斑病的全面防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蜡梅 退菌特 发病规律 半知菌亚门 花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王万立 刘春艳 郝永娟
对天津地区新发病害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进行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和酸碱性对该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天津地区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 Link);番茄红粉病菌菌丝伸长速度以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V8蔬菜汁培养基、燕麦片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黑麦培养基上最快;产孢量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最多;15~25℃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产孢最适温度为20~30℃;粉红单端孢喜好中等偏酸性条件,但有较强耐受碱性环境能力,菌丝伸长和孢子着生以pH 5~9较为适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志刚 唐静 王大一 谭文芳 吴洁 阎文昭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 抗性 分子标记 AFL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彬 王宏毅 卢友民 黄智辉 严进 张绍升
症状观察结果确认平和县琯溪蜜柚黑斑病出现2种症状类型:黑星型和黑斑型.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果实黑斑病的病原鉴定为亚洲柑橘叶点霉,叶片黑斑有亚洲柑橘叶点霉和中华柑橘叶点霉.采用科赫氏法则证实亚洲柑橘叶点霉是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中华柑橘叶点霉未能对琯溪蜜柚果实致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绳桃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杨绳桃(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甘薯黑斑病菌;培养条件;产孢量THEEFFECTOFDIFFERENTINCUBATIONCONDITIONONTHESPOREPRODUCTIONINCERA...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培养条件 产孢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波薇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对320份(次)甘薯品种(系)进行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EliselHalsted)抗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系)10份,抗病品种56份。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莹 柳李旺 谢学文 孟霖 刘博 王晓武 李宝聚 武剑
【目的】鉴定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同时进行白菜黑斑病抗病QTL定位研究,为白菜抗黑斑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雾法接种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分生孢子液于30 d苗龄的白菜离体叶片或植株,黑暗保湿处理后统计病情指数,比较在接种后不同接种部位和不同保湿天数抗性的差异。以优化后的方法鉴定白菜品种的黑斑病抗性,利用白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黑斑病抗性QTL定位。【结果】优化了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70份白菜类作物品种的黑斑病抗性,筛选出14份抗黑斑病材料。同时利用白菜RILs群体,定位出两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分别位于A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阎文昭 王大一
1989年至1992年采用薯块针刺接种培养方法,对473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了黑斑病抗性鉴定与筛选,结果未发现免疫抗性品种;抗病品种共19份,占4.0%;感病与高感病品种共367份,占77.6%;中间型耐病品种共87份,占18.4%。
关键词:
甘薯 黑斑病 种质资源 鉴定筛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钟 翁兴磊
研究了pH值、NaCl和温度对芦荟凝胶的黏度、溶解度、持水性、pH值、凝固点及耐冷冻性和热可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均质的芦荟凝胶液黏度和持水性比均质后的芦荟凝胶液更大 ,未均质的芦荟凝胶液的黏度为 12 2MPa·s,透光率为 18 5 % ,持水性为 5 7min ( 35 0 0r·min-1) ,pH为 4 6 0 ;芦荟凝胶的凝固点为 - 2℃ ;pH对其性质影响非常明显 ,特别在pH超过 10 6 8以后 ,透光率和黏度明显增加 ;NaCl对透光率的影响较明显 ,对pH和黏度影响不大 ;温度对黏度和透光率的影响较明显 ,对pH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芦荟凝胶 性质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