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2)
2023(2850)
2022(2379)
2021(2207)
2020(1827)
2019(3972)
2018(4184)
2017(7265)
2016(4257)
2015(4874)
2014(5204)
2013(4725)
2012(4446)
2011(3999)
2010(4104)
2009(3765)
2008(3612)
2007(3408)
2006(2992)
2005(2757)
作者
(13981)
(11772)
(11560)
(11090)
(7294)
(5521)
(5306)
(4649)
(4483)
(4168)
(3965)
(3960)
(3884)
(3875)
(3783)
(3514)
(3493)
(3445)
(3410)
(3271)
(3053)
(2990)
(2907)
(2727)
(2703)
(2696)
(2607)
(2575)
(2488)
(2422)
学科
(11952)
经济(11924)
管理(10943)
(8057)
(6503)
企业(6503)
(5441)
(5189)
(5061)
中国(4739)
(4327)
理论(3792)
(3768)
(3442)
银行(3422)
方法(3393)
(3338)
(3239)
金融(3232)
教育(3198)
体制(3057)
地方(3018)
业经(2800)
数学(2582)
数学方法(2521)
农业(2473)
(2394)
制度(2392)
教学(2353)
(2323)
机构
学院(58198)
大学(57748)
研究(23669)
(18607)
管理(18209)
经济(17962)
中国(17496)
科学(16182)
(15077)
理学(14862)
理学院(14633)
管理学(14209)
管理学院(14102)
(13430)
(13291)
研究所(12115)
农业(12001)
业大(11088)
中心(10500)
(10446)
(10313)
技术(9349)
(9307)
(8964)
北京(8455)
(8336)
师范(8158)
(8034)
(7519)
农业大学(7456)
基金
项目(39147)
科学(29038)
研究(27791)
基金(25940)
(24239)
国家(24019)
科学基金(18932)
(16648)
社会(15417)
社会科(14394)
社会科学(14392)
(14097)
基金项目(13278)
教育(13116)
自然(12484)
自然科(12183)
自然科学(12174)
自然科学基金(11933)
编号(11887)
资助(10737)
成果(10593)
课题(9394)
(9304)
重点(9110)
(8457)
计划(8384)
科技(7941)
(7892)
(7836)
(7501)
期刊
(24237)
经济(24237)
研究(17544)
中国(16818)
学报(14622)
(14374)
科学(10968)
教育(10639)
大学(10299)
学学(9730)
农业(9387)
(8509)
管理(7412)
技术(5644)
(5618)
金融(5618)
(4665)
业大(4437)
业经(4382)
(4183)
经济研究(3762)
农业大学(3755)
财经(3733)
职业(3707)
图书(3558)
科技(3268)
(3262)
(3014)
论坛(3014)
问题(2996)
共检索到96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君  张蜀宁  侯喜林  王淑敏  孙成振  
以‘尖叶芥蓝’、‘中花粗心芥蓝’和‘迟花芥蓝’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苯基噻二唑脲(TDZ)预处理、不同激素配比、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建立芥蓝离体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中花粗心芥蓝’再生能力最强;不同外植体类型中再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下胚轴、带柄子叶、子叶块;不定芽再生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2 mg.L-1NAA+6 mg.L-1 6-BA;以此激素组合为基础,下胚轴经0.5 mg.L-1 TDZ浸泡30 min预处理接种在分化培养基(MS+0.2mg.L-1 NAA+6 mg.L-1 6-BA+8 g.L-1琼脂+30 g.L-1蔗糖)上不定芽再生率最高,达9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万旭花  陈书霞  申晓青  陈为峰  张然然  成思琼  
【目的】建立黄瓜的高频再生体系,为黄瓜种质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欧洲型黄瓜种质14-1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AgNO3质量浓度、苗龄、子叶切割方式及外植体接种方式对黄瓜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再生的最适激素组合为4.0mg/L 6-BA+0.3mg/L IAA+1.0mg/L AgNO3,再生率与再生系数分别可达85.00%和2.51;欧洲型黄瓜种质14-1再生的最适激素组合为3.0mg/L 6-BA+2.0mg/L ABA+1.0mg/L AgNO3,再生率与再生系数分别可达86.70%和2.77;5d苗龄的黄瓜子叶作为外植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尚爱芹  孙振元  赵梁军  
In this paper,a protocol for efficient shoot regeneration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rom hypocotyl explants of Euonymus fortunei var.radicans.Som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shoot regeneration such as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types of medium and inoculation ways were studied i...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丽  张蜀宁  吴震  汤伟华  杨学东  
以青花菜04J-20、04J-19和04J-21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高频离体再生体系。比较了不同基因型、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时期苗龄外植体对不定芽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4J-20 8 d苗龄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最高为100%(MS+0.10 mg.L-1NAA+6.0 mg.L-16-BA+8 g.L-1琼脂+30 g.L-1蔗糖),继代培养增殖系数达8~9(MS+0.2 mg.L-1NAA+2.0 mg.L-16-BA+7 g.L-1琼脂+30 g.L-1蔗糖),生根培养诱导生根率为100%(1/2MS+0.1 mg.L-1NAA+7 g.L-1琼脂+30 g.L-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娜  薛婉钰  陈盼盼  张婷婷  李娟  陈书霞  
[目的]筛选适宜于黄瓜体细胞胚发生的培养条件,为完善黄瓜胚状体再生途径及建立黄瓜优良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奠定基础。[方法]以8份不同基因型黄瓜种质Q24、Q16、9930、No.26、Gy14、No.14、S63和16F7-2-8为材料,研究基因型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胚状体诱导率及成苗率为考察指标,以Gy14和9930为材料,探讨苗态(子叶未展开,子叶即将展开,子叶展开)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Gy14为材料,从子叶切割方式(不保留下胚轴及保留约1,2 mm下胚轴)、无菌苗培养阶段光照与否、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的质量浓度(0.75,1.00,1.50,2.00 mg/L)以及胚性愈伤的诱导时长(20,30和60 d)等方面,对黄瓜胚状体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基因型选择结果显示,Gy14和9930比其他基因型黄瓜种质更易诱导出较明显的胚状体。与子叶即将展开和子叶已展开2种苗态相比,子叶未展开时,Gy14和9930的胚状体诱导率较高,分别可达39.3%和38.7%。子叶节保留约1 mm下胚轴处理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可达85.2%。无菌苗培养阶段每天进行16 h光照和全天暗处理2种方式,对于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适宜胚状体诱导的2,4-D质量浓度为1.00 mg/L,胚状体诱导率为31.6%。与诱导20和60 d相比,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30 d的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率和成苗率较高,分别为39.6%和65.6%。[结论]黄瓜Gy14的无菌苗处于子叶未展开、仍呈抱合状态时,对其采取保留约1 mm下胚轴的切割方式,置于含1.00 mg/L 2,4-D的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可较为高效地产生胚状体,并获得完整的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宣雨  刘树君  宋松泉  
【目的】建立能源植物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Moench)的高频、高效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甜高粱品种凯勒的芽顶端分生组织为外植体,探讨在甜高粱直接诱导丛生芽的培养过程中,无菌实生苗的适合苗龄,适宜的激素组合与比例;并将获得的最佳培养方法应用于其它两个甜高粱品种:M-81E和意达利,以研究此途径的基因型依赖性。【结果】利用3d苗龄的芽顶端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容易获得较高的分生组织膨大率。甜高粱丛生芽诱导的适宜激素组合为4.0mg·L-16-苄基腺嘌呤+0.5mg·L-12,4-二氯苯氧乙酸+0.5mg·L-1噻重氮苯基脲,可获得91%的丛生芽诱导频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凡  李岩  曹鸣庆  
通过对两种生菜及其不同外植体在培养基上不定芽发生能力的筛选,得到“大湖366”叶切片不定芽发生率高达87%的培养体系,并且丛生状不定芽可陆续发生。将叶切片与农杆菌共培养,对经km筛选后所得再生株进行X-Glu染色,兰色反应阳性率为5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储秀云  敖小平  胡尚力  肖兴翠  梁丽蓉  王红霞  徐刚标  
首次建立了湘林–77叶片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湘林-77叶片最适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5 mg.L-1 NAA+0.005 mg.L-1 TDZ;最适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2 mg.L-1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NAA;炼苗移栽最适的基质为黄土:有机质按5:1混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超  金璐  刘鹏  阮颖  刘春林  
以蓖麻品种淄5号和秀蓖2号的成熟种子胚轴为外植体,在含0.25 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的改良MS(蔗糖20 g/L、琼脂9 g/L)固体培养基上诱导生芽。结果显示:淄5号和秀蓖2号平均每个外植体可产生4个不定芽,2品种间产生不定芽的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定芽经伸长、诱导生根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2品种在根分化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这2个蓖麻品种基因型对体外再生体系的建立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生财  杨文文  赖钟雄  
以苋菜种子为材料,进行苋菜离体繁殖研究.结果表明:苋菜种子经过75%酒精消毒1 min,再用升汞消毒8 min,在MS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可达87%以上;从无菌苗切取带2片子叶的下胚轴,在MS+3.0 mg.L-1 6-BA+0.2 mg.L-1 NA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好;不定芽在MS+3.0 mg.L-1 6-BA+1.0 mg.L-1 IAA培养基上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可达13.02;试管苗在1/2MS+0.2 mg.L-1 IBA培养基上的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90.35%;在适宜的温度下,试管苗移栽到菜园土上的成活率可达92.5%以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冰玉  苏晓华  郑书星  
建立杨树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前提。该研究以山新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对附加不同浓度BA和NAA的MS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不定芽的高频再生体系,其再生率、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的卡那霉素选择压。对再生苗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基本能够保持原有供体植株的遗传基础,可以应用于试管苗快速无性繁殖及遗传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富童  程智慧  
【目的】优化低频再生黄瓜离体培养体系,为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低频再生黄瓜种质Q24和L66为材料,分别以黄瓜的子叶、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类型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研究激素配比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将获得的黄瓜子叶节外植体置于1/2 MS培养基上预培养0,1,2,3和4 d,研究预培养处理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黄瓜再生频率差异显著,其中Q24整体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再生频率,其子叶节再生频率为54.8%,下胚轴再生频率为50.0%;L66的再生频率相对较低,其子叶节再生频率为36.9%,下胚轴再生频率为16.7%。激素配比显著影响黄瓜子叶节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其中1.00 mg/L ABA+1.00 mg/L 6-BA对Q24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到60.7%;2.00 mg/L ABA+1.00 mg/L 6-BA对L66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到42.9%。预培养处理可显著提高L66子叶节的再生频率,经过1~3 d预培养,其再生频率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32.1%),4 d后再生频率开始降低;Q24子叶节经3 d预培养再生频率达到最高,为27.4%,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Q24子叶节外植体最适激素配比为1.00 mg/L ABA+1.00 mg/L 6-BA,经3 d预培养后其再生频率可达60.7%;L66子叶节外植体最适激素配比为2.00 mg/L ABA+1.00 mg/L 6-BA,经3 d预培养后再生频率可达42.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妍彤  郭强  毛培春  田小霞  崔国文  孟林  
以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成熟胚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附加不同浓度的2,4-D、6-BA和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展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绿苗分化和生根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C (MS+30 g·L~(–1)麦芽糖+1 g·L~(–1) CH+200×5 mL·L~(–1) VB+0.5 g·L~(–1) L-Pro+3 g·L~(–1)植物凝胶)+3 mg·L–12,4-D+0.025 mg·L~(–1) 6-BA,诱导率达77.78%,4周后可见淡黄色愈伤组织;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C (MS+30 g·L~(–1)麦芽糖+1 g·L~(–1) CH+200×5 mL·L~(–1) VB+0.5 g·L~(–1) L-Pro+3 g·L~(–1)植物凝胶)+0.1 mg·L~(–1) 2,4-D+3 mg·L~(–1) 6-BA,分化率达66.67%,4周后出现芽点,同时伴随根毛发生;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R(1/2MS+15 g·L~(–1)麦芽糖+3 g·L~(–1)植物凝胶)+0.5 mg·L~(–1) NAA,移栽后全部成活。从而建立了一套从长穗偃麦草"成熟种胚–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生根–移栽"的组培再生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逆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春华  雷呈  邓慧  杨英  刘顺  余龙江  
以甘草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影响下胚轴离体再生不定芽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T具有显著作用,与6-BAI、BA结合,可高效诱导下胚轴直接产生不定芽,优化的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KT 0.5 mg/L+IBA 0.5 mg/L,芽苗分化率平均为41.5%。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预培养处理对甘草下胚轴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胀果甘草下胚轴离体再生频率最高,达44.7%;预培养4 d对甘草下胚轴再生不定芽具有促进作用。建立甘草下胚轴离体再生不定芽体系,为甘草基因工程品种改良及优良品种快速繁殖打下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建新  张超  王翊  戴思兰  
以甘菊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定芽分化,建立了甘菊下胚轴高效再生体系,为甘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将甘菊种子播种于MS培养基上,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7d可以迅速获得大量下胚轴;下胚轴在MS+1.0mg/L2,4-D+0.5mg/L6-BA的培养基上培养15d后,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为86.66%,愈伤组织呈淡黄色,大小一致;将愈伤组织转接到MS培养基中培养30d左右即可分化不定芽,不定芽分化率达25.50%,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不定芽数目为4.25个;不定芽在添加0.1mg/LNAA的1/2MS培养基中培养15d后,生根率达到100%。生根试管苗出瓶后,经过适宜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